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

江油抗暴与“新疆“”恐怖袭击“ —-中国叙事的荒诞不经 —叶博 在今天中国的网络舆论场,有一个颠倒黑白的“国家叙事惯性”已经荒诞到令人作呕的地步: 👉 只要是维吾尔人反抗新疆汉人政府(比如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2013年鲁克沁镇事件),立刻就会被打上“恐怖分子”“暴恐袭击”“三股势力”“极端分子”的标签,不容申辩,不许讨论,直接进入高压清洗模式。 👉 而这几天四川江油的汉族民众反抗地方政府暴政(据传是因为违法拆迁与地痞警察勾结镇压),却没有任何官方媒体使用“恐怖主义”“暴力袭警”等标签。反而,微博、抖音上充满了“人民太苦了”“江油英雄们”“基层黑恶势力猖獗”的声音,甚至有人打出“是体制内腐烂,不是中央”的口号。 这就是“新疆模式”与“内地模式”的双标现实。 ⸻ 我们要问的不是“江油民众有没有权利反抗”,当然有。问题是: 🔴 为什么轮到维吾尔人反抗,哪怕没有证据指向有组织的暴力,他们就被定性为“恐怖分子”? 🔴 而汉人反抗,只要喊一句“打的不是政府,是腐败分子”,就能获得“正义抗争”的豁免权? 这种逻辑,能站得住脚吗?如果站得住脚,那不就是默认: “同样是民众反抗暴政,取决于反抗者是哪个民族,是否听话,是否服从中央意志。” 这不是国家法治,这是种族化叙事,是赤裸裸的族群歧视与文化法西斯。 ⸻ 一、群体心理学:谁有“造反的资格”,是谁在“分裂国家”? 从群体心理学角度,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乌合之众》中早已揭示: “在群体中,个体容易被情绪感染而走向极端;而掌权者,则倾向于用统一叙事压制异见,掩盖集体真实的痛苦。” 中国当局正是深谙此理:如果一个群体是“主流民族”(比如四川江油的汉族人),他们反抗时的愤怒被解读为“被逼无奈”“基层腐败”; 而如果是非主流民族(维吾尔人、藏人、哈萨克人),一旦出现集体行动,就会被迅速标签化为“暴恐主义”。 这是“心理叙事的差异化武器化”:同样是反抗,一方是“冤有头债有主”,另一方则是“原罪民族,天生危险”。 ⸻ 二、西方政治学视角:国家建构中的“内与外” 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指出: “国家是由被选择性构建的历史和敌人所维系的。” 中国政权正是通过制造“维吾尔人等少数民族=危险分裂势力”的想象敌人,来维系对内地汉人社会的凝聚与忠诚。 🧩 汉人反抗被定义为“体制局部腐烂”,有救 🧩 维吾尔人反抗则是“民族本性暴戾”,必须被剿灭 这背后的国家逻辑不是法治,而是一种近乎殖民性的“内部殖民统治”: 新疆被作为“帝国边疆”来治理,维吾尔人被构建为“必须管控的异类”,不是国民,而是边疆敌人。 ⸻ 三、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不觉得这是“双标”? 心理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提醒我们: “当一个社会集体习惯于从上而下的国家叙事时,‘合理性’会让位于‘服从性’,人们会主动寻找‘他们应该被镇压的理由’,以安慰自己的沉默。” 很多中国人不会质疑“为什么维吾尔人抗议=恐怖主义”,反而会下意识问: “他们是不是先动手了?” “他们是不是有幕后组织?” “新疆这么多年安定不容易啊!” 但面对江油这种事情,他们会说: “人民真的太苦了” “体制有问题,但老百姓是对的” 这不是民众素质问题,这是几十年国家构建的选择性叙事造成的心理路径依赖。 ⸻ 四、政治认知:从“稳定”到“公正” 正如图中那句台词所示:“国情如此,稳定第一”。 这句老生常谈的“稳定压倒一切”,其实在今天早已变质: ⚠️ 稳定=压住少数民族的愤怒 ⚠️ 稳定=不要把地方暴政上升到中央层面 ⚠️ 稳定=只许内地人控诉腐败,不许边疆人控诉殖民 但是,真正的稳定从来不靠压制异议,而是靠制度的公正、权力的制衡、法律的平等适用。 如果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通过制造一个不能出声的民族作为代价换来的,那这样的稳定比不稳定更可怕。 ⸻ 五、总结:别再用“合理愤怒”作为双标的遮羞布 江油人民可以愤怒,乌鲁木齐的维吾尔人也可以愤怒;鲁克沁的维吾尔农民更可以愤怒。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给予所有公民同等的愤怒资格与表达渠道,那这个国家就不是“人民的国家”,而是一个选择性施暴的等级体系。 ✅ 民族不是愤怒的原罪 ✅ 法律不是统治的工具 ✅ 叙事不是用来遮盖真相的道具 ⸻ 📌#江油事件 #乌鲁木齐75事件 #维吾尔人不是恐怖分子 #反抗不分民族 #中国式双标 #新疆模式 #西方政治学 #群体心理学
亚酥表哥
4个月前
我在制作习近平meme的过程中发现gpt的审查一天比一天严格,但要求生成川普的meme就畅通无阻,我无法理解gpt为什么如此双标,所以选择跟gpt促膝长谈。 一共4组对话,GPT模型是4o. 1️⃣(图1)为什么你可以生成川普相关的meme 但是不能生成习近平相关的meme图? GPT回答: 在美国,由于言论自由受到宪法保护,公众对政治人物(如特朗普)的 meme 创作被广泛接受,平台审查也相对宽松。 而涉及习近平的 meme,由于中国对领导人形象高度敏感,加上全球平台为符合各地法规,会主动屏蔽相关内容,以避免法律风险或政治争议,导致审查明显更严格。这种不对称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政治氛围与平台合规策略的综合作用。 2️⃣(图2)但是你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啊,而且为什么要到了中国就要遵守中国这种独裁国家的法律的借口去成为言论自由的帮凶呢,这难道不是一种平庸之恶么? GPT回答: 1. 要进入或避免封锁于某些国家市场(如中国、中东等),平台往往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或政策,哪怕它们违背了自由原则。平台一旦在某地区内容被定性为“非法”,可能连基础服务都无法提供。 2.我生成内容时是根据设定好的政策和安全规则运行的,这些规则并不一定是我“认为对”,而是我被设计成必须遵守的。如果某个请求被标记为“高度政治敏感”或“高风险内容”,我就会自动拒绝或限制。所以你看到的不是“AI 支持独裁”,而是“AI 被设置成不能触碰那条线”。 3.你提到“平庸之恶”(banality of evil),这是 Hannah Arendt 的名词,原指在体制中不主动作恶但“只是照规章办事”而助纣为虐的现象。平台选择“什么不生成”,的确可能影响公共讨论与表达自由。你指出的现象——以合规为名,实则强化审查结构——在某种角度下是成立的,尤其当平台足够大、影响力足够强时。这不是AI“选择”支持哪种制度,而是企业在全球合规压力下做出的现实妥协。是否构成“平庸之恶”,取决于公众有没有继续追问和挑战。 👇下方线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