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BITWU.ETH 🔆
关注
统计数据
141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97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BITWU.ETH 🔆
4小时前
我到这边的第一天,收拾好房子第一件事就迎接了这个不速之客,那天他来了就不走了,翻着肚皮吃了我两条鱼! 最近小猫每天没事都会过来晃悠一下,而且表现的非常粘人,来了就地上一躺翻开肚皮,开启他的讨饭生活, 但凡把手伸过去,他就是抓住机会用头在你身上蹭来蹭去,这时候就忍不住又要给他喂鱼了,还不忘记喵一下感恩你, 显然又是被治愈的一天!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7小时前
昨天去一同在新西兰的兄弟那边吃了顿家庭午餐,受益颇丰: 主要和几位朋友聊了聊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尤其是 Web3 圈夫妻如何协同与互相支持,收获很大。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朋友的夫人——她曾在事业上非常拼,但后来选择更多地支持家庭与伴侣。 她的转变和分享让我很受触动,不是因为“牺牲”,而是因为那种内在的自洽和平衡感,而且她由内而外散发的幸福其实很冲击我的内心。 她说:“不是我不再拼了,而是我们现在一起在拼。” 另外个朋友也聊到这一点,关于家庭贡献我们应该考虑清楚,要把家庭的共同繁荣放在第一位,然后大家更好的做好分工。 家庭分工的第一性原理,是以共同目标为核心,在彼此价值被看见的前提下,持续灵活地调整协作方式。 谁做饭,谁打仗,都只是表象。 真正的幸福,是磁场对得上、价值观在同一频道。 我同样看到这对夫妻溢于言表的理解与爱的自然流淌。 很多家庭的争执,根源不是谁干得多,而是价值感的错位—— 你觉得你在付出,但我没看见;我觉得我在忍让,但你不领情。 Web3 这个行业变化快、边界模糊,更需要家庭之间的信息同步和情绪联结。 一边做项目、看市场,一边也记得回家吃顿饭,好好聊聊,听听彼此真正的想法。一边照顾孩子和家庭,一边也记得丈夫的情绪变动,大家共同努力。 如果说家庭是一种 DAO,那最重要的不是分工协作,而是持续达成共识。 共建易得,共识难得。 但幸福,往往就藏在这个共识里。我也在,更加努力的达成家庭的“共识”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7小时前
昨天去一兄弟那边吃了顿家庭午餐,受益颇丰: 主要和几位朋友聊了聊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尤其是 Web3 圈夫妻如何协同与互相支持,收获很大。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朋友的夫人——她曾在事业上非常拼,但后来选择更多地支持家庭与伴侣。 她的转变和分享让我很受触动,不是因为“牺牲”,而是因为那种内在的自洽和平衡感,而且她由内而外散发的幸福其实很冲击我的内心。 她说:“不是我不再拼了,而是我们现在一起在拼。” 另外个朋友也聊到这一点,关于家庭贡献我们应该考虑清楚,要把家庭的共同繁荣放在第一位,然后大家更好的做好分工。 家庭分工的第一性原理,是以共同目标为核心,在彼此价值被看见的前提下,持续灵活地调整协作方式。 谁做饭,谁打仗,都只是表象。 真正的幸福,是磁场对得上、价值观在同一频道。 我同样看到这对夫妻溢于言表的理解与爱的自然流淌。 很多家庭的争执,根源不是谁干得多,而是价值感的错位—— 你觉得你在付出,但我没看见;我觉得我在忍让,但你不领情。 Web3 这个行业变化快、边界模糊,更需要家庭之间的信息同步和情绪联结。 一边做项目、看市场,一边也记得回家吃顿饭,好好聊聊,听听彼此真正的想法。一边照顾孩子和家庭,一边也记得丈夫的情绪变动,大家共同努力。 如果说家庭是一种 DAO,那最重要的不是分工协作,而是持续达成共识。 共建易得,共识难得。 但幸福,往往就藏在这个共识里。我也在,更加努力的达成家庭的“共识”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8小时前
很想知道他们研修什么,研究完了义乌能走向世界不! 真的不考虑从币圈请几个讲师去吗?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3小时前
不是有好消息才拉升—— 而是拉升了后你自然会看到很多好消息! 市场从来不是“因为知道了什么才涨”,而是“涨了以后需要一些解释”,问题是你有没有在完全没有消息、甚至全场都是负面消息的时候,就成功布局! 投资的反身性!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4小时前
