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
赵晓:90天破冰,但深水才刚开始——中美瑞士贸易谈判速评 2025年5月,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经贸谈判意外快速“破冰”,达成了为期90天的关税削减临时协议。这个结果,出乎许多市场人士和观察家的预料,也立即引发全球市场的暴涨反应。 但真正值得评述的,不是这场谈判“谈出来了”,而是为何现在谈成了什么,接下来还要谈什么,以及谁能承受、谁能走远。 一、出乎意料的“破冰” 在中美战略互信几乎归零的背景下,能在短短两天内从“奉陪到底”到“暂停报复”,达成削减超百个百分点加征关税的协议,确实是一个惊人进展。尤其是川普政府打出了“强硬出牌、不轻易让步”的旗帜,此番“阶段性收兵”,让许多原本看空谈判前景的人士大跌眼镜。 二、早有铺垫,不是即兴演出 事实上,这场“破冰”并非完全意外,而是早有“地基”可踩: 中方早前主动豁免了4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关税,涵盖医药、化工、农业设备等131种关键商品。这被视为“技术性让步”,实际是在释放“我们愿意谈”的姿态; 美方虽然表面强硬,但国内供应链企业、农产品出口州选民、资本市场投资人,对全面加征关税的成本压力早有呼声,财政部长贝森特与纳瓦罗的政策设计,也刻意为谈判留出缓冲通道。 这是一次“精心导演的第一幕”,双方都没输面子,同时各自得了时间,缓解国内紧张氛围。 三、目前的谈判结果 中美瑞士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出乎市场普遍预期。其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 关税削减幅度与期限:设定90天缓冲窗口。中美双方同意在未来90天内同步暂时下调彼此加征的关税,作为贸易战降级的重要一步。 美方暂停此前加征的24个百分点附加关税,保留10%的基准加征税;中方作出对等回应,暂停24个百分点的附加税,仅保留10%加征税。这意味着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谈判缓冲期”,既不升级、也未彻底解决,为下一轮谈判创造空间。 2. 削减总幅度达115个百分点:压舱但非终点。根据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说法,中美双方合计削减115个百分点的加征关税: 美国从最高145%降至约30%; 中国从最高125%降至约10%。 这一削减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被认为是自2023年以来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最大一次“降温操作”。然而,这仅涉及加征关税中的一部分,其余结构性问题仍未触及。 3. 30%仍属高关税,美方态度强硬但不封死谈判空间。尽管美方对中国产品的实际关税从峰值回落至30%,但这一税率仍高于正常贸易水平(WTO框架下一般不超过10%)。BBC评论指出:“30% is still a high tariff”(30%仍是高税率),显示出美方只是“止战”而非“妥协”。 这表明未来仍有进一步减税空间,取决于中方是否在后续谈判中作出实质性制度回应。 4. 日内瓦协议只是破冰,而非破局。这项协议是在2025年5月中旬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闭门谈判中达成的。根据白宫官网文件,具体措施将于5月14日正式启动。协议虽未触及技术转让、市场准入、国企补贴等核心争议,但其标志性意义在于:中美双方恢复沟通渠道,达成了罕见的同步行动。 也因此,此非终点,而是序曲;真正的结构性难题,才刚刚露头。 四、难以令各方群众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这份成果,虽可称“突破”,但也注定“鸡肋”: 看戏不嫌事大,希望中美火并的肯定失望; 喜欢评论谁输谁赢,谁跪谁站的人也失望; 即便川普团队或川普本身,也未必完全满意:强硬派认为让步过多、选民派希望更快兑现承诺; 中方宣传空间也有限:不能高调称胜,也不便承认被迫让步。 但必须指出,川普已破局:因为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别的总统连想都不敢想。中方透露,拜登软弱可欺…… 接下来的谈判将进入深水区:从商品谈判转向制度矛盾——国企补贴、准入壁垒、信息透明、技术主权……没有一样是好啃的骨头。难哪! 五、谈判双方的“最大利器”与“最大束缚” 对川普来说,他的最大底气是选民授权,尤其是那些被全球化抛弃、而因他关税政策感到“重新被尊重”的工人群体。但川普团队的最大制约也是选民:他们希望川普强硬,但也希望生活变好、工作不丢、股市上涨。美式宪政制度下的川普团队软肋就是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他必须算选票、算成本、算节奏…… 对中方而言,它最大优势正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顶得住封锁、熬得住脱钩、咬得住忍痛。但最大的挑战是要决定自己究竟要如何玩:如果这场博弈真拖成长期对抗,那么,中国自己这条路,到底是继续半脱钩自闭化?还是开启结构转轨,重新融入世界? 换句话说:这一次,美国相当于在WTO入世以及中美第一次贸易战之后,再一次给中国“重回全球化桌面”的机会。中国,准备好了吗?是否只是用三十六计再次对付美国鬼子?还是认真思考一次走向契约文明。 六、冷战不是好事,大同更加不易 当然希望中美继续谈、谈出路径。但也应清楚认知:“中美冷战”绝非好事,但“世界大同”更非易事。 现实优选并非“再也没有冲突”,而是“冲突可以被管理”,是“坐下来还能谈”。瑞士谈判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撕破脸,不放弃谈。 这90天,不会改变世界,但可能决定这个时代,两个大国接下来的节奏以及未来的世界方向。
