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国共合作
关注
朱韵和
1周前
西安事变,张学良是功臣还是罪人? 李肃:西安事变最后的结果是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有什么记载? 郭岱君:日记有很多记载。他对西安事变的日记我们后来看起来就像看小说一样精彩。首先他为什么要去西安?已经有人警告他,西安不稳定,不要去。他还是去,因为他相信张学良,待张学 良如“子侄”。去了以后,当然张学良、杨虎城希望抗日。但故事中还有故事,因为中共在张学良这边已经做了很久的工作了,就是希望能够胁迫蒋介石抗日,并没有想要抓蒋介石的意思。可是前天晚上张学良去跟蒋介石讲,说你不应该花时间打内战,应该抗日等等。蒋介石觉得你是我的晚辈,于是拍桌子把张学良大骂一顿。张学良火了,回去以后就兵谏了。蒋的日记也很精彩。他说突然间外面枪声大作,他就要侍卫去看发生什么事情。侍卫回来说大事不好,他马上就说赶快从后面的窗户跳出去。侍卫先跳下去,他接着跳。他在日记中说跳下去以后三分钟站不起来,因为他不晓得后墙是里高外低,外面是一个沟。所以他跳下去以后脊椎跟腿都受伤了,侍卫只有背着他往山后走。那么后面怎样搜索,怎样抓到他,日记中都非常的精彩。这里面就谈到中共在事件中的角色。我以前在台湾的时候,蒋介石本人,国民党还有宋美玲写的有关西安日记,都否认在西安见到了中共的代表。可是等到宋子文档案开放,非常清楚周恩来来了,而且见了两次。蒋介石日记里面也非常清楚,周恩来来见两次。蒋介石的日记很感人。有一天他就写:“十时三十分,余已就寝,妻携周某来见。多年不见故人,宁无感慨乎?”蒋介石为什么如此失望,愤怒,对张学良如此不能原谅呢?是因为他已经打算一切都布局好了,迁都完毕之后,陈诚和卫立煌的军队已经在百灵庙准备一举歼灭红军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差两个礼拜了,结果发生了西安事变。所以他写道:“汉卿误我大事矣”,“汉卿坏我一盘好棋”。 李肃:起码这件事把蒋介石剿共灭共的企图被打掉了。 郭岱君:第一个就是剿共灭共的企图被打掉,第二个就是他还没有准备好。他本来希望有60个师,事实上没有,结果很快就仓促应战了,1937年就跟日本宣战了,整个的训练都还没有完备,有很多的遗憾。 ---日记中的蒋介石:剿共为名,抗日为实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杜林 萧雨 昱杉
#西安事变
#张学良
#蒋介石
#国共合作
#抗日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抗战领导权 至于近年来中国官方及一些官方学者形容,抗战期间有两个领导,一个是领导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另一个是领导敌后战场的共产党。对此,郝柏村表示,他虽然同意抗战时期有两个领导的说法,但认为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首先,在七七事变和上松会战后,共产党发表了一个《共赴国难宣言》 ,而《共赴国难宣言》就是承认抗战是由蒋委员长在重庆的国民政府领导,而且表示共产党要服从军事委员会的指挥。 他举例说,中国大陆官方经常宣传的“平型关大捷”是在八年抗战惟一一次由中央政府指挥、并有八路军参加的一次会战,当时林彪只是八路军的一个师长而已。而当时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是阎锡山指挥太原会战,共有三个集团军分左中右参战,左翼是国民党的杨爱源、中间是国民党的卫立煌、右翼是共产党朱德,所以林彪是朱德右翼的一个师,他们抄了日本人的后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真正的中央战场则是郝梦龄(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阵亡的地方,同时在平原也有国民党军队一个旅四千人全部阵亡。为此,日本人事后还在现场竖立了一个碑,以示对中国军人的敬意。 不过,在中国大陆官方,有关平型关战事的描述说,当时八路军奉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等等。对此,郝柏村用“岂有此理”来形容。他补充说,这个会战是归阎锡山指挥的,毛泽东怎么能够指挥一个师呢?这都是内行人一看都很清楚的。 图:今年96岁的前抗战老兵郝柏村在台北接受BBC中文网专访,讲述他对抗战历史的看法。(BBC中文网摄) ---郝柏村:中共自称是抗战“中流砥柱”有欠公道 BBC中文网 2015年7月2日
#抗战领导权
#郝柏村
#平型关战役
#国共合作
