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徐老猫
关注
统计数据
40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36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徐老猫
4个月前
“末日博士”鲁比尼教授撰文建议,美墨加三国应目标长远,为建成美洲联邦合众国而努力。 不知道这是不是符合川普脑中的图景?整天51州的喊,别人也猜不透啥意思。鲁比尼的计划要高大上多了。 他说,首先应该形成北美经济联盟,一个完全自由贸易的单一市场。 这需要协调监管政策,墨西哥和加拿大应采用美国标准,调整产业政策,将生产回流到北美单一市场。 需要考虑采用共同货币,适时建立固定汇率制度和完全货币联盟(如欧元区)。 需要共同的外交和国防政策。 这是北美经济的进一步深度融合,三方可以优势互补。 1,加拿大拥有丰富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但宏观和结构性政策导致其增长缓慢,国内市场规模小。 2,美国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大量实物和金融资本以及世界领先的技术产业;但美国人口已太稠密。 3,墨西哥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但治理薄弱和缺乏结构性改革阻碍了增长,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 北美经济联盟可以提高地区的整体生产力、增长和福利。 加拿大和墨西哥为什么可以接受这个想法?如果没有北美经济联盟,他们自身的潜在增长将受限,人均收入将与美国进一步拉开差距。经济联盟将是三赢,何乐不为。 几十年后,其他区域经济体也可以加入。比如美元化了一个多世纪的巴拿马。其他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都可以加入。
#末日博士
#鲁比尼
#美洲联邦合众国
#川普
#美墨加三国
#北美经济联盟
#自由贸易
#共同货币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4个月前
1970年代电影里的工业间谍,没中国人什么事,都是日本人😂。
#1970年代
#电影
#工业间谍
#日本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4个月前
Tom Lee: 存在了15年的比特币已经是2万亿美元的资产。金融史上没有什么资产在达到2万亿美元后还会消失的。 美国政府已经把比特币视为战略储备。 如果你现在还是不理解它,忽视它,对你的投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比特币
#投资
#战略储备
#金融史
#美国政府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4个月前
投资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Bespoke这张图假设自1993年有SPY之后的三种持有情况: 1,长期持有的回报最可观:1273.5% 2,大跌后买入并持有的回报:851.4% 3,大涨后买入并持有的回报:44.4% 具体算法就不必细究了。追涨杀跌肯定回报最低,抄低并持有很不错,最佳方案是拿定不离手。
#投资
#情绪控制
#长期持有
#股市回报
#抄底
#追涨杀跌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4个月前
WSJ写了一篇雄文,描写了普大帝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持久战略。目前来看,他正在走向胜利。 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面对世界各国领导人发表了一场冗长的演讲,要求彻底改革世界秩序。“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认真思考全球安全架构的决定性时刻。”他指责北约东扩违背了承诺,呼吁结束美国霸权。 随后几年,莫斯科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俄罗斯向格鲁吉亚、叙利亚和乌克兰派出了军队。2022年入侵乌克兰引发了西方广泛孤立莫斯科的努力。 普京的军队在战场上遭遇挫折,经济受到西方制裁,但他坚持了下来。他打的是持久战。现在随着世界向他的方向转变,这种坚持似乎得到回报。 美国暂停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计划结束孤立莫斯科的努力,并疏远欧洲的传统盟友。“我们都看到了世界变化的速度,”普京说,莫斯科和华盛顿已经准备好解决“世界架构中的战略问题”。 了解内情的人士称,连普京最鹰派的顾问也对白宫近几周语气转变的速度感到惊讶。“不仅是政治调整,而且是价值观的调整。” 对普京来说,当前时刻证明了他在执政25年间磨练出的耐心战略是正确的。 这位前克格勃特工一直反对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称这是“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普京相信,美国并不想与俄罗斯合作,反恐和推广民主化只是美国以牺牲俄罗斯为代价,向前苏联地区推进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烟幕弹,美国的目标是削弱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普京2007年的讲话首次明确表达了他对美国傲慢态度的愤怒。而当时许多西方官员不以为然,并不认为会有另一场冷战。 分析人士称,现在普京看到了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在世界上地位的机会。 他想要的远不止结束战斗的简单解决方案。他的目标是阻止乌克兰在西方支持下强大起来,并要将北约完全赶出东欧。 俄罗斯历史学家拉琴科说,川普政府和普京的世界观在接近。 国防专家表示,俄罗斯有足够的资源在乌克兰继续战斗至少一年,吞并乌克兰的土地。 普京不会仓促达成川普提倡的协议,因为他几十年来一直呼吁全球重组,这种机会终于出现了。 “他认为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初想法是正确的,他必须继续做下去,西方别无选择,只能退缩。”
