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公告: #Binance 理财板块又推出了一个“保本赚息”的新玩法:RWUSD|解读报告! 这玩意表面上看是RWA(现实世界资产)但其实这个产品背后藏着几个值得深入拆解的洞察: 首先核心一句话解读: RWUSD 是币安自造“类美债”的赚息凭证! 💡 一些关键观察与个人思考: 1️⃣ RWUSD不是稳定币,而是“稳定收益凭证” 首先他不是真正的 token,不能转账、交易、上链。 你拿到的 RWUSD 其实更像一个「平台记账凭证」——你把 USDT / USDC 给了币安,币安在后台帮你去赚美债那类 RWA 收益,然后每日结息、赎回时换回 USDC。 2️⃣币安这步棋,其实是在提前抢 RWA 市场的“入口” RWUSD 虽然不是 token,但这是币安打通现实资产收益渠道的「第一个演练版本」。 它绕过了链上资产锚定的繁琐合规问题,先从“中心化收益分发系统”起步,等政策更宽、基础设施更全,完全可以直接扩展为链上RWA组合、再变成流通型资产。 未来它要是支持链上提取、可组合进其他理财策略,再配上 RWUSD 的流动性市场,那可能就是币安版的“链上稳定收益协议”。 3️⃣适合谁玩? 1,想吃美债类收益,但不想跑去搞 RWA 项目、不想做 KYC 的大资金用户, 2,对币安信用有信心,愿意把资金短期锁进平台的人; 3,想躺赚、又觉得市场不明朗,暂避风险的稳定派; 4,或者想借币交易,但又想同时薅平台息的 VIP 级用户。 4️⃣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是稳定币,不能自由转移,也不能提到链上; 2)收益率由平台自主调整,不承诺固定利率; 3)申购/赎回都有时间和费用机制,急用钱得计算流动性成本; ⸻ 5️⃣结语: 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币安应该深度考虑过合规: 未来 RWA 真正爆发的时候,这类“中心化先行、链上延伸”的模式,也许会成为主流 DeFi 协议的对手。 RWUSD 不是终点,只是开始。 我们看到的的是收益,但币安玩的,是未来的入口。
以太坊能否十年超越英伟达!? $ETH 我觉得抛开时间,超越是确定性的,只不过十年可能稍微有些夸张, 我认为十年超越可能会有15-20%的可能性,比如这十年:金融危机 + 链上大爆发 + ETH捕获价值效率大幅提高。 但是20-25年,可能才有更大机会:从美元霸权到多极结算体系、再到链上信用锚——这是一个 需要数十年积累与政策容忍度的过程。 从互联网诞生到 Amazon 成为 trillion-dollar 级别,花了近 25 年;从美元脱离金本位(1971)到美元资产全球定价(1990s)也用了 20 年。 如果 ETH 是“世界货币的候选者”,那它走的不是企业成长曲线,而是文明更替路线。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也需要命运的选择。 接下来十年可能看到的是—— 1)如果DeFi、RWA、稳定币、结算系统等继续扩大,ETH将成为“全球新金融的基建”,全世界更多金融资产、贸易、甚至国家清算系统迁移到链上:其市值会更接近国家/金融体系的权重,而非公司估值模型。 2)ETH 成为链上全球金融的“美元+VISA+国债”的综合体:如果未来10%–20%的全球资产(债券、股票、黄金等)以某种形式“链上化”,以太坊是首选承载网络之一。 3)ETH既有资产属性(Staking收益 + DeFi抵押等),也有主权属性(手续费 + 区块空间作为数字土地),未来极有可能获得“数字国债”般的估值模型。 4)ETH 会逐步趋向通缩,这种设计在长期价值捕获上极具吸引力。 5)如果我们把英伟达视为“AI 硅谷的心脏”,那么以太坊正在试图成为“全球数字金融的底层宪法”。ETH 不再只是投资品,而是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信用基石” 立贴为证,十年以太坊会一一实现!
