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消耗

刘小排
1个月前
全世界Claude Code用户激情辩论中 —— 使用Claude Code $200美元的包月套餐,积极使用高级功能用于编码工作,一个月消耗了价值$50K美元的Token,算是滥用吗? ———————————————————————— 周五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好像是全世界使用Claude Code的最多人,没有之一,一个月内使用了五万美金的Token。 详见我之前Twitter的帖子。(我几乎是0粉的Twitter账号,这个帖子竟然直接让我涨了1600粉,吓得我赶紧开了一个蓝V) 我一直是Claude Code的忠实粉丝和积极布道者,国内少说有上千人,因为我的安利,从而放弃了Cursor等其他AI编程工具,拥抱了Cladue Code。 周五晚些,有一名中国Claude Code用户,充满恶意的将我的公众号截图,发到了在Reddit的Anthropic的社区,引发了全世界Claude Code用户的讨论。 (更扯的是,这名中国用户,正在拉黑和删除评论和他相反观点的其他用户。你不用抱有期待在那里能看到太多客观公正的评论。) 讨论地址 既然这么多人关注。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 Claude Code提供了$200美元的包月套餐、几乎不限制使用,并且官方提供了Ultrathink、Opus、7/24小时后台运行(v1.0.71版引入的Background Commands功能)等高级功能。 我完全在官方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使用Claude Code高级功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发挥它的最大潜力,偶然成为了全世界消耗Token最多的人。 是否可以定义为“滥用”? 我的观点: 我不认为我在滥用,我的所有使用,都在官方允许的范围内。我也不存在浪费的情况,因为我是用来进行正常的编码工作,做出还不错的产品(产品是盈利的)。 相反, 作为Claude Code的资深重度用户、Claude Code高级使用方法的推广者,我甚至认为官方应该给我结算广告费。 有趣的是,很多自以为是的“道德卫士”指责我滥用,然而他自己用的却是盗版(盗刷信用卡或中转版)的Claude Code。 有人问我是不是感到自豪。我当然感到自豪啊! 从数据上看,这个星球上似乎没有太多人,比我更善于使用Claude Code了。 ( 如果你想知道我用Claude Code开发了什么产品? 我Twitter的个人介绍有写。) ————————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讨论。
Mr Panda
1个月前
#上下文工程 我最近在做一个内容摘要生成的小功能,本来以为是个简单的任务:用户输入长文本,我调用更强、更大上下文的模型,让它生成优质摘要。结果发现,这一过程的成本比我预想的高得多。 高质量模型 → 价格昂贵 大上下文窗口 → Token 消耗成倍增长 每月 20 美元的订阅费 → 很难覆盖这些成本 对比下来,连 OpenAI 和 Cursor 这样的公司都不例外。以我自己为例,上个月在 Cursor 上花了接近 100 美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 Claude 模型上,这意味着 Cursor 从我这里几乎没赚到钱。 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行业问题: 用户对高质量体验的要求 → 迫使应用方使用昂贵的大模型 长上下文输入 → 成本随 Token 增长呈线性甚至指数级上升 订阅模式的收入上限 → 无法有效平衡高频、高消耗用户 因此,对于任何想做 AI 应用的人来说,“上下文工程”是不可回避的核心能力。它的目标是在满足任务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传给模型的内容量,用结构化、抽取关键信息的方式,让模型少读冗余、多读核心,从而显著降低计算开销。 因此,对于任何想做 AI 应用的人来说,“上下文工程”是不可回避的核心能力。它的目标是在满足任务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传给模型的内容量,用结构化、抽取关键信息的方式,让模型少读冗余、多读核心,从而显著降低计算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