#普京
#持久战略
#世界秩序
#北约东扩
#美国霸权
#俄罗斯军事行动
#入侵乌克兰
#西方孤立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4个月前
WSJ此篇文章揭示了美国经济一个惊人事实:消费主要靠收入最高的10%人群支撑。 这是家庭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群体,支出占到近50%,创下历史最高记录。相当于三分之一的GDP是这个10%人群创造的。 经济增长异常依赖于富人的持续支出。相对来说普通中产阶层家庭的支出则是下降的。 面对通胀,10%这批人群也很淡定,吃喝花销依旧。中低收入人群却嗷嗷叫。
#美国经济
#收入不平等
#财富分配
#消费模式
#中产阶级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5个月前
Baylor谈波动性,很有意思,我在群里大致谈了体会。道理很简单但会经常忘记
#Baylor
#波动性
#投资
#金融
#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5个月前
Michael Saylor在2013年的时候还曾发推说,比特币早晚会归零。 2020年疫情期间,他窝在家里的一段时间,拿着比特币的资料反复琢磨,转化了一名信徒,如今是头号的传道者。 投资者凭什么花2美元购买1美元的MicroStrategy? 人们要知道,在MSTR的股东中间,有基金巨头Capital Group(持有8%的股份),著名的挪威主权基金Norges Bank Investment持有近1%。
#Michael Saylor
#比特币
#MicroStrategy
#Capital Group
#Norges Bank Investment
#投资
#疫情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6个月前
两件事应该敲响白领人士的警钟了,美国的就业形势在AI的加速下越来越不友好,白领工作在“commodity”化。 高盛老板说现在撰写上市招股书,95%用AI完成,几分钟搞定。过去需要6个高薪人工花2周才能完成一份。 另一个消息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找工作已经远不如过去那么容易。去年春季毕业的哈佛MBA中,有23%的人在离开校园三个月后仍在找工作。
#白领就业危机
#AI对就业的影响
#哈佛MBA就业困难
#高盛与AI
#人工智能
#就业市场变化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6个月前
斯凯奇的零售门店近年来突然间大量冒了出来,这家鞋商以“一脚穿”款式闻名,竟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按销售额计算),有望在2026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净收入。 斯凯奇明显利用了耐克忽略线下分销商市场,乘虚而入。 耐克靠超级明星,Hoka吸引铁杆跑步圈人士;On貌似有科技界人士捧场。 斯凯奇靠的是追求实惠的家庭和追求舒适的老年人。这种一脚套又舒适又便宜。我本来觉得款式非常的老土,没想到穿上后真觉得很方便。
#斯凯奇扩张
#零售市场竞争
#舒适鞋流行
#全球鞋业排名
#耐克市场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6个月前
- MSTR恐怕是可以用最低成本(甚至是负利率)借钱买BTC的上市公司。别的公司也可以这么去买,成本很难打到如此之低。 - MSTR的可转债/优先股,购买的机构是养老金、保险公司等大机构,它们无法直接购买BTC,但可以接受风险回报更和缓的金融产品。 - MSTR的可转债已经从收益上给机构带来很大收获,优先股会更大。 - MSTR的价值,是基于BTC的金融工程/证券化,通过分割不同风险回报的产品,引进了更大范围的参与方。 - 最终会带来更高的BTC收益给股东。 - 但这个做法是史无前例的,除非监管机构规定上市公司不得融资购买BTC,否则它会做出一盘大生意。 - MSTR的价值:软件(忽略不计)+BTC金库+投行服务。目前的叙事全集中在前两个,估值也在前两个。而最后一个一直处在被忽略被误解误读之中。 - MSTR是高杠杆高风险的BTC衍生投资,命运寄托于BTC的暴涨。如果BTC暴跌则会很糟糕。所以不理解BTC的朋友应该避而远之,不要去碰。 - 有一天人们会恍然大悟原来MSTR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但也许很长时间被认为是狗屎。 有兴趣了解的朋友,欢迎阅读我近期会发表的文章,我会对MSTR的证券化业务进行解读。
#MSTR
#BTC
#金融工程
#可转债
#优先股
#养老金
#保险公司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6个月前
