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们真正有钱了就会发现: 1、美色,只租赁,不购买。 2、一定要学会去抢资源。 在这个世界上,好的资源要靠抢, 坐等分配,只会沦为弱者。 3、谋事,找不缺钱的人。做事,找缺钱的人 4、赚快钱,做一锤子买卖。赚慢钱,做回头客生意。 5、放下面子,才能赚到“里子”。在有钱人的眼里面子不值 钱。 面子在“里子”面前, 不值一提。 6、要发财,就不要去打工。打工,只能解决温饱,及维持 基本的生活, 是发不了财的。古人说过, 想要富,开店 铺,要经商,走四方,人要闯,马要方 7、闷声,发大财。 8、学会送礼,会让你的财富弯道超车。送礼,不要经过第 三个人的手。 9、要成功, 就不要怕出丑。一个人出丑得越多成功也就起 快。 10、要学会藏富,藏本事藏,藏腆气,藏心事,藏野心。 时刻牢记“万人如海一身藏 11、所有不能变现的才华都只能算是业余爱好。除了研究赐 钱, 其它研究什么都是错的。 12、厉害的人往往都有睡后收入,即睡觉的时候也有进账 的收入 13、做生意, 能用银行的钱, 就不用自己的现金流 14、做生意,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不然结局往往就是把 三年盈利, 原封不动亏回去, 最后负债累累 15、力不到不为财。 钱财上的事情一定要亲力亲为 16、挣大钱往往就是三五年的时间, 有就有,无就无。其 它的时间都是在维持。 17、学习同行永远是最快的成长途径, 能避开所有的弯路 和无用功。 18、不要把亲戚带进自己的事业圈。 亲兄弟都没有用。 19、赚钱,不能有道德负担, 要抛弃愧疚感, 该收割就得收割,在F律允许的范围内,狠狠地赚钱 20、要富口袋,脑袋、先富脑袋,要舍得花钱富 21、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流量,是熬出来的,成 交,是熬出来的,财富,也是熬出来的。 22、发小财靠勤,发中财靠智,发大财靠运,发横财靠 胆。 23、销售,要胆子大的。财务,要胆子小的。 24、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局势不在力耕, 精通术数就 成功了一半, 再能把握局势,成功率就能达到 95%以上。 25、财富需要承传和积蓄, 别以为你十年寒窗就可以拼过 富人三代的努力。 26、娶一个好老婆, 可以少奋斗20年。 27、出来混一 定要胆子大。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28、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等到一切都合适才开始行动, 只有迈出第一步,才会唤起真正的勇气! 关于SOL,选择继续每日无脑买入10枚!
你为什么总是觉得资本在剥削你? 以前刚社会,我觉得工作一年赚10万块钱很不容易。 后来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早些年存银行里200万,按照5% 的年利率,在家躺着就赚了 10 万块钱。这个办法既显而易见又合理合法。 但是仔细想想,10 万块钱足够养活一个人一年的开销,并且能活的很好。 那么假设社会所有人都存 200 万。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工作了呢?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社会既然允许存 200 万赚 10 万,就一定想方设法的阻止所有人都能存 200 万。否则这个社会就会崩盘。 既然社会没有崩盘,那么就一定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有 200 万的,一种是没有 200 万的。