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1个月前
皖南事变:毛泽东设陷阱 新四军政委项英与毛泽东有不解之仇。十年前,他想制止毛用血腥暴力打AB团,毛诬陷他是AB团的后台。后来他反对毛长征,预见到毛要伺机夺权。至今他对毛的批评态度不改,甚至嘲弄毛。 项英的总部有一千工作人员、八干部队,驻扎在云岭,在以多变的云彩和奇诡的石峰著称的黄山之侧。一九四0年十二月,项英的总部是新四军唯一在长江以南的部队。毛把百分之九十的队伍都已调到江北,组成了江北指挥部,由毛的盟友刘少奇负责。项英管辖的新四军不到百分之十。 毛有意把项英的孤零零的总部送给蒋介石的部队去杀戮,逼蒋介石开第一枪,促使斯大林同意打全面内战。这年七月,蒋曾下令新四军北上去华北,把长江流域让给国民党,毛曾置之不理。现在,毛令项英过江到长江以北。 过江有两条路,一条直端端北上,渡口在皖东的繁昌、铜陵,另一条朝东南方向走,在长江下游江苏南部的镇江渡江。十二月十日,蒋介石规定项英走皖东路,因为镇江一带国民党韩德勤部正在和新四军打仗,他怕项英部队去参战。他给名义上是项英上级的国民党长官顾祝同发电报说:“查苏北匪伪不断進攻韩部,为使该军江南部队,不致直接参加对韩部之攻击,应不准其由镇江北渡,只准其由江南原地北渡”。 毛没有向蒋表示异议,二十九日,他批准了这条路,对项英说:“同意直接栘皖东分批渡江创。” 但是第二天,毛突然打电报要项英改走蒋介石特地否决的苏南路线:“走苏南为好。”这一路线改变,毛没有通知蒋介石。蒋介石还以为项英会按他的要求走皖东,於一九四一年一月三日发电报给新四军军长叶挺,重申皖东路线,并说他“沿途已令各[国民党)军掩护。” 项英发现蒋介石并不知道路线已改,赶紧在四日给蒋介石发了封电报通知他。这封关键电报没有送达蒋介石手裏--原因在毛。毛早已明令禁止中共将领直接跟蒋介石联系,所有的联络都必须经过他,再由周恩来转。毛把项英给蒋的电报压下了。*项英发完电报又等了若千小时,拖到当天夜裏才出发。他以为蒋介石应该得到改变路线的消息了,沿途驻扎的国民党军队也应该接到命令,给他让路了。 一月四日的夜晚,风雨交加,项英和一万新四军進入了国民党十几万大军的驻扎区。这些军队没有得到项英要过路的通知,以为是新四军来挑衅,就开了火。早已因黄桥之战中国民党将领被打死而痛恨新四军的顾祝同,六日下令把项英的部队“彻底加以肃清”。皖南事变爆发了。 慌张的项英发了一封又一封电报给延安,要毛向国民党交涉停火,但是毛毫无动静。到了九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刘少奇电毛谈起项英的情况,毛才回电说他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五日以後就没有得到过项英的电报,得叶、项五日报告,他们四日夜间开动,五日晨到太平、泾县间,此後即不明了。 一月六日到九日,国民党军队围歼项英部的最激烈的四天,毛没有接到过项英的电报?在这些日子裏,项英的电台不断发出求救的电讯,刘少奇都收到了,独独毛没收到?真是没收到,为什么不设法恢复联系,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毛泽东压下项英一月四日关键电报的根据,是他在一月十三日给重庆周恩来的电报。裹面说:’军机前转上叶;项支[四]日致蒋电,措词不当,如未交请勿交。”这不仅说明毛不让周转 项英的电报,而且说明毛是在十三日或前一两天才把项英四日的电报发给周恩来,这时对项英部队的攻击,已经在持续一星期後结束。毛的电台似乎总在关键时刻合著他的心思出故障。西安事变时,他也声称没收到莫斯科要他协助释放蒋介石的指令。现在他又声称没收到项英向他求救的一连串电报。毫无疑问,毛不想为新四军解围,毛要蒋介石-歼灭他们。这样莫斯科才可能批准他打全面内战。同时,他也一箭双雕,除掉项英这个心腹之患。 在收到刘少奇一月九日发给毛的电报後,毛的电台奇迹般地恢复运作了。十日,新四军总部报告毛:“支持四日夜之自卫战斗,今已濒绝境,干部全部均已准备牺牲。”“请以党中央及恩来名义,速向蒋、顾交涉,以不惜全面破裂威胁,要顾撤围,或可挽救。”然而,毛仍旧一动不动。 十日那天,项英自己给蒋介石打了封电报,恳求蒋撤围。这封电报他再次发给毛转,毛又再次把它压了下来。毛对周恩来说,项英的这封电报比前一封“立场更坏”,“此电决不能交,故未转你处。” 十一日晚间,周恩来在重庆开酒会,庆祝《新华日报》三周年。毛关於新四军总部被围攻的电报这时姗姗来到,由周对庆祝会上的人宣布。但就是这份电报也不是叫周恩来向国民党交涉停火,而只是泛泛的情况通报。 迟至十二日毛才让周“向国民党提出严重交涉,即日撤围”。但毛故意降低了形势的严重性、紧急性,用“据云尚可固守七天”的谎言替代新四军总部早已报告的“今已濒绝境”。周恩来在十三日才向国民党提出抗议。蒋介石已经在前一天主动下令停止攻击了。 ---张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个月前
