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

刷到一个视频,说了个让人有点不舒服的观点: 上班打工,看似风险最小,其实风险最大。 😮‍💨 一开始我是不太认同的。 毕竟,找个班上、每月固定工资,这不是最稳妥的选择吗? 但听完他的分析,我愣住了。 💡 一个被忽视的事实: 我们以为上班是「稳定」的,但其实——这是一个收益与风险完全不对称的游戏。 👨‍💼 作为雇员: 收益有限:固定工资,封顶 风险无限:被裁员、通胀、技能过时、身体出问题…… 任何一个发生,现金流立刻中断。 而且这些风险你没法对冲。 你买不到“被裁员的期权”,失业保险也根本 cover 不了真实的损失。 🏢 作为企业主: 风险有限:房租、人工、设备、贷款,都是可计算、可控制、可转嫁的 收益无限:行情好时拿走利润大头,行情不好就削减成本、甚至关门止损 换句话说: 👉 企业主用有限的风险,博取无限收益; 👉 而我们用无限的风险,换取有限的收益。 💭 你是成本,还是资产? 从企业的角度看,雇员是什么?——成本项。 能替代的,就是消耗品。 只有稀缺的,才有议价权。 如果你只是完成任务,你就是成本; 如果你能创造结构化的价值,你才是资产。 听起来残酷,但仔细想想,好像确实如此。 ⚠️ 最大的风险不是失业 视频最后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 雇员的最大风险,不在于失业,而在于失去了选择权。 当你不能选择、不敢拒绝、不敢停下, 风险其实就已经吞噬了你。 真正的安全感,不来自「稳定的职业」,而来自于: 你能创造价值的能力 你能转嫁风险的能力 你能自由流动的能力 🧭 那怎么办? 视频给了几个实在的建议👇 1️⃣ 增加作品的可复制性: 把一次性劳动变成可复用的系统(模板、课程、算法、产品、IP) 2️⃣ 构建个人护城河: 技能 → 品牌 → 信任 → 复利 3️⃣ 参与上行收益: 争取股权、项目分红、版权收益,让自己的利益与增长挂钩 4️⃣ 设计多重现金流: 主业之外,建立副业系统或知识资产 🎥 刷到视频 《上班看似风险最小,其实风险最大》
Y11
1个月前
要想与优秀的人同行,核心不在于刻意模仿,而在于培养两种能力。 首先,要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这不是跟风追逐热门,而是像打磨璞玉一样,先看清自己的特质——是逻辑清晰、擅长整合资源,还是共情力强、善于理解他人? 就像有人天生适合在幕后搭建框架,有人则能在台前点燃热情。找到这个“舒适区”后,要用它去创造价值。 不是追求即时的回报,而是主动思考:我能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 哪怕是免费提供一份分析报告、分享一个实用技巧,或是在他人迷茫时递上一句真诚的建议,善意就像涟漪,总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扩散。 其次,要保持长期主义的耐心。 职场中常有这样的人:能力突出却总停留在“刚刚好”的位置,因为他们的优秀太显眼,容易被“安全区”的工作困住。真正的成长往往需要“笨拙”的坚持——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把一个优势打磨成标签。就像种子破土前,没人知道它需要多久扎根,重要的是在看不到结果时,依然愿意为核心目标持续投入。别计较当下的得失,那些看似“吃亏”的付出,其实都在悄悄为你铺路。 说到底,优秀的圈子不是“挤”出来的,而是“同频”吸引来的。当你专注于用自己的能力创造价值,当你愿意用时间沉淀自己,自然会吸引到同样在向上生长的人。 这不是简单的“好人有好报”,而是规律使然:真正的高手,从不急于追赶别人,而是先成为不可替代的自己。
Y11
1个月前
财富与金钱的本质区别,或许可以从“流动”与“沉淀”的角度来理解。 金钱更像是社会赋予的一种临时信用符号,就像一张“未来欠条”——当你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社会会用金钱来记录这份“债务”,它能暂时调动他人的时间和劳动,但它本身会随着交易流动。 而财富,是能让你“睡着也能赚钱”的资产。它可以是一台不停运转的工厂,一个自动服务客户的程序,或者是能持续产生租金的房产。 但相比单纯的房产,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商业实体才是更核心的财富。 技术正在重塑社会的供需关系。 现在,一个领域的顶尖者可以服务全球用户,因为数字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 要在社会中获得回报,关键在于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社会已经有了答案,你就难以被需要。 我们身边的一切,从手机到互联网,本质上都是技术的产物——石油催生了洛克菲勒的财富,汽车成就了福特的帝国,而今天的科技,正以更快的速度迭代。 正如丹尼尔·希利斯所说,科技的魅力就在于“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当一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它便不再是“科技”,而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因此,想要积累财富,第一步是发现社会的“空白点”:那些人们需要却难以获得的东西,恰好是你凭借能力能够解决的。 接下来,必须思考“规模化”——单个产品的价值有限,只有当它能触达千万甚至数十亿人,成为“人手一个”的普遍需求时,财富才能真正沉淀下来。 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正是看到了人们对“随身携带的全能设备”的渴望,于是将想法转化为智能手机,再通过工业化生产让它普及。这背后,是对需求的敏锐洞察、对技术的精准运用,以及将创新规模化的能力。 说到底,财富的本质是“价值的持续创造”,而金钱只是衡量价值的临时标尺。真正的财富,永远属于那些能发现新需求、用技术实现规模化,并让自己的创造渗透到社会肌理中的人。
Y11
