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阑夕
关注
统计数据
10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70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阑夕
3个月前
段永平在雪球被喷退网了……他老人家最近火气是真的大,天天跟陌生网友吵架,其实真没必要
#段永平
#雪球
#网友吵架
#退网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川普现在可能很需要「一个胜利,各自表述」的台阶,然而⋯⋯
#川普
#胜利
#台阶
#国际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可恶 被他装起来了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前几天和潘乱录播客(阑心一言版待会就发),聊到这波中概股价值重估的影响,以及阿里是怎么成了最大赢家的,很有意思,一边是阿里言必称AI,另一边是拼多多在AI上毫无动作,两家对头突然就分道扬镳了。 其实从今年年初阿里的股价坐上火箭之后,关于阿里到底是不是一家AI公司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即使我们相信「聪明钱」,也要看看它们的逻辑。 从资本市场的表态来看,阿里确实搭上了这一波中国资产重估的快车,「云+AI」的转型定位也在股价——今年已经涨了60%——上得到了验证,但也有怀疑的声音,认为阿里纯属蹭到了DeepSeek大火的余热,AI只是用来讲故事的素材。 先说AI公司的标准吧,按照投行普遍认可的逻辑,从价值链来划分,可以列出3层: 第1层,是支撑AI产业的基础设施,也就是芯片和算力资源的供给端,比如英伟达和云厂商, 第2层,是大模型的研究组织,拥有可商用的自研模型,比如OpenAI; 第3层,是消费级/企业级AI应用的开发商,为终端市场提供商品化的服务,比如ChatGPT。 注意,这3层不是相互独立的,像是OpenAI之所以一骑绝尘,就是因为它同时在第2层和第3层都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叠加之后的经济价值,全都反映到了碾压同行的估值上面。 按照这张表,阿里一定可以被归到AI公司的范畴里,而且是「三位一体」的:阿里云在第1层,Qwen在第2层,夸克在第3层。 但比较微妙的是,阿里在这3层的位置,又都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阿里云在亚太份额第一,但在全球范围内,AWS还是无可争议的第一;Qwen每次屠榜都很顺利,但好口碑也局限在开发者圈层,以至于在deepseek出圈后,才作为“隐形大佬”被广泛关注到,夸克作为阿里推出的旗舰消费级AI应用更是处于早期,在舆论声势和用户认知上还在追赶中。 所以「三位一体」既是阿里AI化的证明,证明它在每条价值链上都有卡位,却又体现出AI化还不够彻底的程度,缺少标志性的企业符号。 多说几句,「三位一体」这种我全都要的布局,中国科技公司的数量远比美国要多,除了阿里之外,百度、腾讯、字节都在同时投入云、模型、应用三大价值链,但美国基本上只有Google是这种模式,亚马逊、微软、苹果、Meta都不是。 最关键的是,拼多多在这场AI浪潮里几乎完全隐身了,阿里越是重注AI,越是可以把当年那顶「该死的零售商」的帽子,扣在对手头上。 摩根大通前几天出了一份研报,对中国AI发展总结出了4个阶段,并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第2阶段: 开发和完善大模型的技术、大模型开始融入现有产品、互联网服务消费大增、杀手级AI应用出现。 直到DeepSeek出现之前,中国都还被困在第1阶段,这也是我一直说DeepSeek在技术实力之外最大的行业贡献,在于它把大模型变成了一种人尽皆知的公共用品。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接入DeepSeek成了各大产品在过去几个月里的流量密码——DeepSeek的开源真的非常伟大和无私——老百姓不知道参数啊跑分啊这些概念,只知道DeepSeek好用,你能供给,就会下载。 当然我也会觉得,在明明有自研大模型而且有能力持续开发的情况下,为了流量去接DeepSeek,对于自家团队来说都是一种羞辱,哪怕只是一时策略。 或者说这些公司致敬DeepSeek的最好方式应该是更加积极的开发模型,通过竞争创造进步这个商业常识,来推动中国AI行业的繁荣,而不是就那么跪了,把形势当成了事实。 在这方面,阿里和字节的所谓「气节」要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对于自己的路线图是有自信的。国际上也是这个认知。外媒The Information的报道说,中国其他巨头都放下了大公司的身段接入Deepseek,只有阿里和字节保持了谨慎。 