#历史争议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郝柏村:由于国共意见的分歧,在大战中国共真正合作的战役就是太原会战,在那以后国共就从来没有再联合在一起过。正面战场主要都是国军在打,所以如果中共说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恐怕与事实不符。 抗战胜利以后,国共发生内战。其实两党在抗战期间已经有了摩擦,当时还没有上升到战争,只是摩擦 。蒋委员长当时坚持抗战第一、抗战到底,所以对于国共两军的冲突基本采取忍让的政策。抗战胜利以后,他请毛泽东到重庆去,希望两党能够共同和平建设新中国。后来马歇尔的调停也都失败了。客观来讲,蒋总统犯了很多战略上的错误。第一就是不应该接受雅尔达密约。如果不接受雅尔达密约,苏联就无权进军东北。苏联进东北和日本是一样的,都是侵略者。第二就是蒋总统对中共武装力量的膨胀判断错误。他以为国军是占优势的,可以速战速决,把共产党消灭。其实从八年抗战的经验看来,共产党是最会打持久战的,所以在内战中共产党不和国民党决战,直到它的优势形成,也就是苏联在东北接受的日本大约50个师的装备,全部交给林彪了。这是国军整个军事战略战术的错误。第三,蒋委员长以为内战是抗战的延续。这是错误的。抗战是反侵略的,而内战在作战号召上,国民党就居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中国穷人多,富人少,所以共产党掌握了敌后地区的多数。第四,中美关系的变化也是一个原因。中华民国在二次大战中本是日本和美国的盟友,但是马歇尔与蒋总统后来个性不合,他做了美国国务卿后就希望“倒蒋”,结果“倒蒋”把中华民国也倒了。因此失去大陆的原因很多,蒋总统应该负这个责任。 ---专访郝柏村 缅怀抗战历史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樊冬宁夏天
#国共合作
#太原会战
#抗战
#蒋介石
#内战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说说国军的敌后游击战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除了在正面战场与侵华日军展开了22次大会战、若干次中小战役外,还在敌后采取游击战术打击日军。据统计,1938年,国军参加游击战的数量在60万左右。到了1941年,国军游击队的人数是中共军队(连同游击队)总数的2.63倍,枪支是中共军队的4倍。 国民党正式 确定敌后游击战是在1937年太原保卫战前后。1937年9月国民党河北守军在涿县战败,退守山西,部分军队奉命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在当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更进一步建议,在战术上“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 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之效。”白的建议为蒋介石采纳,并在此后的作战计划中明确提出。 事实上,参与国军游击战的除了奉命留在敌后的正规军,还有由国军军官、地方军人、国民党党务人员所领导的民间武装部队。这些武装部队一直活跃在敌后,打击并牵制日军。 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到达鼎盛时期,建立了一批抗日根据地,华北有太行山、中条山、吕梁山、恒山根据地,华东华中有沂照山区根据地、浙西根据地、皖东皖北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鄂东根据地、大云山九宫山庐山根据地,华南有海南根据地。全部兵力约100万左右。此后国军游击队虽曾遭遇挫折,但资料显示,抗战游击区除冀察、鲁苏战区到抗战后期不复存在外,山西游击区、豫鄂皖游击区、浙西游击区、海南游击区等,则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在八年抗战中,国军游击队除配合正面战场大型会战和战役外,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游击作战的战例,如郑氏祠伏击战、突袭南澳岛、吕梁山围歼战、攻占黄梅、鄂东反扫荡、马当夜袭战等。 而在敌后战场殉国的国军将官,亦达数百人,军阶较高的有:东北挺进军骑兵第6师中将师长刘桂五、东北游击队总司令中将唐聚五、第5战区第2路游击司令中将刘震东、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中将周复、第34军暂编45师少将师长王风山、第98军中将军长武士敏、第51军114师中将师长方叔洪等。 可以说,国军游击队的存在,有效地起到了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持长期抗战、牵制日军并困扰其后方、协助国民政府恢复沦陷区政权、使沦陷区民心得到维系的作用。这再一次戳穿了惟有中共抗战(游击战)的谎言。 当然,四九年后,这些抗战游击队被新政权视为土匪,所谓的剿匪,实际上就是在和这些国军游击队的战争,无数在抗日卫国战争中痛击日寇的英雄,就倒在保卫民国的最后战斗中。很多放下武器的国军游击队官兵,绝大多数都在后来的镇反中被杀害。历史,就是这么残酷,令人不忍卒读。 ---作者: 东野长峥
#国军游击战
#抗日战争
#敌后战场
#国共合作
#历史真相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太原会战是1937年抗战初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历时近两个月,国军投入约30万兵力,日军投入约12万兵力.该会战由两个主要战场构成,一是晋北战场,一是晋东战场。晋北战场包括广灵、灵邱战役、平型关战役、淳县平原战役和忻口战役。 当时参与平型关战役的是国民党第十五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均 调归山西的阎锡山指挥,主要任务是负责巡守平型关以切断日军后方联络线。第十五军长刘恩茂率部占领平型关正面阵地,向东延长四十里,西至北楼口八十里,军部则驻在平型关后小冶镇上;左翼是第三十三军,占领大小石口阵地,而八路军则是协同参加左翼雁门关一带,因此在主战场正面没有见到中共军队的影子。 在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主力进攻平型关及团城口(在平型关西三十二里)情况紧急时,林彪的第一一五师潜藏在关右山区杨镇,并在蔡家峪袭击日军辎重队四百多人后逃跑,致使左翼雁门关战场出现空档,使日军迂回威胁平型关国军的后方,导致该战役最终功败垂成。 而中共为了掩饰他们的逃跑,竟夸大宣传什么“平型关大捷”,夸大击毙日军人数,欺骗世人。 ---抗战期间一些中共将军的所作所为 作者: 林辉