1934年10月,八万中央红军开始撤离苏区,林彪的一军团在左翼,彭德怀的三军团在右翼,中间是五千人的中央机关。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红军都顺利地过了四道封锁线。在第一道封锁线那是粤军防守,粤军首领陈济棠是蒋介石过去的仇敌,曾跟红军作过钨矿的生意,跟红军谈判好了让路给红军通过。蒋介石 早知粤军会网开一面,也并不去管。 第二、第三道封锁线红军与这些地方军阀早商谈好,只是借道路过,并无占据地盘之意,照样无战事得以顺利通过。 过第四道封锁线时,是桂军防守,本来也是有意放过的,因蒋的中央军追来了,桂系和红军在湘江打了一仗,红军遭到了重大损失。但它的残余四万红军还是顺利渡过了湘江而进入贵州。 其实这都是蒋介石有意放红军入西南三省,让共军进去,目的之一是威胁这些地方军阀,另外就是蒋的中央军也能明正言顺地进入这些地区以便加強对地方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蒋介石对苏联作出的姿态,希望与苏联改善关系,共同对付日本。还有一点,他要苏联释放在苏作人质九年的儿子蒋经国,故而才作出放红军顺利逃跑的计划。 1934年12月中,红军被追赶进入贵州,蒋的中央军也于12月29日进驻贵州。蒋介石的本意是放开一条路让红军进入四川。但,由于此时的中共领导层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利用手段进入了领导层,由于毛害怕进入四川与张国焘会合,使蒋介石迫使红军进入四川的计划落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政治局和军事领导二十多人在遵义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和张闻天、王稼祥合力批判博古,把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都推到博古和李德身上。会议结果,博古仍然做党的第一把手,李德被撤了军权,周恩来继续作最髙军事首长。中共党史中历来称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袖地位,这不是事实,是对历史的篡改。 然而,这次会议使毛得以进入中央书记处,得以协助周恩来处理军事问题倒是真的。三个星期后,2月5日,张闻天取代博古当上了中共第一把手,毛则成了张的幕后操纵人。 遵义会议决定的方针是:北渡长江,到四川去,同张国焘的四方面军协同作战,建立根据地。1935年1月19日离开遵义,22日给张国焘发电报,要张前来接应。 此时在毛的心中,他想到的是四川不能去,进了四川与张国焘会师,张闻天当不成一把手,他也当不成幕后操纵人。因为张国焘的资格老,中共一大时就是会议主席,那时的毛还很不起眼,张闻天是1925年才入党。此时张国焘在四川已有一支八万人的队伍,凭实力、资历、地位,张国焘在会师后肯定会坐上中共第一把交椅。张国焘绝不会当毛的傀儡,而且此人同毛一样,为了权是杀人不眨眼的。故毛是千方百计阻止入川的。 此时的毛虽然无法反对入川,只能跟着走。蒋介石放开一条路走,但到了四川边境,毛开始玩弄花招,首先是坚持要红军设埋伏打击一支尾随的川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这场伏击战是毫无道理的,结果红军战败,四千红军伤亡。蒋介石调兵堵住了红军回贵州之路,毛则命令红军调过身来强渡赤水打回贵州,前后“四渡赤水”,绕来绕去,使红军疲惫不堪,损失惨重。这都是毛泽东施展的阴谋诡计,使红军不能入川,而改进云南,红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党史上说的“毛挽救了红军”,纯属一派胡言。