现在市场正在如惊弓之鸟一样密切观察再通胀的可能性,已经连续3个月缓慢在上升。如果由缓慢转入加速,情况就大为不妙。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可能性,也是这几天一夕数惊的原因。 过去一个月,油价大幅上涨,从每桶67美元跃升至74美元。目前看来,经济正在走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似在强劲反弹,美国年底有一个创纪录的假日购物季。都会带来一些通胀压力。 如果川普加征关税又将如何呢?虽然人们总觉得川普不见得会真的施加重关税,但本周川普已经亲自驳斥了他将只会“轻度”加收关税的说法。 关税会增加成本,意味着再通胀。那么2025年底,通胀率就有可能因为关税而重新回到4%以上。 造成联储不再降息,甚至会加息,这是美国经济难以承受的。 现在抵押贷款利率已经保持在7%,那么加息后贷款利率进一步上升,房地产市场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上一次是在2008年。 由于融资利率高得离谱,汽车市场已被冻结,汽车销售将崩溃。消费者的信用卡也已经透支了。2024年第三季度,美国信用卡总余额达到近1.2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信用卡债务的平均APR约为20%。 如果这些债务的APR开始达到30%,会发生什么? 结论是:美国消费者无法承受更高的利率。但如果通胀在2025年显著加速,利率上升就是我们会看到的。 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仍不算太大。 基本情景应该是这样:AI推动生产力增长,国内能源产量增加,使通胀在2025年保持下降趋势接近2%。 关税会出台,但没有那样高。最终应该是通胀降低、利率降低和股价上涨。 但无论如何,再通胀发生的风险真实存在,我们需要意识到并密切关注。
#再通胀
#油价上涨
#经济走强
#通胀压力
#川普关税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6个月前
几天前新加坡对冲基金公司Kenrich Partners的老板Richard Toh发了份罪己诏,他说对自己很失望,要退出江湖。 今年他旗下亚洲基金浮亏了35%,远远跑输大盘。他打算关掉基金,休息一年并去充充电。 “过去两年,我几乎错过了所有重要主题,我完全与市场脱节了,该卖的时候买,该买的时候卖。” 他说之前就有人反复告诫他应该投资英伟达、比特币,他都顽固拒绝了,因为不符合价值评估的标准。 Toh这个人在资本市场上不算出名,但从事投资行业已有近40年,服务过一流投行。 这个市场确实会让很多专业投资者怀疑人生。反而散户投资者没有任何精神包袱,只为自己负责,在二级市场上起跑线是一样的,装备和资源的差距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新加坡对冲基金
#Kenrich Partners
#Richard Toh
#基金亏损
#市场脱节
#英伟达
#比特币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1年前
AI时代对苹果的库克是一个巨大考验,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库克是一个数字专家,不是设计专家。在他的任期内,他的重大功绩是将苹果销量和利润放大到惊人的程度。股价飙升,但并没有推出任何惊天动地的产品。 科技行业充斥着IBM和AT&T等一度的庞然大物,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失去了创新优势,成为追逐利润、失去灵魂的凡俗企业,最终被超越和取代。 《史蒂夫之后》这本书很细腻地描述了库克如何专注于提高苹果股价和运营效率,并在每个环节为公司节省资金。他牢牢把控着苹果的供应链,并建立了苹果的避税机制。 库克的领导作风慢慢地影响了一向特立独行的设计团队,最终导致乔布斯的盟友、首席设计官乔尼-艾维(Jony Ive)于2019年离开了公司。 现在库克忽视产品研发的问题带来后遗症。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苹果的两次重大失败。 第一个是笨重且昂贵的Vision Pro耳机销售扑街。本质上讲苹果是一家硬件公司,库克未能将一款计划震撼市场的产品推向市场,这是很严重的失败。 彭博社报道说,这个项目因为内部分歧和管理层的优柔寡断多年来一直处于困境,每年烧10亿美元。只是当库克决定苹果必须发布大作品时,才匆忙推出了Vision Pro。 另一个产品上的失败是苹果汽车连大门都没有开出去。它诞生于2010年代中期自动驾驶汽车的炒作中,苹果投入了100亿美元。十年之后苹果却完全解决不了重要的技术障碍,尴尬收场。 就在各大科技公司都宣布各自宏伟的AI蓝图并且拨出了巨资,新一波科技浪潮虎虎展开时。库克最近在飞往亚洲各地,试图通过扩大印度的生产和在印尼建立新基地来支撑供应链,他仍在为稳住苹果的销售、提升利润率而奔忙。 库克很多年来的工作一直是在让消费者为苹果设备支付尽可能多的费用,这个游戏已经玩到头了。人们都在翘首以待苹果发布和AI有关的大作品,留给库克的时间不多了。
#AI时代
#苹果
#库克
#创新
#科技行业
#股价
#利润
#史蒂夫之后
分享
评论 0
0
徐老猫
1年前
刚仙逝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开创性地融合心理学和经济学,重塑了我们对人类决策的理解。 他认为人类在思维上惯走捷径,导致经常做出违背自身最大利益的错误决定。比如人们“易于受最近事件的影响(recency bias)”。 他提出了不少新鲜的经济学概念,如“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人们更愿意驱车20分钟去买15美元的计算器,以省下5美元,而不是驱车20分钟去买同样可以省下5美元的125美元计算器。 在2011年《思考,快与慢》中,卡尼曼剖析了人类思维的复杂过程,区分了直觉、快速浅度和慢速深度思维。 以下是卡尼曼的一些名言: - 乐观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它让你保持健康和活力。 - 我们对自己的盲目性视而不见,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竟多么少,我们生来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 如果你在乎自己被认为是可信和聪明的,那么就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简单的语言就可以了。 - 我们经常高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低估偶然因素在事件中的作用。
#丹尼尔卡尼曼
#行为经济学
#心理学
#决策
#框架效应
#人类思维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