1个月前
中国官方新华社、央视网发出权威报道,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贸易谈判后发表联合声明,双方认识到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根据声明,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大致內容包括:美方:1、将4月2日对中国加征的34%对等,在90天内暂按10%征收;2、取消4月8日和4月9日的报复性对等关税。即125%对等关税在90天内暂按10%征改;90天后若双方仍未谈妥,恢复到34%(后两次报复性的累加的对等关税已经取消)。 中方:1、相应修改4月2日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仅保留剩余的10%;2、取消之后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实施的报复关税;3、中国也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可能涉及稀土出口管制等)。 声明表示,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中美双方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成这个成果,远远出乎全球市场预料之外,也出乎所有投资人预料之外,媒体和财经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个成果不可思议!香港恒生指数当天收盘大涨2.98%。消息公布时中国内地股市已经收市,当日上证指数涨幅为0.82%,深成指涨幅为1.72%。美国股指期货应声大涨:标普500上涨2.8%,纳斯达克上涨3.6%。同时,人民币也涨到六个月以来的新高。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此前剑拔弓张的口水战不过是虛晃一枪浪費时间,在中方舆论兴高采烈又喊赢了的时候,压根不提川普上台之前加征的“双反关税”,上台之后又加征的20%芬太尼关税,每件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以及美国对全球加征的钢铝、汽车和汽配加征25%“行业关税”,在联合声明中没有涉及,也根本不受影响。川普上任之前,美国对华关税整体大约是13.7%;如果加上20%芬太尼关税,10%对等关税,钢铝、汽车和汽配件25%的行业关税,加起来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按美国进口总额计算未来90天内大约是44%,与美国财长之前透露的50%大致相等。 125%的对等关税本来就是双方堵气的结果,90天内暂降至10%,在90天暂缓期过后,最多只会恢复到34%,看来中美贸易硬脱钩不是那么容易,美国商界对川普的关税政策施加了巨大压力,在压力之下,川普也不得不退让,而对中共来说,50%以下的总体关税能夠承受。
瑞士關稅協議的內容出來了,如下: 1、雙方都把關稅降低115%,也就是美方從145%降到30%,中方從125%降到10%,維持90天,把最終方案談出來。 換言之,就是美方回到在原來20%芬太尼關稅的基礎上加多10%(即針對所有國家的基准關稅),然後允許中方跟10% 2、中方撤掉其它所有的非關稅报復措施,比如稀土出口呀,農產品減少呀之類的 3、設立還是由貝森特和何立峰領頭的雙方談判班子,在兩國或第三國繼續談。 我來翻譯一下:就是雙方回到原點,同意用90天時間繼續談,同時顧了中共的面子。 我的評論:川普還是想做生意,而不是把中共打死。 我說一下我這幾個月觀察下來,川普對90天內「他想從中方得到什麼」的解讀: 1、和中方有一個關稅差距,比目前的20%大,來平衡美國的貿易逆差。 2、中方對美國真正開放市場,讓美國貨可以賣進去,這里包括低關稅,也包括打開原來不打開的金融、通訊、鐵路運輸、醫療、出版傳媒、互聯網平台(最後兩項等於是要中共的命) 3、中共不再使陰招,如操縱匯率、出口補貼、強制技術轉讓、偷技術,有目的的進口管制等 4、把黎智英放了,把TikTok要過來等一些小東西。 簡單的說,就是「你2001年加入世貿答應的事,給你一個機會重新做到!」 對於中共來說,就是讓它放棄它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所有坑拿拐騙的「本事」全部都放棄,你說它做得到嗎? (這里我認為存在在川普壓力(對中共是前所未有的)之下和習近平權力削弱之下中共內部生變甚至「從良」的一定可能性) 總之美中瑞士谈判的成就就是「不撕破臉,繼續談」。 我們且看這90天會談出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