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从八九民运是不是“反党”谈起——八九民运是不是反对共产党?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问题。 如果你回答“是”,那岂不是说,从运动一开始,李鹏、陈希同就把运动定性为反党是合乎实际的吗?那岂不是说,按照邓小平指示写成的4•26社论是合乎实际的吗?那岂不是说,学生否认他们反党,要么是撒谎(或者说策略)、要么是被一小撮幕后操纵者所蒙蔽利用的吗?那岂不是说,赵紫阳在民运期间以及后来的录音回忆中坚持民运不是反党的说法,要么是天真是无知、要么是权谋是欺骗吗? 如果你回答“不是”,八九民运不是反对共产党,如赵紫阳在他的录音回忆里所说“多数人是要我们改正错误,而不是要根本上推翻我们的制度”、“许多外出的民运分子都说,他们在‘六四’前,还是希望党往好处改变。‘六四’以后,党使他们完全绝望,使他们和党处在对立的方面”,问题是,一场发生在共产专制下的民主运动,不反共产党是可能的吗?不反共产党的运动还能算民主运动吗?例如4•27大游行,游行队伍打出的一个口号是“拥护共产党”——这还能算民主运动吗?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像乍一看上去那么复杂。我们知道,在学生方面,4•26社论发表前,学生向全国人大提出过七条要求,其中包括公正评价胡耀邦,肯定民主自由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否定清除精神污染与反自由化运动,并为这次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子女公布财产状况;允许民间办报,开放报禁,制定新闻法;增加教育经费,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取消北京人大常委会违反宪法而制定的限制游行的所谓“十条”;对此次活动作出公开报道。接下来,学生们又成立了独立的学生自治会。照理说,学生的这些要求和做法,都是符合中国现行宪法的。学生们并没有直接提出实行民主、实行多党竞选,更没有要求共产党下台,所以,指责学生反党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然而在中共当局方面,从一开始就咬定学运是“反党”,是要“颠覆”共产党的领导权,却也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共产党领导人自己最知道他们的专制权力有多脆弱。共产党领导人很明白,他们的政权就是建立在不间断的政治压迫之上的,一旦失去了反自由化这个因言治罪的法宝,一旦有了真正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和集会自由,一党专制就宣告瓦解,多党民主也就随之而实现了。 问题在于,共产专制不同于传统的专制制度。在传统的专制制度(例如中国古代的君主制)之下,皇帝高高在上,皇帝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各级官员也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而是由皇帝任命的。在这种制度下,即使人民有了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但由于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民充其量可以通过舆论等方式去影响政府的政策,但不能直接地改变政府,也不能直接地改变政府的政策,所以整个国家仍然是不民主的。 共产专制则不然。共产制度在理论上标榜民主(它还声称自己是“最高度的民主”)。在理论上,共产党接受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概念。在中国,根据宪法,每一个年满18岁的公民,不分种族、性别、教育程度和财产状况,统统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中国,按照宪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也是要选举产生的,但是,共产党通过否定人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禁止人们发表不同政见,禁止人民组织自己的政党,这就使得选举根本不成其为选举,从而使得“人民主权”沦为一句彻头彻尾的空话。反过来也就是说,在共产专制下,一旦人民赢得了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基本人权,一旦人民可以发表不同政见以及组织不同的政党,假选举必然就变成了真选举,假民主就必然变成了真民主。简言之,在共产专制下,一旦人们有了言论自由、结社自由,那就意味着他们同时有了真正的选举,从而也就有了多党制,有了真正的民主。 正因为在传统专制下可以有自由而无民主,而共产专制之所以无民主是由于无自由,有自由则必然有民主,所以在共产专制下争取民主,你甚至可以不提争取民主而只提争取自由:一旦自由到手,民主也就到手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八九民运毫无疑问是反对共产党一党专制的,所以它是一场伟大的民主运动。 2009/7/6