🧐 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我在加密圈的第八年|以太坊的十年波澜,我的八年信仰进化—— 以太坊的十年是真正的 WEB3 世界风起云涌的十年,也是区块链技术繁荣生长的十年: 如果说比特币是一场货币的觉醒,那以太坊就是一次文明的重构。 而以太坊的十年,也是我在加密圈走过的第八年—— 这八年,潮起潮落,叙事轮转,我经历过2017的 ICO 狂潮、2020的DeFi复苏、2021的牛市巅峰,也扛过LUNA崩塌、FTX破灭和无数个“ETH要完了”的夜晚。 特别是这第八年,全场开始FUD以太坊,唱衰声此起彼伏,连曾经的ETH死忠都摇摆不定。 但我却越FUD越坚定。因为我不靠热度判断未来,我靠理解站队主线。 下面这篇,是我四年前写下的“以太坊曲折历程”,是我一直拿得住ETH的定海神针。今天,我决定续写它。 如果你是老粉,肯定记得四年前的五月,以太坊突破 4000美元,我在当时我的微博账号【比特吴老湿】第一次发了这么一段: 【以太坊的曲折历程】(本篇计价是人民币计价) 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太坊(ETH)是怎么来的,以及他一路是如何走过来,老吴带着一路的经历,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这里面真的是腥风血雨极其好看,比电视剧要精彩一万倍,废话不说,直接开始: 第一步,2014年7月,ETH发行,发行价1.86元,在1.4元到4元区间,在这里,整整横盘了一年,大部分人都没能熬过,这第一年就把币卖掉了,基本上没赚到钱,有的甚至还赔钱。 第二步,2015年8月,涨到23元,终于涨了12倍,很多人获利离场,11月又跌回到了2.7元,跌幅90%,这一大涨大跌期间,超过90%的人都已卖币离场,有的还是割肉亏钱。神鱼就是在这个阶段,十几二十块,卖掉了10万枚ETH,如果不卖10万枚ETH,现在价值二三十亿了。但是别慌,你以为这个时候不卖,你就拿得住?我们一起看看激动人心的2016年! 第三步,2016年,这一年可以重点说下,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当年3月,开启暴涨模式,直接涨到98元,一个月涨了36倍,可惜只剩下不到10%的人享受到了这个财富的增值。4月,晴天霹雳,又跌到45元,很多人开始大喊以太坊是骗局,殊不知,6月一来,直接涨到138元,8月又跌到54元,9月涨到92元,12月又跌到38元。这一年的时间可谓是波澜壮阔,起伏不定。要说囤币有多难,你就想想,这个过程,你如果拿着100000个ETH,你是否拿得住?说实话,老吴是拿不住的。老吴2016年就开始炒以太坊,但是只敢短线,而且我亏钱了。 第三步,开启壮烈人生:2016年虽然一路波澜,但是却奠定了以太坊人气和市场的双重基础。所以,2017年3月,直接一路开挂,涨到350元,3个月涨了9倍,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I C O在中国大肆流行,所有项目都在以太坊公链发币,所有项目募集的就是ETH。从这一刻起,霸主地位已定!再无悬念。 于是,2017年6月涨到2660元,6个月涨了70倍,7月跌到850元,跌幅78%,10月涨到2520元,11月涨到3280元,12月涨到7510元,2018年1月,涨到当时最高位9100元。 3年小结:3年多的时间,4900倍,你以为足够刺激了?继续往下看。完事皆有轮回,以太坊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好戏接下来继续,但是你会感觉,这好像就是前面故事的重演: 第四步:2018年,开启熊市洗盘模式,从三月开始,9000多元的价格,跌到2280元,跌幅75%。4月,又涨到5380元,九月又跌到1070元,跌幅88%。最猛的是,12月跌到525元,跌幅直接到了90%。 第五步:2019年6月,涨到2350元,12月跌到720元,2020年3月,所有人吓得想死的312来了,一把跌到550元,跌幅超过88%。好长时间,都没人敢碰以太坊,这股劲儿,一直到10-12月的Defi兴起,才又有好转,涨到5720元。然后,又开始走上坡路。 第六步:2021年5月涨到28000元。 不到六年,涨了15000倍,当初买1000块钱,就能拥有1500万元,但是这都是屁话,你仔细看看上面老吴经历过的风雨历程,你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拿得住? 所以,我之前讲过一句话:在这个圈子两个事情最容易变富:一是挖矿,二是囤币。而且他们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有两个事情最容易变穷:乱投项目和杠杆合约。 经历几年风风雨雨,大涨大跌,能守得住的才是赢家,大财富不需要有多聪明,只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成大事者必有大恒心。 #5折买ETH上OKX #OKX 上面这篇当时被很多人转载转发,也是我一直能拿住以太坊的定海神针,接下来我决定续写这段传奇(下面这篇用美元计价): 第七步,是最近两年的故事。 2022年,以太坊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合并(The Merge)上线,主网从PoW转向PoS,能耗降低了99%,挖矿历史终结,“ETH通缩”的预期被按下启动键。那段时间,圈内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比特币是过去的黄金,以太坊才是未来的金融互联网。 