新西兰带娃记 Day4 |校门口的三个有趣现象和一次关于我的“错误”的反思! 今天送娃去学校的时候,有时间再校门口多站了一会儿,我观察到了一些很好玩的事情: 1)雨天骑车的小朋友; 有些孩子是家长送来的,但是有些孩子是自己走路来的,但是我今天看到两个五六岁的小朋友,穿着短裤淋着雨骑着自行车就来了; 在国内可能无法想象,五六岁,自己独自骑车,还在下雨,温度才10度左右的短裤,没有任何家长陪同,确实是很壮观: 关键是我看着他们骑车过马路的时候,后面车辆全都停住等着两个小家伙过去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到学校门口,我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很开心,我问他们:How old are you 的时候他们伸出了六根手指! 然后我问他们:Are you happy going to school like this every day? 回复我:It's not every day, but we love riding. 说话声音里还透露着奶声奶气! 2)进门前的拥抱; 学校是个教会学校,所以有各类肤色的小朋友,但是我看到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如果家长送过来的话,在校门口基本上都会和孩子来个贴面轻吻或者拥抱, 在这一点上,中国小朋友和家长比较羞涩一点; 3)校门口的家长: 不管是送孩子来学校,还是放学来接,家长们很多都会打招呼然后聊一些很随意的话题, 我仔细听了下,都是因为接孩子认识的对方,但是聊的过程都没有人聊孩子怎么样学习怎么样一类,都是聊的类似于球赛或者附近的趣事儿; 校门口很有意思,确实和国内那种大家站在门口人山人海的感觉不太一样,国内接送孩子的时候,门口说实话挺压抑的,这边还是给你满满的松弛感。 最后说个值得我自己反思的事情: 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大概三公里,我平时有徒步的习惯,就想着孩子也能每天跟我一起走过去,顺便锻炼身体、看看沿路的风景。第一天他走得还挺顺利,我心想这没问题,第二天出门也就默认还是走。 可一出门我就感觉他不太情愿,走了不到几百米,他开始说腿酸、走不动,语气里全是抗拒。我下意识觉得这是在偷懒,是态度问题,所以我没理会他的情绪,自己加快脚步往前走,心里其实也有点生气——觉得他不坚持、不配合,甚至有点赌气地“甩开他”一段距离。 晚上我问他今天早上为啥不想走,他说:“我其实一开始就不想走,今天真的觉得很累,但你也没问我,就直接拉着我走。”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推行我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走路是好事,是锻炼,是陪伴,但我忽略了:对他来说,那一刻可能只是单纯的疲惫、没睡好、不想动。 我的“坚持”,其实是一种忽视。 我以为“第一天走得还可以”=“以后可以继续走”,但对孩子来说,第一天的状态不等于第二天的情绪。我以为我在带他一起锻炼,其实我只是带他走在我的道路上,却忘了问一句:“你今天,还好吗?” 所以我意识到了:孩子的状态是实时变化的,不能靠一次成功来推导出持续稳定的“共识”。我们常常太快地“建立模式”,但孩子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不断流动的个体。 而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我当时的判断是“故意拖沓”、“不配合”,但后来我意识到——那可能也是一种求助、一种还没学会如何表达“我今天真的不行”的挣扎。越是不会表达的小孩,越可能用“闹”、“躲”、“赖”来传达不适。 所以真正的陪伴,不是一起去目的地,而是一路上有没有看到彼此的状态。 也许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我们把孩子塑造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而是在旅途中一次次问他:“你今天想怎么走?” 而父母要学会的功课,是从“拉着他走”变成“和他一起走”,哪怕这段路走得慢,甚至中途停下来,只要彼此是连接着的,就比目的地更重要。
新西兰小镇教会学校入学事件引发家长关注· 4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9小时前
醒来最大的惊喜:ETH $3350 !🚀 我们可怜的E卫兵,在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辗转反侧后,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说话了! 牛市中,永远保持想象力,不要做空龙一和龙二,更不要做空自己的事业!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天前