胡平:美台建交,此其时也—— 台湾的最大苦恼莫过于缺少国际人格。台湾人民最大愿望莫过于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对于台湾人民而言,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具有双重意义:它不但能给台湾人民带来尊严,而且还能给他们带来安全。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如果大陆对台动武,国际社会都会认为那是中国内政而袖手旁观,顶多口头上抗议两句,就像对待俄罗斯打车臣;只有美国政府可能依据台湾关系法而拔刀相助。反过来,如果台湾能得到广泛的国际承认,大陆对台动武,就会被看成是北韩打南韩,整个国际社会就会出面干预,联合国就可能通过决议出兵制止。这就是说,只要台湾得不到国际承认,它就处在中共武力威胁的阴影之下;只有赢得国际承认,才能增强台湾自身的安全。 台湾获国际承认的两种方式 台湾要获得国际承认,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修改宪法,将其领土划定在台澎金马。这就表明台湾和大陆不是一个国家。如果修宪后的台湾继续叫中华民国(简称华独),那就是两个中国,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是中华民国;如果修宪后的台湾改国号为台湾共和国(简称台独),那就是一个中国、一个台湾(简称一中一台)。既然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其先前的有关政策都是建立在“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1年上海公报)这一认知之上,而修宪后的台湾已然否定了这一点,那么,它们就应该改变其先前的政策,转而考虑在继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承认中华民国或台湾共和国。 但问题是,中共反复宣称,它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并宣称“台独就是战争”(这里所说的“台独”也包括“华独”);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即修宪正名),中共动武怎么办? 有些台独或华独人士相信,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共并不会对台动武——因为中共推测,它一旦动武,美国很可能会卷入,美国很可能会站在台湾一边抗击中共,中共自忖无法取胜,所以只好从一开始就放弃动武。 不错,美国并没有说过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护台湾。通常认为,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承诺保护台湾的安全,是以台湾不率先单方面改变现状为前提。美国政府过去还多次宣布它不支持台独,这等于是说,如果台湾因率先单方面改变现状宣布独立(无论是台独还是华独)而招致中共动武,美国未必会出兵保护台湾。但是这些台独或华独人士相信,尽管如此,美国到头来还是会帮助台湾的。他们相信,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共对台动武,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他们的逻辑是:美国是自由世界的领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专制政权武力消灭一个民主社会而不出面制止呢?这和俄罗斯打车臣还很不一样。车臣本来就隶属于俄国,台湾却从未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今美国两党既然都已经认识到它的最大对手就是中国,因此美国决不能在中国面前示弱。为了维护自由民主的价值,为了维护超级强国的威信,为了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不管美国多么不情愿卷入台海战争,到头来它还是会卷入,会协助台湾抗击中共。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螳螂事先就知道它背后还有黄雀,它就知难而退,不会去捕蝉了。因此,按照这些台独或华独人士的推断,如果台湾宣布独立(台独或华独),中共并不会对台动武。所以台湾完全可以和平独立。 如果美国直接和台湾建交,中共顶多只能和美国断交,不可能采取更激烈的反应。(汤森路透) 中共未必不清楚这些台独或华独人士的盘算。他们也知道,台独(或华独)的这套计划看起来是冒战争的风险,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和平的独立。在这套计划中,台湾只是希望美国发挥一种威慑与吓阻的作用,并不是要真的把美国拖进战争。于是中共发现,要防止台独实行他们的计划,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作出强硬姿态,让别人相信,一旦台湾宣布独立,中共将不计一切代价对之宣战,哪怕招致和美国开仗也在所不惜。美国人越是相信一旦台独中共必将动武,从而会把自己卷入战争,它就越是会劝阻台湾独立。 “不处理台独会被十三亿人民推翻”能当真吗 习近平说:十三亿中国人民不会同意台独;我们如果不处理台独,会被十三亿人民推翻。所谓“我们不处理台独会被十三亿人民推翻”一说自然不可当真,习近平说这话的意思无非是表明,在台独问题上,中共绝无妥协的余地。《环球时报》发表过一篇社评,声称,台湾如果踩到反分裂法的红线,大陆必将“以武力手段彻底拔除‘台独’的毒瘤”。社评说,解放军有能力在以小时计算的时间内摧毁台军的抵抗力,并快速夺取整个台湾岛,在美国的“驰援”到达之前就基本结束战斗。社评最后写道:如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和中国摊牌,中国会坚决奉陪,“而且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到底。