但市场没有因此起飞,反而经历了LUNA、FTX暴雷等接连打击,ETH也从3500美元一路跌回1100美元。又一次的崩盘洗牌,又一轮的信仰拷问。 而我,这次没有跑。 我开始理解,ETH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投机的剧本,而是一场根植于金融秩序革新的大叙事。 它承载了稳定币、DeFi、RWA、Restaking、AI链等几乎所有主流叙事的技术基座,是全球开发者最多、应用最广、生态最繁荣的智能合约平台,是公链世界的“协议之王”。 你可以质疑它贵、慢、被Layer2瓜分、治理混乱,但你无法忽视的是:无论牛熊,无论新公链怎么翻花样,最关键的资产与资金,依然选择以太坊作为最终的“结算层”。 第八年,我依然在场。我也还在买ETH。 2023年开始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从2023年开启,全场开始 FUD 以太坊。 有人说它涨不过山寨,有人说以太坊拥堵、高Gas、治理效率低,很多人说他根本不如其他新公链,拿着他完全是毫无用处,有人开始押注“新范式公链”、Solana、AI链、模组链……甚至还有人说「ETH 会不会是下一个LUNA」。 你几乎可以在社交媒体的每个角落看到这样的论调:“以太坊的时代过去了”,拿着以太坊的 E 卫兵,脑袋秀逗了! 而我一直在其中。但我,却始终没有动摇。我依然在讲以太坊,依然在讲它的逻辑、它的价值、它的未来。 因为我始终相信: 以太坊的价值,不在于短期的市场热度,而在于它作为全球金融操作系统的地位,正在悄无声息地深入世界。 稳定币,是以太坊的第一杀手级应用,数千亿美元的USDT/USDC,大部分发行在以太坊和兼容链上; DeFi 协议的 TVL 八成都以 ETH 为核心结算资产; RWA、AI、Restaking、Layer2 模块化生态……你能想到的几乎每一条叙事,最后都落在以太坊或其衍生网络之上。 它是资金流的终点,是叙事的锚点,是安全性的最高层。 全场FUD以太坊的今天,恰恰是我最安心的第八年。 我写过一句话:“ETH 是一座正在缓缓建立的金融文明,它不是投机的容器,而是全球价值协作的骨架。” 十年了,潮水涨退,叙事兴衰,我们看过太多爆红再沉寂的故事,看过太多热情的背后是冷漠的泡沫,只有 ETH 这条主线,始终未断,一步一步从理念、协议、代码、应用,到共识,完成了它的自我证明。 这就是为什么—— 我不赌风口,我押主线。 我不追爆点,我守根基。 结语—— 愿下一个十年,我们仍然在场,仍然讲着 ETH 的故事,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理解。 不是因为它能让我暴富,而是我看到了它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基础设施」,一种年以未来全球资产、身份与协作的共识容器。 十年,一条链,一个人,一段命运的交织。 以太坊的剧本从未重复,但却总是押中未来。 愿我们在风浪中守得初心,于周期中共赴下一场伟大。 关注以太坊十年,关注 OKX 5折买ETH活动: 入口: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都是以太坊的忠实粉丝,都能赚大钱!
🚨为什么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总是因为降息问题水火不容? 特朗普自从上任后,基本上就是想把鲍威尔摁在地上摩擦,诉求只有一个—— 美联储应该大规模降息,从现在4.25%左右降到1%。 但是鲍老爷子也不是一般人,高压之下云淡风轻,既不辞职也不降息。 其实看历任总统和美联储主席,都对“降息”这个议题有明显分歧。可以先回顾一段美联储的黑历史—— 上世纪70年代初,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非常焦虑,彼时美国经济深陷滞胀泥潭,失业率高达6.1%,通胀突破5.8%。 正常情况下,这个成绩要想连任基本上难于登天。复杂方案变数太大,时间等不起,所以只能下一剂猛药——逼迫美联储快速降息,制造短期虚假繁荣景象,助力大选。 所以那段时间的尼克松干了跟懂王一样的事情,两人每季度会晤多达17次,次次高强度且赤裸裸地胁迫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比如: 喊话“如果我们输了选举,这将是华盛顿最后一次由保守派执政”; 当众驳斥伯恩斯的技术分析,说他讲的都是废话; 警告伯恩斯无权提名美联储理事人选; 最终,伯恩斯选择妥协,1971年美联储将利率从5%骤降至3.5%,M1货币供应量增速飙至二战后的峰值8.4%,尼克松如愿以偿成功连任,并于1972年成为首位访华的在任美国总统。 但伯恩斯被钉上了耻辱柱—— 在短暂繁荣后,叠加石油危机,美国国内通胀迎来大爆发,美元指数暴跌,黄金价格暴涨,美国经济崩盘。为此伯恩斯背负了一辈子的骂名,其名字成为“央行失去独立性”的代名词。 后人这样评价伯恩斯:他活下来了,但是名声毁了;他保住了职位,却输掉了历史。 所以你可以看到《大美丽法案》通过之后,特朗普政府又要扩张几万亿美元债务,又加上明年有中期选举,懂王才如此着急地想要降息。 但鲍威尔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打死不当第二个伯恩斯。 老子退了,你爱怎么搞怎么搞;但老子还在位,至少要保证不遗臭万年! 距离任期结束还有10个月,现在懂王开始换策略了,把矛头指向鲍威尔个人了,感觉面对一个无赖的懂王,老爷子妥协可能是迟早的事情! 图From: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