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华尔街对于降息的最新预测,真的越来越有意思了—— 1⃣不降息派:大摩、美银 → 坚持“今年不会降息” 这类机构本身就深度绑定传统信用系统,他们不希望利率掉太快,因为债务利差结构和短期债券需求是他们的根本收益来源。 利率稳住,他们就能继续做 carry trade、做监管套利。 2⃣温和鸽派:高盛、德银、野村 → 预测“12月降息1次” 这派更像是在做策略型折中,押注软着陆 + 政策平衡点: 一方面不能完全否认通胀下行趋势、不能忽视政治降息压力,一方面又不能太快押注流动性宽松,怕提前脱钩或者被数据反噬。 3⃣激进降息派:瑞银、富国→ 预测“9月开始降息4次” 他们的核心逻辑不是软着陆,而是押——不降就爆。 这一派认为: 美债供给大爆炸 + 赤字持续放大 地缘摩擦、企业债再融资压力集中 美联储“嘴硬不动”只是暂时避雷,雷始终要爆 很显然,因为美联储的慢动作 + 被动式应对,利率分歧开始失控,市场正在进入“各自下注、自证其道”的阶段。 现在再加上懂王不断施压,美联储被动降息只是时间问题。 这时候,建议大家都该重新看看自己的仓位,想想当前配置逻辑是否还稳得住。 永远记住一个底层逻辑—— 当系统锚开始动摇,市场就会本能地寻找新的定价基准和储值共识。 真正的大行情,不会出现在所有人都预测正确的时候,而会出现在所有预测开始集体失灵的那一刻。 而 $BTC ,就是这种“不确定性结构”中,最大的天然受益者之一!
🧐【理性拆解】币安 Alpha 新规提供流动性以赚取年化收益及Alpha积分引争议?|最新政策解读+实操建议: 🚨先划重点:组LP本身不会增加 Alpha 积分! #Binance 这个公告出来后,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又改规则了,普通用户是不是更难抢分了?” 很多人解读为又出现了新的政策让大家去争夺 Alpha 积分我看市场风评颇为不满; 但其实这里有个误区—— 其实这个改动对我们普通用户没啥影响; 因为只改动了余额的记分规则,而不是增加了新一个增加 Alpha 积分的玩法: 以前的余额只计算交易所➕钱包余额;现在余额计算交易所➕钱包➕LP资产; 这个规则改动是针对那些想组 LP 又担心不够余额分的人,如果你不组LP,本身余额积分够了也是一样的,没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有人把资产拿去组流动性了(比如总计2000u 的zkj~u),这2000u的资产之前不计入总余额,现在计入总余额了; 说白了就是鼓励大户去组LP,另外和上次公告一样,杜绝工作室刷空气币套利的升级版; 详细解读请看 👇 一、政策解读: 1️⃣ 纳入 PancakeSwap LP 资产: 从6月11日8:00 起,BNB Chain 上 PancakeSwap V2/V3 的 LP 资产(需符合条件)也能算入 Alpha 积分。 之前积分大多只算现货资产,LP 资产是被忽略的,现在 LP 资产成为“积分生产力”,会吸引更多资金去做 LP。 2️⃣ 什么样的 LP 资产符合? 必须是 一边 Alpha 代币,另一边是 Alpha 代币 or 币安现货已上线的代币。 3️⃣ 阶梯积分规则 $100 到 <$1,000 = 1 积分/天 $1,000 到 <$10,000 = 2 积分/天 $10,000 到 <$100,000 = 3 积分/天 $100,000 及以上 = 4 积分/天 单用户每日最多 4 分,不管资产多大,4 分封顶。 二、潜在影响 & 风险: 1️⃣ 对普通用户: 如果你本来就持有 Alpha 代币,可以考虑配对做 PancakeSwap LP 来增加积分收益。 但做 LP 有无常损风险,需要注意市场波动。 2️⃣ 对大户/工作室: 单用户每天积分上限 4 分,直接卡死刷分空间。 但多个账号仍可能多开套利,需要看后续监控机制。 三、个人建议: 个人建议: 有闲置 Alpha代币+配对币种,可以尝试做PancakeSwap LP提高年化收益,但是得注意代币波动,控制LP 无常损失。 不太建议纯新手玩,因为涉及到区间设定,还有滑点硬损耗,只建议有一定DeFi经验的用户玩。 另外,这个规则改动是针对那些想组LP又担心不够余额分的人,如果你不组LP,本身余额积分够了也是一样的,没什么影响! 咱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就完事了!