但我们不知道,美国选民会允许共和党政府这样玩多久”。 《环球时报》社评无疑含有虚张声势、虚声恫吓的成份。但台湾方面若是宣布台独或华独确实有相当大的风险。大多数台湾人是不是愿意冒这份险呢?这是一个问题。再者,台湾若是想台独或华独,需要走一套民主程序,因此很可能,当台湾方面刚刚启动相关程式,中共就会全力文攻武吓,同时向美国施压。既然美国不愿意被卷入和中共的军事冲突,它就很可能像过去一样向台湾施压,劝阻台湾不要搞台独。这样一来,一些台独或华独人士主张的和平独立的计划就胎死腹中了。 二、其实,要打破中共对台湾的无理封杀,使台湾摆脱国际孤儿的不公正局面,并不需要台湾改宪法乃至改国号,只要美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建交就行了。 美国的角色非常关键 我们知道,台湾(中华民国)之所以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是因为中共的封杀。说来中共的杀手锏也就一招,那就是:谁承认中华民国,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跟谁断交。本来,许多国家是愿意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承认中华民国的,台湾自然欢迎别人采取双重承认,可是大陆却摆出“有他无我、有我无他”的架式,逼迫外国二者择一,由于大陆和台湾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外国政府觉得和大陆断交的代价太大,便纷纷选择大陆而抛弃台湾。 唯有美国可以打破这种局面。因为断交是柄双刃剑,你和别人断交,你也要付出代价。如果美国在保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的同时,也承认中华民国,中共将如何反应?宣布和美国断交吗?中共自己也要付出沉重代价。是不是肯付,是不是上算呢?如果美国还能拉到几个重要国家一道和中华民国建交,中共就更难办了。假如中共不敢和美国断交,其他国家就可能接二连三地效仿,这样,台湾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国家的承认,获得应有的国际人格了。 如果美国直接和台湾建交,中共顶多只能和美国断交,不可能采取更激烈的反应。这是有先例的。例如尼加拉瓜、圣露西亚和诺鲁,本来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正式邦交,后来又宣布承认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随即宣布与之断交;但也仅只是断交而已。中共不可能因此就去打台湾,因为台湾没有做任何改变现状的事,中共要动武师出无名;万一动武,美国依据台湾关系法出面保护台湾则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中共也不可能对美国做出什么激烈的行动,毕竟,别国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纯属其内部事务,中共除了和别国断绝来往,还能拿别国怎么样呢? 众所周知,中共之所以要和与台湾建交的国家断交,其依据无非是它的一个中国原则。然而我要指出的是,在台湾维持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法理现状的前提下,如果美国政府决定和中华民国政府建交,那其实并没有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美国可以明确告诉中共:美国的政策是“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因此仍然属于“一个中国”。美国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问中共:你们不是也早就不反对“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了吗? 中共早就不反对“一中两府” 是的,中共早就不反对“一中两府”了,见之于中共领导人讲话和国台办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对于中共当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这一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及其意涵,无论是美国还是台湾,似乎都没什么人注意到。 中共对两岸关系究竟是如何定位的?我以为我们不妨从解读中共国台办的白皮书入手。国台办的白皮书有足够的权威性,论述完整,条理分明,用语也较为严谨,是了解中共有关政策的理想文本。 国台办前后发布过两份白皮书。一份发布于1993年9月1日,标题是《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另一份发布于2000年2月1日,标题是《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两份白皮书在某些提法上有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了什么?以下是我的辨析。 在1993年的白皮书里,有如下一段话:“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 我们知道,在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里,写道:“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从那时起,中共当局一直都宣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包括“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一国两府”。 