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吴仁华
关注
统计数据
148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430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吴仁华
2个月前
中共是非常功利的,因而在张益唐成名之初,我就认为他入境中国不再有问题,中共会主动让大学和研究机构出面,邀请他回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中共对张益唐的民运经历和政治理念非常了解,这也正是他在成名之前申请中国签证受到刁难的原因。张益唐在成名之初接受采访时,也没有回避民运经历以及政治理念。我相信张益唐不会改变政治理念,也不会悔恨曾经的民运经历。我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张益唐,不要轻易认为他任职中山大学是“投共”或“亲共”行为。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张益唐是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中国民联)的资深成员,我与他相识于中国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1991年6月初,加拿大多伦多市,交谈甚欢,相见恨晚,特意合影留念。后来十多年经常电话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爱好广泛,音乐,武侠小说,喝酒……除了武侠小说,其他的我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他是侠义之人,对友人充满爱意。2007年5月我自费出版第一本六四专著《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他从《世界周刊》曾慧燕女士的特别报导得知信息,给我寄来了一千美元的支票,只要一本签名的书。当时他经济状况并不好,没有稳定工作,妻子在加州的中餐馆打工。我打电话给他,说钱数太大了,不能兑现他的支票。他告诉我:你必须兑现支票,不兑现支票就是不把我当作朋友。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网友发来了一位北大中文系79级学生的 回忆文章 其中提到了胡石根和我。回忆文章附录了一张北大中文系83级硕士研究生的合影,于我而言尤为珍贵,因为其中有我,是目前可见的我在研究生时期的唯一留影。照片说明:前排右一胡石根,前排右五吴仁华。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離開香港飛往美國 開始海外流亡生涯——我的一九八九系列》作者:吳仁華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这是一位不认识的网友发来的,我可以坦然受之吗?我可以得瑟一下吗?
#网友
#坦然接受
#得瑟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2011年10月2日,我与六四后分别22年的生死弟兄刘苏里在洛杉矶重逢,交谈中刘苏里提到:“你在90年2月偷渡出国,朋友圈主流意见认为没有必要。”我知道苏里说话有分寸,不想伤到我的自尊心,其实主流意见是认为我太胆小了,大逮捕和大清查都过去了,竟然还要逃跑。 我告诉苏里:“ 89年9月1日学校开学后,我电话联络研究所一位关系亲近的领导,领导接到我的电话非常高兴,要我赶快回校,不要自动离职,并说江平校长很关注,保证回校之后不会被拘捕。9月中旬我回到学校,安然度过一个学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我偷渡出国不是个人因素,而是因为得到即将大审判的信息,一些所谓的幕后黑手可能会判处死刑。我要到海外介绍陈子明、王军涛、包遵信等人的情况,包括你和陈小平,吁吁国际社会予以营救。”我还对苏里提到:89年6月3日白天王军涛曾经对我说:“你没有前科(因政治问题受过处罚),在此次运动中没有在组织中担任职务,在秋后算账中很可能不会被判刑,如果真是这样,希望你尽量承担救援工作。”我答应了。 苏里得知我偷渡出国的原因,情绪激动,泪水盈眶,起身紧紧拥抱着我。 这是2011年重逢时我与刘苏里(图右)张焕萍夫妇的合影。
#六四事件
#刘苏里
#偷渡出国
#洛杉矶重逢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悄然做好偷渡準備 最難割捨多年藏書——我的一九八九系列》 作者:吳仁華
#偷渡
#一九八九
#藏书
#吴仁华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做出一生中最艱難決定 偷渡出境為獄中同道呼救——我的一九八九系列》 作者:吳仁華
#1989年
#偷渡
#呼救
#獄中
#獨裁
