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张学良
关注
朱韵和
6天前
西安事变,张学良是功臣还是罪人? 李肃:西安事变最后的结果是国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有什么记载? 郭岱君:日记有很多记载。他对西安事变的日记我们后来看起来就像看小说一样精彩。首先他为什么要去西安?已经有人警告他,西安不稳定,不要去。他还是去,因为他相信张学良,待张学 良如“子侄”。去了以后,当然张学良、杨虎城希望抗日。但故事中还有故事,因为中共在张学良这边已经做了很久的工作了,就是希望能够胁迫蒋介石抗日,并没有想要抓蒋介石的意思。可是前天晚上张学良去跟蒋介石讲,说你不应该花时间打内战,应该抗日等等。蒋介石觉得你是我的晚辈,于是拍桌子把张学良大骂一顿。张学良火了,回去以后就兵谏了。蒋的日记也很精彩。他说突然间外面枪声大作,他就要侍卫去看发生什么事情。侍卫回来说大事不好,他马上就说赶快从后面的窗户跳出去。侍卫先跳下去,他接着跳。他在日记中说跳下去以后三分钟站不起来,因为他不晓得后墙是里高外低,外面是一个沟。所以他跳下去以后脊椎跟腿都受伤了,侍卫只有背着他往山后走。那么后面怎样搜索,怎样抓到他,日记中都非常的精彩。这里面就谈到中共在事件中的角色。我以前在台湾的时候,蒋介石本人,国民党还有宋美玲写的有关西安日记,都否认在西安见到了中共的代表。可是等到宋子文档案开放,非常清楚周恩来来了,而且见了两次。蒋介石日记里面也非常清楚,周恩来来见两次。蒋介石的日记很感人。有一天他就写:“十时三十分,余已就寝,妻携周某来见。多年不见故人,宁无感慨乎?”蒋介石为什么如此失望,愤怒,对张学良如此不能原谅呢?是因为他已经打算一切都布局好了,迁都完毕之后,陈诚和卫立煌的军队已经在百灵庙准备一举歼灭红军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差两个礼拜了,结果发生了西安事变。所以他写道:“汉卿误我大事矣”,“汉卿坏我一盘好棋”。 李肃:起码这件事把蒋介石剿共灭共的企图被打掉了。 郭岱君:第一个就是剿共灭共的企图被打掉,第二个就是他还没有准备好。他本来希望有60个师,事实上没有,结果很快就仓促应战了,1937年就跟日本宣战了,整个的训练都还没有完备,有很多的遗憾。 ---日记中的蒋介石:剿共为名,抗日为实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杜林 萧雨 昱杉
#西安事变
#张学良
#蒋介石
#国共合作
#抗日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1934年2月11日,胡适在南京出席中基会第八次董事会议以后,乘火车返回北平。上车后遇上许多熟人,其中有一个名叫王化一的人对他说:“在张学良的保险箱里,只有两件东西,一件是50万元的收条,一件是一块银元。” 王化一曾经担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务委员、古北口警备司令,是一位东北籍将领。王还说 :那张收条是张学良赞助一位日本议员参加竞选的费用,后来该议员竞选失败,这50万元也就打了水漂。至于那块银元,则是张学良“决定杀杨宇霆的关键”。 杨宇霆是东北军的重要人物,他早年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步入军界。由于他智足多谋,很快受到张作霖的重用,并在东北军中有“小诸葛”之称。在杨宇霆的帮助下,张作霖实力大增,使日本人在东北不敢轻举妄动。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火车站被谋杀以后,张学良成为东北军最高统帅。于是杨宇霆就像周公那样,主动承担起指导少帅的责任。他不仅规劝张学良要戒除毒瘾,还批评他只顾玩乐不问政事。 对于杨宇霆的这种做法,张学良很不高兴。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不断挑拨他们的关系,说杨宇霆颇有野心,是张学良身边的最大隐患,应该及早除掉。至于张学良本人,虽然也想去除这心头大患,只因杨是前朝重臣才不忍下手。于是,那块银元便成了是否杀害杨宇霆的关键。 据王化一说,有一天夜里,张学良在卧室里对这个问题犹豫不决,便取出一块银元,想用占卜的方式做出决定。他的设想是如果袁头向上则杀,向下则不杀。没想到连掷三次,都是“袁头向上”,于是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看到丈夫落泪,于凤至十分诧异。经过再三追问,张才说出事情真相。这时于凤至也拿起银元丢了两次,没想到都是“袁头向上”。丢最后一次的时候,银元掉到床上,她俯身一看,也流下泪来,原来这一次还是“袁头向上”!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终于下了除掉杨宇霆的决心。 听了王化一的这番话,胡适不仅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还在日记中写道:“杨宇霆若不死,东北四省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 其实,胡适一直对张学良很不满意。比如“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曾经多次劝张学良辞职,然后把军政大权交付中央。张学良也表示愿意听从劝告,但是却始终没有兑现。1932年热河事件爆发后,胡适又在信中对张学良说:“若再恋栈以自陷于更不可自拔之地位,则将来必有最不荣誉的下场。百年事业,两世英名,恐将尽付流水了。”然而张学良就是听不进去。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胡适又在日记中写道:“这祸真闯得不小!汉卿为人有小聪明,而根基太坏,到如今还不曾成熟,就为小人所误……” ---张学良的保险箱 作者: 智效民
#张学良
#杨宇霆
#东北军
#胡适
#历史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周前
周恩來是什麼貨色, 來看看晚年張學良咋說, 真是太精闢、太到位了!