毛为了躲避与张国焘会合,四个月损失了约三万红军,多走了两千公里,这个历史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4月中旬,红军进入云南后,下一步毛说还要向东、向南,这激起了红军将领的公愤。4月25日,接到命令的林彪、彭德怀都说“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与张国焘会师”。此时的毛泽东再也拖不下去了,4月28日,红军才终于转道向四川前进,进川后,一路顺利,这是蒋介石早就放开的道路。 入川后,毛仍不願与张国焘会合,命令部队去攻会理,结果损失惨重。蒋介石看到放开的道路红军不走,又停下来,才开始了轰炸。 在此后的过泸定桥 、渡大渡河时,那里根本沒有国民党守军,没有发生过战斗。现在仍在继续宣传所谓“飞夺泸定桥”和“強渡大渡河”,那都是虛构的、是假的,是出于宣传上的需要。1982年邓小平在对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親口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沒有打什么仗!” 1935年5月31日毛步行走过泸定桥,与张国焘尚有300公里距离,中间隔着大雪山。张国焘准备了大批物资来迎接中央红军,6月25日,张国焘纵马三天来到抚边村与毛泽东会合。7月14日,国民党要人孔祥熙拜访了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临走时孔对这位大使说:蒋很想与他儿子团聚。这是蒋介石给斯大林传递信息:我已经让你的两支红军会合了,该释放我儿子了吧! 虽然蒋介石没有要回儿子,但他放红军西去,他自己则完成了统一西南三省的目标,从此控制了西南三省,对他来说那是极大的收获。 仅就以上这些足以充分说明,所谓的红军为了“北上抗日”而进行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至今为止一直是中共大力宣传的神话,以此作为毛的“丰功伟绩”而大力颂扬,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北上抗日”那是假的,在中央苏区战败后逃跑、流窜,企图到西北边境与苏共接近以便得到援助才是真的。而在此过程中红军始终未被消灭,个中情况是复杂的,他是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由蒋介石的中央集团、地方势力与红军自身的因素综合决定的。是蒋介石为了与苏联交好共同对付日本,也为了控制地方势力集团而采取的一种策略罢了。 ---晓明:共产党和它的主义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
2个月前
中共在苏区杀人如麻 由于张国焘在中共内部权斗中失利,才可能让我们了解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杀戮民众百万的事实,中共对其他苏区百姓的杀戮根本不让触及,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如回忆录,人口统计等)来推测。 据中共将领萧克回忆录记载,中央苏区肃反累计屠杀了10万红军。由于被杀 的红军太多,长征出发前,苏区五个月紧急“扩红”8万人,完不成任务的就杀。 在1934年冬,中共军队“长征”出发前,为了不暴露逃窜行踪,担任中共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悍然下令杀害了上万名伤病号以及“政治不可靠”份子,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万人坑事件”。 1927年底,彭湃发动海陆丰暴动,夺取地方政权,宣告海陆丰苏维埃建立,尽管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仅存在两个多月时间,但海陆丰地区(40万人口)就有一万多人被残酷处死,有的乡村被焚烧毁。 中央苏区地处江西、福建,在它存在的四年中,人口在全国下降最多。根据中国人口统计,从1931年到1935年,江西根据地内为中共完全控制的15个县(不包括为中共部分控制的边缘县),人口减少50多万,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闽西根据地的减少幅度也差不多。中央苏区人口共下降70万。由于住在这些地带的人很难外逃,这70万基本上应属于死亡人数, ---编写:爱德华
