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3天前
6月2日“六四”纪念馆在洛杉矶开幕,我们发起了“千人十元”计划,至今将近三个月。刚刚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到今天为止,参加“千人十元”计划的人次,终于冲破三分之一的门槛,来到了335人次!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诧异,怎么会三个月了还没有达成千人的目标;我知道也会有些人公开或私下嘲笑:你看你们这些人多么失败,根本已经过气,毫无号召力。 不管外界是褒是贬,作为一个对现实环境有充分认知的理想主义者,我必须说:三个月实现了千人十元计划的三分之一的目标,我当然不会欢欣鼓舞,但也不会失望沮丧。 我心中,只有对335位坚定支持“六四”纪念馆的朋友的深切感激。谢谢你们🙏,谢谢🙏! 很多事,嘴上说说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多么难。所以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会一个一个地去争取支持者,三个月完成不了目标就半年,半年完成不了就一年,不然就两年,三年。既然选择了承担这份责任,我就会一点一滴地去努力。 而我相信,只要坚持,“千人十元”的目标就一定可以达到! 在此也再次呼吁大家,一个月10美元加入“千人十元”计划,支撑起这个全球唯一的一座“六四”纪念馆,支撑起我们的历史记忆,不要让中共的暴政在时间的流逝中被忘却。这,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日常生活中的抵抗”! “千人十元”计划链接如下: 肯请支持!欢迎加入“六四纪念馆之友会”这个大家庭!
王丹
2周前
“六四纪念馆”手记(6): 1。下午全程聆听了Perry Link教授的系列课程第四讲,介绍他眼中的方励之。这个名字现在有些人不知道了,真是时代的遗憾。 Perry讲得非常精彩,分享几段笔记如下: —-邓小平对方励之的忌惮,一个原因是方的科学家身份。 —-方励之的八个美德之一:幽默。 —-方励之提出科学与人权的六个共通处:怀疑精神,独立思考,平等意识,信息自由,美,普世性。 尽管我已经算是与方老师相当熟悉的人了,但听Perry条分缕析起来,仍然是津津有味。结束后,有听众上台拉着Perry的手说“您讲得太好了”,我觉得是发自内心的。 2。尽管如此,在这个周日的下午,听众也不过20人左右。让我有点感叹。我是真的觉得可惜。 我请来的讲者,不管是Perry还是苏晓康,论思想功底和学识水平,在中美知识界都公认是杰出学者。他们愿意两周一次,系统论述一些社会和思想议题,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我知道现在的人更喜欢短视频,但以洛杉矶之大,华人之多,只有20人愿意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还是相当令人惋惜的。 我知道这里的原因很多,所以不是抱怨,纯粹是觉得可惜。 再次邀请大家报名参加Perry Link教授的系列课程,作为英文刘晓波传记的作者,他8月24日的第五节课将专门讲讲刘晓波。 报名链接如下:
王丹
1个月前
“六四”纪念馆手记(5): 1. 在新闻上看到, 位于曼哈顿中国城的美国华人博物馆昨天宣布, 将从16日起恢复一般日常收费, 主要原因是面对长期且持续的财务挑战, 不得已收费是为了确保营运稳健. “六四”纪念馆从2023年开幕至今, 也不是不曾在内部讨论过收门票的选项, 但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希望能够维持免费开放的模式, 主要考量是“六四”纪念馆作为历史记忆的平台, 具有重大的公益性质, 免费开放, 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但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机构, 从来都面临严重的财务挑战, 如果能够筹资达到5000多万美元的华人博物馆都不堪负担, “六四”纪念馆的压力, 不难想象. 我只能说, 我们尽力而为, 能够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2. 对于大家关心的财务透明制度, 我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我们已经在改良和更新“六四”纪念馆的官网, 未来希望可以以一个季度为周期, 定期公布我们的筹款收入和分类支出, 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捐款用到了什么地方. 