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潘汉年
关注
朱韵和
1周前
情报换经费 东方:“中国近年来也开始发表关于袁殊的文章和岩井公馆史等等,其中也谈到了日本情报单位岩井公馆,以及岩井公馆向中共间谍提供活动经费。中共用情报换经费,中共提供情报给日军,日军给他们活动经费。是这种情况吗?” 远藤:“潘汉年向日方提交了国民党的军事情报。日方为了他们提供的情 报,每月给潘汉年提供费用,当时是两千港币。两千港币是相当于当时的一个香港公务员五年的年收入。每月给他们这些经费。后来潘汉年袁殊他们又说,我们要发行什么杂志等等,找很多的理由,要求岩井再提供一万港币。这样就有很大一笔资金在潘汉年的手里了。在日方的外务省官员里,使用外务省的机密费最多的人就是岩井。因为这个原因,岩井被从上海的领事馆降级到广东的领事馆去了,因为他使用的机密费给中共太多了。在全日本的官员里,使用机密费最多的官员就是岩井。这个是他自己在书中写的。” 东方:“换句话说,中共延安方面派到上海的特工经费,是日本的外务省间谍机构提供的?” 远藤:“对。是日本外务省的机密费。” 东方:“日本给中共提供经费,促进中共发展?” 远藤:“当时的日本多傻呀!因为日本国内也有许多饿死的人嘛。” 东方:“日本从中得到了什么?” 远藤:“日本得到的就是军事情报。国民党的军事情报。” 东方:“换句话说,得到这些情报,他们可以更有效,更有力地打击重庆的国军。” 远藤:“是。可以更有效地打击国民党军队。日军也想取得胜利吧,当然是这么想吧。另外他们想要获得国民党政府的其它情报,也是想早一点结束这个战争。这个很奇怪。一方面那么厉害地进行侵华战争,另一方面他们很希望跟蒋介石订这个和平条约,结束这个战争。当时的日本(军部和外务省)是分两派的。” 东方:“主战派和主和派?” 远藤:“对,对。” 东方:“我看到您在书中有一章写到中共情报人员廖承志鸠占鹊巢,这是怎么回事?” 远藤:“是这个意思。中共派了很多的特务到岩井公馆去。所以,岩井公馆的很多部分被中共特务占领了,成为中共特务的一个据点了。” 东方:“日本外务省的间谍机关岩井公馆,成了共产党特务活动的一个据点了?” 远藤:“对对。” 东方:“他们两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远藤:“对,完全对。(目标)就是打国民党。” ---恶谋(上):联日反蒋的建国伟业 作者: 东方
#中共情报
#日军经费
#联日反蒋
#岩井公馆
#潘汉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互不侵犯停火协议 岩井在《回想的上海》一书中,记录了中共特工人员潘汉年提出签订日军和中共军队之间互不侵犯停火协定的细节: “一天,潘汉年通过袁殊主管,向我提出共产党军希望和在华北的日军停战,希望我能够和日方联络帮忙进行交涉。我虽然对军事的事情一窍不通,但是在华北地区日军和共产党军 队战线犬牙交错,就算要停战也会有许多具体如何实现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但是我被人拜托事情的时候,就算是觉得不可能也不会一上来就拒绝掉,而是尽自己的努力帮忙。所以关于潘汉年的这个请求,我决定先去拜托影佐,看看他觉得可不可行,所以就在联络了他之后,让袁殊带潘汉年去南京的最高军事顾问公馆和影佐见面。——潘汉年经过影佐的介绍也和汪精卫主席见了一面。估计他们之间可能商量了关于和汪精卫政府和平部队之间停战的事情,但是似乎也没有什么结果。” ---恶谋(上):联日反蒋的建国伟业 作者: 东方
#互不侵犯停火协议
#潘汉年
#日军
#中共军队
#联日反蒋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十杀潘汉年 1956年4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潘汉年时说:“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再次提到潘汉年:“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 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降了国民党,是一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头,但我们没有杀他。像潘汉年这样的人物,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都得杀。” 两次讲话中,毛泽东竟然用了10个杀字,被史学家称为“十杀潘汉年”。 ,,,,,, 王康:“但是这个事情,如果潘汉年一旦走漏了消息之后,那对毛泽东,对共产党是太不利了。那直接这是个投敌行为啊,这是一个卖国行为啊,这是一个典型的汉奸行为!所以潘汉年做完这个事情后,就决定了他这一辈子恐怕不得善终。果然,55年就开始倒霉了,一直到77年死于狱中,跟他夫人一块,死的很悲惨。他必死。其实因为毛泽东76年9月9号去世,潘汉年77年的年初去世,潘汉年应该还有活的可能性。当时可能是因为毛泽东死了,估计没有人想到潘汉年,因为太多的事情都需要重新开始,潘汉年就被搁到了一旁。潘汉年身体不好,就去世了。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他去见汪精卫而且很可能带了毛泽东的亲笔信这个事件本身来看,那么潘汉年这辈子是凶多吉少。” ---恶谋(中):谁背叛了中华民族?重庆轰炸与红色间谍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东方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141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163 条信息
