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策

林傲霜:中共掠夺农民的第一招──“统购统销” 今天,四十岁以下的人,说起“统购统销”可能已感到有些陌生,甚至不知为何物。而当年它确是悬在亿万农民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一条缠在亿万农民颈上的绳索。也是毛泽东开始把亿万农民“农奴化”的第一步措施。更可悲的是此“绳索”在农民身上一套就是半个 世纪。“套”得农民有苦难言,欲哭无泪。 直到十年前,在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燎原之势时,官方才终于将此“绳”从农民身上解了下来。 在1953年,当时中共的政务院便颁布了一个名曰《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其中明确规定如下:生产粮食的农民应按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可以继续售给国家粮食部门或合作社,或在国家设立的粮食市场进行交易,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在中共官方的政令文件上,从来都是充满了仁义道德的词语,这个文件当然也不例外。你看人家说得多好,你们农民的粮食既可“自由存储”,又可“自由使用”;既可卖给合作社,又可在集市上交易。你们够“自由”了吧?但是请注意,人家还有个绵里藏针的“温馨提示”:你的这一切“自由”,必须是按“国家规定的收购粮种、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分配的数量将余粮售给国家”以后,才“可能”有这些“自由”。而到这时,你连填饱肚子都大成问题了,你那些“自由储存”,“向集市出售”的“自由”就只能成为“中国梦”了! 毛泽东暴政借口要搞所谓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而搞所谓“统购统销”,其主要目的,首先是要尽量囤积粮食,准备打仗;其次就是要对农民进行剥夺,他们所出的那个“统购价”,还不到当时市场价的一半。这实际上就是假“统购”之名,行抢夺之实。更重的是既曰“购销”,那就是买卖。买卖就是要双方自愿公平合理。而这个“统购统销”则根本不管你农民愿不愿都得卖。县里把“统购”任务下到各区,区把任务分给各乡,乡分给各村,村直接按户、按人头下任务,农民愿卖也得卖,不愿卖也得卖。 更要命的是那个“统购”任务之高,以我的家乡成都市附近农村为例,农民平均每亩田就要卖“余粮”上等黄谷350市斤左右。而当时根本没有今天的什么高产良种稻,一亩田的产量也不过500来斤,卖了一半以上的“余粮”还有公粮任务必须上交,你说这农民不闹粮荒能行吗? 为了完成“统购统销”的任务,当时各地专门派了工作队,直接下到区、乡、村进行“督战”,软硬兼施。所谓“软”,就是讲大道理,进行政治宣传,说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你们翻身得解放,分得了土地,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等等等等, 如果这一切“软”的都还不行,“硬”的就来了。俗话说“半夜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农村中最“软”的莫过地主,富农,抓两个出来,或说他家俬藏粮食(农民哪个家不藏一定储备粮?),或说他“不满统购统销造谣破坏”,或说他“煽动闹粮”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咋说都行。于是弄来开大会批斗,公安局马上配合,当场逮捕。那时连逮捕证都不需要,一根绳子捆起拉走就行了。老实的农民早都吓呆了。当时有个和我父亲多年相识的老农民,到我家悄悄对我父亲说“到了这一步,莫说喊你卖粮食,喊你卖老婆你也不敢不答应啊”! 当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土改后的农民分得土地时,以为自己当真就是土地的主人了。却不知中共这个全中国唯一的“大地主”比“旧社会”的“地主”更厉害百倍不止。而“统购统销”只不过是当局准备掠夺农民第一招的“小试牛刀”,而“小试”之后,善良老实的中国农民,基本都逆来顺受了,反应并不强烈,更没在全国出现上万宗“群体性事件”。于是当局一道道的“优惠套餐”就给农民端到桌上来了,从互助组而初级社,而高级社,而人民公社,而无偿劳动大炼“钢铁”,乃至收回自留地,不准搞副业,割“资本主义尾巴”一招比一招狠,招招致命,刀刀见血。到这时,农民别说反抗,连呻吟的气力也没有了。 所以三年大饥荒中,活活饿死三十万人而风平浪静的河南信阳地区地委书记路宪文见此情景,不无得意地赞叹道:“多么好的老百姓啊!”
