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知识管理
关注
吕立青_JimmyLv (🐣, 🐣) 2𐃏25 | building bibigpt.co
1天前
要学新东西,直接在BibiGPT搜索, 然后咔咔批量总结,太特么爽了! 聚合搜索+异步总结+批量处理+自定义提示词+消息通知+自动保存Notion 这一套下来,整个视频知识管理流程无比丝滑~
#BiBiGPT
#知识管理
#效率工具
#自动化
#Notion
分享
评论 0
0
张伟健 William.Z
2周前
# YouMind 的小巧思:通过快捷标注按钮 分离筛选资料和通读资料场景 YouMind 的这个 Overview 和标注的方式很特别,跟其他的不一样。其他的通常是在阅读原网页的时候会弹出一个弹窗可以标注,但是 YouMind 的插件在你阅读原文章的时候,它只会出现复制 copy、解释 explain、提问 ask。 但是呢,我刚刚才发现,原来它所期待的一个流程是:你点击这个插件按钮,它会唤起概括 Overview 功能。然后你在一边看这个文章的摘要,当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深入阅读的时候,点击保存,然后可以 open in YouMind,就直接跳转到你的 YouMind 的主页并且打开这篇文章。在这里,它已经把文章内容剪藏到了 YouMind 的这个软件之中。然后你在这里选中一段内容,哎,这个时候,在快捷弹窗中,出现了 Note 按钮。 也就是说,它不希望你在原网页中进行划线。它更期待的是你在原网页进行一个快速的浏览和筛选,把你觉得值得深入阅读的内容保存到 YouMind 中。然后在 YouMind 中,正式开始进行深入阅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会开始进行标注(高亮和评论)。 而像其他软件(比如 ReadWise、remio、reminds、五彩等),它就没有把这两个环节分得很开。 我们通常在进行轻度阅读时进行标注。在日常阅读中,我们会有浏览和筛选的场景。轻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会做摘要和评论,包括标注、高亮和评论,这些我统称为"摘录"。 而深度阅读则是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并将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YouMind 明确意识到了这一点,巧妙地将浏览筛选与轻度阅读这两个场景分开了,分别安排在原网页和 YouMind 软件中进行。它的浏览器插件不允许你在阅读原网页时进行摘录,而其他大多数笔记软件则允许你直接在原网页上标注。 这种分离避免了浏览筛选与轻度阅读的混合。否则,你可能本来只是在处理信息流,但读着读着,突然被某句话吸引并进行摘录,就不知不觉进入了轻度阅读状态。 结果是,你原本只计划花半小时浏览和筛选,却在阅读一篇长文或较长的短文时,陷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过程,最终在一篇文章上花费几十分钟。 这其实是不理想的信息处理方式。 我曾看到建议应尽量将浏览筛选与完整阅读分开进行。 许多内容创作者也采用类似方法,比如归藏老师,他每天早上先用半小时浏览和筛选新信息,然后再花一两个小时完整阅读值得深入的内容。之后,他会花更长时间深入实践那些有价值的资料和功能。 YouMind 的这个设计真的是非常巧妙。 #YouMind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笔记管理 #网页标注 #学习 #AI笔记软件 #信息工作流
#YouMind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效率提升
#阅读流程优化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2周前
知识管理,很大一部分意义是管理context。 在 2025年 用 ai,context 越来越重要。如何把一切与任务\需求\目标有关的、高质量的context,喂给gpt-5这样的顶级llm,这是一个big question。 所以,开始做个人知识管理吧。晚是真晚了点,但是比不做好🤣
#知识管理
#AI
#GPT-5
#Context
#个人知识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Olivert
2周前
之前提到要有个输出式的爱好,今天正好看到这本《输出式阅读法》,实在是读书博主必备了! 《输出式阅读法: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是日本知识管理大师尾藤克之写的实战派阅读手册。书中展示了25个阅读技巧,帮你构建阅读体系,用更少投入获取有效信息,告别低效阅读。
#输出式阅读法
#读书博主
#知识管理
#阅读技巧
