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笔记
关注
AI Will
13小时前
2. Claude API 增加了长任务帮助功能:自动清理旧的上下文并在聊天外保存笔记。
AI编程工具激战:Claude Code、Gemini Cli崛起· 901 条信息
#Claude API
#长任务
#自动清理
#上下文
#笔记
分享
评论 0
0
林由我
5天前
明天考计算机网络,可以带两面A4纸的笔记,可能考到的点实在太多,于是只能把字写小写小再写小,第一面完成,非常满意我的微雕刻技术,小但清晰,继续雕第二面,希望明天考的理论题都在我的微雕大作里有记录。
#计算机网络
#考试
#笔记
#微雕
#焦虑
分享
评论 0
0
Geek
1周前
LaTeX 做笔记也太好看了吧😍,这位老哥使用 VS Code 配合扩展获得最佳的 LaTeX 编写体验。 核心扩展组合: - LaTeX Workshop:提供 LaTeX 核心功能支持 - HyperSnips:智能代码片段功能,可以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LaTeX
#VS Code
#笔记
#LaTeX Workshop
#HyperSnips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把这几年写的日记都放到NotebookLM。 就能用自己笔记,检索生成为各种文章了。
#NotebookLM
#日记
#笔记
#文章生成
#个人知识管理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4周前
自从回归apple notes做笔记 人也变得更专注了
#Apple Notes
#笔记
#专注
#效率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狂奔滴小马
1个月前
md2card 可以给笔记添加划线和高亮。
#md2card
#笔记
#划线
#高亮
分享
评论 0
0
Wayne Liao
1个月前
Minttr满足了我什么样的使用场景? 中度思考的卡片。 从记录闪念的时候,我相信Minttr不算最快的,通常我用Flomo记录最快的那种闪念,比如记录一个地址,一个单词的意思,一张图片,或者马上用到的信息,因为Flomo这个时候是最快的,比Tana还快一些,Tana打开需要几秒的时间,Voicenotes虽然比Tana快,但是很多场景并不适合语音输入。但是Flomo的这种快,在心理上,会使得我不想停留太久在Flomo,而是起到一种快速记录,在我自己怕丢失的时候,通常出现在我时间很少,但是需要记录的时候,而且无论在电脑端或者IOS上,快捷键都能快速呼出。 而Minttr的使用场景并不是这样,他属于那种稍微慢一步的感觉,慢一点的场景,会在心理上留给自己一定的空间,稍微咀嚼一下的那种笔记,但是还没到需要大幅度深究的程度。比如涉及到某个重大主题,科目的学习,或许类似Heptabase这种重一些的工具更适合一点。需要快速整理和提取,或许Tana更适合。 而我大部分的场景,就属于中度思考,打开浏览器,看看文章,看看新闻,或许某个点触碰到我的兴趣,我自己有点想法,但是又比较模糊,这个时候正好同处浏览器之中,我就会双开浏览器,或者直接转到Minttr页面上,按下数字键1,写下我刚刚看文章时候到一点想法,然后停留几分钟,把自己想说的话再咀嚼一下,如果有必要,再使用reflect来提示一下自己,查漏补缺一下,再激发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这种介于快速和重度之间的思考需求,使得我使用Minttr的频率逐渐提高。
#Minttr
#flomo
#中度思考
#笔记
#效率工具
分享
评论 0
0
Nexmoe - Daydreamer & Creator
2个月前
曾经每天被笔记软件绑架,换设备就丢数据。 直到我找到这个——所有笔记用 Markdown 保存,自动同步到 Git 仓库,手机电脑随时编辑。数据真正属于你,还能迁移到任何平台。 它就是 GitJournal。
#GitJournal
#Markdown
#git
#笔记
#数据同步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个月前
复制即记录!一键将任何内容存入Raycast笔记 Raycast自带的Raycast Note。 非常适合快速摘要记录一些短内容。 且支持Markdown格式,也很方便导出。 今天突发奇想,让AI写了一个Popclip插件。(setapp也有) 复制任何内容,点击图标,快速创建一个Raycast Note。 制作教程和Github地址见评论区
#Raycast
#笔记
#Popclip插件
#Markdown
#AI
#教程
#GitHub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7个月前
来一个暴论:从今以后,读完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要 deep research 一下! 《极简欧洲史》,作为另一本值得读 5678 遍的五星级好书,我deep research一下之后,用 readwise reader 剪藏,阅读,划线,笔记……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再和 ChatGPT 聊一聊。 经过我的实测,用这种方式读一本书的体验是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 (我读过一些书,大学毕业后从 0 开始统计10 年读了 1000 本,最近几年每年还有几十到 100 本的阅读量。真的不是少见多怪,无知震惊🤣) 可以这么认为:读书这件事,在 deep research 后,效果完全可以达到以前的很多倍。 20 万字的一本书,假设阅读 6 小时(每天 1 小时一周读完),然后 deep research 一下,用半天研究阅读报告,整理 logseq 笔记,然后再和chatgpt 对话对话…… 10个小时的效果,可能抵得上以前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满打满算,生命被延长了一大截🤣 照例,deep research 报告 link 我放评论区
#读书
#深度研究
#阅读体验
#极简欧洲史
#ChatGPT
#笔记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