假设社会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有 200 万,一个没有,他们都是年收入 10 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没有 200 万的人要出去干活,而且必须要干出来 20 万的活。这 20 万里,10 万是自己的工资,10 万是另一个人的利息。 这里存款利息只是一个代表,泛指一切通过金融手段进行资本增值 的方法。但是这个基本逻辑是没问题的。 只要还存在任何意义上的钱生钱的办法,不能钱生钱的人就一定在被剥削,因为我们都在用同一个市场下,使用相同的货币。 所以一个职业工资水平是多少才合理?只有站在风口上的时候才可能与劳动付出相匹配。 越是传统的职业,越需要为那些有 200 万的人提供 “利息”,因此就永远不可能做到劳资对等。 但是谁都说不清楚:到底谁剥削我、到底被剥削了多少。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了,现代社会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学会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句话是没错,他不会说:不是所有人都擅长理财;不是所有理财方法都是公平的;参与理财的人越多,实体经济 越差,最后就会衍变成所有人都有 200 万。 因此即使所有人都去理财,社会法则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阻止所有人都能存 200 万,一部分人就必须成为韭菜。 换言之,社会法则一定要让一部分人不参与金融资本增值活动,只参与实体经济活动。否则就只能不停的降低年利率,这样资本就会选择利率更好的国家或者地区。 总之,资本达到一定量级,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拿出别人努力工作的劲头来维持阶级地位。
ZT:黎胖脸书—— 因為讀書會的關係閱讀了這本報導文學(中文书名:底层网红。英文书名:Get Rich or Lie Trying),讀完後覺得十分精采!透過實際案例,作者描繪出自2008年金融海嘯、2019武漢肺炎對世界經濟和工作模式帶來的衝擊,同時遇上社群網站的崛起,使人們的心態與價值觀產生變化和擴散,並形塑他們的行動和判斷由此所產生的影響。 概括書中描繪出來社群時代的價值觀,其實如同書中所言:「平凡無奇是一種罪」。社群網站如FB、IG乃至於Tiktok抖音等放大了人們的感受,擊中人的弱點,無止盡擴大出名的慾望,創造了以流量換錢的可能性,也擴散了各種謊言、詐欺、偏見,形塑並統合了許多人的價值觀,使之對於過往所謂的正當工作、穩定生活、互相包容等價值觀進行即使非全面、也是巨大的否定。 特別是在疫情後網路和社群使用率產生爆炸成長,加上經濟模式轉變、生活困難,人們開始尋求更多、更快且輕鬆的發財、出名、尋求自我、情感探索、身心解放等方面的方式,不再願意接受過往認為正當正常的工作,而社群網站提供了一個平台,人們趨之若鶩。 然而在這後面,科技巨頭、各式廠商、販賣夢想的老鼠會、詐騙集團、直銷、以夢想、社會運動與理念包裝銷售自己產品的網紅也善於運用這一個新媒介,透過各種模式、話術來形塑和貼近人們對於怎麼賺錢的看法,利用懷抱著當代上進夢,即只要能紅、能賺大錢甚麼都無所謂的男女們,透過新的媒介平台,讓這些人去吸收身旁相近的人們,為他們賺大錢。 這些男男女女都是作者所謂懷抱想輕鬆爆紅和發財的「微型網紅」,被盯上是因為廠商等群體都知道,這種人身旁接觸、追蹤他們社群網站的人,多半是價值觀相似的真粉,所以藉由這些人來幫自己打廣告,更有機會為這些廠商、老鼠會、直銷、詐騙乃至大型網紅去吸收更多真人來獻金。 在這過程中,不論是雲端頂層還是微型網紅們,熱愛使用當代流行思潮(書中提到財富自由、身體自主、女性主義、黑人的命也是命、情感自主等等)和話術,加以改造成商業素材,來增加自己的流量曝光度,在這種商業運作下,網路上流竄的流量形塑了人們的認知和框架,大家都認為靠這條路能發財。 另一方面,這些被利用的人對此許多深信不疑,或者雖然有懷疑,但說服自己這樣才是對的,因為他們認為,很多人都這樣成功,他們沒有理由不可以,儘管他們最後賠上了積蓄、借款、親友的信賴甚至是自身的健康與尊嚴。 