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

在北京密不透風的政治空氣中,四中全會成爲一次不尋常的聚會。表面上是例行的“總結與部署”,實際上卻像是一場無聲的地震。會議前後,超過六成的軍隊代表缺席,九名上将被開除黨籍與軍籍,而原本應補入政治局的軍方人選全部落空。高瑜所說的“三大異常”,不僅揭示了軍隊層面的權力震蕩,更是一個政體長期壓抑真相、封鎖透明度所積累的系統性崩裂的縮影。 這種震蕩并非孤立。它的本質,是一個極權體系在控制與失控之間的劇烈擺動。中共體制的慣性,要求軍隊絕對服從最高領袖;但權力的過度集中,也讓内部忠誠變得脆弱。九名上将的“依法處理”,無論是清洗、整肅還是“主動切割”,都指向同一個問題:軍隊不再是鐵闆一塊。幾十年來,中共以黨指揮槍的模式維系統治,而一旦黨内信任體系破裂,軍隊便不再是穩定的支柱,而是潛在的風險源。 四中全會的另一異常,是“會議的空心化”。出席率低、補員異常、軍人缺席、文官遞補,這些現象在正常政治體制中都意味着嚴重危機。但在中共政治中,它們反而被包裝爲“制度自信”的證明。對内的宣傳仍在強調“團結穩定”,對外的表态仍是“戰略定力”。這種不真實的政治語言,是一種制度性幻覺——它将危機轉化爲口号,将斷裂掩蓋爲秩序,将恐慌壓縮爲沉默。 事實上,軍隊問題并非突發。自火箭軍高層接連落馬以來,從裝備部到後勤保障、從導彈指揮系統到采購鏈條,幾乎所有環節都暴露出腐敗與權力交易的深層結構。那并非單純的“軍紀問題”,而是制度性貪腐的延伸。一個高度封閉、政治化的軍隊,在失去制度制衡與透明監督後,忠誠便變成了利益契約,權力變成了買賣。所謂“軍權鬥争”,其實是内部資源争奪的結果,而非理念之争。 與此同時,領導層面臨的困境也極爲尴尬。習近平以“整軍反腐”爲名确立個人權威,但這種權威本身建立在恐懼與清洗之上。九名上将的被捕,并非鞏固權力的表現,而是信任體系的再度崩塌。一個需要不斷清洗的權力結構,意味着它無法通過制度維持穩定,隻能靠不斷制造敵人來延續控制。最終,敵人不再是外部的,而是體制自身的循環吞噬。 外界許多分析試圖用“派系鬥争”來解釋這一切,似乎隻要找到權力的赢家與輸家,就能理解中國政治的全部邏輯。但這種叙事忽視了更深層的現實:在一個沒有政治透明、沒有公衆監督的體系中,“誰赢誰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系統正在失去合法性的支點。軍隊動蕩不是權力調整,而是信任危機的顯現——上級不信任下級,下級害怕上級,忠誠不再出于信念,而出于求生。 張升民的升遷更像是一種政治妥協:他被提爲軍委副主席,卻沒有進入政治局。這種“非典型晉升”,既反映了權力格局的混亂,也暴露出體制的不穩定。它像一個失去節奏的機器,在不斷修補、調整,卻無法恢複運轉的平衡。軍中、黨内、輿論場,三者之間的裂縫正逐漸擴大,而當内部恐懼擴散到民間輿論時,整個政治結構的脆弱就再也掩飾不住。 在這種背景下,四中全會的“沉默”反而比結論更具象征意義。沒有新的政治局委員、沒有制度改革、沒有路線調整——隻剩下一種冰冷的延續感。體制在繼續,但活力在衰竭。軍隊在整頓,但信任在消失。領袖仍在講話,但無人真正相信。這樣的政治生态,才是最危險的狀态:表面秩序完好,内在邏輯已然腐爛。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以恐懼爲基礎的權力結構,總會在其最強盛之時開始崩解。極權的脆弱,從來不是因爲外部壓力,而是因爲内部謊言無法再被掩蓋。 在今日的中國政治中,軍權的震蕩不隻是軍事問題,它是政治合法性、社會信任和制度穩定的共同斷裂。當權力的金屬外殼出現裂縫,光線未必立即射入,但空氣已經開始滲透。也許這不會立刻改變什麽,但它标志着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控制愈強,穩定愈弱;清洗愈頻,體制愈亂。 當一個政權需要不斷用“異常”來維持“常态”,它就已經進入自我懷疑的階段。四中全會或許不會改變任何表象,卻悄然揭開了中共内部深層的危機。那是一種被自身機制反噬的宿命,一種權力機器在自我清洗中走向虛空的過程。
高瑜
3周前
#蹭網發推之一二八 關於 “四中”還得說兩句 總算可以寫推文了。 去年三中全會必須避會,屬於開天闢地,從來中會沒什麼限制,連崗哨都不安排。但去年規矩改了,幾百人的會議,陣仗卻如同黨代表大會,提前就告知必須離京。 今年四中,很多訪民被告知,“沒錢了,不能出去了。”提前就被上了崗。沒想到,對我卻是例外,“三規四隨”。臨開會前兩天,問我想上哪?我回答:沒有想去的地兒。 只能聽安排了。警察開車先接我後接國保,說“咱們就在河北附近轉轉。”我們坐的不是通常的7座別克,換了另一輛車。警察說:“那輛車不能開了,再開就‘廢’了,走哪人家都知道車上是警察。” 我確實不止一次在X上,寫過7座別克,展示過車內人影晃動的照片。只要給我站崗,我照樣發推文,他們也沒有理由阻止我,今年清明之後趕上胡德華病逝,七座別克在我家對面一直停了半個月,街坊四鄰早就認得它了。 