说回摩根大通的研报,在中国所处的第2阶段,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经济回报被高度看好,在一个投入增长期,能够提供芯片和算力的厂商是旱涝保收的,也就是俗称的「卖铲子」生意。 所以无论阿里算不算AI公司,因为手握阿里云,它一定会成为这个阶段里资本支出受益最高的公司,反过来说,如果认为它不是AI公司,那么一家非AI公司拿到了AI市场的最大一块蛋糕,这本身就很地狱笑话了。 根据摩根大通的推算,阿里AI相关业务(包括云)的收入贡献占比,会在这个阶段内上升到38%以上——目前是14%——而且还强调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预估。 云计算是一种边际收益很高的业务,AWS在亚马逊的收入结构里只占到了15%,却能创造50%以上的利润,理解了这个特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吴泳铭要在财报会议里特意点出来推理的算力需求在DeepSeek火了之后增长高达70%。 这都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啊。 加上Qwen被苹果选为国区iPhone的AI合作商,以及夸克开始提前卡位应用层的动作,阿里作为AI公司的属性点是最均匀的,没有之一,摩根大通对阿里评价之高,也是基于这种确定性。 前端时间录播客时讲到一个很生动的描述,说中国电商战争的后半场变数在于大家曾经以为一千米就是赛跑的终点了,没想到赛制是一万米的,一千米内建立起来的那点优势根本不算什么。 于是很明显的,阿里转型AI的所有迹象都在表明,它的发育方式就是冲着大后期去的,这是对的,在一夜千里的技术进展前,没有任何公司有资格提前开香槟,DeepSeek是一次意外的馈赠,但终究会回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常识,是对战略和组织力的综合考验。 和移动互联网那一波也确实不太一样,门票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插多少面旗帜,这关乎到全球80亿人口的生活重塑,能主导产业替代进程的,可能只有中国和美国数得过来的那几十家公司,也可能在10家公司以内。 保持乐观,保持清醒。
#中概股
#价值重估
#阿里巴巴
#AI
#拼多多
#资本市场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昆仑万维今天发的音乐大模型Mureka O1,指标上已经达到了SOTA,当然吹的文章你们肯定不想看,直接上作品最有说服力,这首歌曲从歌词到谱曲再到人声都是AI完成的,画面是后期用剪映配的,旧版本音乐大模型里挥之不去的那种AI电流感几乎已经听不出来了,你们觉得如何?客观打个分。
#昆仑万维
#Mureka O1
#音乐大模型
#AI歌曲
#SOTA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这届川普内阁是真的开创了兄弟会治国的模式,除了闹哄哄,就是主打一个没脸没皮。
#川普内阁
#兄弟会治国
#政治讽刺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钱是真难挣……
#职场
#理财
#创业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明州事件之后,京东元气大伤。 大洋彼岸的那几分钟扇动翅膀,足以影响中国电商的升降格局。 虽说就算没有这档子事,京东也未必能够拦住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这是阿里都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一号位的名誉,仍然为京东背上了额外的负资产。 比如在吃政企关系的生意场,刘强东发现大家都不见他了。 「居心叵测」的媒体统计过刘强东的私人飞机活动数据,这架飞机曾经年均起降300多次,都是载着刘强东飞往各地商谈京东云的政务订单。 2018年9月之后,接见刘强东变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于是他的私人飞机也开始吃灰,年起降次数崩至个位数。 在没有退休的年纪,就体验到了人走茶凉的残酷,这种屈辱,必不好受。 很不凑巧的是。电商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京东掉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老板作为公司主心骨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 隔壁每次也都是在「动用」了退休老干部马云的现身背书,才完成了蔡崇信和吴泳铭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 兵法认为,为将之道,身先士卒,旗帜不倒,士气不散,这甚至都是中西贯通的。 