#高效阅读
分享
评论 0
0
nicekate
4周前
刚发现原来 NotebookLM 的 mindmap 支持点击文字自动触发提示词讨论,生成的内容会链接源文档来源 相当于,mindmap 将原文高度压缩,当你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可以点击它,让它帮我找到原文并做详细解释 非常好的功能,还是得多用 NotebookLM
#NotebookLM
#mindmap
#自动提示词
#知识管理
#效率工具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4周前
大概用了2年logseq,8500个知识砖块,23000个联结。 平均每个知识砖块有2.7个联结,平均每天新增加30个左右联结。 === 如果有且只有一条评价标准的话:ai时代的全新学习,绝不在于大脑存储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大脑中有效联结的数量。 可以提一个概念:刻意联结(deliberate connecting)。 学习每个新知识时,都要主动去关联已知,不断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上,用新知联结已知,用陌生联结熟悉,用复杂联结简单,用抽象联结具体……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在logseq中建立以概念(知识砖块)为单位的笔记,然后,用wikilink在笔记之间建立大量的联结。这是“刻意联结”的最佳方式。 logseq的优势,就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结。一方面是颗粒度极佳(概念、idea、思维模型等知识砖块,对应一条笔记),另一方面,是建立联结极其方便,非常容易形成习惯。
#Logseq
#知识联结
#刻意联结
#AI学习
#知识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Frank
1个月前
有很多感兴趣的主题,但每次的学习/搜索/输出都是零零散散的,给自己手搓了一个blog管理系统,每次有什么想法或者想记录的就指定一个topic扔进去append,让AI自动合并成完整的文章,以后再回头看就方便多了
#个人项目
#AI辅助
#知识管理
#博客系统
#自动化整理
分享
评论 0
0
Tom Huang
1个月前
Refly v0.10.0 发布!真正的 Visual Context Engineering 🚀一块承载 Agent + 知识管理终极想象力的白板产品来了!🔥 这才是「Manus + Notion + 白板」的新范式⚡️ - 🤖 白板 Manus:深度搜索、文章/网页/PPT创作都整上! - 📝 Notion 级别的组织 Context 能力 - 🚀 DeepSeek 3.1 加持,为期两周,无限免费畅饮 💥 4.5K+ Star 完全开源 👉 立即畅想 DeepSeek 3.1 免费使用 👉
#Refly v0.10.0
#Visual Context Engineering
#agent
#知识管理
#DeepSeek 3.1
分享
评论 0
0
吕立青_JimmyLv (🐣, 🐣) 2𐃏25 | building bibigpt.co
1个月前
BibiGPT AI 自动生成的时间戳来啦,老父亲为它求一个三连! 00:00 - 👋 欢迎与更新概览 00:57 - ⚡️ 视觉摘要与AI润色:让视频“看得快” 02:57 - ✍️ 公众号图文生成:视频转文章 04:57 - 🎬 字幕烧录与视频导出:多平台发布利器 07:37 - 🔍 智能内容管理:让音视频“搜得到” 12:56 - 🌐 全局搜索:快速定位信息 14:18 - 🚀 桌面应用与生态集成:让音视频“用得好” 17:39 - 🧠 智能闪记卡:深化知识内化 20:17 - ✨ 用户体验与模型升级:更便捷高效 22:25 - 📦 批量导出与通知系统:知识归档新纪元
#BiBiGPT
#AI
#时间戳
#视频处理
#知识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3个月前
2025,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从未如此明显。 if 你用logseq和obsidian这些markdown笔记来做了知识管理,then 你已经可以chat with 你所有笔记; if 你用了readwise 这类工具来管理你的全部输入,then 你已经可以chat with 你所有的阅读; if 你对工作(内容、结果、复盘)有详细的文档记录,存在google drive等网盘中,then 各种llm都可以自由调用; 通过MCP,claude和chatgpt等顶级llm,可以充分且灵活调用你的私人数据,实现高质量的RAG和 deep research。 随着模型的agent能力越来越强,效果和好处会越发明显。 所以,现在也不晚。个人知识管理,从今天开始做起来!logseq每天5条笔记,readwise reader管理你今日份的阅读~
