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互联网公司
关注
卫斯理
1周前
查了一下最近二十年(2005-2025)互联网公司的猝死案例 - 平均年龄35.4 - 男性占绝对的多数 - 原因是心梗、脑溢血、心脏骤停 大家要注意饮食、锻炼和休息
#互联网公司
#猝死案例
#平均年龄
#心梗
#脑溢血
#心脏骤停
#健康生活
#注意饮食
#锻炼
#休息
#预防疾病
分享
评论 0
0
Rocky
2周前
今早看到一份 #A16Z 的报告,讲到 AI+Web3的结合点,未来这些方向的AI值的重点重视和留意。 随着 #AI 逐渐的成熟和发展,各大互联网公司为了盈利,逐渐从“开放平台”变成“订阅大墙”的格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可以重新设计这个经济结构,让AI变得更开放、更中立、更由用户掌控。两者结合,不只是科技上的创新,更是经济和控制权的再分配。这次 #A16Z 专业的分析师,做了11个AI+Web3领域创新的机会,值得去阅读全文,这里我简单讲一讲: 1. 上下文携带 & 永久记忆 你和AI聊过的内容、习惯、偏好,存到链上,哪怕换平台也能继续对话。现在换AI就得重新“教你”,未来可携带您的“AI记忆”,AI更懂你。 2. AI代理的通用身份 你的AI助手有自己的链上身份证、履历、信誉值,它能跨平台工作、收款、履约,避免被平台绑死。AI玩出“职业通行证”那种感觉。 3. 人格证明(Proof-of-Personhood) 防止假AI假用户冒充真实人,链上注册身份证明你是真的人,AI不会误以为你是机器人/虚假账户,避免内容泛滥、滥用。 4. DePIN(去中心算力+算力共享) 不只是数据的去中心,算力也去中心。未来AI运行不是非要用大厂服务器,区块链网节点+共享电脑也能跑,有助于成本下降、不被绑架。 5. AI代理间的基础设施 想象一下AI之间也能互打电话、协作、互传任务,但只要是用链上的协议,就能无信任机制、可追踪、自动结算。 6. 协同编码 & 同步机制 AI在写代码、自动组合应用,这时候链上可做“同步协议”,避免不同AI写出来的系统不兼容、不崩盘,开发更安全、更模块化。 7. 小额收益分享 AI给你推荐内容,如果你买了,它链上给推荐的人(包括内容提供者)自动拆分佣金。要透明还要细致,链是最合适的账本。 8. 版权注册 & 追溯 AI生成内容这东西,现在很多原创作品都是被“偷”走。谁贡献,谁有权,版权也喜“链”存在,可编程且可追溯。 9. 数据型 #AI 爬虫付费 不是让爬虫免费蹭你网站,而是AI爬虫访问你网页时要付费;人看是免费,AI机器人抓数据得付钱,有利于内容创作者赚钱又维护隐私。 10. 隐私广告 & 用户补贴 AI时代广告烦?区块链+AI可以实现看广告拿小费:比如你被精准推荐,愿意看视频就拿零点几美元,广告对你是有用的。 11. 你的AI companion,是你“买”来的 未来你可能有一个AI,它了解你,永远陪你;链上确保它是你自己全权拥有和控制的,不被平台锁死或滥用。 🎯 这篇 #A16Z 的文章还是很值得一读。AI + 区块链 = 重塑开源、公平的互联网新时代 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经济重制”,让AI不再被大厂操控,而是成为可互动、可交易、可信任、由用户控制的个人伴侣。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优秀项目和团队出来。🧐 文章全文:
#a16z
#AI
#Web3
#加密货币
#区块链
#订阅大墙
#开放平台
#互联网公司
#经济结构
#科技创新
#控制权再分配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3周前
一互联网公司员工借虚拟币业务受贿和侵占近千万元,获刑12年
#互联网公司
#虚拟币
#受贿
#侵占
#犯罪
#判刑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4周前
孩子入学的新生家长群用的是钉钉,上次用钉钉还是多年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
#孩子入学
#新生家长群
#钉钉
#互联网公司
#多年后