#周恩来
#张学良
#评价
#历史人物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张学良的软禁岁月(1/5) 这五十四年中,张学良的日子过得如何?他又花费了多少钱呢?其实老蒋养着他,也是颇费钱,因为他一年的花销能养一个团。 客观的讲,那五十四年除了闷了些,少帅的日子还真是过得不错。刚开始看管的活动范围在10里以内,不管干啥都会有人跟着,后来好些了。活动范围大了些 ,也允许别人探监,甚至最后赵四长大的儿子也能来看老爹。身边也有仆人,一边监视,一边为他服侍,还给他安排了专门的厨师。 住的地方也大多是风景秀丽的地方,比如说雪窦山,那真是风景好。老蒋还为他修建了新房子,里边设施很不错,不止如此,赵四小姐和于凤至还能轮流陪着他。再比如说桐梓小西湖还特意仿西湖设景,安置了三个石塔。 他喜欢网球、钓鱼,为此还专门给他建了一个网球场,网球拍都是联系外国使者买回来的。 除此之外,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过分,张学良的要求基本上都能被满足。至于花了多少钱,老蒋曾回答过,他说张学良一年的花费,最起码够一个团的人一年的花费。
#张学良
#软禁生活
#优待
#雪窦山
#休闲娱乐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张学良戒毒 1990年张学良在台北接受NHK采访时,说:“当时我的工作很困难,没有鸦片不行,干不了。结果上瘾了。我趁要出游的机会,决心治疗鸦片中毒。鸦片中毒的那种痛苦,你们是理解不了的,活人让鸦片弄得像死人一样,真是惨极了。我考虑我要不戒烟,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于是便一心一意地治疗。,,
#张学良
#戒毒
#鸦片
#痛苦
#决心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1936年10月底,蒋介石(右二)和美龄(在他旁边)在西安附近观光,在武王(周朝第一位国王,公元前1046-1043年)墓前。少帅张学良(中间,面带微笑)作东。仅仅一个月后,他就发动了一场针对蒋介石的政变,并将其拘留。杨虎城将军,张的同谋,在最右边,立正。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
#兵变
#杨虎城
分享
评论 0
0
Ivy未央News
2周前
下图是夏威夷平等院张学良墓 单独一个通道上去,正对着平等院正门,何德何能长眠在这风水宝地啊? 千古罪人张学良死前回忆: 牠们(中共)长征到陕北后,只剩下一万多人,且兵疲马惫,消灭牠们易如反掌,而我鬼迷心窍,抓了蒋公,救了牠们。但牠们不念旧情杀了我四弟(指张学思,文革中被迫害至死),蒋公软禁了我,却阴错阳差保护了我,使我活到了90多岁,如果当年我留在牠们那里,我早就没命了…
#张学良
#夏威夷
#平等院
#西安事变
#晚年回忆
分享
评论 0
0
作家崔成浩
3周前
这是西安事变前一天的经典照片,也是犯罪心理学最好的研究素材。蒋介石坦然直视镜头,毫无防备;张学良手持毡帽低头沉思,心存犹豫;杨虎城遮面回避,显露恐惧;后面的陕西省主席低头躲闪,内心惶恐。这不仅是一张照片,这是几个灵魂的X光片。谁心中有鬼,谁将是历史罪人,一目了然。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张学良
#杨虎城
#历史照片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周前
谈与墨索里尼小姐(意大利墨索里尼的千金艾达小姐 )的绯闻: 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时说:“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没想到她会喜欢上我,我对她很客气,我们没有特殊关系......”
