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8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陝西省洛川縣城北10公里馮家村的一個私塾里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在抗日戰爭中如何定位的問題上進行內部統一意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洛川會議的主要議題有二。其一是與國民黨的關係問題,其二是對日作戰具體要如何打的軍事問題。會議上主要形成了兩種意見。洛甫、林彪、凱豐和毛澤東的意見包括:對國民黨應當保持「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態度,必要時應當減緩紅軍出動的腳步,將立刻全體出動改為先部分出動,壓迫國民黨承認共產黨和邊區的地位。紅軍出動腳步快慢不會影響紅軍的聲望。此外,蔣中正對共產黨以及紅軍的看法不會改變,必然以控制和削弱紅軍為目的。立刻全部出動只會進入蔣的圈套,而分批出動,先出動一個師,對共產黨有利。畢竟戰爭是長期的,先出動和後出動的軍隊都要打仗。主要作戰形式應當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包括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與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彭德懷、朱德、周恩來、劉伯承則認為,紅軍不應當拘泥於宣言和邊區組織的地位,而應當順應局勢和人民的需求,及早出動,避免過遲出動而導致政治上的被動。過分警覺,靠大批紅軍留守邊區來保證國民黨不侵犯邊區是不對的。紅軍的基本任務是赴前線打勝仗,鼓舞士氣,山地運動戰固然重要,但也可以打運動戰。應當將運動戰和游擊戰緊密結合。 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將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紅軍的基本任務是:創造根據地,牽制消滅敵人,配合國民黨軍作戰(主要是戰略配合),保存和擴大紅軍,爭取共產黨對「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 張國燾《我的回憶》 在記載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洛川會議時指出:毛澤東認為日本軍事勢力遠勝中國,抗戰絕無幸勝之理。前此中共強調武力抵抗日本,並不是認為就此可以打勝,而是為解決國內矛盾所必需。 他(毛澤東)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知道日本的飛機大炮所能給予我們的危害,將遠過於蔣介石以前所給予我們的危害。它主張八路軍應該堅持游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避實就虛,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游擊根據地。 毛澤東接著強調中央和八路軍應該絕對的維持獨立自主。他說明八路軍從後仍應完全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會的指示行事,南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和各戰區司令長官對八路軍有任何命令,都應先報告延安,聽候處斷。凡是不利於八路軍的任何命令概應用各種藉口,予以推脫。 我當場聽了張聞天、毛澤東的言論,覺得他們把底牌揭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遭到蹂躪,民族大義也不受重視,抗日烈火也沒有改變著兩個自私的陰謀家的心腸。我決定不過後果、仗義執言,首先指責張聞天的謬論。中共既然與蔣介石同舟共濟,就不能有別的選擇,只有推動他們抗戰到底,影響他在內政上實施若干改革和求得進步。根據目前情況,蔣介石若失敗,中共也難逃失敗的厄運,因為彼此命運是連在一起的。
Morris
4周前
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他反而越自信?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惑。一个愚昧的人,他往往表现出的就是狂妄轻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就大家常说的无知者无畏。因为他对自己的认知盲区毫无察觉,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说白了就是种巨婴形态,他缺少对知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50后、60后很大一部分人都属于这类型人格,实际上这是一种人格障碍。随着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人们往往会进入绝望低谷期,曾经的盲目自信会瞬间消失,转而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这是一个愚昧的人在认知升级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期,一旦越过这个阶段,就会快速的进入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人们会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他们开始看得清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并且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优势。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多,最终人们会到达智慧区。到了这个阶段,这个人就会很清醒通透,他往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的自信不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源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随着智慧的不断提高,他们开始进入一种他们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境界。此时此刻,知识和智慧已经内化为一种直觉和本能,就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从哲学角度来看,这种认知曲线反映了人类对自我和世界认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越是无知的人越自信,是因为他们尚未开启真正的认知成长,没有经历过认知升级的阵痛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