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xin
2个月前
《内容币是炒作还是希望?》 如果你混过 Web3,这两年一定见过这种魔幻场景:一条随手发的帖子、一个段子视频,居然能在几小时内被炒到天价。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两天归零。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内容币。 内容币的概念很简单也很迷人:你的点赞不再只是情绪,而是钱;你对内容的喜欢不再只是刷存在感,而是直接变成投资。创作者像做了一次“微型 IPO”,用户可以用真金白银下注,这在传统互联网几乎不可想象。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内容币是 ICM(互联网资本市场) 的一次小实验。ICM 的理念很燃:任何创意、内容、产品,都可以直接变成可交易资产,用户不只是观众,更是早期股东。内容币就是这个理论的第一个落地场景——它把一条内容变成数字化的迷你股票,放进市场,看全世界愿不愿意给它定价。 听起来是不是很爽?但热闹背后,其实暗藏三个致命问题。 第一,生命太短。内容热度像烟花一样,亮三秒就熄火,币价随情绪暴涨暴跌,留给创作者的只有一地鸡毛。 第二,投机太重。早期买家 80% 是来炒作的,猎奇、搞笑、极端的内容更容易暴涨,高质量内容反而无人问津。就像夜市里叫卖,声音最大的不一定是最好吃的。 第三,缺乏闭环。内容币赚的钱大多来自二级市场接力,几乎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热度没了、接盘没人了,价格就归零。 所以,内容币的世界,像极了一个浮华的集市: 烟花一阵比一阵亮,却没人能点燃长久的火炉。 那它是纯泡沫吗?也不是。 内容币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把创作者和用户拉进了同一条经济链上,让“内容=资产”成为现实。它是一枚火种,但还远没点燃真正的未来。 真正的未来,是把零散的烟花,汇聚成可持续燃烧的炉火。 想象一下,当一个创作者或社群,不再靠单条内容的运气吃饭,而是像一个微型经济体一样运转——内容带来注意力,注意力沉淀为社群共识,社群用数字资产和服务形成循环,经济体可以自我造血、长期复利。 这才是 ICM 的终极形态: 从无数孤立的内容币,进化为无数个可自我运转的微型资本市场。 每个创作者不只是博主,而是一个能点燃长期价值的小型经济体。 每个社群不只是流量池,而是可以运转、可以复利、可以传承的数字城市。 内容币是烟花,微经济体是炉火。 烟花好看,却转瞬即逝;炉火不炫,却能越烧越旺。 内容经济的未来,一定属于炉火。 所以,当下的内容币市场,看似是一场投机游戏,但历史会证明:它只是一座桥,桥的另一端,是可持续的微经济体时代。当无数炉火点燃,真正的 ICM 才会到来。
比特傻
2个月前
最近 $Cfx 这个项目很多人讨论, 傻哥冒着得罪人的风险,为你们说几句吧。 $cfx 是老盘子老链,21年就上了币安 当时价格接近2,故事是国产eth 说是国家力量要支持自己的链 结果发现是扯淡 后来大家发现,国产这个概念在crypto不行,而且也几乎没有公链可以媲美eth 于是价格跌了95%以上 那能怎么办?蹭国内政策 cfx近期有两次拉盘 上次是上海官方发文,后被删 谈“区块链高速公路” 这次呢是因为anchor要搞港元稳定币,又蹭到了 还有离岸人民币AxCNH的发行 cfx我记得22年,就造势说国内要扶持自己的链 结果就是收割 这次呢,就是rmb稳定币和港元稳定币,说要在cfx上流通结算 21年,conflux的故事就是人民币稳定币 当时的K线是这样,上来就割 24年3月,cfx就在搞就在测试港元稳定币了 当时的K线也是拉了就割 24年4月就蹭一路一带概念了 当时的K线是这样,割了就走 说这么多就是告诉你们 印度的国产链,我倾向于是用老故事收割新韭菜 cfx是一个非常会搞爱国营销、在政府间各种蹭、做事拉胯,但坚定收割的团队 我认为合理的策略是ride on 庄家,但要及时止盈 或者压根不碰这样的项目也行 从K线看,每次cfx蹭到了热点,拉个3-4倍,然后就开始割,开始绵长下跌 不一定这次也是这样,但你们可以作为参考 在回归逻辑和常识 卢比稳定币牛逼,还是美元稳定币牛逼 说美元稳定币牛逼10倍不过分吧 可随便拿起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链,上面都可以流通美元稳定币 这些小链会因为上面有美元稳定币而牛逼吗 不会的 但散户既没有记忆,也没有逻辑分析能力,这构成了庄家操盘和收割的基础 我们站在庄的后面,顺势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