#潘汉年
#毛泽东
#秘密投降国民党
#CC派
#死于狱中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日军不炸延安 东方:“潘汉年和日本军方会谈,表达中共方面希望日军不进攻共军的愿望,可以从另外一个事实看出来。日军飞机对重庆、西安、兰州等进行了多次轰炸,炸得非常厉害,而对延安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轰炸。” 远藤:“对,对。这是一个问题。” 东方:“为什么呢?” 远藤:“这是个疑问。不过目前 还没有找到证据。如果中共没有向日军提供国民党重庆方面的军事情报的话,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可以想象的,但是证据目前还没有找到。” 东方:“日本军方没有大规模地进攻延安、也没有对延安进行大规模轰炸。与此同时,延安经常举行大型活动,扭秧歌、开群众大会、大生产等等,有很多这类的活动。在日军占领华北期间,延安的这些活动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下去,这个与潘汉年与日军的接触有没有一定的关系?” 远藤:“现在没有直接证据,但我分析这个肯定有密切关系。不过现在没有找到证据。没有找到证据的话,我不说话。” 东方:“您现在找到的证据就是潘汉年到了岩井公馆,和岩井英一有接触,岩井把潘汉年介绍给日本军方。他们接触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日军达成合作和停火,这个是可以证实的吧?” 远藤:“这个可以证实,完全证实,有证据嘛。” ---恶谋(上):联日反蒋的建国伟业 作者: 东方
#潘汉年
#日军
#延安
#合作
#停火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尽可能拖延中日战争的战局 中共到壮大为止需要花一段时间。所以,尽量拖延中日战局,让国民党军弱化,中共军必须趁机充分发展到能打败国民党军。为此,毛泽东命令潘汉年,阻止日本军部(参谋总部和陆军省)在背后和重庆政府的蒋介石谈判进行议和的行动。 潘汉年向岩井英一密告重庆政府的代表宋子良 (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弟弟)是“赝品”。岩井深信潘汉年,将此情报向上海阿部大使汇报,阿部大使立刻转到给板桓参谋长。其详细经过在≪上海的回想≫有详细记载。结果,经过一番周折,国民党军和日军的议和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方面,1968年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纂的『华北治安战』(1)(朝云新闻社)的384页,写着日期是1940年10月1日的文章“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写的“关于国共关系”一项,大体内容如下。 ――中共方的终极目的是推倒重庆政府自己掌握全中国的主权。但是,目前的实力尚很薄弱,没有实力取代国民党掌握政权。基于此,中共军当前的任务就是让日本和重庆政府尽可能长期交战,趁机积累实力。故此,激化国共两军相克不利于自己军队的扩大,表面上装作顺从重庆政府,实际上采取行动阻止重庆政府和日本议和。重庆政府如果不尽量和日本交战,不能争取充分时间来确保中共军的发展壮大。 当时日军对通过中共特务活动分析了中共军的实情,如实的记录实乃意味深长。 毛泽东是少有的战略家。如期所致,在日本战败后开始的国共内战中取得成功,把蒋介石的国民党军赶到台湾。结果,毛泽东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建国之父毛泽东与日军共谋 远藤 誉(东京福祉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141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163 条信息
#中日战争
#毛泽东
#潘汉年
#国共内战
#日军议和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周前