在牛市中一定要具备牛市思维: 1,小钱能赚也可以,不赚也没关系 2,重点要放在抓大机会上 3,吃点小亏没事,不影响整体向上的趋势 4,但千万不要犯原则性错误吃个大亏 否则一年白干,依旧是牛市被套的剧本。 一直空仓和永远满仓的人都是不赚钱的,时刻提醒一下自己什么叫“知行合一”—— 该撸起袖子的时候不要唯唯诺诺 正常调整的时候不要杞人忧天 该做大做强的时候不要优柔寡断!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天前
⚡️特朗普:上个月美国赚到了250亿美元,这都是因为良好的管理和关税政策! 虽然操作骚,但还得是懂王啊!看到一个说法,说现在看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始终都符合三大原则—— 1⃣行为经济学 与他自身《交易的艺术》十分契合: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最终自己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 2⃣管理经济学 如果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那么对内压缩成本(DOGE),对外优化市场渠道,尤其是要求平台返点(关税),然后是要求主要供应商降价(特定经济体),重组核心业务部门(大美丽法案)。 最后,就是供应商分级!选出具有相同价值观、相同市场匹配度的合作伙伴(新的团队+新的盟友)。 3⃣赤字经济学 美国的根本性问题,是制度性和模式性问题,美国是不可能依靠精简开支去真正解决这样的问题,美国经济一旦失血性停滞,就很难再次复苏。 因此,必须通过内减外增的税收措施,形成内外不同的流动性差异墙,以互不得利,但政策有差异的模式,倒逼制造业回流,所以我们看到了大美丽法案和持续的关税折腾!
美欧关税战: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 279 条信息
特朗普关税:欧盟拟反制,市场渐麻木· 1070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天前
为啥都说掉粉? 是发生什么事了吗,我好像一个都没掉!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天前
咱们小 E 子最近是不是很猛? $ETH
比特币震荡,以太坊承压,Solana崛起?· 986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1天前
新西兰带娃记 Day3 |孩子不再胆怯,而我也开始理解“完整的人”这句话! 昨天去接孩子的时候,依然能看到他的好心情,脸上洋溢的是阳光的色彩,第二天了也不怎么胆怯,大摇大摆的走出来也知道和老师 Say Goodbye,然后急迫的和我分享了一些学校的趣事; 比如他说他们每天的课程,只有数学、绘画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户外运动,而且数学极其简单,他基本都会只是英语一时想不起来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也提到虽然今天逛大风,外面比较冷,但是大家还是很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开心的游戏,然后还有个细节,已经开始:Playground 和 Outside 的蹦出英语单词,可能这些东西也在慢慢渗入他的习惯和体系;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每天六个小时的学校生活,应该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在户外,在教室也是手工艺术类为主,数学教学其实不在于题目本身,而在于思维训练,对中国小朋友确实简单,但是仔细听其实也有乐趣在里面。 我想到之前看到一个纪录片,新西兰的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孩子成为完整的人(holistic development)。” 户外可以做很多事情:锻炼、学习甚至吃饭都在外面,我觉得户外正是新西兰“Play-Based Learning”(基于游戏的学习)理念的体现,他们相信孩子在玩耍中发展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 我昨天也顺便翻看了一些学校的 Facebook 发现学校其实很大部分课程,都在户外,除了操场这种户外,还有森林和海洋以及一些其他场合,他们认为孩子就该“在自然中长大”:森林、草地、海滩,都是课堂的一部分。 户外活动不只是放松,而是融入了探究、合作、身体发展等多重目标,所以我想我们看到的孩子们“整天在外面跑”的状态,恰恰是这里教育者引以为傲的特色吧。 