#张学良
#墨索里尼
#艾达·墨索里尼
#绯闻
#口述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3个月前
张学良回忆往事:劝溥仪放下皇帝架子做回平民,去南开大学读书或者出国留学;土肥原贤二要求张学良裂土称帝惹怒张学良。
#张学良
#溥仪
#土肥原贤二
#南开大学
#留学
分享
评论 0
0
中日政经评论
5个月前
张学良是否是中共党员?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张的副官吕正操证实张学良的确是中共党员。叶剑英也说过张学良是共产党。张学良生前也说过他自己是共产党。唯有杨奎松认为找不到靠谱的史料支撑这个论断。你觉得呢?
#张学良
#中共党员
#历史争议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苏俄后来发展为积极支持蒋介石抗战行动,也主要是出于考虑到本国利益,斯大林很清楚地看到,没有蒋介石领导中国抗日,苏联就要付出无法想像的代价来对付日本。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斯大林对中共中央,发出最为严厉的指令,务必全力确保蒋介石的安全。斯大林随后还释放了在西伯利亚被劳改多年的蒋介 石的独子蒋经国。在斯大林的严厉指令下,中共不得不派遣周恩来等人前往西安,与张学良进行善后的接触,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是由于中共深明民族大义,而是不得不照莫斯科上司指令行事。 ---日本侵略中国背后共产国际的巨大黑手(上) 作者: 曹維錄
#苏俄
#蒋介石
#抗战
#斯大林
#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
#张学良
#和平解决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汪先生在民国二十一年上海“一二八”之役是主张抵抗的,在民国二十二年长城古北口之役是主张抵抗的,在二十一年曾因张学良不愿意抵抗而通电邀张学良共同下野,因此出国。在长城古北口之役,又匆匆自海外归来,共赴国难。 那时候汪先生总以为中国只有抵抗才有办法,可是也因长城古北口之役卒使汪先生所 受刺激太深。因为前方将领回来报告,都说官兵无法战争,官兵并非不愿战,实在不能战,因为我们的军火同敌人的军火距离太远了,我们官兵看不见敌人,只是受到敌人炮火的威胁。汪先生听了这些报告,以后便慢慢有主和的倾向。 汪先生那时不但主持行政院,而且兼了外交部长,我当时大不以为然,在南京的同志也大不以为然。外间的批评都集中于汪先生一人,以为主和的只是汪先生,所以当日许多人都曾劝过汪先生,说上海的淞沪协定为汪先生所知的,而塘沽协定是事后才知道的,汪先生也应该分辩一下。汪先生说:“绝不分辩,谁叫我当行政院长?行政院长就要负一切责任的”。汪先生这一句话,可以表明他当时的心境。同时,他还对我说:“武官是有责任的,他们绝不说不能战,文官是没有打仗责任的,他们当然可以唱高调,要战。今日除我说老实话,还有谁人?”我告诉他,外间的批评很是恶劣,我希望汪先生事事慎重,汪先生很愤懑的答复我:“我死尚不惧,何畏乎骂?”我只得默然了。 ---陈公博自白书 选自《审讯汪伪汉奸笔录》上
#一二八事变
#长城古北口之役
#抗战精神
#张学良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5个月前
中间两人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我有一个朋友,相交甚深。有一天,网友“老酒”说:你知道他爹是谁?我问是谁?他说:“杨虎城。”老酒也是我的好朋友,已经去世三年了,生前是深圳某高中语文教师。
#历史
#杨虎城
#张学良
分享
评论 0
0
猫神
5个月前
民国4️⃣大美男、少帅张学良和儿子、孙子在一起👍 这一看就是亲生的,真是高颜值的一家👍😂😂
#民国美男
#张学良
#高颜值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1930年11月,(左起)张学良,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在南京合影
#张学良
#于凤至
#宋美龄
#蒋介石
#南京
#1930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智效民:张学良的一块银元决定了东北四省的命运 1934年2月11日,胡适在南京出席中基会第八次董事会议以后,乘火车返回北平。上车后遇上许多熟人,其中有一个名叫王化一的人对他说:“在张学良的保险箱里,只有两件东西,一件是50万元的收条,一件是一块银元。” 王化一曾经担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务 委员、古北口警备司令,是一位东北籍将领。王还说:那张收条是张学良赞助一位日本议员参加竞选的费用,后来该议员竞选失败,这50万元也就打了水漂。至于那块银元,则是张学良“决定杀杨宇霆的关键”。 杨宇霆是东北军的重要人物,他早年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步入军界。