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参加“革命”时只有十五岁。为甚么有那么多少男少女陶醉于革命呢?她回忆道: 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我热血沸腾,再也坐不住了。我从一个深居简出的教员家眷,一下成为抛头露面的知名人物。我还作了刻意的打扮,把留长的头发又剪短了,脱下旗袍,换上了男学生装,包扎上红腰带, 有时头上裹了块 红头巾,背著红缨大片刀, 看起来十分威武神气,人称红姑娘。 “革命”给了这个十五岁的小丫头甚么样的权力呢?是“抄家分浮财,包括放火”: 那时我身上有一种红的狂热、革命的狂热。最为可笑的是,有一回,我路过城门楼,突然觉得这庞然大物太可恨。工农红军攻城时,国民党部队就是倚仗这门楼阻挡革命军进城,这样的地方应该毁掉它。于是,一阵热血冲动,我一人抱来一堆干草跑上城楼,把二楼给点著了。 当我狼狈地从著火的门楼里跑出来时,一头撞见朱德和一大群围观的群众,朱师长不解地问我怎么回事。我说:“这个城门楼太可恶!妨碍革命,我把它给烧了。” 奇怪的是,朱师长竟没有说什么,只是很慈祥地笑了笑走了。(51页) 论者称: 朱德年长,不会以为门楼必须烧掉,他没有赞扬曾志,也许他认识到革命所需要的狂热并不定要表现为烧掉城门楼。但他没有纠正曾,也许正是因为革命必须有狂热,循蹈规矩、谦虚谨慎的人不会是称职的革命者,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他还说:“热是革命的基础。”(180页) 众所周知,在国人传统道德观念中,“杀人放火”属于极度凶残的恶行,完全违背孟子所云“人皆有之”的“恻忍之心”。那是“不把人当人”的兽性发作导致的。如果说,歌剧《白毛女》宣扬的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便成人”;那么,中共“革命”就是把人变成兽! ---张青:灭绝人性的“革命”及其“领袖”——读《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
书中写道: “当时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这些男女学生(和曾志一起)白天走上街头巷尾或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晚上回来却又是又唱又闹,疯疯癫癫的。夜间男女也不分,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深更半夜还吵吵闹闹的。……他们以为现在解放了,男女平等了,男女也可以不分了。”中共湖南特委特 派员何舍鹅知道后大怒,说:“这还得了,晚上男男女女都搂在一块睡,这些人也都是反革命,破坏我们的革命道德。如果发现谁再这样,就枪毙,就杀头!” 这些滥交的“革命青年”和与土匪无异的“省委特派员”发动的“革命”就是实行“焦土政策”,强迫农民烧掉自己的房子,宰掉自己的牲口,跟著这伙疯子般的男女后生去推翻“旧社会”。不料事与愿违,农民起而反抗,在“焦土政策”的动员大会上一众“革命者”成了愤怒的农民的刀下鬼,他们逃到哪里,哪里的农民就高举大刀长矛冲出村子,高喊杀共产党。 “焦土政策”缘自中共发动湘南暴动后,国军向郴州的红色政权进攻,湖南省委特派员席克斯、湘南特委特派员何舍鹅提出了一个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即把从宜章到耒阳一线四百多里长的公路两侧各五里内的城镇及农村的人和财物清空,一律撤至偏远的农村,然后把搬空的房子烧掉,片瓦不留,使来犯之敌难以生存。支持“革命”的农民原想从“革命”中得到好处的,现在“革命”要烧掉他们的房子,于是农民拿著此前用来和“反革命”斗争的枪、梭镖和大刀来和共产党斗争了。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共产党一定要烧我们的房子,我们就反对共产党,打倒共产党!”19 28年3月中旬,本来是要动员群众烧掉房子的大会上,农民们用梭标扎死、用泥土活埋了共产党人,手段是残忍的: (曾志的丈夫、湘潭特委组织部长)夏明震面朝苍天,躺在那里,脸是青紫的,眼睛闭著,两只手还紧握著,衣服被撕开,胸前被刺了三、四刀,肩上、肚子上、脚上都有伤,大概被砍了几十刀,两腿伸直,一只脚光著。 特别是那个妇联主任,赤身裸体躺在那里。两个乳房被割掉了,肚子上被挖了个碗口大的洞,肠子暴露著,外阴也被挖掉了。 最惨的是两三百名少先队员,都是些十二岁至十六岁的孩子们。反叛的农民来了他们就往山上跑,反叛的农民哄骗说: “你们下来,就不杀你们。” 天真的孩子们相信了他们的鬼话,一下山就被包围了。毫无人性的叛乱分子竟对手无寸铁的孩子们大开杀戒,好几十个少先队员最后惨死在血泊之中,尸体被丢在山沟里。 当正规红军赶来镇压时,一位领头的农民被抓住了,“被捆起来后还破口大骂共产党放火杀人”。此前被赶得抱头鼠窜的曾志大叫:“今天非宰了你不可!” 她“拿起梭镖用力朝他肚子上扎去,他一闪身没刺著。我又向别人要了一把大刀,连砍了几刀,但砍不深,还死不了。用脚一踢,他倒在地上。我还是不解气,再用梭标在他的肚子上、屁股上乱扎,只听他发出呼呼的喘气声和哼哼的呻吟声,那种声音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中共说国民党污蔑它“共产共妻,杀人放火”,曾志书里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却一一得到落实,如假包换。如果有人以往弄不懂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为甚么那么喜欢造反,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们打、砸、抢,甚至用皮带抽老师的那股“革命”干劲又是从哪来的?至此可以茅塞顿开了。 ---张青:灭绝人性的“革命”及其“领袖”——读《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