2个月前
中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本.拉登的东躲西藏没有什么区别。红军的“长征”是躲藏国民党的追捕,本.拉登是躲藏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追杀,所不同的是,代表中共的红军最后取得了政权与地位,摇身一变成为不可一世的当政者,而本.拉登还在见不得人的洞窟里隐身。 中共宣传机械说,红军长征到处播下了“ 革命的种子”,而据当年的老人们回忆说,红军每到一处都播下仇恨的种子。他们的战士是从深山里、从农田里拉到红军队伍里来的,粮食及衣物几乎都是巧取豪夺抢来的。 红军途经一个叫“班佑寨”的藏人村落,他们别提多高兴,忍饥受冻好几天,终于可以住进房子了!可以吃到粮食了。可是他们没想到,这个小村寨没有一个人,都跑了,也没有粮食。草地藏人有拥兵自保的传统,每家出人出枪出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现在看汉兵侵入了他们的领地,而且听说这些汉军很穷,饿的什么都吃。在大土官泽旺扎西(首领)带领下袭击红军。藏兵占领了南面一个山头,红军去攻,两个小时战斗,红军牺牲200多人,藏兵才死两人。红军最后还是攻下来了,却意外发现了一条道路,顺着这条道路走过去,到了“巴西”,这是真正的农区,到处是金灿灿的成熟青稞和豌豆。当地藏民都躲进了山里长达一个月,等红军全部走后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存粮和地里的庄稼都被抢走了。第二年同样季节,贺龙的部队北上又经此,同样把粮食都抢光了,藏民连续两年颗粒无收。藏民对“共军”的仇恨由此根深蒂固。 拨开历史的尘埃,人们惊奇地发现,很多红军不是战死在疆场,而是死在政治斗争的红军内部。据“二战军事基地论坛网”公布,在长征途中,死于内部斗争有名有姓的中共高级将领共117人,比死在国民党手上的还多,而这些被整死、打死的红军将领,都是在“肃反”、“整风”等运动中被冠以种种罪名而死去的。 ---楚一杵:长征历史,中华民族最痛的伤疤
3个月前
彭德怀指着李德说:“我操你娘” 1934年12月31日,红军逃到了黄平县猴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集镇。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开会,这个会议有称为政治局会议的,有称为军委会议的,有称为猴场会议的。 猴场会议正式决议,以后作战,不能由周恩来的三人团独揽指挥权。“今后作战方针及作战时间与地点 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上做报告。” 周恩来示意总书记秦邦宪发表意见,他两手一摆,耸耸肩说:“恩来同志,在军事上我一向听你的,现在什么方案都可试试。” 王稼祥从担架上坐起,指着秦邦宪说:“你们是什么布尔什维克,中央谁负责,你说恩来,恩来说你……” 据聂荣臻回忆,秦邦宪当时举枪对着自己想要自杀,是聂从他手上把枪拿下的。王稼祥笑对秦邦宪说:“你这就更不像一个布尔什维克了。” 彭德怀突然走到李德面前,指着李德说:“我操你娘。” 李德问伍修权:“他说什么。” 伍修权犹豫了一会儿,机智的对李德说:“彭德怀同志说,他很喜欢你的妈妈。” 李德说:“很好很好,你喜欢我的妈妈,我们布尔什维克是国际主义者,绝对没有关系。” 彭德怀又问伍修权“李德说什么?”伍修权脸色一沉,严肃的说了一个“好”字,彭德怀会意自己打了一个大胜仗,狂笑不已。 林彪看到这情景,对彭德怀有几分醋意,突然也一个箭步走到李德面前,举拳便打。林彪接着对李德说:“顾问同志,你不是在军事上要我们‘短促突击’吗?老子这一拳就是对你进行‘短促突击’!” 伍修权对李德翻译说:“林彪同志问,短促突击是不是这么打法?” 但是,这一回李德看出来了,彭德怀和林彪的态度都是不怀好意的。李德用英文转对周恩来说:“今天这个会,乱成这个样子,对国际毫不尊重,反对国际就是反党。中国党脱离国际的领导,很严重啊。” ---听党史专家司马璐揭秘中共(11):“长征” 整理:袁斌
3个月前
