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周前
他这个话大致是没有什么错的。中国人至今喜欢复古,有的人还要复儒,但是儒家传统虚伪和道貌岸然的地方多,真性情的地方少(也就南北朝时代和晚明士林出了一批最叛逆、最自由的士大夫——当然,南北朝也有一帮人附庸风雅学风流潇洒但是有东施效颦的拙劣感)。古代大儒表面上人人学圣贤标榜清高,实际上油嘴滑舌、巧舌如簧之辈如云。比如有关纪晓岚好色的记载就很多,跟纪晓岚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著作看起来反差就很大。假如纪晓岚表里如一地好色,正儿八经写好色著作,我反倒要夸他是真性情,甚至还要专门找来拜读这种在大儒们看来“不入流”的读物。东邻日本就这样:好色不必藏着掖着,贵族们好色、偷情也能整出又凄美又悲哀的美学体验来,而且上上下下皆以谈论风流韵事为时尚,这没有什么不好,比读圣贤书却满肚子男盗女娼强。当然,我发表这种暴论,肯定招致好古派不满,毕竟我推崇的是南北朝和晚明士林那种离经叛道的东西。不过,晚明士林即使公安三袁、李卓吾、徐文长、张陶庵也有不自觉附庸风雅和迂腐的地方,这是时代风气使然。清中龚定盦算是一号风流人物,但已属绝唱。至清末士林一半迂腐不通世事,一半愤世嫉俗急躁功利,自由是自由了,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3周前
以色列和伊朗冲突升级,中国在打什么小算盘? 近期北京当局对以伊冲突明确表态较之去年提高了声调,还通过上合组织谴责以色列,但北京方面除此之外很难再有进一步行动支持伊朗。 中国占伊朗石油出口90%,这项出口占到伊朗经济总量的20%,而该国石油贸易又直接受到伊斯兰革命卫队操控。这让外界怀疑北京与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复杂的利益关联。 这次以伊冲突升级发生在最近一次印巴冲突之后,在印巴冲突期间,中国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将印巴战损情况拿来大肆炒作,其中中国出口武器还成了最大舆论热点。这一次以伊冲突中,中国社会再次掀起了有关伊朗武器系统的热烈讨论。 去年以伊冲突后,伊朗空军司令Hamid Vahedi准将还专门到珠海参加航展,被认为有意咨询歼-10C战机采购事宜。伊朗新闻媒体“伊朗观察家”还曾发文暗示:伊朗当局有意考虑从中国采购100架歼-10战机,其总价值或将高达40億美元。但是中伊两国媒体都未报道事件跟进情况,也没有信息显示两国就战机采购事宜展开谈判。 北京方面很可能利用印巴战争和以伊冲突向中东加强武器出口,此前舆论炒作中国战机在印巴战争中的“优异表现”也向中东地区释放了北京方面的意向。但也有媒体称北京当局也存在犹豫不决的情况,可能跟担心美国制裁有关。 2021年有报道显示,伊朗曾经一度考虑用石油和天然气换36架歼-10战机,但北京当局更希望伊朗用现金支付。这件事情后来也不了了之。 另外,北京方面很担心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鉴于中国有将近一半石油需从海湾国家进口,封锁海峡不仅对伊朗自己的石油贸易造成严重打击(其主要油气资源均需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向外运输),也会对中国能源进口造成较严重威胁。 北京方面在以伊战争中拔高声调表态反而被认为是在刻意掩盖自己地缘政治影响力虚弱以及其真实动机:北京既想干预,又难以有效干预,还希望尽最大可能从中牟利。
3周前
打着现实主义幌子偷奸耍滑是最狡黠的政论腔调之一,你只要装老练,嘴角一撇、眼角一斜,说变不变结果都一样,转来转去都是暴政循环……管保有人跳出来夸你人间清醒。这种论调想当然地假设:滋生暴政的土壤会一直滋生暴政。看起来简直无懈可击,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如果这种谬论是真的,那么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专制国家成功转型民主国家。但正如一些人喜欢用决定论和必然论从结果来倒推暴政循环一样,还有一些人也很喜欢用同样的论调来解释民主转型,而且也一样是从结果倒推原因。 暴政在向民主政治转型的过程中有一道细细的窄门,许多偶然性因素叠加到一起,刚好帮助一个国家顺利通过窄门,这种情况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期间出现过很多次。只是事后诸葛亮们喜欢表达自己的后见之明,回过头去看历史,把什么现实都说成是历史必然的。这是一种妄念和自欺。 理论上,我们当然要先清理滋生暴政的土壤和社会环境才能确保社会变革不会导致暴政循环,但是你要明白这一点:历史上的社会转型并不是等暴政土壤清除干净以后再来转型的,而是不做暴政土壤的那一批人率先引发社会变革,再来逐渐改善遭到暴政荼毒的政治生态。 1979年伊朗人做错了历史选择,但这只是我们的事后聪明而已,处在当时历史环境中,伊朗人和西方国家都没想到霍梅尼会造成政治权力严重失衡,乃至大权独揽。霍梅尼的转变并不是什么历史必然性因素,在现代社会复制神权政府,在没有尝试过以前,人们以为它有可能让国家变得既传统又文明的。没有人天生就崇拜野蛮的中世纪体制。 