最后就是和另外个妈妈也聊了下,我发现孩子两天时间,中国小朋友还在扎堆玩,不太愿意拓宽一下社交范围。 这里我仔细想了下, 语言障碍是“硬门槛”:孩子心里会很自然地觉得:“我说的话别人听不懂,我也听不懂别人说什么”,这本能就会让他们更倾向于跟说中文的小伙伴待在一起,起码有安全感、不费劲。 再就是我发现了西方孩子在社交中更自由,比如直接跑去说“Can I play with you?”,而中国孩子往往会在边上观察、犹豫、想被邀请。这个“主动性”模式不同,时间一长就自然形成了“各玩各的”。这个现象在男孩子里尤为多的表现出来了,女孩子应该更细心一些,更喜欢照顾自己的 buddy,所以我看到现在男孩的玩伴都不见了,女孩的好多都还牵着玩伴的手,时刻引导,这可能就是差异化,不过也挺有意思。 不过才两天时间,我觉得孩子们应该只愿意待在自己的小圈子也很正常,别说小孩,我想到我在外面的一些WEB3酒会的时候,也会倾向于和中国人交流,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语言舒适圈,所以多给些时间吧。 另外我想到的办法是,让 GPT 帮我整理了一些简单但实用的英文句子,让孩子“开口尝试”不再那么紧张。 下面是 chatGPT 整理的: 🎮 想加入别人玩的游戏(最重要的场景): Can I play too?(我也可以一起玩吗?) Can I join you?(我可以加入你们吗?) What are you playing?(你们在玩什么?) How do you play this?(这个怎么玩?) 🧃 吃饭或休息时的小互动: Can I sit here?(我可以坐这吗?) What’s in your lunch?(你午餐吃什么?) I like your bottle/bag/shoes!(我喜欢你的水壶/书包/鞋子!) 👉 这种夸赞型的句子很容易打破陌生感,小朋友都喜欢被夸。 🎨 上课时的小沟通: Do you need help?(你需要帮忙吗?) Can you help me?(你能帮我一下吗?) Is this right?(这样对吗?) 🧠 如果听不懂/需要重复: Can you say it again?(你能再说一遍吗?) I don’t understand.(我听不懂。) What does that mean?(那是什么意思?) 😊 打招呼 & 日常寒暄: Hi! What’s your name?(嗨,你叫什么名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认识你!) How are you?(你好吗?) I’m from China.(我来自中国。) 每天出门如果让他选2句,然后如果在学校成功说出口,就给一些奖励,我想可能鼓励他可以走出这一步吧,这也是我能做的最好的努力!
新西兰小镇教会学校入学事件引发家长关注· 4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2天前
又是一个新的玩法,明天大家冲吗? #Binance 钱包宣布独家推出 Bonding Curve 版代币 TGE 首期项目为Hyperion(RION)。 币安 Bonding Curve 这一招,等于把 + 钱包闭环 + Alpha 漏斗 三合一! 活动将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16日下午4点至6点进行,符合资格的用户需使用币安Alpha积分参与认购。 注意:Bonding Curve 代币发行活动 可以理解为 Binance Wallet 跟 BNB-Chain 上的 memecoin 工厂 合作,本质上是把 那套“先有曲线、后有价格、即时铸造”的玩法,搬进了币安自己的钱包生态里。 认购期内就能交易:价格沿曲线即买即涨,也能随时卖回给后来者,但买单锁 BNB 不可撤。越早进成本越低;曲线形状决定你是吃肉还是做接盘侠 解锁后直通 Binance Alpha,曲线停摆、代币流向自由市场——能否飞还是砸,看项目本身与市场热度。 机会在哪里? 超早期价格如果曲线前段够平、项目题材够热,早鸟筹码可能跟后排差一个量级。 钱包闭环流量整个流程都在 Binance 钱包内部完成,省去跨 DEX 操作门槛;一旦成功,未来会有批量新项目跟进,早研究早熟练。 BNB买压TGE 只收 BNB,当天买盘可能给 BNB 带来短线需求。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2天前
我们对当下的人和事,往往习惯性地下定义、做判断,但大多数时候,这些定义都是错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 一般来说当下阶段我们无法窥探到全貌,真正的理解,往往需要时间和认知的双重沉淀—— 也许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久,才能看清眼前的意义。 不急着评价,不急着贴标签,让事情自然展开,让人性自然呈现,不过度在意他人的反应或态度,才会更清晰;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2天前