#知识管理
#工具
#信息管理
#技术
#未来趋势
#数字化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4个月前
AI 再往后发展进步 会让知识花园和稍后再读都变成伪需求 当整个世界都是你的资料库 你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获得任何资料 也自然不需要知识的花园了 你想读的东西越来越多 收藏之后也没时间再看 也自然不需要收藏了 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会发生剧变
#AI
#知识管理
#信息处理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4个月前
飞书干这个太有优势了!绝大多数AI知识库产品的逻辑是先搭好AI,再想办法喂知识,就像ima。 但在飞书里不需要,知识本身就存放在飞书里,我们所有的信息沉淀都在这个生态中, 相当于有个智能助手能帮你把所有资料都记住,随问随答,这就解决了想找个资料,翻来覆去找不到的问题。 想我们团队,日常工作和任务安排,数据资料沉淀啥的都是在飞书上弄的,简直不要太方便!
#飞书
#智能助手
#团队协作
#知识管理
#AI应用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6个月前
问:宝玉老师,请教一下,构建个人知识库的区别又在什么地方呢?还有微调 答:打个比方,现在你在上一门新的历史课程,知识库(专业说法叫 RAG,检索增强生成)就好比教科书,微调(Fine-tuning)就好比你学习消化了知识。 知识库就好比你的教科书,但是这门课其实你还没上过,直接就去考试,好在考试是开卷的,而且你语文历史基础很好,然后每一道题你就去现场查教科书,翻到可能的知识点位置,现场去阅读这几个知识点,把题目就给做出来。要是一时半会没查到正确的位置,你以前也没学过,可能会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这样就可能出现幻觉,答题就不太精准。 微调就好比你把这本教科书上的知识都学了一遍、题库做了一遍,知识都学过了,考试的时候从记忆里面把知识直接搜集出来,去答题。这样好处就是答题快且专业,但如果你微调时学到的知识本身不准确或冲突,你记忆里的知识就可能出现混乱或偏差,有时反而不如直接从教科书里查阅更准确。 另外你深入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后,在面对数学等其他领域的泛化能力可能会稍微受到限制,因为你专注学习了一门课之后,精力投入其他科目的泛用能力相对减少了。 再有就是如果你的教科书很多的话,每本书都学一遍时间成本和算力成本都不低,所以微调成本明显更高,包括数据整理、训练资源(算力)和长期维护的成本都相对较大。 总结一下它们的区别: 个人知识库 = 模型外的记忆,通过动态检索实现,灵活、快速,但受限于检索效率和相关性,适合规模适中的临时问答,不修改模型本身。 个人知识库适合的场景: - 做个人知识管理,比如个人笔记、文档、读书笔记的快速问答。 - 针对公司内部文档、手册等建立企业内知识库快速问答。 微调 = 模型内的记忆,真正内化知识,专业、精准,但数据准备和训练维护成本更高,适合对精准度要求很高或特定领域内长期稳定的任务。 微调适合的场景: 你需要模型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任务更加专业化,精准度要求很高。 需要固定风格或内容的输出,比如特定企业风格、客服对话场景、创作特定风格内容。
#个人知识库
#RAG
#微调
#知识管理
#模型训练
分享
评论 0
0
韩连潮
8个月前
【周末分享:介绍一款知识管理神器】1.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和很多人一样,我一辈子学了好几个专业,读书虽未破万卷,但自信几千本还是有的。但不一样的是,我所学的专业和读的书基本上忘得一干二净,尽管一直在学习,但有如湖南人俗话说的猴子摘包谷,摘一个甩一个,到头来一场空。所以觉得自己浪费了精力、时间和生命,很想对此进行补救。反省后发现自己缺乏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所学非所用,又没有系统性去温习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联系起来,产生新想法和洞见,遗忘是必然的。如果我在中学大学时就知道并学会使用Zettelkasten方法,我在个人成长方面会做得好得多。