可是,在2000年的白皮书里写的却是:中国政府“反对所谓‘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注意:在2000年的白皮书里,在中国政府“反对”的宾语中,“一国两府”被去掉了。换言之,从2000年起,中共当局只提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再提反对“一国两府”了。 中共当局不再提反对“一国两府”,最早出现在1995年1月30日的江泽民讲话《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其中讲到“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和分裂的言行”;还讲到“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没有再提反对“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即一中两府)。 中共展现微妙的模糊 中共领导人的最新表态,习近平在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词中讲的也是“坚决挫败各种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其中仍然没提”一中两府“。 如上所说,中共对“一国两府”只是不再反对了,那并不等于它接受了,但是那也不等于它不接受。这就是说,中共对“一国两府”既没有接受,也没有不接受,而是刻意造成一种微妙的模糊。中共的很多奇怪表现,其实就是出于这种微妙的模糊。 两份白皮书还有一处差异,值得辨析。 在1993年的白皮书里写道:“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可是,在2000年的白皮书里却只说“两德模式不能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即,仍然反对两德模式,但没有再提反对两韩模式。 两德关系是两个德国,是两国关系,或曰是两国论。(图片摘自维基百科) 这一改动看上去令人不解。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两德模式和两韩模式是一样的性质,过去人们也总是把两者相提并论,那为什么在2000年的白皮书中,依然反对两德模式却不再反对两韩模式了呢?因为两德模式和两韩模式不一样,两德关系是两国关系,两韩关系是一国两府。 先谈两德关系。两德关系是两个德国,是两国关系,或曰是两国论。 1949年5月,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颁布了基本法,作为过渡时期相当于宪法的法律。当时的西德之所以没有制定宪法,理由之一是,德国的宪法理当由全体德国人共同制定,既然现阶段东德人无法参与,所以现阶段不可以制定宪法,所以只能制定一套基本法。这表明,西德坚持认为,东德是德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德国,东德和西德都属于德国。我们不妨把这种立场叫做一个德国原则。这就是说,西德是坚持一个德国原则的。 东德则不然。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开始就制定了宪法。东德的第一部宪法公布于1949年10月。应该说这部宪法仍然坚持一个德国,因为该宪法第1章第1条明确规定:“德国是由德国各州组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和国。”这里的“各州”显然也是把西德包括在内的。1968年4月,东德颁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第1章第1条,去掉了原来的“德国是由德国各州组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和国”,这就有放弃一个德国的迹象了。不过新宪法第1章第1条写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德意志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因为西德也是德意志民族,这就等于说西德也是德国的一部分,因此新宪法也还是保留了一个德国的意思。 1974年9月,东德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移除了德意志民族的内容,把第1章第1条改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表明东德已经放弃了认同东德为更大的德意志国家一部分的理念。在修正过的东德宪法中,已经没有任何字句明示或暗示东德和西德同属一国。这就意味着东德已经放弃了一个德国原则,确立了独立的东德国家认同——我们可以叫做东德独。在这时,虽然西德仍然在坚持一个德国原则,但是东德已经放弃了一个德国原则了。在这以后,东德和西德的关系就不再是一国两府,而成了两个德国,成了两国关系。 两德与两韩关系的不同 下面再看两韩关系。 乍一看去,南韩和北韩的关系就是两国关系,就是两个韩国。难道不是吗?南韩和北韩各有自己的国号,各有自己的土地、人民、政府与军队,各有自己的货币、海关。