#工作应用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2个月前
晚点LatePost的记者陈晶新开了一档播客「商业现场」,我客串了第一期的嘉宾,聊的话题是京东和美团的这场恩怨局,陈晶提供了行业里的不少独家信息,我则安心负责输出暴论,从完整和深入两个角度来说,相信会比你们这些天来看到的绝大多数讨论都要占优,老规矩,我做一期精华版的文字总结: - 京东和美团最近疯狂给媒体喂料,比如京东外卖日订单破千万的唯一信源是一份「流传」出来的专家纪要,而这个专家是京东安排的,美团那边也不甘示弱,把闪购业务部分品类(酒饮、成人)去年订单量远超京东、3C数码品类接近京东全站一半的数据打了出来,在没有第三方证伪的前提下我们姑且采信,同时便于理解这场商战看似细分、实为全局的性质; - 录完这期播客之后我跟几家大厂的同学接触,又听到几条小道消息,包括刘强东在这次开干前约了王兴(美团)、姚劲波(58)、程维(滴滴)吃饭,表示接下来会有业务冲突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维持对事不对人的竞争关系,言下之意就是可以打公关战,但别上升到对老板的人身攻击,尤其不要提「明州事件」; - 目前来看,美团的被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低估了京东「不讲武德」的决心,招招都是冲着美团的命门而来,美团的应对很明显也没有做好协调,王莆中的实名开炮和「你的东东再等等」简直就不在一个世界观里,近似情急之下的各说各话,反观京东,一切都围绕着老板造势,属于是学雷军他们营业学明白了,人民企业家当起来太上瘾了; - 即便如此,据我所知,京东外卖的增长势头依然超出了京东内部此前最客观的预期,日订单1000万是什么概念呢,去年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差不多在7700万左右,市场占有率在65%以上,京东2个月干出了10%的份额,已经相当于1/3个饿了么,但是饿了么做了15年啊,京东的起势就很离谱; - 哪怕考虑到京东外卖的吃药和注水两大特点——吃药在于平均每单亏损12块钱的补贴力度,注水在于咖啡和工作餐的标准化品类偏科——但还是非常夸张,再打下去危险的不是美团,而是饿了么,美团实际上因为需要避免触碰垄断红线的关系给自己上了封印,不能继续提高市占率了,饿了么相当于是被留下来的一个竞争对手,现在京东凭空拿下10个点的市场,越是闷不吭声,越是被钝刀割肉;(1/n)
#播客
#商业分析
#京东
#美团
#独家信息
#媒体
#互联网公司
#外卖平台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2个月前
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红书宣布取消大小周,五一假期之后执行。 这也意味着自五一之后,上海仍然执行大小周制度的互联网大公司将只剩拼多多一家。
#小红书
#取消大小周
#互联网公司
#拼多多
#五一假期
#上海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其实,特朗普强行让制造业回流,一人意志代表全国人民,牺牲全国70%的消费者,去补贴不到8%的制造业人口 和咱们总书记之前搞的教培整顿,打击互联网公司无序扩张,一人意志代表全国家长,代表互联网用户,难道不是一个意思? 当时大家都在批评“民营企业家失去了信心”,“经济最重要的是信心” ok,现在美国依赖外国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的实体企业家、运输业、旅游业,业被关税重重地打击了 请问美国“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在哪里?美国“经济的信心”在哪里? 如果习近平是独裁者,小学文化水平 那么特朗普算什么?他什么文化水平? 他认为1800年代,靠关税取代所得税时期的美国最富强 他的意思是,希望美国能倒退200年 这和回到计划经济,以70年代为荣的总书记 有什么区别? 如果中国21年之后经济彻底崩盘 那么,你凭什么认为25年后,美国经济不会崩盘? 如果你是一个受不了铁拳而逃离大陆的中国人 结果你费尽千幸万苦来到美国,结果迎接另外一套铁拳 你不是傻??