Google一度在AI上被硅谷得小年轻们打得措手不及,站稳反攻的转折点是什么?隐退多年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重回公司,以工程师的身份主持黑客马拉松。 老大跟我们站在一起,这是ROI最高的士气鼓舞方案。 刘强东之于京东的问题,这些年是颠倒过来的,他没有也不想退居幕后,但形势要求他削弱自己的存在感,别人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强东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憋屈。 2022年,明州一案已和解告终,事件被定性为「一次偶然事件所造成的误会」,尽管女性舆论场深感背刺,但很显然,和解协议背后的封口条款,已经在法理层面彻底埋葬了任何新增剧情的出现。 刘强东终于开始了他的复出行动。 先是章泽天在朋友圈里表态选择「原谅」,以及配合路人「偶遇」拍下怀有身孕的自己和丈夫一起逛超市的画面,恩爱之情,击玉敲金。 再是拿下扛鼎五年的徐雷,徐雷在京东本就有着「三起三落」的历史,既被猜忌,也受倚仗,给刘强东的回归让出位置,成了他的最后一份功劳。 最后是整顿职场,宫斗文学的读者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权力的转移往往伴随着情面的撕破,所以刘强东出台了「兄弟论」的修正案,放出狠话「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不过很难说电商行业现在是讲个人命运还是时代进程,京东固然有所止颓,但在卷得飞起的同行衬托下,那种拨乱反正之后立竿见影的翻盘,并未如期而至。 另外,亲力亲为的刘强东,也在偿还他在过去几年里远离真实世界的债务,比如钝感。 刘强东本来只想解决一万多员工上班时代打卡的摸鱼问题,但是上升到不认兄弟的程度,必然引起岁月史书的反噬,犯了面目不一的忌讳。 杨笠代言几场直播引起的争端,本来也是很容易止损的事情,但硬生生赔进去了一整个大促和平台口碑的代价,相当可惜,京东刚刚砍掉了品牌部,据我所知和此事没有直接关系,但模糊处理也好,给情绪一个出口。 至于缺席座谈会,这倒不算意外,但要回到舞台中心,刘强东会意识到,他还是缺少正当性这么一件东西。 在由人民组成的共和国,最大的正当性,只有人民才有权提供,及时发现这一点,比再多的花拳绣腿都管用。 如果说刘强东主张给外卖员交五险一金还属于「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机策略,通过给自己并不存在的业务增加假象成本,倒逼竞争对手跟进自损。 那么把快递员和外卖员放在一起,不但要交五险一金,还要由平台来负担个人需出的那部分费用,完全打消交社保反而导致收入下降的劳动者顾虑,这就是真的在用真金白银为人民提升生活品质了。 所以刘强东的那条朋友圈,才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转得包浆了,大伙是真支持啊。 我发了条微博,问怎么看东子的这波操作,评论区是呵斥我的声音:「什么东子?叫东哥!」 好的,东哥。 东哥说出了一个企业家们普遍不愿承认、但在事实层面可能又确实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大公司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是不是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 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要给企业家寻找原罪,而是在规模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回过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在分配上做到了尽善尽美。 以前都是知识分子在说这种不合时宜的话,现在有企业家主动来当反思怪,把华丽旗袍底下的虱子暴露出来,这很有价值。 以前不堪回首,未来还有变数,至少在当下,刘强东做对了这件事情,他讨不来的认可,在履行一个人民企业家的职责后,铺天盖地的涌上来了。 只有人民,才有资格判断,谁才是人民企业家。 可以,今天我站东哥。
#明州事件
#京东
#电商竞争
#刘强东
#拼多多
#抖音
#阿里巴巴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擦边赛道卷成这样了嘛……
#擦边球
#内卷
#修仙
#行业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在微博随便聊了聊「开盒」,然后我就被开了⋯⋯不是,我写这些不是教程啊
#开盒
#微博