而這些被利用的人多數更會隱瞞真實情況,因為他們深信不疑此路能發財,所以仍要靠這樣賺錢,既然如此就不能說出來,而他自己既然被這樣詐走錢財,那他也可以反過來用這樣的方式去賺別人的錢,像是身旁的親友、網路上的人、單純的年輕人等等,並自我催眠一定要走這條更輕鬆、出名、發大財的路,認定自己一定會成功,以致於無法制止,甚至對於質疑者大表憤怒。 例如其中一章談實況直播網紅,以病態方式經營,藉此滿足網路有犯罪、霸凌等慾望的酸民,藉此賺錢,例如透過讓酸民大舉霸凌、攻擊自己,害自己陷入窘境來賺錢,甚至讓酸民惡意檢舉他,儘管沒有犯罪,但酸民看到警察出動亂抓那個網紅,能浪費國家資源他們就很爽,實況主就藉此賺進大筆抖內。 同一章也提到,裡面有黑人、女性去作賤自己,讓自己被嚴重地侮辱,甚至崩潰,但這對他們來說也是賺錢、變紅的手段,儘管被如此對待,那些人自己認為這樣沒錯,比起朝九晚五穩定工作但沒甚麼錢,他們這樣可以得到很多錢,可以紅,所以他們非常否定過去那些正當職業和價值觀,他們認為自己現在才是紅人,是逐漸往金字塔上爬,這是真正的「上進」。 而同樣地,很多人在社群上被詐騙、被老鼠會直銷吸納,然後轉過頭來變成這種人,繼續去詐騙別人,形成惡性循環卻仍深信不疑。也有些人是為了得到更多關注,藉此換取跟廠商合作的機會,所以去土耳其等密醫盛行的國家,整形成可以得到流量的身材與臉孔,結果許多人醫美手術後身體組織潰爛甚至差點死亡者均有,並因為他們是去外國醫美,因此求助無門,身體每況愈下,然而他們卻又覺得唯有這條路能走下去,因為只要有名有流量就能帶來錢,生活和身體就都能救回來,只能繼續走下去。 也有提到因為社會思潮與社會運動崛起的網紅,例如美國因BLM崛起的網紅,在種族議題上逐漸走歪、內鬥,只為了自己的流量和發財;或者主張女性主義、獲得大量女性粉絲追蹤的網紅,隨著聲名鵲起,逐漸採取使用各種矛盾但能讓追蹤者「共感」的話術,利用支持者的信賴,去認同他有些矛盾的說詞與價值觀、購買他的書、參加他高額門票的講座,購買他業配的產品等等,讓他大發其財,他更灌輸支持者要瞧不起平凡、樸實、尋求伴侶的男男女女,鼓吹女性要想盡辦法榨乾男性,男性被榨乾後就趕快換下一個,如果男性提出偶爾像是互相負擔,就應該立刻甩掉,再找一個新的有錢男性。如果有人質疑,他就會鼓動支持者去攻擊看法不同者,如果是女性甚至會被當作是背叛者,遭受更猛烈攻擊。 看完這本書,感受到因為社群與流量塑造並放大了慾望,加上各種修辭技巧、表演、影像、話術等方式,所以使得人們一方面越來越趨同,另一方面也因為社群特性,越走越極端,也與上一代越來越不同。 而當代許多人所言的「上進」觀,在本書也有了更明確的描繪,即是「有名又有錢,有錢有名後要更加有錢又有名」。因此不擇手段賺錢成為主流,有錢就是一切,而書中呈現的樣貌,即是當代不管詐騙也好、利用也罷,甚至讓人羞辱、傷害自己,自我作賤,只要能紅、得到抖內,就都是對的方式。作為讀者感受當代潮流下,在想如果作者採訪台灣的例子,可能也包括賣國吧。 這種在社群上崇尚的價值觀,讀完當下,也覺得這套觀念和上進看法或許是詐騙集團永不歇的原因之一,而對詐騙反感的人,可能同時在其他層面上崇尚這種價值觀,所以不管政府怎麼遏止甚至跨國聯手合作,詐騙也不可能根絕,因為這就存活在人們的價值觀裡面。 不過,本書書名雖然用底層網紅,其實還是有提到一些比較成名的人,只是多數案例是有很多幾百幾千追蹤的微型網紅,就是被成名者、有錢人利用的人,因為這些人會吸引價值觀類似的真粉,所以只要施以小惠和成名的誘惑,就能利用這些人吸引到更多人被捲入各種騙局之中,傾家蕩產且難以自拔,成為有錢人更有錢的墊腳石,但是這也是社群網站和智慧型手機誕生後社會和經濟型態的特性,所以這個趨勢現今仍然如此 對當代社群網紅議題和社會心態現象有興趣的朋友,會很推薦這本書,會從中得到許多收穫,甚至可以用來觀察國內如果有網紅突然轉變,本書也可以提供熟悉的軌跡與模式 ,作為觀察現象用的書籍,也是十分趣味。況且本書不厚又有豐富案例,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時事報導書籍,與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