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时间不重要 专注心流的状态更重要 推荐大家读一本神书《练习的心态》 分享一下我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笔记太长了,更多内容我写到评论区了 人生过了 1/3 的旅途,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比如编程、 看书、 产品规划和旅游的时候, 自己其实是非常放松和充满耐心的。 但在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 特别是一些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上, 还是会进入不好的负面情绪, 总结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 想象力过于丰富, 做很多事情, 都给自己设置一个过于完美的目标, 导致追逐目标的时候过于疲劳和焦虑, 其实读过金刚经知道这个世间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 完美只是自己的想象; 2. 当自己读过很多书, 觉得自己懂了一些东西以后, 就急于好为人师, 而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反而会因为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涌现出负面情绪,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 就像自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成长一个道理, 如果我们总是拿别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时刻去对比, 我们是不是违背了 ‘不着相布施’ 这条老祖宗交给我们的道理? 3. 做事情过于追求高效(编程养成的习惯),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肉身, 高效的事情持续久了就会疲劳, 带来压力, 无形的压力会让内心那个觉得吃亏的自我涌现出来, 并出于本能保护的下意识去评价事情的对和错。 当我们过于关注高效工作后未来的一个自我期待时, 就无法体会到纯粹做事过程中流淌的幸福, 而很多美好的结果恰恰是我们专注过程的自然延续, 过于关注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虽然这本书非常薄, 但是作者用心理学的笔法来慢慢帮我们分析自我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过程却非常让我受教, 下面是我觉得非常有益的内容摘抄, 希望这些分析过程能够帮助 ‘时常焦虑’ 的你。 : )
本人的自我介绍、写作经历,以及哪里来的时间读书,以及我如何读书写笔记。 我的专业:末流211应用物理系本科,德国物理系研究生、嵌入式相关研究生(退学很早) 现在职业:德国码农和营销人员 写作经历: 1️⃣小学的时候写作文赚稿费 2️⃣初中在百度贴吧有粉丝 3️⃣高中开始混晋江写言情 4️⃣大学写非虚构采访类写作、时事评论、出版小说(赚钱但是心理压力大) 5️⃣毕业后保底新媒体霸总文、短剧(没写出个名堂,反而搞得没法写作了) 中国本科休学一次间隔年,毕业两年没工作全职儿女,德国研究生休学一次。 看书的时间都是从这些痛苦的长时间而来的。 读书是为了寻求答案。 小学初中喜欢历史还有《散文诗》,后者是本杂志,总是讲田野上的乡愁,不知道还在不在。 高中喜欢网文,来者不拒。 大学开始受到社会冲击(因为休过学自己间隔年谋生),为了留学尝试过卖家里的房子没卖出去,开始关注金融和历史类书籍。 本科后期的阅读主要在写作技巧上,《故事》《时评写作十讲》什么的都读过,还上过尼尔盖曼讲如何创作的课程。 这些经历导致我即使讲书也喜欢故事开场。 如今在推特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当年的笔记。 笔记有很多渠道: 1️⃣早期是Kindle,可以导出。但是后面我的kindle坏了。 2️⃣然后是多看阅读(这个app是小米自带的,现在不咋行了),笔记也可以导出。 3️⃣然后是苹果软件。我用margin note整理思维导图。 4️⃣纸质书其实笔记不好整理,也没整理。但一般我会看纸质书的书,我都会再看电子版,以及再听。 如何听书? 1️⃣喜马拉雅什么都都行(这不是在打广告,而是这个每次搜听书都排第一我就顺手下载了) 2️⃣安卓系统有讯飞语音,可以导入txt听书(我仍旧思念这个软件,但在iOS没有) 3️⃣苹果系统用朗读屏幕功能(就是总是跳过双引号和书名号内容) 4️⃣任何你想到的地方都能听书:b站、油管、网易云音乐……(这的确是个信息充盈的世界) 如何写书评? 1️⃣先看一遍读书笔记 2️⃣xmind理逻辑架构(这个最重要,不然后期要推翻写) 3️⃣写 4️⃣ai辅助:主要在关键信息验证上面(但是后期会考虑多接入,顺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