“马克思,救命呀!” 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在林彪、彭德怀指挥下在界首强渡湘江。当时红军作战非常困难,大部分主力要保护中央首长;笨重的东西又多,行军缓慢。受伤的兵和民扶到处都是,根据当时的行军纪律,伤者必须“处理”,担心留下泄漏红军的秘密。 11月30日到12月1日,红军彻 夜抢渡湘江。红军这时也顾不得什么纪律了,拼命向前推挤,争取上船。江水太急而船又不多。后面的红军把前面的红军推落水中。刘伯承也说,过江时,挤死的人太多了。“这么过江不是办法,我们自己人都把自己人挤死了。”民夫只顾逃命,把一部与莫斯科联系的重型电台也抛弃了。银元、黄金由中央领导人和红军首长分别缠在身上。 周恩来说:“我们渡过湘江,就是胜利。”红军政工人员在高呼:“同志们,冲呀!”“为革命牺牲最光荣!”也有人轻声骂政工人员是“卖膏药的。” 枪声、炮声、划船的声音,国军照明弹闪烁而过。有的船被炮弹击中了,江上的血浪像火花。政工人员又在叫:“同志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湘江在咆哮,人在哭,鬼在嚎,也有柔弱的呻吟的声音:“马克思,救命呀!” 离开中央苏区号称十万的红军,这时已只剩三万零五百人了。 ---听党史专家司马璐揭秘中共(11):“长征” 整理:袁斌
3个月前
3个月前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进行长征,传统的党史归因于王明、博古的临时中央在政治和军事指挥方面犯了左倾错误。自延安时期到今天,尽管细节有所变化,但这一解释的基调却一以贯之。国外学者的话语形式和立场不同,但基本上沿袭了这一说法。 这种解释的核心,把失败的原因定位在军事战略战术的 错误和领导人的教条主义倾向。就中共而言,这种说法所隐含的逻辑是,左倾错误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只有中共的独立自主,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有毛才代表了中共的自主力量,才能挽救中国革命。显然,这种说法,实际上构成了延安整风以来中共党史解释学的核心部分,是毛泽东及其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合法性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年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中共党内其实并不存在着一个以王明为首的左倾集团;所谓左倾错误的某些基本做法,在毛泽东主政江西苏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其中的肃反错误,所谓左倾领导人并不比毛泽东走得更远[1]。 事实上,这一时期红军之所以相继从主要的根据地撤出,进行逃跑式的“战略转移”,标志着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失败。这个失败,实际上是中共这一时期革命与动员模式选择的必然结果,而其政治和军事策略的失误,在正宗的中共党史解释学里,被过份夸大了。 ---红军究竟为什么被迫长征?(证据版) 作者: 张鸣
3个月前
1934年秋天,开始了长征。在长征路上,有时供给好,有时供给不好,这主要看地区了。湖南、四川都不错,广西、贵州、云南差一点,当然更差的是川西北和甘肃。 长征的路线大半是产米地区,每天每顿都是米饭。有时想办法换口味,假如寻到猪油、面粉,又能从老百姓家中借得平锅,就自己做锅贴。我们都是 南方人,不知吃水饺是件大事,无论如何,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做法,经过煎烤,锅贴比水饺香。愈做手艺愈纯熟,我们的锅贴甚至出了名。 过云南宣威时,弄到大批火腿,可惜的是炊事班把它剁成块状,放进大锅,掺上几瓢水,一煮。结果火腿肉毫无一点味道,剩下一大锅油汤。有的红军战士很精,申明不向公家打菜,分一块生火腿,自己拿去一蒸,大家这才知道宣威火腿之所以为宣威火腿也。在这点上,肖劲光收获甚大,他的菜格子除留一格装饭之外,其他几格全装了宣威火腿。 长征生活最苦的一段当是在川西北的两三个月。行军到一个地方,有村落,地上有新的豌豆苗,有萝卜干,还找到酥油,即牛奶油,我分得一大茶杯,吃了黄油,不禁精神抖擞,我相信它的营养价值极大。