由于他智足多谋,很快受到张作霖的重用,并在东北军中有“小诸葛”之称。在杨宇霆的帮助下,张作霖实力大增,使日本人在东北不敢轻举妄动。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火车站被谋杀以后,张学良成为东北军最高统帅。于是杨宇霆就像周公那样,主动承担起指导少帅的责任。他不仅规劝张学良要戒除毒瘾,还批评他只顾玩乐不问政事。 对于杨宇霆的这种做法,张学良很不高兴。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不断挑拨他们的关系,说杨宇霆颇有野心,是张学良身边的最大隐患,应该及早除掉。至于张学良本人,虽然也想去除这心头大患,只因杨是前朝重臣才不忍下手。于是,那块银元便成了是否杀害杨宇霆的关键。 据王化一说,有一天夜里,张学良在卧室里对这个问题犹豫不决,便取出一块银元,想用占卜的方式做出决定。他的设想是如果袁头向上则杀,向下则不杀。没想到连掷三次,都是“袁头向上”,于是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看到丈夫落泪,于凤至十分诧异。经过再三追问,张才说出事情真相。这时于凤至也拿起银元丢了两次,没想到都是“袁头向上”。丢最后一次的时候,银元掉到床上,她俯身一看,也流下泪来,原来这一次还是“袁头向上”!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终于下了除掉杨宇霆的决心。 听了王化一的这番话,胡适不仅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还在日记中写道:“杨宇霆若不死,东北四省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 其实,胡适一直对张学良很不满意。比如“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曾经多次劝张学良辞职,然后把军政大权交付中央。张学良也表示愿意听从劝告,但是却始终没有兑现。1932年热河事件爆发后,胡适又在信中对张学良说:“若再恋栈以自陷于更不可自拔之地位,则将来必有最不荣誉的下场。百年事业,两世英名,恐将尽付流水了。”然而张学良就是听不进去。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胡适又在日记中写道:“这祸真闯得不小!汉卿为人有小聪明,而根基太坏,到如今还不曾成熟,就为小人所误……”
#张学良
#东北四省
#胡适
#锦州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事变前,中共怂恿张学良、杨虎城扣蒋,准备押蒋至赤区公审。事变后,延安高声要求杀蒋,受到莫斯科高压干涉。《真理报》严厉谴责张杨为卖国贼与日本代理人。同时,斯大林严辞电共: 立即释放蒋,否则我们将断绝与你们的一切关系。 如果中共不利用他们的影响使蒋获释,莫斯科将斥责他们为“土匪”,并 将在全世界面前予以谴责。 斯大林如此决绝之态,对中共极其不利。中共本就是共产国际的下属支部,失去苏联支持,中共深知后果,严封密罩,中共几代党徒绝大多数不知斯大林曾对中共用词“土匪”。 但“捉放蒋”对东北军、西北军相当不划算,等于“陪着玩”,白白替红军得罪顶头上司,以后怎么过日子?事实也是:东北军失去少帅,“二・二”内讧后一蹶不振;杨虎城被迫出洋,十七路军分化散编。两军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中共成为西安事变最大赢家,免除灭顶之灾,获得喘息,且拿到合法身份,“龙兴”延安,利用抗战“十年生聚”,最后夺得国柄。 ---西安事变被隐淡的史实 作者: 裴毅然
#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
#斯大林
#苏联
#共产国际
#张学良
#杨虎城
#蒋介石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西安事變主角蔣介石(右)、張學良(左)及楊虎城(中)在事變發生前合影。
#西安事变
#历史
#军事
#政治
#张学良
#蒋介石
#杨虎城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1936年12月2日,蒋介石在洛阳与西北军政首脑合影(左二起:蒋介石、宋美龄、杨虎城夫人、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
#蒋介石
#洛阳
#宋美龄
#杨虎城
#张学良
#西安事变
#邵力子
#1936年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7个月前
《张学良口述历史》中讲:有个东北军团长,娶了姐妹俩。家里来客人,姐妹俩坐在客人腿上,然后去房间交媾,团长毫不为意。这事本来就够奇怪的了。更奇怪的是,团长死了,姐妹俩居然殉情了。
#张学良
#东北军
#口述历史
#娶姐妹
#殉情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