#抗爭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昨晚在台北自由广场举办的六四36周年纪念晚会非常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华人民主书院等主办单位,以及华人民主书院的工作人员和志工(志愿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和志工非常辛苦,从中午开始布置活动场地,包括搭建主席台、安放国殇之柱、设置祭祀六四死难者灵台和各团体帐蓬。 晚会开始后不久,下起了瓢泼大雨,一直持续到晚会结束。工作人员和志工来回奔波,确认和通知发言者,接送发言者上下主席台。我由于视力欠佳,在上主席台时,有志工特意打开手机电筒,对着主席台的台阶,在下主席台时,有工作人员挽着我的手引导。工作人员和志工虽然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但裤子和鞋子还是湿透了。晚会在晚上九点过后结束,人群逐渐散去,但工作人员和志工还要完成现场的清理。 据媒体报道,约三千人参加自由广场六四36周年纪念晚会。2018年我第一次在自由广场参加六四纪念晚会,人数只有百余人。此后人数大为增加,原因之一是流亡台湾的香港人踴跃参加。 昨晚登台发言的有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陆委会)副主任沈有忠,这是台湾官员第二次在自由广场六四纪念晚会登台发言,第一次是2019年六四30周年的时候,登台发言的是副总统陈建仁和陆委会副主任陈明祺。昨晚登台发言的还有联华电子创办人曹兴诚,在嘉宾休息的帐篷里,我与他促膝长谈。陆委会主任邱垂正也有到场,只是没有登台发言。 今年台湾比较独特的现象是,在六四36周年之际,赖清德总统发表了讲话。民进党发表了声明。国民党也发表了声明,表示必须正视历史,不能忘却历史。
六四事件:对话、镇压与未竟的真相追寻· 237 条信息
#六四
#纪念晚会
#台湾
#民主
#志工
#自由广场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尽管收到了匿名恐嚇信,但今晚在台北自由广场的六四36周年纪念会将照常举行,我也会照常出席。这是我连续八年出席自由广场的六四纪念晚会,作为六四屠杀事件的亲历者登台发言。匿名者在恐嚇信中声称:如果6月4日晚上在自由广场举行纪念六四的活动,将在现场安放爆炸物。台湾调查局和刑事警察局高度重视,在报案的第一时间立即立案查办。
#六四纪念
#匿名恐吓信
#台北自由广场
#台湾警方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學運領袖王有才在龍港被捕 我的友人們虛驚一場——我的一九八九系列》 作者:吳仁華
#学运领袖
#王有才
#龙港被捕
#一九八九
#民主运动
#学生运动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患難見真情 禮失求諸野——我的一九八九系列》作者:吳仁華
#1989
#吴仁华
#历史
#纪实文学
#社会变革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晝夜兼程南下逃亡 歷時三天抵達龍港——我的一九八九系列》 作者:吳仁華
#晝夜兼程
#南下逃亡
#龍港
#1989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台北六四36周年紀念晚會主辦社團華人民主書院協會收到恐嚇信,發表聲明,全文如下: 譴責以恐嚇手段阻撓和平集會 近日,有匿名恐嚇信欲阻礙六四屠殺三十六週年哀悼晚會舉行,對於任何企圖以暴力、恐嚇手段阻撓和平集會的行為,我們予以最嚴正的譴責。 我們也必須指出,過去在六四相關活動現場,曾發生特定人士推倒展板、潑漆展品、試圖破壞哀悼空間的事件,這些行為不僅違法,也對民主社會中和平集會的基本原則構成公然挑戰。如今再次出現恐嚇信件,更突顯堅持和平集會與言論自由的重要性。 六四晚會是捍衛普世人權、守護民主自由的重要公共行動。這場晚會秉持和平、非暴力的原則,所有參與者都以理性、堅定的方式表達立場。任何針對此行動的威脅與破壞,都是對社會言論自由的挑戰。 我們呼籲所有參與民眾保持冷靜,也請務必注意自身安全。若發現可疑狀況,請立即反映,尋求現場有配戴識別證的工作人員協助。大會也已同步通報警方與相關單位協助加強安全維護措施。 同時,我們誠摯呼籲大家踴躍到場,以行動守護這場哀悼與紀念。你的參與,就是對極權最清晰的反擊,也是對自由最堅定的守護。 歷史不容抹去,真相不能噤聲。讓我們一同站在民主大道上,守住自由,守護民主。 社團法人華人民主書院協會 2025.06.02 — 六四屠殺三十六週年哀悼晚會 「抵抗跨境鎮壓,反對極權擴張」 日期時間:2025年6月4日,晚上七點 地點:中正紀念堂 民主大道
#台北
#六四纪念
#恐吓信
#和平集会
#华人民主书院协会
#暴力干扰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六四36周年在即,前香港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将于狱中绝食36小时。
#六四
#六四事件纪念
#香港支联会
#邹幸彤
#绝食抗议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2个月前
六四后被中国公安部公开通缉的二十一名学生领袖,只有中国政法大学双学士班学生张志清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知。1989年9月下旬,我回到中国政法大学,曾经打听张志清的下落,一位张志清的同班同学告诉我:1989年6月4日上午张志清从天安门广场回到校园,同学们纷纷劝他赶紧离开校园,离开北京,躲避追捕。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张志清,让他骑车离开校园。多年来,我追寻张志清的下落,询问了许多中国政法大学的师生,但都没有得到答案。 以下是中国公安部二十一名学生领袖通缉令中的张志清照片
六四事件:对话、镇压与未竟的真相追寻· 237 条信息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学生领袖
#张志清
#中国政法大学
#通缉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午后出门前往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参加纪念六四36周年的座谈会,我讲的主题是:六四及六四以后的抗争。由于今天是端午节,又是周末,街上的人和车都比较多。台湾完整保留了传统习俗,民众十分重视传统节日。