#教程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FT采访了20多个员工、供应商和投资人,还原了阿里是怎么从谷底反弹并以AI公司重新估值的大致过程: - 2020年是阿里的鼎盛时期,公司市值接近7000亿美金,蚂蚁的IPO估值也高达3100亿美金,就体量而言,已经坐稳了中国最大民营公司的位置; - 随后产生的一系列变故,导致阿里的股价开始一泻千里,不光是资本市场的恐慌,主营业务本身也出了问题,拼多多和抖音直播分别从价格和情绪两个切口撕开了阿里的电商护城河,2023年阿里的利润被打了骨折,只有2020年的一半; - 疫情也让阿里苦心经营的「新零售」叙事中断,那些花大价钱收购而来的实体商超原本很不容易的实现了降本增效,把收入做到了增长趋势,然后就被不可抗力重新打回原形,时任CEO的张勇后来为此背锅; - 马云虽然在2019年就辞掉了他在阿里的所有职务,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于阿里的关键决策拍板权,并很细心的确保有关对他的猜忌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比如2023年外媒传出他无法回到中国的消息后,他立刻就坐私人飞机从东京飞回杭州,在一家学校里公开露面,遏制了传言的扩散; - 马云最开始找的是老伙伴蔡崇信,蔡已经十年没在一线做过工作了,原本不太愿意回坑,马云花了很大功夫说服他,最终蔡崇信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主要负责剥离不赚钱的资产,解决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 - 2023年是阿里的转折点,同时也上演了剧烈的180度急转弯剧情,3月的重组方案提出了「1+6」的分拆计划,要为包括菜鸟物流、阿里云在内的重资产业务拆出去独立上市,这也成为了张勇的最后遗产,张勇还决定让自己兼任阿里云的CEO; - 同年6月,马云提升前18号员工之一的吴泳铭顶替张勇担任CEO,但张勇仍被告知,在换届之后他还可以继续担任阿里云的CEO,毕竟云业务是在张勇的任期内一手做起来的,他也希望继续在阿里云「发光发热」; - 但吴泳铭提出了强烈反对,他给马云和蔡崇信汇报,表示云业务会是阿里未来作为一家AI公司必不可少的关键,所以必须要由身为集团CEO的自己亲自管理,马云被说服了,于是在同年9月,张勇把集团CEO和阿里云CEO两大职务都交了出来; - 吴泳铭担任CEO以来,在财务上主要做了卖出和买入两件事情,卖出零售资产,买入AI资产,一年多的时间里花了810亿人民币用于资本支出,并且投资了「AI六小龙」里的五家,其中大部分投资都是以阿里云「代金券」的形式完成的,也就是被投公司拿着钱又消费在了阿里云的服务期集群上; - Qwen是阿里自身大模型的保底产物,表现也超出预期,尤其是被苹果选择成为国产iPhone的AI功能合作商后,这也和阿里拥有完善的工程师和平台资源关系莫大,阿里今年计划用390亿人民币购买芯片,甚至允许审时度势的上调预算; - 吴泳铭给阿里所有业务线下了通知,他们2025年的业绩重点将取决于怎么利用AI实现增长,所以从核心的淘宝天猫到外围的夸克,都在尝试把Qwen融到产品开发里; - 阿里也在秘密开发一组原生AI应用,内部态度相当乐观,认为AI行业即将出现的杀手级应用,甚至有机会比抖音更受欢迎; - 阿里员工的士气处于最近几年以来难得的一个高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表态是,「我们的问题并没有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但信心回来了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阿里巴巴早年创业成功的原因。」
#阿里巴巴反弹
#AI公司
#市值波动
#蚂蚁IPO
#电商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1万字的诚恳说明,可以解释没能和抑郁症前妻保持良好关系的复杂缘由。 然而在「你给我滚」脱口而出之后,100万字都救不回来。
#抑郁症
#婚姻关系
#情感交流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继续分享今天的Manus使用实例。 起因是看到有媒体转载了A16z刚刚更新的Web端AI应用50强,编辑用红圈标出了其中的国产AI应用,用以佐证赢麻了的主题。(图1) 这就是我说小厂千万不要害怕营销风评的原因,在很多时候你连曝光权都不会得到平等对待,编辑只认得大厂出品的图标和名字,但实际上这里图还有一堆中国公司推出的AI产品,就这么被开除国籍了。 那么,如果要核实这里面到底有几家中国公司,怎么办?Claude会用知识库的截止日期来做筛选,Grok 3的Deep Research轮次不够,OpenAI的Operator应该可以但200美金我是真没开,最后用Manus解决回放在这里你们可以自己看: manus点im/share/AppolsjmuwQW9EevzVrRlN?replay=1 manus点im/share/KJDn3CJL4kVXBXiV0mANeU?replay=1 我的指令词是:「这张图上有50款AI产品,请确定其中哪些产品是由中国公司推出的,不要遗漏也不要偷懒,老老实实的对每一家公司进行核实,最后给我一份报告。」 