南韩和北韩都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参加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南韩和北韩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都和很多国家建立了正式邦交,有150个国家(包括中国)都是既承认南韩也承认北韩,在奥运会上,南韩运动员和北韩运动员都可以各自打着自己的国旗出场,赢了金牌都可以各自奏自己的国歌,如此等等。这和两个国家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还是有的。 南韩宪法第三条规定:“大韩民国之领土,在于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注意:这里说的是整个朝鲜半岛,而不只是朝鲜半岛的南半部。 北韩宪法第五条规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在北半部实现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并在全国范围内排除外来势力,于民主基础上和平地统一祖国,争取完全的民族独立而斗争。”这就是说,北韩所说的全国,是包括南半部在内的;而它目前实际管辖的地盘,只限于北半部。 在这里,南北韩在讲到自己的领土范围时都讲的是整个朝鲜半岛,也就是说都把对方实际管辖的那半壁江山算入其内。由此可见,南北韩双方都坚持只有一个韩国而不是有两个韩国。但是在一个韩国之内有两个以中央政府自居的政府,这就叫一国两府。 但与此同时,双方又都承认自己在现阶段的治权即实际管辖权只限于自己这半壁江山,并且尊重对方对它那半壁江山的实际管辖权。上引北韩宪法讲得很清楚,在现阶段,北韩实际管辖权只限于北半部。南北韩双方尊重与承认分裂分治的现实,允许对方进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和外国建立正式邦交,并表明在未来和平统一的意愿。 这就叫“一个韩国,两个政府”(或曰一国两府)。如果未来某一天,南北韩双方(或其中一方)不再坚持只有一个韩国,在谈到自己的领土时不再把对方那一部分包括在内,并对未来的统一与否不置一词,那才叫“两个韩国”或两国论。 当然,中共只是不再提反对两韩模式,这不等于接受两韩模式,但是也不等于不接受两韩模式。这就意味着为接受两韩模式留下了可能的空间,否则它就会干脆说“两韩模式不能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了。我们知道,两韩模式就是“一国两府”。 “一中两府”的前提是一中 在大陆,早就有官方的两岸问题专家表达过“一中两府”的主张了。 2005年4月1日,中国社科院台湾所研究员王建民在强国论坛网站与网友对话,其中有如下两段问答: 网友黄河飞流:王建民嘉宾,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能否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王建民: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准,有观察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这样理解的。 有网友老灰猫问:咱当时为什么不和台湾讨论李登辉提出的“一中两府”方案?它的前提不也是‘一中’吗? 王建民答:你的观察力不错,大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这种观点,只是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有个过程,过去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我觉得也有不少遗憾。但历史不能重复,我们希望我们以后把握好历史机遇。 另外,2011年6月,北京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楚树龙在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文章,明确提出“一个中国内的两个中央政府”概念,希望为两岸政治架构找寻一条新的出路。楚树龙说,无法正视两岸间有两个平等的政府使两岸关系无法正常化。两岸关系要维持长期的正常稳定发展,双方必须承认彼此都是一个中国之下的合法政府。 王健民的回答表明,既然“一中两府”的前提是一中,因此它并不违反一中原则。那么按照中共领导人的表态“愿意在一中框架下进行平等协商”,“一中两府”就应该是一个选项。楚树龙更进一步指出,要使两岸关系正常化,必须承认“一中两府”。尽管楚树龙的意见还不是主流,并不代表中共官方,但是并没有超出中共官方立场给定的那个模糊空间,因此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模糊的内涵,从而也就了解了中共的立场。 回到两岸问题上来,一国两府即一中两府,即,一个中国,两个政府。这就是说,在台湾维持现状——包括维持现行宪政体制的法理现状——的前提下,美国就是在维持和大陆邦交的同时,又和台湾正式建交,即,对大陆和台湾实行双重承认,即,一个中国两个政府,既然其前提仍是一个中国,因此也是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因此中共也无话可说:既然北京可以既承认北韩政府又承认南韩政府,那么,华盛顿为什么不可以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又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呢? ※作者为《北京之春》杂志荣誉主编 上报2019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