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AI&投资】 以下文字来自于我和同事们讨论AI发展及其🫧风险时,发表的个人看法,也分享给大家(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大家对AI的投资热潮及其发展感兴趣,我推荐红杉的合伙人David Cahn的两篇文章:2023年9月写的《有关AI的,价值2000亿美金的问题》和2025年6月写的《有关AI的,价值6000亿美金的问题》,基本上,结论就是只有那些资产负债表能够承受巨额减值损失的公司,才有能力参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竞争。 AI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赢家是谁,还是需要去跟踪和观察的。就像上一波的科技革命,也就是PC+互联网浪潮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在经历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些著名公司以及无数不知名小公司“死去”(被分拆,被并购,破产)比如摩托罗拉,AT&T,网景,还有若干门户网站等;有些经历了高峰,风光一时无两,但现在却平庸或岌岌可危,比如思科,IBM,HP,英特尔;有些则真正借助这波信息革命和后续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延续辉煌,成为市值数万亿美金的龙头,比如苹果,微软。另外目前市值万亿的公司中像英伟达,亚马逊,google,Meta,特斯拉都是成立20-30左右年的公司。而苹果,亚马逊,google,meta的产品则是在信息科技浪潮和互联网革命发展过程中走出来的,面向普通大众的超级应用,是改变生活方式的超级应用。 就目前的AI浪潮来看,英伟达是直接受惠,并产生了真实产出的企业;(“卖铲子”的在淘金热中总是第一波最受益,但淘金热最后真正造成的巨大影响是产生了美国的“西部大开发”,造就了旧金山,洛杉矶这些美国大城市.....) 特斯拉是能源革命+出行革命+AI概念的直接受益者,它的万亿估值中,有超过一大半是和FSD,Robataxi,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但是其实还未见产出的;另外一小半估值才是和造车有关,能产生盈利的。 在AI目前的发展中,已经有三个大板块从它们的客户那里确认了收入:半导体产业链(芯片设计+生产封装的)+数据中心产业链(CPU+GPU+设备+存储+能源,土地REITs等)+云服务/云计算产业链; 这些已经跑出来的公司是实实在在有收入有盈利的,但估值是不是可以给那么高?给出来的估值在后续要由什么来弥补?这个是投资端需要去思考的。 从历史来看,后面真正的大机会,应该还是基于广普人群的超级应用,面对的是全球80亿人群可以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的超级应用, 是AGI,包括未来的物理与AI的结合-人形机器人,也包括改变人类预期寿命的医疗行业(新药发明,基因疗法等)发展.....;但在这些超级应用跑出来之前,从投资的角度,会有泡沫有风险,也会有很多公司死掉,赢家只是少数人。 从美国股市的长期历史来看,从1927年以来,有57%的公司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回报低于国债;从1990年以来,只有1%的公司创造了超额收益Alpha,美国股市1/3的超额回报只来自于10家公司。 去看牛逼的基金经理,其生命周期中的无论是“一战成名”,还是“持续跑赢”,绝大多数的收益来源也是在少数几个股票标的上的押重注。 所以,投资是非均衡,非对称,也没有什么所谓系统性回报。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是那些始终具有“再平衡”策略,并具备“新生产力”代表,总是筛出“赢家”的指数,反而成了相对”安全“和”平衡“的一种投资标的。(这一段,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形成投资建议哈😝)
金融汪
6个月前
【扯白】 作为这个世界的观察者,最近简中媒体世界里最喧闹的事件里,我看到的是什么? 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和无助。 是一个女性,因为不管什么原因,从社会角色一路退化到家庭和私人领域,在遭遇她所认为的不公而要寻求救济措施时,所面临的巨大束缚与困难。 男性从未从社会公众领域真正退出,当女性(不论什么原因)必须依附于他而活着时,在公共领域,她的很多主张便失去了普遍性的支持,因为她已经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利益共同体。 男性因为一直生活在公共领域,他便必然有与之利益相关的外部资源,无论是钱,还是人,都是可以调用,在出现利益之争时,能够为其助力。聘请律师,职业公关,甚至买张机票飞走度假,回来又是好汉一条。所以,他的主张,从来都是对外的,并且公共和社会领域也接纳如此。 