#六四事件
#纪念活动
#二二八国家纪念馆
#端午节
#台湾传统习俗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破解中共当局有关六四屠杀的最大谎言:北京发生了反革命暴乱,暴徒抢夺戒严部队枪支弹药,杀害戒严部队官兵,戒严部队被迫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反革命暴乱。 我从中共官方资料中找到了所有戒严部队死亡官兵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和死亡原因,表明没有一名官兵死亡在戒严部队开枪杀人之前,都是死亡在戒严部队开枪杀人之后。因此得出结论:戒严部队开枪在先,部分民众以暴制暴在后;戒严部队开枪杀人是因,部分民众以暴制暴是果。时间先后,因果关系,清清楚楚。北京没有发生反革命暴乱,只是因为戒严部队的屠杀行为激怒了民众,有民众采取了以暴制暴的行为。 总共15名戒严部队死亡官兵,其中8人死于以暴制暴的民众之手。第39集团军政治部新闻干事于荣禄少校在部队向天安门广场开进时遇到民众强力拦阻,立功心切,不听带队指挥官的劝阻,换穿便装,只身前往天安门广场,抢拍清场情景,结果被戒严部队军人开枪射杀。已知的六四遇难者中有多人是因为拍照而被戒严部队军人射杀,照相时亮起的闪光灯成为明显的射杀目标,此外,戒严部队军人显然不想留下杀人的证据。
六四事件:对话、镇压与未竟的真相追寻· 237 条信息
#六四事件
#中共谎言
#历史揭秘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最後時刻 我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留影——我的一九八九系列》作者:吳仁華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八九民运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戒严部队军警的死亡情况 作者:吴仁华 【说明】一、中共当局当年在宣传戒严部队军人英雄模范事迹时,出于保守军事机密的考虑,没有透露部队的具体番号,因此,笔者在破解戒严部队的具体番号方面花费了无数的时间,一直到《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一书出版之时,尚不知15名死亡军警中的马国选、王锦伟、臧立杰、王景生的具体所在部队(只知道所在的军、师或团),后来有一位匿名人士提供了一份解放军内部资料,才得知马国选、王锦伟、臧立杰、王景生的具体所在部队。二、六四事件时担任新华社总社国内新闻部主任的张万舒,2009年5月出版了《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一书,其中提到,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中共党组书记的谭云鹤告诉他,六四事件中军警死亡14人。谭云鹤同时说,所有死亡的军警、民众的遗体均亲自检验过。谭云鹤的说法验证了笔者关于军警死亡情况的研究结果。笔者所列的15名死亡军警中,王景生是在1989年年7月4日于巡逻执勤中突然病发死亡,与6月3日晚至6月4日晨的镇压无关,即与六四事件无关,因此,与六四事件有关的死亡军警应该是14人。在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中,与六四事件无关,但在进京执行戒严任务期间因病或其他原因死亡的军人,还有多人。笔者之所以将王景生列入这份死亡名单,是因为王景生事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卫士”的称号,广为人知。 ————————— 通常所说的伤亡人数,包括死亡和受伤的人数。一场战争或战斗结束,照例会统计或公布伤亡人数。战争或战斗的伤亡人数比较容易统计,死亡自不必说,受伤的标准也很明确。但是,统计六四血腥镇压事件中军警的伤亡人数,颇为困难。首先是由于中共当局至今不允许任何团体或个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其次是由于中共当局刻意扩大军警的伤亡人数,缩小民众的伤亡人数,以突显所谓的反革命暴乱。 此外,六四血腥镇压事件不是一场战争或战斗,一方的解放军戒严部队全副武装,配备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装甲车坦克,另一方的北京市民和学生赤手空拳,少数人手中的抗暴“武器”,也仅仅是棍棒、石头、砖块而已。因此,双方受伤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标准大不一样,受伤的民众几乎都是因为中弹,而绝大多数所谓受伤的军警只是皮肉伤,在战争或战斗中根本够不上受伤标准。 在1989年6月30日召开的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上,中共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受中共中央委托做了一个专题报告—-“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情况报告”。其中谈到六四事件的伤亡人数,这应该是中共官方所公布的最“权威”的统计数字和说法。陈希同说:“在几天的暴乱中,被暴徒砸毁、烧毁、损坏的军车、警车和公共电汽车等车辆达1280多辆,其中军用汽车1千多辆,装甲车60多辆,警车30多辆,公共电汽车120多辆,其他机动车70多辆。