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派

美国政治:爷爷、儿子与孙子 当我们争论民主党与共和党,蓝州与红州时,常常会陷入“谁更会治理经济”“谁更懂得发展科技”的纠缠。但我愿意从更长远的视角,来谈谈美国政治的“宗族谱系”。 一、爷爷:清教徒与保守派 美国的政治与文化根基,出自 17 世纪登陆新英格兰的清教徒。 他们带来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崇尚圣经与家庭, 强调自治与勤俭, 相信个人责任与上帝恩典。 这一传统,奠定了美国立国之本,也孕育了后来的保守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基督教保守派就是这位“爷爷”。 二、儿子:自由派的改革精神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19 世纪的美国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 贫富悬殊, 移民问题, 劳工权利。 于是,清教徒传统内部生出了“自由派的儿子”。他们依旧是新教徒,却更强调“社会公义”“教育普及”“政府责任”。 这就是社会福音运动、进步主义的基因,也是后来民主党部分价值的来源。 所以说,自由派不是外来者,而是清教徒家族的第二代。 三、孙子:民主党的世俗化 进入 20 世纪中叶,特别是新政与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之后,民主党逐渐走向世俗化、身份政治化。 它继承了“改革”的衣钵, 却越来越疏远宗教传统, 从道德理想滑向现实政治的算计。 于是,我们可以说: 民主党是清教徒家族的孙子。 然而,这个孙子逐渐远离祖训,数典忘祖,沉迷于短期利益,甚至有败家之嫌。 四、爷爷的警告 美国政治从来不是“两个外人打架”,而是一门三代的内部分裂: 爷爷是基督教保守派, 儿子是自由派改革者, 孙子是当代民主党。 当孙子忘了祖先的精神,家族的基业就会动摇。爷爷经常要出手,狠狠教训一顿,把家业管理权力收回来。 五、结语 所以,当有人说“蓝州经济发达,证明民主党更会领导”,我会提醒他: 这不是政党天生的优劣,而是清教徒文明在不同世代的演化。 民主党的繁荣,其实站在爷爷与父辈奠定的基石之上。 如果孙子不懂感恩,不知传承,数典忘祖,那么守护美国根基的爷爷就会经常拿回事权,并狠狠地教训孙子,以保证家风纯正与家业繁荣。
经纬新闻
9个月前
资中筠:我对马特“旋风”的看法 中国自由派(至少一部分)为之叫好,是因为对所谓“白左”的政治正确的反感,还有把他们看成是右派一贯拥护的“保守主义”,以效率反平等,实际拥护丛林法则。 我认为马特现在的做法,也许以毒攻毒,在某些方面揭露一些腐败黑幕,但不能算市场经济下的“保守主义”,而是是专制集权,有法西斯倾向。 民主制度肯定效率不高,这是一切保皇派的批评(巴尔扎克是保皇派,他对议会制度的批评就是议而不决,不如在君主制度下,条条大路通向一个圆心),这也是程序正义需要付出的代价。 任何政府到一定时候都有裁汰冗员、精简机构、反官僚、文牍主义的问题。但是不能回到独裁专制。中外独裁者都讨厌官僚科层机构,喜欢自己直接面对民众。如朱元璋废除宰相、希特勒小组治国、M更是动员小将打倒一切政府及其负责人…等等,这是另一回事。 我感到现在马特联合的做法不像共和党主张的小政府(实际上已经办不到),从目的到手段更像独裁者的做法,只加强自己的权力不受制衡,反对DEI,但代之以不是绩效考核的用人原则,而是公然提出唯一标准是“忠诚”。许多总统行政命令已经明确触犯现有法律。明目张胆宣称自己无视法律。与伟大领袖的和尚打伞如出一辙。 回顾十年前,本朝大刀阔斧反腐开始,贪官纷纷落马,群众一片叫好。我曾为文说不通过法治反腐是难以为继的。此话为我第一次以“不当言论”受训诫。我以为作为法治国家,美国至少不至于如此,没想到竟然也出现,而且一时间也竟然得到相当多的人拥护! 不论原来的checks & balances 民主制度有多少毛病,也许已不适应AI时代,但是代替它的应该是进一步的更人道、平等的制度,而不是回到又动的专制制度。特本人是非常羡慕独裁者的。在新的制度创新尚未出现时,也许政客能调动的记忆只有走回头路。美国总统公然提出要吞并他国领土,也正为挺俄派找到依据。 中国的某些右派自由主义精英实际上也还有党的教育的基因,真正自由主义熏陶根底浅,而且方今在中国还是处于既得利益的少数。在我现在目力所及的学者观点中,我最认同张干帆。 当然这些都是书生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