其实, “六四”纪念馆的支出非常简单, 最主要的两项是完全公开透明的, 我现在就可以公布: 第一项就是房租, 每个月6000美元, 如果加上保险, 水电费,网络费等一应开支, 每月在6400美元以上; 第二项就是人事费用: 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以义工为主 ,我作为馆长, 虽然每天都忙于馆务, 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下也决定不领一分钱的薪水. 可是我不能让员工完全义务工作. “六四”纪念馆也不能永远靠义工维持. 我们已经把薪水和补贴的标准压到最低线, 即使如此, 每个月的人事费用也要4500美元左右. 以上两项都是刚性支出, 也就是说, 每个月必须支出的部分, 加起来就是10900美元. 更不要说还有其他行政杂费. 曾经有参加系列课程的朋友抱怨我们不开冷气. 我们已经接受意见, 未来的课程和演讲等活动都会开放冷气. 但大家知道吗? 我们每天开放的时间, 只要没有大批的参观者, 义工们宁愿开电扇也不开冷气, 因为这么大的空间, 如果每天都开冷气, 每个月的电费至少八九百美元. 我们的义工们为了替纪念馆节省费用的付出, 我铭感在心. 3. 说到收入的部分, 6月2日开幕前后曾经有一波捐款高潮, 到现在已经消退, 我们的“千人十元”计划的参加者, 还是没有能突破250人.换句话说, 我们以每个月不到3000美元的固定收入, 支撑最少10900美元的固定支出, 我最近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守护历史记忆, 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常常有人批评民运一事无成,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 事要有所成, 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高呢? 做任何一件事, 嘴上说说容易, 敲敲键盘容易, 但实际做起来都是千辛万苦的. 当然, 有困难我们还是要坚持下去, 但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而不是袖手旁观. 我还是要再次呼吁: 如果你同意建立这座全球唯一的“六四”纪念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请每个月拿出10美元, 固定捐款支持我们. 如果我们有至少一千人每个月捐款10美元, 纪念馆就能够长久维持下去. 千人十元计划的网址是: 谢谢大家.
王丹
1个月前
王丹
2个月前
“六四”纪念馆手记(3): 1. 昨天, 是“中国书院“系列课程中苏晓康讲座的第二讲. 晓康真的堪称当今最棒的”说故事的人“之一. 过去的历史娓娓道来, 其中时不时夹杂着闪光的思考点. 看似散漫, 但你要注意听, 才能咂摸出味道来. 比如, 晓康在昨天的课程中讲到: 其实, ”振兴中华“这个口号, 不是中共提出来的, 而是北大的学生最早喊出来的. 他轻描淡写一句话, 但我觉得揭开了历史的面纱: 以往中国的进步, 很多, 其实是来自社会的推动, 而不是统治者的主动. 这或许是我们今天看待中国改革开放时最大的迷思. 这样的思想闪光点很多, 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晓康的课程还有六次, 我建议大家不要错过. 2. ”六四“纪念馆搬家,重新开幕, 有很多义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我要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但是其中, 有一位我要特别介绍. 她是一位高中生, 从始至终积极参加各项工作, 帮了我们纪念馆很大的忙. 她还有一个身份:她是王炳章先生的外孙女!!! 每次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我心内都非常感触. 王炳章先生的外孙女, 今天是”六四“纪念馆的义工, 这件事本身, 饱含历史意义. 它不仅展现出追求民主的事业后继有人, 而且也象征着代际传承, 这是我更重视的. 众所周知, 海外民运是王炳章先生最早揭起大旗的, 现在他身陷囹圄, 但他的外孙女接过了长跑的接力棒, 我相信, 炳章先生在狱中得知这个事情, 心中一定是非常欣慰的. 我多次讲过, ”六四“纪念馆以”六四“事件为核心, 但是主题概念是”抗争“. 中国的抗争历史上, 有无数的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也是纪念馆未来会努力让大家铭记的, 王炳章, 就是其中一个. 我内心有个小小的心愿, 或许有一天, 我们可以在”六四“纪念馆, 为王炳章先生办一个特展, 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为中国民主化作出的牺牲和奋斗. 希望, 那是我能给我们这位最年轻的义工的一份感谢.