#特朗普
#制造业回流
#教培整顿
#互联网公司
#关税
#经济信心
分享
评论 0
0
联合早报 Lianhe Zaobao
3个月前
中国搜索引擎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被指公开他人隐私信息,谢广军为此致歉。
百度副总裁女儿隐私泄露事件引发公众愤怒· 9 条信息
#百度
#谢广军
#隐私泄露
#道歉
#互联网公司
#中国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Suyutong
3个月前
X 曾将我的一条批评德国网红Thomas 阿福参加中国驻杜塞尔多夫的推文在德国境内封杀10个月,后来他们又悄悄恢复。针对X侵犯我的言论自由的行为,我起诉了X。 明天上午10点,该案在德国柏林地方法院举行庭前听证。 在此之前,X的律师信上曾罗列了逾300名律师,哪怕代理这个案子有最多可能是2名律师。他们非常傲慢的说X是一家国际公司,柏林法院没有管辖权,可是我作为受害者,我生活在柏林,柏林当然有管辖权。
#言论自由
#法律诉讼
#互联网公司
#跨国公司
#管辖权争议
分享
评论 0
0
fin
5个月前
最近仔细调研了一下,发现一个有点意外的事情,其实即便是FAANG这样的互联网大厂程序员,经常使用GPT的SDE的比例(比如说每周至少用一次,门槛很低了)比想象中低,准确的说,只有50~60% 刚得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还是有点惊讶的,比直觉上低太多,这已经是排除了所有其他干扰项只看SDE的使用比例数据了 互联网公司内部做genAI/LLM工具的组,竟然也得自己分析如何提高公司内部用户留存率,笑死,竟然不是程序员们求着要用,chatGPT都问世已经两年了 所以在大厂里做SDE,只需要每周用一次GPT/genAI,就已经在拥抱genAI这项上四舍五入超越了快一半同行🤣 至于可能的原因,估计主要是现有老业务比较熟悉,coding和debug也都是业务逻辑,能用的地方不多,就算用了GPT也提升不大。 以至于在公司呆的越久的人用GPT热情越低,也是非常明显的普遍现象 另外的原因,估计也是LLM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就算是有公司内部组专门做RAG而且水平不低,神经刀式不稳定降智也是常有的事 用公司内部的agent tool的人就更少了,百分比太低,以现在agent处理复杂业务问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水平,能经常性玩转真是不容易 我也搜了一下网上其他人的调研进行验证,和我的数据结论基本是接近的,比如Gemini找了不少resource也说大厂weekly使用比例在50~75%之间 所以劈柴去年10月说的什么Google内部超过25%的code都是AI写的,那纯粹是画饼都不讲基本法了 这还是和genAI离得最近的程序员群体,如果把其他领域算上,那普及率就更低了,半导体员工经常使用公司genAI tool的比例,在20%以下 绝大部分传统半导体厂甚至没有内部支持的靠谱RAG(RAG做的非常差劲+不同组之间的资料是全保密的无法access,更不说RAG),经常用genAI tool工作的比例(定义为每周用一次)能有10~15%不错了 openAI的颠覆所有领域取代程序员取代人的雄心壮志,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即便是在硅谷,也没那么快 作为一个半导体从业者,这一年我也算是尽可能的使用genAI tool了,工作中平均每天的使用次数在10次以上,目前的感受是提高的效率很有限,可能…有5~10%?大概就是每周能节约几个小时的水平 ---------------------------------------- 2025新年resolution,更加积极的使用genAI tool,能通过genAI提高工作效率20%,我就非常非常满意了
#互联网公司
#程序员
#GPT使用率
#FAANG
#genAI
#LLM工具
#用户留存率
#数据调查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