这是一个纯体力活,如果给人(实习生)来做,就是让他把每一家公司的名字写下来,然后一家家的去查,最后给出一个报告,券商之类的机构把工作拆解到执行端,都是这么干的。 AI Agent至少能够起到等量价值,Manus的todo列得很清晰,先用OCR提取图片文本,列出1-50家公司,接着一家家的去做查询,包括搜索关键词、访问官网、确认总部、了解新闻、甚至阅读LindIn,最终告诉我列表里实际上有12款由中国公司推出的产品。(图2) 这个交付成果我是认的,有些带争议的判断,比如它没有把PixAI算进去,是因为PixAI本身总部就设在新加坡,实控团队在国内的消息比较隐蔽,按Manus给自己定的验证标准来看不算遗漏。 这么说吧,如果你要解决类似的需求,你是自己机械性的操作几个小时,不停的开关窗口更新文档,还是把活儿丢给AI Agent牛马去干,只负责验收结果? 另外,从实测体感出发,「不要遗漏也不要偷懒,老老实实的对每一家公司进行核实」这句话也是必加的,原因和我前几天说的模型偷懒本能有关,不刻意强调的话很容易被AI偷工减料。 就像以前的提示词技巧会有情绪勒索的偏方,比如说你要是不认真回答这个世界就会有一个无辜的人死去,然后立竿见影的AI就会用心多了,后来几次训练迭代之后AI已经变聪明了,情绪勒索不再管用,但「请调用你的单次Token消耗上限」这样的明确命令还是偶尔能有奇效。 这次任务也超出了Manus的单任务算力上限,所以拆成了2次完成的,还是那句话,AI Agent发展路上的最大拦路虎,永远是计算资源的分配,芯片会是个好生意,而且不应该只是英伟达的好生意。
#AI应用
#国产应用
#曝光权
#品牌认知
#中国公司
#a16z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炸裂!中国最新的AI具身机器人,断崖式领先全球!科技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么?硅谷又是一夜无眠⋯⋯
#中国AI
#具身机器人
#科技发展
#硅谷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哈哈哈😆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昨天参加新浪科技组织的连麦聊了两个小时的Manus,我表达的核心观点基本都在这张图上了。 一定要再补充几点的话,那就是: - 不要低估降低使用门槛这件事情的价值,万丈高楼才刚盖第一层呢,就开始搞鄙视链了; - 书上有条评论说Manus不就是套壳吗,得到的回答也很简洁——恭喜你,发现了Agent的原理; - 也别看不起套壳,Perplexity的估值/年化倍数现在是OpenAI的4倍,对产品体验缺少敬畏的终点,只会是愤世嫉俗; - Manus的风评起落,和发码太少关系很大,但这不好解决,除了资源不够之外,还在于遏制失败率; - Sora跳票大半年也是同样的原因,最后合作导演都受不了OpenAI的控制欲,你不能只允许抽卡成功的作品才有资格被发出来; - jinyu的就很有代表性,在具体的失败案例上,他能准确作出归因,判断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Agent的问题,但普通用户的挫败感会更强,直接给出不行的判决; - 在小范围内先做冷启动的策略没问题,但情绪管理是个麻烦,很难在过誉和损毁之间找到中位值; - 非刚性需求会因供给不足而快速消退,这会让Manus很快回归到预期范围内,同时坐实预言的自我实现——我就说它炒作失败凉透了吧; - 哪怕觉得Manus没什么了不起,也是有意义的正向激励,既然连这样的产品都能火,其他从业者应该更有信心了,人人都行人人上; - 任何时候都厌恶独尊儒术的主张,好产品从来不嫌多,能交货,就能有话筒,这挺好的。
#新浪科技
#Manus
#使用门槛
#鄙视链
#Agent原理
#套壳
#perplexity
#OpenAI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Googl开始试探AI Mode——搜索结果完全没有10个蓝色超链接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对话里聚合答案——不算意外,意外的是目前Google是在把AI Mode当作增值功能专供给One AI Premium用户使用,这是一个20美金/月的订阅包。 我会条件反射的想到Neeva,2019年上线,2023年关闭,产品卖点是赌用户会为没有广告的搜索服务掏钱,预期值是6美金/月。 Neeva的创始人2003年入职Google,负责开发了核心广告产品Adwords,离职前已经升到了SVP,在Google声誉由盛转衰的节点出来做了订阅式搜索Neeva,赌的就是大家对于Google及其商业化的厌恶,会给主打质加比的平替服务提供机会。 