朱韵和
4个月前
中共对逃港潮的策略是“堵疏放” 中共最早把逃港定为叛国投敌,派遣边防军、民兵和狼狗捕杀,这就是“堵”。解放军针对偷渡者明文规定:“一是叫停步,喝举起手,二是朝天开枪,三是向人开枪。”但偷渡者常常遇到“一二三”同时发生,被嗜杀成性的解放军和民兵肆意枪杀。 中共训练的狼狗,最喜欢咬偷渡者的 喉咙,许多偷渡者被咬死。未被咬死的偷渡者被押送回来时,已经被狼狗撕咬得衣衫褴褛、伤痕累累,两只手臂上只见红骨,不见皮肉。在白云山秘密出售的“罗盘”(偷渡路线图)上,白纸黑字说明,偷渡路上,一旦见到“大猫”(即解放军的狼狗),马上趴在地上,高抬屁股,诱引智商不高的狼狗来咬屁股。同时把头深藏在地下,求能保护头骨,不被咬碎。两手紧护脖颈,露出手臂,任狼狗乱咬,以免喉咙被咬断,争取保住小命一条。 尽管山崖下白骨累累、水面上浮尸连连,偷渡者有增无减。中共毕竟脸上无光,所以后来采取“思想教育”的办法,即“疏”,也就是骗。对当时的大逃亡,中共宣传说是美蒋特务策划。官方还出了个文件《人间地狱──香港》,把香港说成是世界上最荒淫城市,最大制毒贩毒基地,黑社会横行,自杀率名列世界前列。中共还搞“忆苦思甜,新旧社会对比”,动员群众与香港亲人断绝关系,鼓动亲属间揭发检举。并大唱红歌,学毛着,演街头剧、样板戏,说资本主义不好,纸醉金迷,没有人性等。 当时身为剧团演员,饰演洪常青的欧阳东说,街头剧演得很逼真“感人”,说一个女孩子逃到香港后死在街头,很多人被感动得表示不再潜逃。后来人们了解到香港的生活不是“水深火热”,其生活品质比内地高出许多倍。香港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居民已经用上了电视机、洗衣机的时候,内地许多百姓却连饭都吃不上。当真相大白时,谎言再也欺骗不了民众。他们纷纷潜逃。欧阳东说,连那些演剧的演员都逃了,他们剧团更一个不剩。 堵骗都不行,中共只得采取“放”的政策。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意味深长地说:“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的生活水准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因此,大逃港同安徽农民冒死分田单干一样,迫使中共1979年“改革开放”, 并于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中共给了广东的深圳、广州以及珠三角大量优惠政策,广州人民生活提高后,不再冒险偷渡香港。 ---为避红祸 历史上七波大逃港挡不住 作者: 费良勇
朱韵和
4个月前
与中华建筑古迹为敌 中国传统建筑也成了牺牲品。中共掌权后不久,牌坊和城墙就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推倒。一九五八年,对北京八千处古迹,毛只让保留七十八处。连北京市长彭真都竭力反对,最后这一计划当时没有完全实施。但由于毛的坚持,几百年历史的城墙、城门楼还是大多被拆掉,拆城墙的土填平了市内 一座美丽的湖。毛在一月二十八日讲:“南京、济南……的城墙拆了我很高兴。”他嘲弄心疼古迹的知识份子:“有的人为了拆城墙伤心,哭出眼泪,我不赞成。”“北京拆牌楼,城墙打洞,张奚若也哭鼻子,这是政治。”破坏古迹的“劳动”,知识份子还必须参加。 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标志,就这样一片片从地球上被抹去。 毛在不少场合都表示过他对中国建筑的讨厌,说:“青岛、长春最好。”而青岛从前是德国殖民地。 毛在不少场合都表示过他对中国建筑的讨厌。在为大跃进铺路的南宁会议上他说:“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青岛、长春的房子就好。”另一回插话时说:“青岛、长春最好。”北京、开封是古都,而青岛从前是德国殖民地,长春是日本建来作满洲国首都的。 毛不许建造中国传统式的房子。执政初期,建筑设计师们沿袭过去的民族风格盖房子,被斥为“复古主义”受到批判。一九五九年中共建国十周年时要修一些纪念性建筑,基本上是模仿苏联。这些建筑还算稍有美感,但是凤毛麟角,其余的不是工厂,就是丑陋省钱的火柴盒式的水泥住宅。 天安门广场原来有十一公顷。但毛要的是“能容纳一百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于是广场扩大了四倍,变成一片其大无比的水泥地。充满古城风味的建筑被一扫而光。 毛的“打倒”清单上还有寺庙和古墓。一九六四年底,他以前的秘书胡乔木写信给他,说杭州“苏小小墓等”正在被“清理”当中,“您多年以前就提出的主张,在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新高潮中总算有希望实现了。”毛在这段话旁批道:“这只是一点开始而已。”“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且与事实不合……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 ---摘自张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在2019年在RFA发过一篇文章,其中写道:。。。既然美国政府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是美国人埋单而非中国人埋单,这是不是真像中共说的美国人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当然不是。 因为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了,美国进口商觉得再买中国商品不合算,他就会转而从其他国家买,虽然别国的同样产品价格高一点,但由于关税低,因此要比继续买中国商品合算。但是因为美国买家是中国厂商的大客户,美国人要是不买了,中国厂商的产品大量卖不出去,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拉住美国这个大客户,中国厂商就只好向美国进口商提供折扣,比如把原来10万美元的商品以9万5卖出。美国进口商一算计,9万5加20%的关税,虽然比过去要多一点,但相比之下,还是比 买别国的同类商品便宜些,于是就继续买中国的商品。 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政府的收入增加了,美国进口商付出了比原来多一点的钱,有损失;为了减小损失,美国的进口商免不了会提高中国商品的价格卖给美国的消 费者;因此美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都受到一定的损害。但是相比之下,中国厂商由于不得不把它的商品降价卖给美国,其损失更大。。。。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会对美国的消费者、进口商以及中国的厂商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一篇千字文自然不可能都说清楚。我只能讲出基本脉络,让读者有个大概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