#太原会战
#平型关战役
#国共合作
#林彪
#抗战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国中之国垮了,不得不“长征”。“长征”的口号很爱国,不再“保卫苏联”了,改叫“北上抗日”。不过中流砥柱的大脑里依然没有抗日的细胞。1935年10月,毛在六盘山高吟“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词五十年代公开发表后,有读者问,“苍龙”何指?郭沫若以为指日本,但毛纠正了郭的误解,坦然承认自己当年 必欲缚之而后快的“苍龙”是蒋介石。郭沫若有文提及这事,应该还找得到。由此又可证,整个长征过程中,“中流砥柱”打的虽是“抗日”的旗帜,其实毫无爱国的心思,更谈不上实绩。 毛要“缚住”的“苍龙”是谁,是瞒不了人的。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时,如果依了毛,蒋就非被杀不可。问题是斯大林不批准。斯大林认为,替苏联在东面挡住日本,不是区区毛泽东所能胜任的,必须借重于蒋和全中国的军队。因此共产国际训令中共不得鲁莽,必须重建国共合作。毛才改变态度,开始爱起国来。 斯大林百密一疏。他要中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这有利于抗日,却不利于中共保存实力。在中共政治局会上,王明、博古、周恩来等赞成国际路线;毛和刘少奇则从本党利益出发,硬是坚持“独立自主”,寸步不让,终于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决议。这里,伏下了后来国共摩擦和延安整风两场血雨腥风大规模内斗的祸根。所谓中流砥柱,特征就在“独立自主”四个字。 何谓“独立自主”?一切行动必须从保存和发展本党的实力和利益出发,绝对不可以从全民族抗日的需要出发——这就是“中流砥柱”在八年抗战中奉行的指导方针,这才是它的命根子。 ---RFA独家:抗日战争的真相和教训(一)(鲍彤)
#长征
#毛泽东
#蒋介石
#国共合作
#独立自主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毛泽东和日本外务省下属机关的共谋 1939年,毛泽东派中共特务潘汉年潜入日本外务省下属机关“岩井公馆”,和岩井英一(时任上海副领事)交好。潘汉年是中共中央情报组特务科出身的职业间谍。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部接受训练。岩井公馆有个早就卧底被叫做“五重间谍”的中共特务袁殊。 潘汉年求袁殊介绍和 岩井英一会面。之后,他一直向日方提供在国民党得到军事情报。得到的好处是由岩井领取高额的报酬。每次的金额相当于当时警察的5年份年收入(2000香港元)。岩井英一利用外务省机密费拨款支付给潘汉年。 和日本交战的是迁都重庆由蒋介石率领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如果拿到其军事情报,在中日战争中可占据有利地位。 为什么潘汉年可以拿到国民党的详细军事情报呢?因为1936年12月张学良发起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如果不进行国共合作中共军几乎到了灭绝的地步,于是共产国际提出指示“国共合作”。 这是因为国民政府在1930年代,为了歼灭在中华民国内,由共产国际指示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围剿。为此,1934年至1936年毛泽东开始了称作“长征”的撤退。和国民党军一边交战一边徒步迁移1万2500公里。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由10万人锐减到几千人(据≪毛泽东外交文选≫535页,全军30万人减到2万多。)尽管如此,蒋介石仍没有停止围剿,于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蒋介石国共合作。 但是,毛泽东表面上协助蒋介石,背后实在背叛。毛泽东的左膀右臂周恩来为国共合作开赴重庆,这样拿到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就如探囊取物。 潘汉年在上海实施特务活动时,中共特务机关(地下组织)在香港有一分支。在那里,以潘汉年为首,还有受毛泽东之命的廖承志也在此工作,和驻香港日本领事馆的外务省小泉清一(特务)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形成了一个“中共、日军合作特务组织”。 ---中国建国之父毛泽东与日军共谋 远藤 誉(东京福祉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毛泽东
#潘汉年
#岩井英一
#国共合作