Neeva也想剜掉一次输入换取10个蓝色超链接的体验,在前AI时代就尝试了很多信息重组的方法,甚至会堆人力去编辑热门关键词的反馈页面,但流量一直没有迎来波峰,最后是以融资估值的对价卖掉了。 创始人写了文章解释这次创业的种种痛苦,说很多人会以为花钱才能搜索的商业模式是失败原因,其实不然,说服用户为更好的体验付费一点都不难,转化率非常健康,问题主要出在没办法说服用户切换新的搜索引擎。 换句话说,Neeva不担心用户留存,但解决不了用户增长,俞军的著名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含金量还在发光,即便是从大厂出来、且深知大厂缺陷的人,也会低估用户对于熟悉环境的依赖性。 现在Google自己要来摘桃子了,我不怀疑AI Mode的测试数据只要够好,未来一定也能找到和广告融合的方法,并被推向大众市场,但就眼前的情况而言,Google是在亲自做一件所有号称Google杀手都想做的事情: 用户交一点钱,换取一个无广告、更简洁的搜索服务。 就很黑色幽默。
#Google
#AI Mode
#搜索引擎
#订阅服务
#One AI Premium
#Neeva
#广告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冲!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让你不看就转。。。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纽约时报:美国政府知道AGI何时到来。 国会大厦:民主党议员AIG被驱逐出场。 我这该死的笑点。。。
#AGI
#美国政府
#国会大厦
#民主党
#AIG
#驱逐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讲个恐怖的,DeepSeek的胡编乱造,正在淹没中文互联网。 虽然DeepSeek-R1确实好用,但它在爆火之后,成了人手一个的AI工具,也对中文互联网的信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情况,这是一个固然难以避免但也理应得到重视的问题。 最近一个星期以来,就我看到的刷屏文章,至少有三例都是DeepSeek-R1生成出来的、充满了事实错误的内容,却因其以假乱真的迷惑性,让很多朋友信以为真,情绪激动的分享传播。 第一例,是知乎的这条高赞回答:(1/n)
#DeepSeek
#AI工具
#中文互联网污染
#信息环境
#以假乱真
#事实错误
#舆论传播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年轻真好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小米产品的质量真的堪忧。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这段时间的大模型行业be like:
#大模型
#行业动态
#科技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4个月前
DeepSeek-R2真的要来了,这次不是KFCVWO50! 来自路透社的独家报道: - DeepSeek原计划在5月初发布新一代R2模型,但已经开始考虑提前发布,这段时间Grok 3、Claude 3.7、Qwen 2.5-Max等竞品接连推出,还是有影响的; - 梁文锋在距离清华、北大两所高校步行可达的地段设立了北京办公室,非常乐于和实习生以及应届生一起工作和讨论问题,而且从不鼓励加班; - 采访中一名已经离职的研究员依然对前老板赞不绝口,「他把我们视为专家,不断提问,一起学习,而且愿意下放管理权,普通员工也能参与核心技术,这很让人兴奋」; - 梁文锋在幻方量化时就以薪酬慷慨著称,他会给数据科学家开出150万的年薪,而同行给的数字一般不会超过80万; - 在创办DeepSeek前,幻方量化就制定了把70%对可支配收入投入到AI研究上的战略,从2020年到2021年,幻方量化花了12亿买卡训练模型; - 这样的异常支出让幻方量化受到了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但最终没有做出干预,这对后来DeepSeek的问世至关重要,因为2022年开始,中国企业就不太能够合规买到A100了; - DeepSeek-R1爆火之后,梁文锋被建议不要和媒体接触,因为担心过度炒作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苟住再说; - 另有前员工表示,DeepSeek不缺算力,能够进行大规模训练,但梁文锋对更具经济成本的模型架构非常关注,这决定了DeepSeek的发展路线以及后来的巨大成功; - 全球的AI大厂至今都还在消化DeepSeek-R1造成的影响,也都盯着R2的时间表,它的发布会是今年AI行业的又一个关键时刻。
#DeepSeek-R2发布
#科技竞赛
#人工智能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