王丹
2个月前
这是“对话中国”智库年轻成员之一,一位今年硕士毕业的90后,代表智库和我,在今年华盛顿“六四”纪念活动上的发言稿,跟大家分享。他们是我们的希望。 在DC 民主女神前的诸位朋友,主办方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谢谢你们的邀请,本人仅代表对话中国智库主席王丹先生在六四 天安门事件36 周年之夜致词,我分享的主题是《我从黑暗中走来》。 那是中国还可以使用谷歌和维基百科的日子,我搜索的第一个词条是:六四事 件。从此我的人生与同龄人不一样了。我花了很多日夜在案前了解每一个陌生的传奇名字,我看纪录片,我去理解绝食和戒严,六四于我,是一场自发的政治启蒙。心无是非,但事有是非,我在心里默默种下民主和自由的种子。我知道那是正义的。 我问老师、同学、家人,关于天安门广场夏天的鲜血,那些不敢口耳相传的真相,我后来在香港找到答案——那里的六四纪念馆里有中枪学生王楠头盔和子弹,有李旺阳的恤衫,有签满学生名字的校服⋯⋯六四三十周年,我在维多利亚公园点起蜡烛,和那些中学生一起默哀、伫立、合唱自由花,那是香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六四集会,自此不再。我在北角听李柱铭谈和司徒华的往 事,在湾仔听朱耀明牧师说黄雀记忆……我和六四越走越近,我和破旧不堪的中国越走越远。 2019 年,我卷入香港的夏日风暴,香港人教会了我什么是坚持和公义,他们教会我每年要记得这天:“释放民运人士,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吾人一日不死,便一日呼号。 六四是我觉醒于恶政治的根,它是当代中国苦难不止的症结;六四的英烈,是 共产党的业障,六四的母亲,是世界上真正伟大的母亲。六四是香港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相信民主和自由的人,才有勇气和力量,才会有变革的光。现在这点烛光,仍在世界的不同地方点亮。 今夜,华府的烛光,也将告诉世人,我 们永不忘记,也永不民弃。邹幸彤在这夜的香港黑狱里坚持绝食,她说:“社会如倒退,,我还是要 尽量做个正常人的。愿我们能有前人的韧力和勇气,在这条未知终点的路途上,继续和所有国家暴力的受害者并肩同行,究屠到底。” 记住不能被遗忘的历史,记住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我们要记得李卓人、何俊仁、邹幸彤,记得黎智英。记得被极权杀死的英烈,记得因铭记六四被共产党构陷的行动者、良心犯。停止迫害天安门母亲,放民香港政治犯。 谢谢王丹和王超华老师,也谢谢在场或不在场铭记今天的每一位。永远不要低 估信念的力量,我信中国会有光明,我信六四必定正名,暴政必亡!
王丹
2个月前
“六四”纪念馆手记(2): 1. 今天下午是中国书院系列课程中,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的第一节课,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第一节课就非常精彩,我做了不少笔记:Perry谈到中国近代以来七个历史时期,在文化上都标榜一个“新”字,这导致中国文化的演进总是处于一个追赶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捷径(我的理解是:这是中国文化演进过程中存在的负面问题)。他也比较了中共与历代农民战争的六个相似之处,让我对中共的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一个多小时热烈的问答中,还有许多精彩之处,我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推荐选修Perry接下来的七节课。中国书院的系列课程,报名链接是: 2. 纪念馆开幕以来,陆续收到不少已经参观的朋友的意见反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必须说,纪念馆目前的陈列,展品的丰富性,场地的修缮等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要说别人,我自己都不是很满意。但我的想法是:无论如何,先把纪念馆开起来。然后,一边开放参观,一边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改进,这样可以让纪念馆始终处于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完善状态中。例如,我们接下来就准备把原来的帆布屏风,改为木板移动屏风,这样看起来更美观,也可以挂更重一些的展品。 当然,所有这些改进得以进行,都要感谢外界的支持。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大家的心意落实到纪念馆的建设上。您的一点点心意,汇聚起来,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千人十元计划,需要大家共同的支持: 202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