张平
2周前
举报是否破坏言论自由?这要看被举报的是什么言论。 言论自由的边界只有一个:就是你是否支持剥夺对手的言论自由。所以,无论你是呼吁杀人,支持杀人(幸灾乐祸),还是为杀人辩解,就言论自由的边界而言,都是一回事,你们都突破了言论自由的边界,成为了言论自由的敌人。 举报则是另一个维度上的事情,它首先可能涉及的是言论的合法性问题,而不是合乎言论自由规则的问题。以上边三种言论为例,呼吁杀人在很多国家都是违法乃至犯罪的行为,后两种则通常属于合法的范畴。 但是合法之外,言论还有一个道德和价值观的维度。后两种言论可能不违法,但显然是不道德的。如果这样的言论合乎道德,得到鼓励,最终就是大家都拿起枪来相互残杀,最后杀出一个暴政来,哪里还有言论可言?! 如果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大家对社会的平安有足够的信心,言论的道德维度通常不会引发太大的反弹。但是在动荡时代,由于社会的脆弱性,这类言论引起反弹(包括举报)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不仅会丢工作,还有可能引发公权力介入。 但这些仍与言论自由无关,因为在言论自由的范畴中,你没有发表剥夺他人言论自由的言论的自由。如果你的这种自由被剥夺,那就跟奴隶主被剥夺了奴役奴隶的自由一样,你可以就这种剥夺是否合法,是否合乎人道进行辩论,但你不能拿自由当挡箭牌。 所以,如果被举报的是言论自由边界内的言论,举报的确是有可能破坏言论自由;但如果被举报的是破坏言论自由的言论,这种举报就不是在破坏言论自由。如果有人号召为让对手闭嘴而杀人,而你的举报能够让公权力介入,制止犯罪,那么你实际上是保护了言论自由!
【关于言论自由】柯克之死再次将言论自由推入民主国家政治议题的中心。所有民主国家都在言论自由与言论限制之间划定界线,但这条界线因国而异。美国倾向于保护个人言论,即便其内容令人不快;而许多具有强烈国家主义传统的民主国家更注重保护社会免受仇恨言论侵害。大多数民主国家认同,言论自由需与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个人权利相平衡。因此,煽动暴力、人身威胁、诽谤等言论在所有民主国家均受限或被视为非法。许多欧洲国家还对仇恨言论、历史修正主义及冒犯宗教的言论施加了限制。 我主张绝对的言论自由,针对诽谤或暴力言论造成的伤害,应由独立法庭事后根据具体案例处理。这种方式确保对言论的惩罚基于实际损害,而非抽象的“危险”预判。因为一旦允许限制,当权者、政府或多数人便限制不喜欢的言论,或以“即刻危险”为由打压言论,逐步侵蚀自由,形成“滑坡效应”,最终剥夺人们的表达权利。政治正确引发的寒蝉效应便是明证。 即便赋予法庭裁决权,风险依然存在。如在美国,司法系统难以完全摆脱政治影响。当国会和总统由多数决选出,而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司法裁决难以完全超脱政治考量。因此,将裁决权交给一个本质上仍具政治色彩的机构,并不能彻底消除人们对言论被多数人滥权限制的担忧。 最佳方案是实行绝对的言论自由,否则唯一的出路是最大程度信任公民的理性和判断力,同时依赖健全的法律体系事后追责。尽管这可能带来风险,但相比将自由完全交给权力机构裁定,仍更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