🧐我每天都在用AI重塑自己的思维 —— 有些心得,分享给你们—— 早上跑完步看了一篇万维钢老师的文章《我怎样使用AI(2025)》 惊奇于我在 AI 的使用习惯上和他几乎如出一辙,如何使用AI是个人教不会的东西,大家可以参照,但是一定要自己动手,大多数东西都是实践出来的: 我认为我们正站在历史拐点上: 一个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的智能体,已可以随时为你所用,未来认知的分水岭,不在于你有没有用AI,而在于你有没有用对AI。 AI 可以快速重塑你的认知; 他并不是为了快一点查资料,而是为了让你成为更深、更敏锐、更有判断力的人。 这就是万维钢老师提到的:洞见! 当AI成为导师,人的任务,不是重复世界已有的答案,而是不断追问:「有没有比这更深的洞见?」 下面是一些总结和反思: 一、四个核心洞见—— 1️⃣ 模型已比人聪明 AI(特别是o3),这里我也推荐 chatGPT,可能是我一家之言,但是用完所有模型后,chatGPT给我的冲击是最大的,具备超越大多数人的智能,能解释复杂理论、引用最新论文、生成高价值洞见。 相对其他AI模型 o3和GPT的深度研究,更像导师甚至智能体。 他会和你对话,寻找你的根本和内核思考。 2️⃣ 学习任何问题应追求「当前最佳理解」 借助AI,普通人也能快速获得接近专家级的认知,不再依赖过时或模糊的“主流判断”。 AI能实时整合、解释最新研究成果,帮助你达到高水平理解。 3️⃣ 长期交流AI会改变大脑 与AI互动是高度主动的过程,会训练你敏锐捕捉高价值信息、厌恶低质信息,提升思维层次。 这种交流是信息获取方式的飞跃,像“软脑机接口”。 4️⃣ 洞见高于正确 正确固然重要,但更追求“洞见”——在复杂模糊区间里一针见血的理解。 AI擅长提供深层洞见,能不断引导你追问“有没有更深的洞见”。 二、三个关键用法建议 1️⃣ 即时交给AI处理 任何想法、疑问、信息,第一时间扔给AI去调研、解释、核查。 保持即时性,趁着好奇心高涨阶段深入挖掘。 这个很重要,因为你如果不即时寻求,我们的好奇心是有限的,容易造成我们后面失去兴趣或者犯懒的状态而失去机会。 长期养成习惯后,对世界的认知深度会大幅提升。 2️⃣ 充分利用AI的agent能力 把AI当成“做任务”的智能体,而不仅是问答工具。 可以交代复杂任务,比如为投资筛选,新书推荐,做深度情报搜集, AI能主动高效完成。 未来AI在专业信息处理上的价值巨大。 3️⃣ 寻求有个人印记的输出 通过ChatGPT的记忆功能,培养AI对你个人偏好、风格、目标的了解。 gpt 我用的最久,所以他对我的了解很深,他可以给我创建独特的思路和思考。 用得越久,AI的内容应越来越符合你的独特需求,避免千篇一律的回答。 未来,AI对你的理解甚至会超过亲友,成为高度个性化的认知助手。 我们要常问AI“针对我个人,你还有什么建议?” → 促进AI对你理解的深化。 就像是 万维钢老师所言:从另一方面说,如果AI输出的内容是谁都能问出来的,那也就不稀缺了。你必须确保它知道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让它了解你的具体情境。
⚡️关于币安Alpha刷分丨小散已经被币安抛弃了吗? 这应该是今天离职人群最想问的问题,简单说一说我的理解—— 1⃣早期的Alpha是什么? 早期的Alpha你可以看做一种单向激励,平台设计好清晰的任务——你完成就给你分,给你空投,逻辑简单粗暴,价值分明。 这套系统的底层机制在初期是确定性的,散户在其中的角色,是被保护的,是能靠贡献换固定回报的。 说白了,你是来薅平台羊毛的,而平台为了提升Alpha的交易量,是默许的。 2⃣现在的Alpha:把博弈完全交给用户 Alpha的演化方向其实很明确:积分制度 → 用户贡献 → 分层定价。 你能撸到,是因为平台需要早期的活跃度; 你撸不到,是因为群体效应起来,独立个体就不再是现阶段最紧缺的变量了。 所以当Alpha的交易量每天都在新高后,问题只剩下一个:如何定价? 僧少粥多的时候大家都能吃上饭。现在僧多粥少,平台只能做一件事—— 不再告诉你多少分能领,而是说,你们去卷,我们再决定谁能领; 不再承诺一个稳定的空投池,而是按合作项目、市场热度随时调配空投规模和规则。 此时就会出现一个博弈的困局: 1,你分不够,继续刷,可能后面分越来越高,你还是吃不上; 2,你不想刷了,停了一天,后面分突然降了,你分可能就不够领了。 所以你刷不刷,干不干,分不分够,空投到不到,都是不确定的,都成了你和其他散户之间的零和竞争。 从大方向来看,这不是恶意,而是大型平台最擅长的东西:把交易中的原始人性,变成可编排的资源池。 3⃣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你就会明白该怎么做—— 小散被抛弃了吗?我认为没有。 你还在参与,但角色变了: 以前你是平台照顾的小散,属于被鼓励参与的对象; 现在你是平台经济系统中的变量,属于「可调节」的一环。 平台不是不欢迎小散,反而非常欢迎。因为小散带数据、带日活、带热度; 但很多人其实还没意识到,从以前到现在,你的工具人本质其实没有变,前期酬劳高,现在酬劳低了而已。 你需要清晰认识到你在玩什么,你的角色是:流动性贡献者、行为数据提供者、博弈生态的燃料。 谁愿意更早参与、更长期参与、更高强度参与,谁就暂时领先。 所以,首先接受自己是散户的身份,然后尽量往“结构化散户”靠拢。 想继续玩?那就当个聪明点的工具人,知道什么时候多开几个账户、什么时候退出。 不想玩?也行,该退出的时候就退出,换条路径也可以。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感觉很适用,送给大家—— 很多事情在演变的过程中并不是让你出局,恰恰相反,你要意识到这一切的本质,然后“自愿而清醒”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