你如果抱着必然论的调调来阐述伊朗伊斯兰革命历史,那就毫不奇怪你也抱着必然论的调调来预想眼下伊朗能否平稳渡过这段政治动荡期,因为这样做最省事,不用动脑筋,还能装出深谋远虑的样子,并且赢得一片掌声。 从1979年以来,伊朗社会反抗神权统治的斗争一直没有中断过,你不必等到把支持神权政权的旧社会人格全部清除干净了再允许伊朗人重建自己的国家,这种设想在任何一个历史场景中都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仍然要对伊朗局势持开放态度,有时候可能性世界的转轮就像银行保险柜密码锁,齿轮转动到那个窄门上,伊朗就会不一样。现在伊朗是不是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呢?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现在的伊朗社会已经大不同于1979年的伊朗社会了:现在他们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流血代价,受够了神权统治,不会再容忍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至于伊朗会不会错过眼前的历史窗口期,在恰当的时候走上街头推翻暴政,我们拭目以待吧。如果错过了就错过了,不要事后聪明说什么必然。正如法国哲学家昆汀·梅亚苏所讲:世界上唯一必然的就是偶然性。
3周前
近几天德黑兰频频传出汽车大排长龙民众出逃的传闻(除知名国际媒体报道之外,推特上还有大量时间地点模糊的影像资料显示德黑兰陷入出逃恐慌)。 如果德黑兰民众大量出逃,我们很难看到伊朗人自己起来推翻独裁政权,虽然这种溃败情绪很容易席卷全伊朗,引发政权崩溃效应。不过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眼下伊朗高层处在随时可能爆发政变和兵变的最危急关头,民众如果不操心夺权的事情,政变和兵变的结果不一定是民众想要的结果:在这种危急关头,靠政变或兵变上台的政权为了稳定民心可能采取对内镇压态势,同时也为了巩固权力,即使新政权向西方和以色列示弱示好,也不见得愿意给伊朗缔造民主,尤其是靠暴力维持秩序和清洗政敌上台的政权选择主动民主化的可能性很低。 以色列袭击德黑兰军事目标,间接造成了驱散德黑兰民众的效果,这与内塔尼亚胡呼吁伊朗人自己起来推翻独裁政权的目标背道而驰。最好的情况是把伊朗各地人口往德黑兰驱赶,聚集在德黑兰的人口越多,哈梅内伊才越危险。 我们当然希望看见哈梅内伊政权倒台,但是仅仅这个目标远远不够。伊朗人要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权,还需要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来平衡野心家借危机为跳板换汤不换药地搞新一轮独裁。 以色列看起来是最终下定决心推动伊朗政权更迭了,但伊朗平民处在战争恐慌中,没有趁机向独裁者发起大规模抗议活动,给独裁者最后一击:现在看起来形势最危险,但反而是成功机会最大、可能损失最小的窗口期,甚至不需要局部暴动就可以实现目的。 如果接下来看不到大规模平民起义(抗议活动),就算哈梅内伊政权倒台,伊朗也难以摆脱独裁。当然,这时候如果发生全民暴动(目前可能性较低),伊朗也比较不可能实现民主(这是给新的暴力革命独裁政权制造新的机会)。现在伊朗看起来处在最有希望的动荡阶段,但实际上只有一条细细的钢丝绳,要平稳走上去才能实现民主化。
4周前
如何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掩耳盗铃? 6月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意见》表面上信誓旦旦要给低收入群体保障兜底,但其实关心的是变着花样逼低收入群体参保缴费。名义上说要精准帮扶、应保尽保,但政策仍然是碎片化的,不是普惠性的。 这个《意见》是打着精准施政的幌子回避普遍福利问题,既说是给社会兜底,又怕给民众发钱,反而还变着花样要民众缴费,指望靠这样捉襟见肘的政策引诱民众放心大胆花钱吗? 十分可悲的是,目前这个“兜底”政策出台,全网只有喉舌和“信号党”(只要出台一个中央文件,总不缺傻子出来说“释放重大信号”)阿谀逢迎,大唱赞歌。 国际媒体以及专业人士对此也漠不关心,连批评都不屑于批评。民众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怎么解读这些中央文件。 我们必须指出这个《意见》的政治企图就是给刺激消费做福利“兜底”,但这个“兜底”工作是有选择性的,根本就是打着“急难愁盼”的幌子,给千疮百孔的大坝打补丁。你看不到中央拨款解决“急难愁盼”,你看到的是中央笑眯眯地向“急难愁盼”群体伸手要钱。党国还要脸不要脸? 这种拙劣的政治手法,如同小丑抛球游戏,抛来抛去没有一个球落到观众手里。想指望这种救火政策解决消费疲软问题,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助于提高社会保障,也无助于增强国民消费力。 这种“兜底”工作根本,就是要“急难愁盼”群体交钱,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在目前情况下只有给全社会救济、发钱和涨工资有实际兜底效果,但是中共多精打细算提防人民把钱存起来不花!何其狡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