離家被旅遊,就不同了,對我的要求是“不發推、不轉推、不跟貼。”我曾問過國保:“為什麼別人被旅遊可以發推?”他們含糊其辭說什麼“要求不一樣。”不過,浦志強告訴我跟他的國保對他說過:“你看,高瑜敏感時期就不發推,你老發推,我們的工資都被扣了。” 一個4天的會議,我被禁言又是小10天。四中應該說是評論精彩絕倫的一次會議。既然必須當馬後砲,我還是要明確地說我對公報的關注點在最後,對人事變動的關注遠高於“十五五”。 其一在於四中的出席率之低,創下毛身後中央全會的最低紀錄。18% 的中央委員與 14% 的候補委員未現身,出席率僅有84%。而軍隊應與會42人、缺席27人、缺席比例竟高達64%。 其二,四中全會共開除14名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的黨籍,同時將11名候補委員遞補為中央委員。兩項人數也都創下中共全會紀錄。 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的排名是不一樣的,前者按照姓氏筆劃,後者是按照得票多少,但是四中全會的遞補也出現蹊蹺,是越過最前邊8個人,其中5人是軍人,從排名第9開始遞補的,而且遞補的11人都是文官系統沒有一個軍人。 其三,10月17號下午,國防部發言人宣佈開除九名上將黨籍軍籍,移送軍事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其中除了苗華,全都是現役上將。 我曾預料四中將補政治局、補軍委。但是我的預料大部分落空。軍委委員一個沒有補充,全會決定,增補張升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卻沒有按照慣例升為政治局委員。現在政治局只有張又俠一個軍人,也打破政治局給軍人兩個席位的慣例。 只有一點,政治局四中之後只剩下23人,成為奇數,修復了20大政治局24人的不正常狀況。 就以上三點,誰都看得出軍隊出了大問題,或者說軍權發生激烈爭鬥,導致軍隊遭致重創,除了空軍,五大戰區、陸、海、火箭三大軍種司令、政委全部被抓。 中共一向宣揚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是深入中國人內心的,但是四中全會對軍隊問題秘而不宣,只是一味鼓吹“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共同奮鬥,不斷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如何能夠凝聚人心,又如何能夠阻殺國內外的輿論? 四中之後,令我不悅的是逢中會也要被旅遊,會不會就這麼“一桿子插下去”?
🔥 四中会场架走多少人?桌上茶杯文件在 座位整排整排空! 在中共四中全会官方报导画面中,出现了多处整排空位且桌上摆有茶杯的镜头。据官方通报,本次全会出席的中央委员共有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若按照应出席名单推算,本应有205名中央委员及167名候补委员出席,实际出席人数与应有人数之间的差距接近60人! 在央视镜头中,多处中间区域呈现约6至8个连续空位,且每个位置前摆设茶杯与文件,说明这些席位原已预定、有安排,有别于一般空额或未安排座位现象。从历届全会画面来看,这种空排、大规模预设但无人坐的状况极为罕见。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指出,若仅为“委员与候补委员分区”或“候补委员转正预留席位”而出现空位,一般不会如此整排、如此明显。过往的会议中,出席人员虽有缺席,但未出现如此规模、如此集中、且处于镜头关键位置的空排。也就是说,本次现象可能反映了会议前或会议中突发的人员变动、健康或纪律问题。 王笃然表示,此外,在中共重大会议中,官方极为注意会场视觉布置与座次完整性。如果镜头中保留如此显明的空席,而不是被剪辑或避开,外界通常解读为一种象征性信号:少数座位空出,既提醒内部也暗示外部权斗与人事变动。 王笃然表示,当然,也不能排除这排空座只是席位分区调整或临时座椅布置延误。但结合该次全会缺席人数异常、空位位置偏中、结构整齐,以及桌上茶杯已摆,这些情况共同指向“事先安排但未现身”的可能性。 王笃然分析,在权力高度集中、会议纪律严明的背景下,整排空排无论是健康缺席、被查暂停出席、或临时“被替换”均属例外。对于外界而言,这样的视觉细节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该场会议期间高层内部稳定性或人事安排受扰动,二是与会布置已预设但谁出谁不出现的变数揭示内部权斗、调整或纪律审查可能正在进行中。 总之,这次画面所见的空位不仅是座椅空缺那么简单,而可能是中共高层内部动向的“微妙标志”。大家可以密切追踪后续官方人员递补、通报缺席原因及会后人事变化,以求厘清此次空排背后的真正含义。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