那时,董必武同我们一路行军,有个战士送他半只野羊腿,他知我们有点烹调本事,就交给我们做,讲明平均各分一份,我们当然乐意接受这个小任务。 冲过腊子口之后,以胜利姿态,进入甘肃。有一晚在甘肃临洮县属的哈达铺,几个人合资共得银元一枚。我们遵从这里回族的风习,杀羊的事请卖主照规矩办,有个方向问题,我们全不懂。羊皮归卖主,我们只要羊肉,所以价当如此。我们几个人把羊分为若干种做法,当然有羊肉锅贴。只须一顿,我们几个人当晚就把一只整羊消灭了。 ---大吃一惊!红军长征时竟然吃的是“这些” 作者: 李一氓 (原文载于2004-07-30《文汇报》)
5个月前
习仲勋和我们一样,曾数次遭受到毛泽东的打击和迫害,险些被整死。最大的有三次劫难: 第一次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剩余残兵败将部队抵达陕北根据地后,重演在井冈山搞“AB团”的手段,重演夺取军权的故伎,整肃刘志丹的领导班子,采取逼供信酷刑威慑的恐怖手段,杀戮一大批拥护刘志丹的中共 干部,当时习仲勋几乎被活埋。 第二次是1962年9月间,在中共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突然抛出“利用小说反党”论,点名刘志丹的弟媳妇、时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建彤(1920–2005)所著长篇小说《刘志丹》(其时只由一些报刊连载,很受读者欢迎,尚未正式出版发行)是一部“反党小说”;指明后台有一个以习仲勋、贾拓夫(1912–1967,也是陕北出身,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轻工业部部长等职,后在文革批斗中被活活打死)、刘景范(1910–1990,刘志丹的胞弟,李建彤之夫,曾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党组书记、地质部部长等职)为首的“西北反党集团”,把他们加以严厉整肃。刘志丹虽早在30年前“牺牲”(实际是被整死),也被清算扣上“叛徒”的罪名。据不完全统计,《刘志丹》一书酿成的文字狱和“西北反党集团”冤假错案,株连延安老根据地及其他的各级干部乃至群众,多达六万多人;许多人无辜遭殃,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极为悲惨。 第三次是“文革”中再次以“修正主义反革命份子”的罪名被毛泽东的“红卫兵”揪出来批斗和挂大木牌游街示众。习家被赶出北京,父母、弟兄、姊妹天各一方,整整十二年未团未聚。年幼的习近平当时也作为“反对革命”的狗崽子送进“劳改队”,一个异母姐姐活活被整死。 ---原中共领导人习仲勋被谁关押了十六年? 作者: 铁流 图:习仲勋在“文革”中被批斗。
5个月前
在中共的宣传中,参加“长征”的红军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食不果腹,被迫吃草根、啃树皮,而遵义会议则是决定红军和革命前途命运的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可是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却写了中共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1935年初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鸡 的质量越做越差;作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把中共组织分配的打土豪获得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被贪小利的裁缝偷工减料,生了一肚子的气。对遵义会议,反而没一字的描写。 “长征”途中,红军大部分时间是行进在汉区,一路宣传招兵,一路打土豪,补充给养;过贵州,畅饮茅台酒,进云南,大啖宣威火腿。何涤宙的《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既有去学校进行宣传,又写到红军干部和遵义学生打篮球比赛,跳舞联欢。何涤宙的文章没一字提到遵义会议。 