然而,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和知识管理:像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信息时代的出现一样,AI时代的到来正在引发一场根本性的知识革命,给人类的生活、学习、研究、创新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我很庆幸能够赶上这趟车,它可以让我重新捡起学过的知识,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将它们串连起来,进行有创意的工作。当下AI提供的工具超过了Niklas Luhmann不知多少倍,我们应当尽快用起来,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 的NotebookLM 2.0:我试用了很多知识管理平台和APPs,都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而NotebookLM为其中最好。虽然它是个笔记工具,但我觉得如果善用,可以将其变成一个知识管理平台。这是一个个人化学习研究助手。它利用谷歌AI技术(Gemini)来帮助用户与其上传的各种文档互动。NotebookLM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内容生成摘要、注释和回答问题。它还支持创建播客形式的音频叙述,提供一种创新的知识管理方式。 4.我如何使用NotebookLM:1)笔记本的设置:我目前设置了30几个笔记本,涵盖希望捡回来学习过的专业和读的书,以及正在或打算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每个笔记本可以上传50个源文件,每个源文件可达50万字或200MB,这对一般人来说足够了。文档包括PDF、Google文档、网页链接,YouTube和Google幻灯片,音频文件 ;从今年年初开始,Google One AI Premium的订户将享受NotebookLM Plus,可以创建和管理更多的笔记本(最多500个)、源文件(每个笔记本最多300个),以及每日查询和音频生成的数量(分别为500次和20次)。2)具体使用:我最先用的是,把我写的和合写的书、文章汇集在一个源文件中,上传到一个笔记本里,让AI对这些资料整体地进行分析,对我的写作进行批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然后,我让AI在这些文档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题目,或遗漏的题材;最后,我指示AI,按我的写作风格、语气、观点、用词等为我起草几篇文章。这些草稿虽不完美,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我利用它们来从新思考、补充、修改评论文章。尽管这些文章是AI生成的,但它们完全是从我自己的文字中生成的,我觉得不会构成抄袭。我也用NotebookLM的音频功能,将我合著的 ”Understanding the China Threat”一书 做成了一个30分钟的播客,播客的deep dive对话很自然,也有深度。这让我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另一个使用是,我一直想学习R语言的统计学,我把斯坦福大学的一本教科书作为源文件上传,让NotebookLM给我提供学习计划,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深奥的概念,出题考试我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生成博客在开车时听,很有效果。我正在把我以前写下来的笔记用类似Zettelkasten中的永久卡片输入,并NotebookLM将其转为源文件,然后让AI帮我找出我想法之间的联系,发现新东西。这比实体的Zettelkasten分类更省事,更直接,也比Obsidian,Logseq等更容易发现相关联系。我也准备把Pimsleur的外语音频教材上传,让NotebookLM帮助我学习。总之,NotebookLM用途无限,不仅可以管理知识,也会成为个人的终身导师。 5.对NotebookLM的补充:和NotebookLM互动,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提问,可以通过其他AI平台如ChatGPT帮助生成提问,实现更好的互动。此外,NotebookLM虽然是一款神器,但它仍然不可能替代人的大脑,目前还没有什么任何AI可以代替。所以我建议将NotebookLM和Obsidian、苹果的Notes等,与实体的Zettelkasten卡片并用;通过用人脑处理信息,用手写下资料,同时用记忆宫殿方法,比较能永久记住学过的东西。AI不能替代人的所有hard work。 如果您从此文中受益,请转发给亲朋好友,让AI带动一场崭新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管理
#学习方法
#自我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