新西兰带娃记录: Day1—— 多出去看看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最重要的是,看的多了,才可以或者可能发现自己到底喜欢或者适合什么样的环境; 我觉得我们家长能给孩子带来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了,多给他一些可以选择的权利,但是如何成长,就是他自己的事情。 今年也是下了比较大的决心,带着孩子来新西兰插班,当然不仅仅是给他一个机会,也是给我一个视角! 我个人其实挺喜欢一些慢节奏的国家,氛围很治愈让人很舒服,而且大家整体都很友善随和,你不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我尊重你,但是我也很热情,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尽管说,我觉得这是很棒的相处方式。 这种氛围第一天就深刻感受到了! 刚到的时候,机场还没出就把包丢了,这可太糟心了,书包里有护照、有电脑,还有很多必需用品,这要是丢了这趟旅程估摸着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而且发现包丢的时候,我已经离机场有段距离了,估计都丢了至少20分钟,我才发现,我在当地租了车,是租车公司的车辆接我们去租车的地方,我是到了租车的地方才发现的,于是我赶紧和租车工作人员沟通了一番,他们赶紧安排他们的车送我去机场寻找, 到机场沿着原路回去,一路寻找,一路没找到,后面询问工作人员,带我去了一楼寻求帮助的前台,马德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感觉无望之际,平时只能蹦出一个单词的我,这把我爆发出了二十年英语的集合,直接说了几分钟对方竟然听懂了,然后她告诉我等在原地,包会给我送过来。 卧槽那一刻真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包要是真丢了,损失可就大了!在服务台的时候,两个前台一直在安慰我:Don't worry, if someone finds it, we can definitely help you find it 拿到包回去办理租车手续,开到目的地大概三十多公里,第一次开右舵车,然后我就直接上高速了,没有做任何功课,开起来非常不习惯,开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往左边靠,很多次差点擦到左边车辆。 有惊无险的开回了住处,孩子也饿了,放了东西准备先带孩子吃饭,但是可能因为飞机没怎么睡,早上又经历一系列事件,脑袋宕机很厉害,睡眠不足,果然是车祸的最大原因,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右舵开车,非常不习惯,于是在我开了两公里找到一个披萨店,正在停车的时候,砰地一声,撞了一个前方的车辆。 撞的一下还是很蒙的,嗡嗡叫,心想:这他娘的可怎么办,想啥来啥!车主还不在旁边,旁边有个店,我估计车主应该在店里买东西,进去问了一声报了对方车牌号,果然车主问出来了。 车主是一对老夫妻,我告诉他撞了他们的车,非常抱歉! 让我惊奇的是,老哥并没有任何紧张和不爽,而且一直在笑,他只是出来看了一下撞车的部位,然后我拿出租车的时候的一堆手续,告诉他这个车是我租的,我买了保险,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沟通。 这个时候我应该是很紧张的,毕竟英语不太好,而且在国外第一天就出车祸,我也不知道如何和对面沟通。 然后车主看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的时候,说是否需要他帮我沟通,然后他直接用单子上的联系方式,和保险和租车公司取得了联系,帮我沟通了整个过程。 我中间给租车公司发了邮件,然后按照租车公司电话,打了过去,确认了这件事情在沟通中,我就没做任何事情。 十分钟后,她告诉我:我可以把车开走了,我可以开回原来的地方换一辆新的,或者保持这辆车继续开。 沟通间隙,对方看到我局促不安,特别是听我说还是第一天到这里,还一直安慰我说:Don’t worry We can fix it. 可能国内被太多次撞车后,对方的抱怨和不快情绪占据,导致我以为会是一次狂风暴雨的时候,竟然是和煦春风真有点不适应。 最后走的时候,他们还提醒我,为了安全,带着孩子的时候,后面一定要系安全带。 最后还加了一句:Wish you a good holiday 满满的友善。 整个新西兰第一天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急不躁,大家都在一种慢生活的节奏中,遇到什么事情也是慢条斯理的解决,没有那么多争吵也没有那么多不愉快。 所以第一天虽然遇到很多麻烦事情,但是依然觉得都顺利解决了,好像那种不急不缓的情绪,也影响到我了。