一批武器、弹药被抢。戒严部队战士、武警战士、公安干警负伤6千多人,死亡数十人。……戒严部队在伤亡严重、忍无可忍、让无可让而又很难前进的情况下,经过一再警告,迫不得己奉命对空鸣枪开道,进行反击,击毙了一些肆虐的暴徒。由于围观的很多,有的被车撞、人挤,有的被流弹误伤,有的被持枪歹徒击伤击毙。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暴乱中有3千多名非军人受伤,200余人死亡,包括36名大学生。这当中,有罪有应得的暴徒,有被误伤的群众,还有正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医务人员、联防人员和维护秩序工作队员等。对于被误伤的群众和执行任务中受伤害的人员,政府要认真地做好善后工作。” 陈希同提到军警“死亡数十人”,说法很模糊,从21人到99人,都可以说是“数十人”。其实,中共当局很清楚军警的具体死亡人数,故意采用这种模糊的说法,误导人们以为军警死亡了很多人。 在1989年6月19日至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作了一个报告—-“关于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情况的报告”,其中也谈到北京市民、学生,以及军警的伤亡情况。他说:“经北京市与戒严部队指挥部、公安部、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市各高校、北京市各大医院等方面再三核实,有241人死亡。其中:戒严部队指战员23人,地方218人。戒严部队23人中,解放军10人,武警13人;地方(含市民、学生、外地人员和暴徒)218人中,北京高校学生36人,外地人员15人。约7千多人受伤,其中:戒严部队指战员5千余人,重伤的136名;市民约2千人。天安门广场范围内没有打死一个人。死亡的36名大学生,分别属于北京20所高等院校,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死亡6名,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各死亡3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各死亡2名,其余10所高校各死亡1名。” 李锡铭的说法与陈希同不一样,提出了明确的军警死亡数字:“解放军10人,武警13人。”其实,李锡铭所说的数字也是不真实的。陈希同报告的时间晚于李锡铭的报告时间,反而没有军警的具体死亡人数,这也是令人奇怪的现象。 (未完待续)
#戒严部队
#六四事件
#军事机密
#军警死亡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周舵侯德健與解放軍戒嚴部隊接觸談判——我的一九八九系列》 作者:吳仁華
#周舵
#侯德健
#解放军
#戒严部队
#接触谈判
#1989
#六四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六四:一场没有武装对手的战争 作者:吴仁华 中共当局为了镇压1989年学生运动,军队调动和投入的规模,远远超过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也超过了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堪与19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西方称“韩战”)媲美。就军队调动和投入的规模而言,这几乎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只是这场战争没有武装的对手,所谓的对手只是和平请愿的学生和民众,他们绝大多数人手无寸铁,少数人手中的所谓“武器”,也仅仅只是石头、砖块、棍棒而已,根本无法与解放军戒严部队所拥有的步枪、冲锋枪、机枪相抗衡,更不要说装甲车、坦克了。 中共当局和邓小平、杨尚昆等人确实也是完全按照战争时期的方式来行事的,从军队的调动到进军路线的安排,从通信联络方式,到启用部队临时代号,等等。 六四血腥镇压事件发生之初,人们只注意到陆军第38集团军、陆军第27集团军等部队参与了血腥镇压行动,后来又发现空降兵第15军等部队也参与了。直到发现参与血腥镇压行动的部队竟然包括了14个陆军集团军、1个空降兵军,以及北京军区炮兵第14师、北京卫戍区警卫第1师和警卫第3师、天津警备区坦克第1师、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不能不惊叹这场镇压行动的规模。其实,时至今日人们所看到的还不是全貌,由邓小平拍板决定、杨尚昆具体执行、中央军委主导的六四血腥镇压行动,军队调动和投入的内幕尚未完全揭示,笔者虽然多年来一直在搜集资料,但手头的资料仍然极其有限,目前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做一些研究分析。 在中央军委的主导下,解放军的三大总部全力投入,基本的分工是,总参谋部负责解放军戒严部队的军事行动,总政治部负责解放军戒严部队的政治动员和宣传,总后勤部负责解放军戒严部队的后勤保障。 在当时解放军的七个大军区中,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和南京军区奉命调动野战军主力部队进京,北京军区几乎是倾巢而出,属下的六个陆军集团军全部出动。