1934年4月28日,中共苏区的门户广昌失陷后,转移已成唯一出路。6月25日,共产国际来电同意转移,随即成立了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着手物资准备,猛烈扩红和加紧训练干部。因周恩来等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谈判成功,红军突破一、二、三道封锁线都没有打大仗,只是到了强渡湘江时才遭到重大伤亡。 “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只剩下3万余人,还有许多新兵和挑夫逃跑。到达哈达铺,红三军团只剩两千多人;此时,由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整编的陕甘支队只有14,000人,而到达吴起镇时只剩下7,200人。 陕甘支队到“长征”后期,没打什么大仗,逃兵很多,因为前三个月在川西北的藏区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见不到人”,“没有土豪打”,一路扩红进来的新兵,到达汉区后,不少人不辞而别,有的人转回老家,还有一些人就留下给老百姓做了上门女婿。 ---史学家揭秘:被删除的红军“长征”真相
6个月前
张国焘叛变革命后,躲在香港骂遍了共产党的领袖们。骂到刘少奇时,他说:"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功狗'。" 他说得不错。毛泽东之所以有今天,刘少奇的功劳最大。 红军长征到延安后,记得有一回看戏,演的是唐僧取经的内容。毛泽东突然对身边的一个民主人士说:"唐僧西天取经谁最坚定?唐僧。谁最动摇?猪 八戒。"接着他指着坐在他左边只隔一个座位的张国焘,说:"他就是长征路上的猪八戒。"张国焘闻言大怒,哐啷一下站起来,向剧场外走去,骂了句:"无耻。"毛泽东面不改色。我又听见哐啷一声响,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人拔地而起。是刘少奇。他对张国焘厉声道:"你住嘴!" 满场大员,无一人拔刀相助,连毛泽东本人都未拔刀,刘少奇却慷慨拔刀了。就今天晚上的事情单独来看,我隐隐觉得刘少奇有点过分了。不错,张国焘是骂人了,可毛泽东也骂人了,而且出击在先。张国焘的嘴薄如纸,毛泽东的嘴比纸薄。刘少奇怎么就一个鱼跃跳到毛泽东的队列中呢? 刘少奇最伟大的功劳在于从事了一项发明创造。他提出了"毛泽东思想"。 一九四五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七大",刘少奇在会上热辣辣地夸奖毛泽东。他做了几次报告,次次都是嘴巴上盛开喇叭花。有一次报告,他总共一百零五次提到毛泽东的名字。这是我统计的。当时我在台下,十分注意地看台上的领袖们的表情。他们均在点头,周恩来、任弼时点得很轻,充其量能算颔首而已。林彪点得冲动而激烈,象小鸡啄米一般。令我奇怪的是,毛泽东也和他们一样点头。他脸上挂着自信的笑。他放任自流地听凭别人歌唱自己。 刘少奇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被他表扬了绝不下一百次,如果加上"毛泽东思想"就更不计其数了。他几次脱离报告,去解释那个刚被分娩出来的字眼。每到这时,他的声音都会提高八度。念稿时他还稍有结巴,这时却流利如水。他一次一次地用手噼开胸前的空气,他特别激动。当他最后一次作解释,说出了那句在以后被千万次重复的名言时,他的声音嘶哑了:"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已经用他的思想把我们全民族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掌声雷动,几乎要掀翻杨家岭大礼堂的天灵盖。"毛泽东思想"是刘少奇这个母亲生出来的。这个婴孩一出世就注定要万岁的。今天,毛泽东已无言,刘少奇亦无言,但毛泽东思想仍在喋喋不休地发言。我们用它斗天,斗地,斗别人。别人也用它斗我们。谁上台谁就自己宣布掌握了它;谁下台谁就被别人宣布背叛了它。上台下台,车轮咕辘辘转,只有它岿然不动。 ---刘亚洲:刘少奇之昏 (作者按:此文被访者是一位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