1个月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商业思维启蒙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思维模式对结果的巨大影响。 我们不妨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场景中:假设你是一名斯坦福学生,教授给了5美元启动资金,1小时时间,最终看谁赚的钱最多。 一开始,大多数人会用这5美元去进货,比如买些小零食或者小物件,然后找机会卖给同学,赚取差价。 有人可能会更精明一点,找到那些特别需要某个东西的人,稍微提高点价格,多赚几美元。这算是比较常规的思路。 但有一类人更聪明,他们不满足于卖物品本身的价值。 他们会给这个物品赋予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特殊的意义。比如,一个普通的笔记本,他们可能会说这是“学霸专用”,或者“有神秘力量帮助记忆”,人们愿意为这种情绪和故事买单,这样一来,利润就大大提高了。 不过,这些人,无论多聪明,其实还是被困在了“我有什么,我能卖什么”的思维盒子里。 真正跳出盒子的人,做了这样的思考:“我有5美元,但这可能不是我最大的资产。”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拥有的其他东西,比如时间和技能。 于是,有人决定不花这5美元去进货,而是把自己1小时的时间当作一种咨询服务来卖。 比如,帮别人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者提供一些建议,最终赚到了500美元。 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因为他开始关注“我能提供什么价值”,而不是“我有什么东西可以卖”。 更进一步,有人开始思考:“我能为谁提供价值,谁又需要我的价值?” 他不再局限于自己这一个人,而是去找那些需要斯坦福学生来展示自己企业的公司。他告诉这些公司,他可以用这1小时的汇报机会,为企业做宣传。结果,企业愿意赞助他,甚至付给他1000美元。 再后来,有人想到了合作。 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10分钟的汇报可能不够充分。他联合了4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团队。5个人就有50分钟的汇报时间,能更全面地展示企业的风范和产品,这样他能争取到的赞助费更高,个人能分到的也更多,达到了1500美元。 还有人更有商业头脑,他利用这1500美元的机会,又找到了这家企业的竞争对手,告诉对方,他可以同时为两家企业服务,并且争取到了2000美元的赞助。 最厉害的是,有人开始“谋局”。 他不满足于只做一次赞助。他对企业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个活动长期做下去,每学期都在这个课堂上开展,还可以联合其他校园活动,帮你们打造更全面的企业形象。”这样一来,他向企业争取到了1万美元的赞助,其中给了老师2000美元作为“打点”,自己则留下了8000美元。 你看,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思维模式,带来了天壤之别的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盯着自己“有什么”,而要思考“别人需要什么”,以及“我如何能满足这些需要”。 当你跳出“我拥有什么”的局限,去关注“我能创造什么价值”,去链接“我能为谁创造价值”时,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广阔天地。
Morris
5个月前
没有输出型爱好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我曾连续三年越努力越穷,越读书越原地打转,后来醒悟才发现,我培养的全是这些自我消耗的输入型爱好,所有的学习只停留在大脑表层,没有对外产出,无法创造价值,人生回报率几乎为零。而后来带给我实际收入、人生杠杆和时间自由的是我培养了一个输出型爱好,它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自带复利,人生回报率极高。它最大的特征就是两个字,产出。当你在产出时,你的能力将乘以20%的增长速度,轻松甩开同龄人。所有碎片化的想法都会变得系统,如果这个系统恰好能给他人提供价值,那这份价值就会变成你的金钱和财富。这是输入型爱好无法做到的,因为输入型爱好的价值全由你自己主观评定且无法变现,而输出型爱好的价值全由外界评定且巨额变现。 那如何区分输入型爱好和输出型爱好?举几例子能帮你清晰辨别,爱追剧是输入型爱好,不变现,剪辑剧情高光片段和人生感悟是输出型爱好。打游戏是输入型爱好不变现,而制作游戏攻略加风趣表达是输出型爱好。爱穿搭是输入型爱好不变现,而拆解评价公式加素人改造是输出型爱好。最关键的,当你沉浸在输出型爱好时,你不仅可以同时获得多巴胺和内啡肽带给你的双重快乐,还能让你变得不再迷茫和焦虑与内耗,这也是你提升自信和短期拿到巨大结果最快的方法,没有之一。跟刷短视频、打游戏、看小说这些被动消费带来的快餐式快乐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那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输出型爱好,撬动人生杠杆?一、找爱好进行突破把你的爱好变成钱,比如生活类爱好、文娱类爱好、技能类爱好、垂直领域类爱好。总之记住,信息差永远存在,你的日常可能就是别人的救命稻草。二、要变现就别自嗨,把用户的痛点和爽点变成钱。有人记录自己的减肥过程,分享饮食清单,解决了用户不用饿肚子也能瘦的痛点,卖爆减脂零食。有人因为喜欢看电视剧而进行解读,解决了用户不动脑也能看懂甄嬛传,获得上亿播放。还有人把自己未婚生育的过程整理成了一套标准的流程清单,卖了几万份。因为你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身就是此刻很多人苦苦追寻的答案,所以你的输出天然就是金钱和财富。三、先完成再完美先把面子丢掉,等你成功后再捡起来高高挂起。 记住,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即使做成一坨屎威,公信力已经打败了99%的空想者。所以从今天开始,培养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输出型爱好吧,你输出倒逼成成长创作重构人生,通过持续创造价值,不断放大你的本金能力,通过持续创造价值,准备金光闪闪的自己。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爆款的背后,都是敢把脚踩进泥里野蛮生长的勇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