新西兰小镇教会学校入学事件引发家长关注· 4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2天前
新西兰带娃记录: Day2—— 好歹是让孩子顺利入学了,忙完一系列事情,今天才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安静的写点东西; 我给孩子选的是一个小镇上的小而美的教会学校,主要是因为这个学校的宗旨在于安全和互助,我看了他们整个 Facebook 的年度信息和一些照片,孩子们的开心是洋溢在脸上,我们家孩子属于性格较为敏感类型,所以我觉得小一些的集体某种程度更适合他。 当然第一天就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入学很简单也很随性,并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每个国际生都配了一个 buddy 孩子也很快适应了一切,一路都是好奇与惊喜,学校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听话式教育,鼓励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鼓励你在户外的时候多运动和游戏,大部分时候老师会在场,但是也仅仅是在场而已,不会过多的干预孩子们的任何行为举止, 进学校的时候我发现只有我们中国学生穿着羽绒服,甚至羽绒裤,八九度的温度其实还挺冷,但是其他小朋友都是穿着短裤和一个单薄的上衣,惊呆我了!但是入乡随俗,咱们不可能穿着棉裤和他们玩吧,于是我们也换了校服:短裤和长袖,然后就发现孩子的适应性超乎我的想象,他们不一会竟然就感觉到热乎了,再加上学校大部分都在户外跑跳运动,发现他们真的不冷。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餐食,我一开始以为和国内一样,固定时间开饭,但是我后来发现没有规定,就是谁如果想吃,就可以举手说一声就能去拿你的餐食,然后老师会问大家还有没有其他人想吃,主打一个自助模式,你可以出去拿到饭盒,继续一边吃一边听老师给你讲课堂的东西,当然如果是集体活动除外,你可以有自由,但是你也是一个集体的,大家要有这个意识。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一天去我们带的是中式餐,米饭+羊肉+炒菜;我们家小朋友打开饭盒的时候,她旁边的小朋友惊呆了,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们:这竟然是他的午餐?衣服不可置信的样子,他们应该是确实没见过这样的餐点。大部分国外小朋友带的都是偏西式的,面包酸奶和水果午餐肉以及一些麦片类的。但是我看到比较好的地方是,他们可能会感觉到奇怪,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评价你的食物,或者指指点点,就是他们思维方式是,我可能不理解,但是我尊重你的生活方式。所以看到很多小朋友好奇看了他的餐食,但是没有任何人评论,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吧。 另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的教学方式,确实让孩子们很喜欢,可以肆意的挥洒运动天赋,我家孩子很兴奋的告诉我:I was very excited 因为我们班第一名被我比下去了,我一是感觉到他虽然第一天去,竟然开始时不时蹦点英语出来,二是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满足感和快乐。 所以去接他的时候,第一天回来路上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真的很开心,虽然都没怎么听懂,但是确实是被大家的友善和快乐感染了,晚上回来写日记就是心情的最佳表达: 他在日记里写: Today was my first day of school in New Zealand! I was so happy because the school here is really fun. There’s a big playground where I can run and play. In class, we did lots of games instead of just studying.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re were even many toys to play with. Going to school today didn’t feel tiring at all. It was such an interesting day!
