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美债收益率若继续无序上升,美国有哪些手段可以来化解? 一、财政部操作:调整国债发行结构 1、多发短债、少发长债 市场对长债敏感,长债收益率上升更具冲击性。 财政部可选择: 增发T-Bills(3个月、6个月短期国债) 减少长期国债(10年、30年)发行 效果:转移压力至短端,压低长端收益率。 实际案例:2023年Q4和2024年初,美国财政部就在市场压力下调整了发债结构,减少30年期国债拍卖规模。 二、美联储预期管理:“口头干预”压预期 2、美联储官员“鸽派发言” 无需实际行动,只通过:强调“利率见顶”,表示“未来或有空间降息” 或暗示“关注金融状况收紧” 可压制市场对“利率将更高更久”的预期,进而拉低收益率。 例子:2022-2023年多位FOMC票委利用公开讲话引导市场情绪,被称为“Open Mouth Operations”(张嘴干预)。 三、激发避险需求 3、在以往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缘冲突等形式去引导市场的避险需求,从而买入国债,压低收益率,但今年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这招恐怕不好使。 四、放宽银行监管 4、低机构对债券的压力性减持,若监管放宽,允许银行继续持有或增持长债而不计重损,会缓解抛售压力。 五、流动性工具 5、如SLR、回购,提供临时融资。 六、国会通过稳定币法案 6、随着美元稳定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有助于拓宽美国国债市场需求。 因为稳定币必须要有100%的强制准备金,现在不管是众议院在推动的「STABLE 法案」还是参议院推动的「GENIUS法案」为了防止稳定币“脱锚”(价值跌破1:1),都要求稳定币的发行方必须以100%等值的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作为储备金 。 Tether 对美债的持仓都超过许多国家的持有量了。Tether(稳定币发行方之一)继续在美国国债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最新数据Tether 持有的美国国债即将超过德国。 看看以上六项,哪一项会先被使用,如果收益率继续无序上升。 4月份债券收益率的无序上升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然后债券义勇军通过抛售美债对抗特朗普,最后是特朗普服软,暂停了90天的关税才将美债收益率降下来的。 这一次是穆迪调降美国的信用评级,理由是美国财政入不敷出,这个问题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
长期美债收益率若继续无序上升,美国有哪些手段可以来化解? 一、财政部操作:调整国债发行结构 1、多发短债、少发长债 市场对长债敏感,长债收益率上升更具冲击性。 财政部可选择: 增发T-Bills(3个月、6个月短期国债) 减少长期国债(10年、30年)发行 效果:转移压力至短端,压低长端收益率。 实际案例:2023年Q4和2024年初,美国财政部就在市场压力下调整了发债结构,减少30年期国债拍卖规模。 二、美联储预期管理:“口头干预”压预期 2、美联储官员“鸽派发言” 无需实际行动,只通过:强调“利率见顶”,表示“未来或有空间降息” 或暗示“关注金融状况收紧” 可压制市场对“利率将更高更久”的预期,进而拉低收益率。 例子:2022-2023年多位FOMC票委利用公开讲话引导市场情绪,被称为“Open Mouth Operations”(张嘴干预)。 三、激发避险需求 3、在以往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缘冲突等形式去引导市场的避险需求,从而买入国债,压低收益率,但今年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这招恐怕不好使。 四、放宽银行监管 4、低机构对债券的压力性减持,若监管放宽,允许银行继续持有或增持长债而不计重损,会缓解抛售压力。 五、流动性工具 5、如SLR、回购,提供临时融资。 看看以上五项,哪一项会先被使用,如果收益率继续无序上升。 4月份债券收益率的无序上升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然后债券义勇军通过抛售美债对抗特朗普,最后是特朗普服软,暂停了90天的关税才将美债收益率降下来的。 这一次是穆迪调降美国的信用评级,理由是美国财政入不敷出,这个问题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
链研社
2个月前
下午去听了一个关于这次港美股征税的分享,听的我快睡着了,用 AI 整理了一些关键点,有接到税务局电话的可以参考一下,第一批主要是针对 2022 年以后账户有 100 万美金和交易额巨大的用户。 ➤ CRS机制与全球税务信息交换 ​ ❚ CRS核心机制​​ CRS(共同申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收集非居民账户信息,通过本地税务机关自动交换至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金融机构需根据客户填写的自我申报表(CRS表格)及账户信息(如地址、电话、交易记录)判定税务居民身份,并向多国税务机关报送。 ​​​ ❚信息交换范围​​ - 涵盖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实体及保险账户。 - 信托架构下,委托人、受托人、保护人及受益人信息均需交换。 - 交换字段包括账户余额、利息收入、股息收益、赎回金额等,但买入成本信息缺失可能增加税额计算难度。 ➤ 中国税务居民认定标准 ​ ❚ 法律定义​​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中国税务居民: 1.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习惯性居住地)。 2. 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183天。 ​​ ❚ 实践争议​​ - 持有中国护照者通常默认为中国税务居民,即使拥有他国永居或海外资产。 - 住所认定不依赖房产或户籍,而基于“习惯性居住”事实(如工作、家庭等)。 ➤ 海外收入申报要点 ​ ❚ 申报范围​​ ​​- 收入类型​​:工资薪金、投资收益(股票、基金、利息)、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含虚拟货币交易)。 ​​- 税率​​:综合所得(3%-45%)、财产转让所得(20%)、已缴境外税款可抵免(需提供完税证明)。 ​​ ❚ 申报流程​​ 1. ​​信息整理​​:梳理所有海外账户(银行、券商、保险)、交易明细及境外公司关联收入。 ​​2. 税额计算​​:区分收入来源国,合并境内收入后按中国税法核算。高频交易需逐笔或合并计算盈利。 ​​3. 申报途径​​: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线下提交《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 ❚ 风险提示​​ - 未申报或虚假申报可能面临补税、滞纳金(日万分之五)及偷税处罚(无限期追责)。 - 地方税务机关已加强核查,小额账户亦可能触发稽查。 ➤ 常见误区与风险警示 ​​ ❚ 误区1:身份规划可规避CRS​​ 仅持有他国护照或税号无法改变中国税务居民身份,金融机构通过多维信息(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综合判定。 “东南亚小国护照”“离岸公司”等方案易被穿透,部分机构前台承诺与后台操作存在差异。 ​​ ❚ 误区2:离岸架构免税​​ 信托、BVI公司等架构需申报多层信息,离岸企业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面临25%企业所得税及20%分红个税。 美国虽未加入CRS,但通过FATCA及双边协定与中国交换信息。 ​​ ❚ 误区3:零申报或无通知即安全​​ CRS信息交换自动化,金融机构需依法上报。未收到通知仍需主动申报,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故意逃税。 ➤ 合规建议与总结 ​​1. 主动申报​​:无论账户金额大小,按法规整理并申报所有海外收入。 ​​2. 专业支持​​:复杂交易(如跨境信托、高频投资)建议咨询税务专家,避免计算错误或遗漏。 ​​3. 警惕“方案”陷阱​​:勿轻信“免税架构”“不交换秘籍”,合规申报是唯一稳妥路径。 ​​4. 关注动态​​:各国CRS执行趋严,OECD持续修补漏洞,长期规划需考虑法规变化。 ​​ ➤ 最后 CRS与国内大数据稽查形成双重监管网,税务合规已成全球趋势。收到税务局电话主动沟通联系,如实际亏损保存好券商结单数据
海外爆料
2个月前
交易想戒浮躁?下面这13条 1/ 手里没钱的时候,别动盘 行情看起来再诱人,你账户没子弹,就别幻想“抄底翻倍” 本金少的时候,最该练的是耐心,不是胆量 真正的机会,永远不会只出现一次 2/ 能存钱的人,才有资格扛回撤 你没子弹,谈什么回本 每个月定投、定存,先把弹药仓建起来 账户厚度决定你的出手底气 3/ 情绪不稳,就不要操作 亏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亏完再梭” 冷静时赚不到,冲动时一定亏更多 交易不是赌情绪,是赌纪律 4/ 市场没义务满足你的期待 不是你想翻倍,它就给你机会 不是你想抄底,它就该反弹 降低期待、提高胜率,这是唯一可控的东西 5/ 仓位配错,系统全崩 策略再好,一上来就是满仓,都是空谈 每一笔下注前问自己一句:亏掉这笔,我能活着回来吗? 6/ 独处=武装 你连一小时不看群都做不到 那市场要收你学费,是刚刚好 真正的提升,都是你一个人盯图、做记录、反思的时候发生的 7/ 止损不是可选,是标配 不设止损=在等别人替你关灯 亏1%能走,是执行;亏30%还扛,是幻想 永远不要拿本金试错 8/ 不懂的行情,不碰 什么都想上车,最后全被套 只做你看得懂的结构,只赌你能评估的风险 赚钱不是靠覆盖面,是靠穿透力 9/ 真正的高手,都很无聊 你以为他们天天激情满仓,其实他们一年就出手几次 他们靠的是过滤和等待,而不是频繁下注 越浮躁,越容易被收割 10/ 所有不复盘的操作,都是浪费 你连自己为啥亏都不复盘,下次还会再亏一次 每次操作要有记录、有逻辑、有总结 这不是仪式感,这是你唯一能提升的路径 11/ 不要对标“别人赚了多少”,你赚不到 别人的盈亏和你没关系 他们敢赌,你不一定扛得住 你只需要比上一次的自己更稳,这就够了 12/ “学习”不是收藏贴,是建立模型 真正的学习,是你能画出结构图、能推演结果、能在无数次回测里构建出一套自己的系统 学到能用出来为止,其他都是摆设 13/ 懂得慢慢变富的人,才不会死在半路 浮躁,是想一步登天 理性,是知道钱从来都是一步一步赚出来的 想赚快钱的人,都是快死的那批
勃勃OC
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