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信息筛选
关注
Y11
1个月前
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就像我们摄入的食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埃文·威廉姆斯说过:“我们所消费的信息,就像我们摄入的食物一样,对我们至关重要。 它塑造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在这个时代,有一种特别珍贵的“知识”,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新的思维大门, 甚至改变人生轨迹。我把它叫做“突破性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来自一本好书,一句良言,或者一次深刻的思考。 比如,沃伦·巴菲特19岁读了《聪明的投资者》,奠定了他的投资哲学;埃隆·马斯克受《银河系漫游指南》启发,开始思考更宏大的问题。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读《穷查理宝典》让我第一次系统了解“心理模型”,并借此转变了职业方向。 突破性知识的力量在于,它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抓住你,但影响却能持续一生。 如果我们能每年都遇到几次这样的时刻,而不是十年才一次,那成长的速度将不可想象。但问题是,在海量信息中,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些“改变生活的知识”? 我研究了很多顶尖企业家和领导者的学习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三个关键策略,希望能帮助你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真正的“宝藏”。 第一个策略:用一个简单问题筛选信息 不是所有信息都值得我们投入时间。我习惯问自己:“这能否根本改变我的生活?” 这个问题能帮我过滤掉那些只是“热闹”却无实质价值的信息。突破性知识的特点,往往是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或者提供全新的视角。 就像哥白尼用“日心说”推翻“地心说”,一条能颠覆你现有观点的信息,往往比一百条证实你观点的信息更有价值。 第二个策略:选择“高价值密度”的信息形式 信息过载不是新问题,古人也有类似困扰。 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就说过:“拥有海量书籍和图书馆有何用?其拥有者终其一生也难以一一阅读。” 我们要学会从“信息垃圾”中找出“精华”。 比如,社交媒体的短内容更像“零食”,书籍则是“正餐”,而书籍摘要或行业经典课程则是“精华套餐”。像Masterclass这样的平台,能让你直接向罗恩·霍华德、马丁·斯科塞斯等大师学习,这比自己摸索快多了。还有一种更精炼的“知识”,叫“心智模型”,比如“二八法则”“机会成本”,它们跨越不同领域,能帮你更高效地思考和决策。 第三个策略:掌握“学习”这项核心技能 学习本身也是一种需要不断打磨的技能。它包括辨别高质量信息、理解知识价值、识别并克服认知偏差(比如“确认偏误”,总喜欢听和自己观点一样的话)。 最后想说的是,互联网给了我们无限可能,但也可能制造新的“信息鸿沟”。 一部分人困在信息冗余中,一部分人却能在信息中找到天堂。真正的差距,可能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了筛选、吸收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在信息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毕竟,在这个时代,主动驾驭信息,才能让信息为你所用,而不是被它裹挟。
#信息筛选
#突破性知识
#学习方法
#认知偏差
#知识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木马人
1个月前
再次看到这张"互联网排泄链",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在X上,你确实站在链条前端,但这不是终点。 真正的机会是成为"内容中间商"——在海量信息和用户之间做筛选、过滤、策展,成为他们的"山姆超市"。 不是所有人都想泡在信息源头,但所有人都需要优质内容。这才是长期值得做的事。
#互联网排泄链
#内容中间商
#信息筛选
#优质内容
#长期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有同学问我这么信息看得完嘛,自然是看不完的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 “信息就像迎面吹来的风,我并不需要全部吸收 只要某一刻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收藏起来就好了”
#信息过载
#信息筛选
#知识管理
#学习方法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Y11
1个月前
观察发现,社交媒体上真正受欢迎的内容往往介于两者之间——通常是一两段话的“中等篇幅”。 这种内容就像一杯恰到好处的温水,既能快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又能清晰传递一个有趣的观点。 它不会因为过长而让人心生退意,也不会因为过短而显得内容单薄。就像这篇文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个核心观察,能引发思考和共鸣。 其实,无论是职场沟通、团队协作还是商业决策,这种“中等篇幅”的表达逻辑都很有价值。 它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文字里提炼精华,既要有信息量,又要保持可读性。 就像优秀的产品设计,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找到用户体验的平衡点。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不必纠结于形式的长短,关键在于能否用最精准的方式触达人心。而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也需要培养快速筛选和理解核心信息的能力,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抓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中等内容”,为自己的认知和成长积蓄力量。
#社交媒体
#中等篇幅内容
#内容创作
#信息筛选
#简洁表达
分享
评论 0
0
偶像派作手
1个月前
TIM的这个话题抛得好:“我为什么要知道。” 我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热点,那么多跟自己不想干的事?为了一个社交活动中的谈资吗?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意识到的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我在每天几个小时阅读完跟我做交易有关的信息之后,其它的我啥也不想知道。
#Tim
#热点话题
#信息筛选
#社交谈资
#个人选择
分享
评论 0
0
硅谷王川 Chuan
1个月前
绝大部分常常用 "这太疯狂了” (This is insane) 的营销号,应当取关。否则关注后每天都大惊小怪,耗费脑力。人应当持续提高界定 insane 的阈值,也就是保持所谓的 “钝感力”.
#营销号
#取关
#钝感力
#情绪
#信息筛选
分享
评论 0
0
憨巴龙王
1个月前
上个周期没有ai,agency也比较少,大家都是很真诚的喊自己的bag。 现在满屏幕的ai文章和广子。关键是,连我有时候都分不清是不是广子。还要去私聊问问,太艰难了。 不反对任何人接广子,只是感慨现在有效信息太少,筛选信息太耗费精力了。
#AI
#广告
#信息筛选
#内容质量
#用户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2个月前
新闻媒体基操之:只让你看见部分事实🙃
#AI乱象不止:内容注水,隐私堪忧· 205 条信息
#新闻媒体
#舆论引导
#信息筛选
#负面情绪
#部分事实
分享
评论 0
0
henu王凯
6个月前
今天借着系统性整理资料、深度调研个策略把Claude 4、GPT O3、Manus等额度都快用完了。之前我觉得Manus干活质量不太行,但由于Claude额度用完、O3一直无法给出更长回复(连贯给出更长表单也不行),所以就让Manus替我筛选信息、整理表单。
#Claude 4
#GPT O3
#Manus
#额度用完
#信息筛选
#表单整理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6个月前
习惯主动筛选信息的用户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少数用户。
#信息筛选
#互联网用户
#主动用户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