新西兰小镇教会学校入学事件引发家长关注· 4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3天前
去年今日—— 看在川老头 Make Bitcoin Great Again 的份上,原谅那颗子弹没有打在他的脑门上吧! 大统领当时给的10个 #Crypto 相关的新政承诺,现在已经实现了一大半了—— ✅解雇SEC 主席Gensler ✅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 ✅阻止美国出售其持有的比特币 ✅上任后一个小时内停止对加密货币的讨伐 ✅终止美国对加密行业的非法打压 ✅建议用加密货币解决美国债务问题 ✅减轻丝绸之路创始人罗斯•乌布利希的刑期 ❓把美国打造为世界加密货币之都 ❓阻止美国政府进一步开发CBDC ❓提出全面的加密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3天前
⚡️比特币又新高了,回顾了一下这一轮的操作,发现收益率能跑赢 #Bitcoin 的操作屈指可数—— 1⃣大约23年9月感觉到行情差不多要回暖了,抄底了一波 $PEPE ,接下来三浪如约而至,20几倍左右出完了所有的仓位。 2⃣铭文刚热那会儿很流行动物园概念,一般这种热潮,猫和老鼠是最容易拉起来的。选了个中不溜秋的老鼠 $MICE ,买完第三天马斯克推特提了一嘴,半小时拉了接近9倍当晚出完了。 3⃣行情回暖的时候就差不多该炒作NFT了,节点猴和符石应该是本轮NFT拿到的最大的结果。节点猴买得不多,接近高点出得只剩了1个了,然后在好兄弟的安利下,拿这个利润均价0.03b买了一堆符石。 4⃣美国大选期间的松鼠事件,火速蹭上了 $Pnut 的车;再就是 $Trump 和他的老婆币,我上车得很早,下车得也比较早,只是后面又加了一点仓导致利润回撤了,总之特朗普行情中,我的总体盈利还不错。 5⃣ $HYPE 的空投一直没有卖完,中间回调到10附近的时候下了重仓,原因是HY空投之后已经完全改写了DEX的逻辑,链上时代的头把交椅已经坐稳。 其他山寨或者MEME上的盈利机会,基本很少有重仓能跑赢比特币收益率的。 我只想说,像我这种交易水平实在算不上好的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盘感,但大多数时间,其实是在赚趋势的钱。 运气的钱也能赚到一点,但基本都是鱼尾巴,肥美的鱼身是很难吃到的;即使有幸能吃到鱼头,也很难做到下重注,往往浅尝辄止。 但趋势不同—— 它是一种允许你反应略微迟钝、允许你不完美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相信:交易能赚大钱的终极形态不是猜得准,而是站得对。 可以稍微迟一点进场,可以中途犹豫一两次,只要看准了认定了,哪怕只会持有、只敢慢慢加注——但在趋势面前,都足以构成胜利。 鱼头靠运气,鱼尾靠贪心,真正稳定可持续拿到大结果的,还是得靠吃鱼身。 相信趋势,不止奖励聪明人,同样会奖励方向正确的人!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3天前
嗨,好久没跟你联系了啊!🤣 今天各种哭笑不得的桥段都是关于好久不见,关键是这种收到怎么回复,应该告诉他(她)我他娘的满手山寨一个比特币也没有吗?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3天前
每天都能看到彩虹🌈 幸运每天+1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3天前
我们在这里对吗!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5天前
听说现在流行换胖企鹅?🐧 我这样行嘛? 有没有突出一个手握大饼的中年男人应有的气质?🤣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5天前
⚡与 #Bitcoin 的相互成就——史上最成功ETF发行:贝莱德IBIT! 此前最快突破800亿美元规模大关的是VOO(标普500),用时1814天; 而IBIT只用时 374 天,快了约 5 倍。目前的市值已达 830 亿美元,位列全球第 21 大 ETF。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资产转换信号,懂得都懂!
比特币震荡,以太坊承压,Solana崛起?· 986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6天前
今天能突破 $120000 吗? $BTC
比特币震荡,以太坊承压,Solana崛起?· 986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BITWU.ETH 🔆
6天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文:建议在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同步推进人民币稳定币探索,信号很明晰了! 我看了原文,总结几个重点:👇 1️⃣ 监管视角变了 人民币稳定币不再只是防守美元USDT,不再是“境外先试、境内后跟”的被动姿态,而是要从货币主权 + 金融安全出发,主动构建稳定币的发行业务闭环。 2️⃣ 双币模型成型 CNYC:境内离岸稳定币,以上海为主,圈定电子围网,主攻跨境结算,资金流动全在监管视野内跑,目标是稳。 CNHC:境外离岸稳定币,由香港主推,打通Web3场景、DeFi流动性和RWA支付需求,目标是扩。 3️⃣ 制度和逻辑设计 储备资产不止现金、国债,还可以包括数字人民币;身份、托管、反洗钱合规全都要做;链上地址也要可识别、可控制,全面结合链上与监管视角。 反正从我的视角来看—— 在中国的语境里,稳定币的出发点始终是货币工具,而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自由市场的货币革命」。 未来稳定币赛道的玩家,一定是有牌照、有身份、有监管、有责任的合格主体,这一点毫无悬念。 不管如何,能迈出第一步就是上涨的动力,欢迎来到人民币 on-chain 元年!
分享
评论 0
0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