其他三个大军区(兰州军区、武汉军区、广州军区)的部队虽然没有进京,但也奉命进入了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 当时北京军区的司令员是周衣冰中将,政治委员是刘振华上将,副司令员是阎同茂中将、李来柱中将、齐连运少将和刘玉堤空军中将,副政治委员是陈培民中将,参谋长是邹玉琪少将,副参谋长是黄云桥少将和沈贻焱少将,政治部主任是张工少将,政治部副主任是刘存康少将和徐寿增少将,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是李辉少将,后勤部部长是徐效武少将,后勤部政治委员是江修惠少将,后勤部副部长是李文健少将和李中仁少将,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是黄继述少将,后勤第6分部政治委员是阎福祥少将。 当时沈阳军区的司令员是刘精松中将,政治委员是宋克达中将,副司令员是朱敦法中将、石宝源少将和曹双明空军中将,副政治委员是李文卿中将,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高克中将,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王清涛少将(兼)和赵万福少将,参谋长是李海波中将,副参谋长是杨国屏少将和杨永春少将,政治部主任是戴学江少将,政治部副主任是白文仲少将和蔡公杰少将,后勤部部长是王吉人少将,后勤部副部长是芦光祖少将和唐作厚少将,后勤部参谋长是时根兴少将,后勤第4分部政治委员是修希德少将。 当时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是李九龙中将,政治委员是宋清渭中将,副司令员是固辉中将、张志坚少将、马伟志中将、马辛春海军中将和林基贵空军中将,副政治委员是曹芃生少将,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徐春阳中将,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孙凯少将,办公室主任是郭文玕少将,参谋长是马伟志中将(兼),副参谋长是杨希振少将和郝保庆少将,政治部主任是姜福堂少将,政治部副主任是蔡仁山少将和袁守芳少将,后勤部部长是张宗林少将,后勤部政治委员是刘国福少将,后勤部副部长是王传武少将、何其祥少将和王宝书少将,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是王成山少将,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张明山少将,后勤第9分部政治委员是赵孝起少将。 当时南京军区的司令员是向守志上将,政治委员是傅奎清中将,副司令员是郭涛中将、王成斌中将、聂奎聚海军中将和姜玉田空军中将,副政治委员是史玉孝中将,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张明中将,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王永明少将(兼),参谋长是刘伦贤少将,副参谋长是郑炳清少将,政治部主任是于永波中将,政治部副主任是王永明少将和洪家德少将,后勤部部长是王太岚少将,后勤部政治委员是韦宇少将,后勤部副部长是赵振绪少将和刘礼贵少将。 为了统一指挥奉命进京的解放军戒严部队,在中央军委的主导下设立了解放军戒严部队指挥部,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担任总指挥,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迟浩田和北京军区司令员周衣冰担任副总指挥。 (未完待续)
#六四事件
#天安门广场
#1989年
#学生运动
#中共
#抗议
#民主
#军队镇压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2019年六四屠杀事件30周年之前,我撰写了有关六四镇压关键性问题的十四篇文章:《北京戒严的缘起和决策过程》、《关于北京戒严的军事部署》、《戒严部队的数量和番号》、《防止党内“政变”和军队“兵变” 》、《进京的戒严部队和进京路线》、《天安门广场清场命令的下达》、《戒严部队的挺进目标和路线》、《开枪命令的下达情况》、《关于天安门广场清场》、《一场没有武装对手的战争》、《军人和武警的死亡情况》、《戒严部队军人凶狠杀人原因》、《戒严部队军人事后的疯狂报复》、《一份论功行赏的升官晋爵名单》。 这十四篇文章后来收录于《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一书,并以《六四20周年祭》的副标题发表在电子版《中国人权双周刊》。 为了方便推友阅读,特将这十四篇文章以跟帖的方式发布于此。
#六四事件
#天安门事件
#民主运动
#中国历史
#政治镇压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为了纪念六四36周年,华人民主书院将在台北举办两场公开讲座,欢迎各位光临。 第一场讲座 主题:当代台港中三地的抗争身影 讲者:吴仁华、施逸翔、赴汤 时间:2025年5月31日14:00至16:30 地点: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54号) 第二场讲座 主题:六四倖存者的生命故事 讲者:吴仁华 时间:2025年6月3日18:00至20:00 地点:济南教会小礼拜堂(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3号)
#六四纪念
#台湾讲座
#民主抗争
#人权
#历史回顾
分享
评论 0
0
吴仁华
3个月前
89年5月27日,著名歌星梅艳芳在香港民主歌声献中华活动上演唱《四海一心》。 #图说八九六四
#梅艳芳
#香港民主活动
#四海一心
#图说八九六四
#1989年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