而从社会公共领域退化到私域的女性,如果没有能力去维持社会资源,自身的财务平衡,那么她的主张就只能是内化的,她的价值体现也只能是内化的。这个给她价值评估与交换(包括金钱给付,情绪支持)的人,就变成了她为之退化的人,这个人或者是一个父亲,或者是一个老公,或者是一个前夫.......当这个价值交换失衡,女性无法获得对等的权益时,她只能向男性呐喊。 她大概率没有财力动用社会资源—律师和公关团队来进行对抗。而且,很有可能她在私域里待得太久,甚至朋友们都无法确知她的生活,亦无法像一个男性的利益共同体一样,来帮她抵抗和回应种种。 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和无助,对女性尤甚。 但女性整体上而言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韧性很强,当内化的主张,呐喊,咆哮失去作用的时候;很多女性会选择继续战斗。当她需要一个公平的时候,要么她得到了,要么她死去了。这是一种令非常非常多的人不适应,尤其是男性和他的利益团体非常恐惧的“洪荒之力”,就是他们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已经退化到私域的女性,还有一种恐怖的毁灭力,这个力量就像一个黑洞,眼看着就会吸走所有。 这就是眼下发生的一切,在面临社会救济和缓释措施(人力,财力,社会资源)系统性缺乏的条件下,女性选择一个人战斗,而且战斗力爆棚。几十年前,中国农村妇女的自杀率是很高的,因为实在缺乏战斗工具和武器;而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发达,成为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杠杆,她可以让他社死;而公众认为她已经“疯了”,其实并没有。 (我没有在评价对错与是非,我只是在观察一种模式,一种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模式) 这个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评估体系。 男性始终整体上追求一种外部评估体系中的价值最大化;女性也希望寻求外部评估体系中的价值最大化;但是,当男性倔强着要活在社会公共领域,但因为掣肘太多时,他所获得的内部支持有时候是以女性的让步和退化为必要条件的。 如果以“团队”(team)来形容一个家庭,男性往往会以“团队领导”(team leader)自居,而女性是“团队成员”(team member),所以,团队的目标与优化,是由team leader来决定的;team member必须配合支持。 如果这个男性确实可以创造对团队和家庭更大的价值,更优的结果;那女性社会角色的退化,以便获得更大的家庭蛋糕,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前提是,双方的利益一致,目标一致。甚至这个利益与目标是无需纸面的协议约定的,因为社会有契约,而家庭就是一个最小的社会契约组成部分;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遵循着整体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默契与约定。 我说的当然是一个大多数人遵循的模式;但是,家庭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变异;比如某个人生病,比如文革时某个人挨批,比如感情变迁......都会导致家庭成员的目标出现差异,而互相博弈。所以,家庭又不能完全以利益导向运作,因为家庭是人组成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善良与人性。 如果最终,这个以家庭及其成员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法持续下去的话;也应该秉承契约精神,该分手分手,该补偿补偿,该互道珍重就互道珍重,这些都应该彼此协商,公平对价,比如金钱补偿,比如真挚的道歉。(对,道歉很重要,尤其是对自尊和自我看得特别重的人来说) 不要鸡贼,不要求万全,没有多赢,不要幻想,不要在分开的时候就想着回头路,没有回头路,必须一条路走到黑。 女性,如果可以,努力自己赚钱,努力拼命往前奔跑;不要害怕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课外活动,不必时时陪着;如果孩子能见到开心有活力的妈妈,对他们来说是最棒的。 能在专业道路上持续前行,做职业化的女性很好;就算没有专业背景,餐馆打工,杂货铺打工,做保姆去工厂,和人接触,让自己的思维和语言都流动起来也是极好的。但如果不幸罹患疾病,无法自立,这一题从个人角度我不会,但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社会性的救济和缓释措施,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愿你我,都不会变成他人的地狱;也不必承受他人制造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