#日军情报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中共特务和日军共谋”的关系图 关系图的左侧是受毛泽东密令而行动的中共特务代表的人名和命令系统,右侧是中共特务接触的日方组织或个人。重申一遍,中共特务接触日方人员就是通过国共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重庆“国民政府”的军事情报高价卖给日本,让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弱化,从而在中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 坐收渔翁之利夺取天下。此外,我找到了证明当时弱得和国民党军队无法相提并论的共产党军队在中日战争期间为发展壮大,故意让中日战争拖长的证据,也有共军向日军提出“请求和共军实现一部分停战”的证据。 ---中国建国之父毛泽东与日军共谋 远藤 誉(东京福祉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中共特务
#日军共谋
#毛泽东
#国共合作
#中日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张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披露,卢沟桥事变后,由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的红色代理人张治中引发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把中国推入无边的战祸之中。该书称:“八月九日,经张治中一手挑选的派驻上海虹桥机场的部队,打死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各一人,然后给一个中国死囚犯穿上中方制服,把他打死在机场大 门口,以造成日本人先开火的假象。日本人的表现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张治中以“上海的形势突然告急”为理由,率大批军队在十二日清晨占领上海,定于十三日拂晓向上海日军发起攻击。蒋介石两次去电叫他“不得进攻”要张“再研讨”攻击计划,“不可徒凭一时之愤兴”。张十四日电蒋:“本军决于本日午后五时,对敌开始攻击。”但张治中午后三时就提前下达了总攻击命令。四时,炮兵、步兵一齐进攻。 在以后几天里,张治中不断传播虚假资讯,制造混乱,并不听蒋介石命令,擅自向日军进攻,加速引发了中日全面战争。 维基百科评述说:“蒋中正在淞沪会战几乎投入所有的精锐部队,造成极大伤亡。中国军队一败涂地,幸好日本当时尚未做好侵略中国的准备,兵力有限,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之后,中央政府的兵力已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军阀造成威胁,这时中国共产党、各地军阀都各据一方,拥兵自重。……淞沪会战后大量的游勇散兵,中国国民政府无力加以收编,往往造成后方百姓的困扰,或者被中国共产党加以吸收,造成八路军或新四军的急速扩充,至1940年7月7日,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五十万人。”(编按:中共中央1939年的文件已一再称“我党已有五十万大军活跃在敌后”。) ---日本侵华背后共产国际的巨大黑手(下) 作者:曹维录
#毛泽东
#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戎
#卢沟桥事变
#中日战争
#国共合作
#张治中
#历史揭秘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汪精卫识破共产党的真面目之后,其认知水平一日千里,很快又领先了老蒋一大步。其实国民党内能看清共产党危害的人也不少,例如蒋介石就曾说过,“日本只能伤到中国的表肤,共产主义却能危及灵魂”,可谓一语中的。问题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共产党的能力,觉得共党不过一群匪众,何成气候,最后甚至与虎谋皮 ,一度搞起了国共合作,换来的则是黄桥之战一万余人被友军歼灭的惨痛教训。汪精卫则认为,中日只要开战,中国必将陷于共产党之手,“我们与日本讲和,不是怕打下去中国会被日本征服,日本是不能征服中国的;乃是怕战争延长下去,中国会亡于共产党。而于日本,战争延长下去亦将招来其在国际地位上的大祸,故中日两国有可讲和的利害交点”,“现在中国问题的中心是不要弄到共产党手里。共产党是国际的,中国共产党没国籍,中国让共产党发展下去那真是亡国了,中国永世不能翻身”。以我们这些马后炮的角度来看,汪精卫简直就是高瞻远瞩、当世半仙,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种政治观点还是过于超前了,别说是蒋介石,就连汪的心腹陈公博都不以为然:“他总以为中国共产党要煽动中日战争以收渔人之利,因此更应该求和平”。陈公博说这句话的时候,抗战才刚结束没多久,假如他能活到1949年,那恐怕是要唏嘘不已了。 ---汪精卫和平运动始末 作者: 推倒柏林墙
#汪精卫
#国民党
#共产党
#蒋介石
#黄桥之战
#国共合作
#中日战争
#中国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