毛泽东和日本外务省下属机关的共谋 1939年,毛泽东派中共特务潘汉年潜入日本外务省下属机关“岩井公馆”,和岩井英一(时任上海副领事)交好。潘汉年是中共中央情报组特务科出身的职业间谍。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部接受训练。岩井公馆有个早就卧底被叫做“五重间谍”的中共特务袁殊。 潘汉年求袁殊介绍和 岩井英一会面。之后,他一直向日方提供在国民党得到军事情报。得到的好处是由岩井领取高额的报酬。每次的金额相当于当时警察的5年份年收入(2000香港元)。岩井英一利用外务省机密费拨款支付给潘汉年。 和日本交战的是迁都重庆由蒋介石率领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如果拿到其军事情报,在中日战争中可占据有利地位。 为什么潘汉年可以拿到国民党的详细军事情报呢?因为1936年12月张学良发起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如果不进行国共合作中共军几乎到了灭绝的地步,于是共产国际提出指示“国共合作”。 这是因为国民政府在1930年代,为了歼灭在中华民国内,由共产国际指示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围剿。为此,1934年至1936年毛泽东开始了称作“长征”的撤退。和国民党军一边交战一边徒步迁移1万2500公里。到达延安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由10万人锐减到几千人(据≪毛泽东外交文选≫535页,全军30万人减到2万多。)尽管如此,蒋介石仍没有停止围剿,于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蒋介石国共合作。 但是,毛泽东表面上协助蒋介石,背后实在背叛。毛泽东的左膀右臂周恩来为国共合作开赴重庆,这样拿到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就如探囊取物。 潘汉年在上海实施特务活动时,中共特务机关(地下组织)在香港有一分支。在那里,以潘汉年为首,还有受毛泽东之命的廖承志也在此工作,和驻香港日本领事馆的外务省小泉清一(特务)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形成了一个“中共、日军合作特务组织”。 ---中国建国之父毛泽东与日军共谋 远藤 誉(东京福祉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
#毛泽东
#潘汉年
#岩井英一
#国共合作
#日军情报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如果说“长春围困战”是令人不可思议的;那么,“联日反蒋”简直使人无法置信!如果“长春围困战”反映出来的是“残暴”两个字;那么,“联日反蒋”让我们感觉到的是“无耻”两个字。 1955年潘汉年被捕,官方公布的罪状是:“瞒着党私自会见汪精卫,违反党纪,造成不良影响。”以后不少报刊大做潘汪会谈的文章。其实 这些说法都是扯淡,是掩盖歪曲了事实真相。 抗战开始后,毛泽东深感与日军作战只会吃亏消耗实力,难以实现推翻国民政府而统治天下的梦想,就决定借鉴三国时代蜀国吴国联合反魏的计谋,制定了“联日反蒋”的《三国志》谋略。1941年他致密电给新四军政委饶漱石:“望派人代表我与日汪商谈‘联日反蒋’,并立即停止部队与日军的战争行动”(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明的回忆录)。饶把这个任务交给情报部长潘汉年,潘随即赴上海“岩井公馆”找他的搭档袁殊,再会见日本特务头子岩井,然后他们三人再去见日寇派驻中国的最高特务机关“梅机关”首脑影佐帧昭少将。岩井和影佐早就与潘汉年有“交换情报”的亲密关系,互相熟悉,现在知道潘已不是一般情报员而是“毛泽东特使”,就优礼有加(给他特别通行证,让他以“胡越明”假名按月在“岩井公馆”领取大量活动费,在最高档的汇中饭店开了房间给他居住),在举办欢迎盛宴后会谈3天,达成了重要默契,写了会谈纪要,主要内容是:日军与中共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互相和平共处;中共负责保护铁路交通安全,不得破坏;中共可到日占区采购战略物资;对中共开放长江封锁线,中共人员物资可顺利在长江两岸通行等。这些默契使双方获得极大好处:日寇不再受中共部队威胁,得以抽调大量兵力通过铁路进攻僻处西南的国军和东南亚盟国军队;中共则不再担心日寇扫荡,开始在日占区后方攻占所有国民党抗日根据地,使中共大大扩张了地盘和军力,为后来推翻国民党政府奠定了基础。 潘汉年代表毛泽东与日寇的和平谈判,袁殊既是翻译,又是潘的助手,所以袁殊也是中共代表之一,袁是这次谈判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这是不该被历史忽略掉的。 谈判结束后,潘经影佐批准,并由影佐指派伪江苏省长兼汪伪政府警政部长的特工头目李士群陪同潘赴南京会见汪精卫,(影佐为防潘与汪密谋反日活动,才派李士群同去以进行监视)其实潘汉年此行不过是把他与日寇商定的事向汪通报一下,并代表毛泽东向毛的恩师汪精卫作礼节性的拜访而已(早年汪任国民党宣传部长时曾提拔毛任副部长),这次会见并无实质性内容。潘的这些活动,全都受命于毛泽东,潘汉年和袁殊都是为毛泽东的卖国行为背黑锅的。 ---“联日反蒋”的惊人内幕 作者: XUPING
#长春围困战
#联日反蒋
#潘汉年
#汪精卫
#毛泽东
#抗战
#历史
#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7个月前
丁东: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当年是如何给潘汉年定罪的? 1955年3月下旬中共代表大会期间,在谈到高饶问题时,毛泽东说,高级干部本人历史上如果有什么问题没有交代的,都应当主动向中央讲清楚,否则罪加三等。潘汉年于是在4月1日向陈毅讲了1943年奉党之命与李士群接触时,曾与汪精卫见面之事,并向中央 写了书面材料。 毛泽东看后提笔批示:此人从此不能信用。第三天,潘汉年即被捕。一个半月后,其妻董慧被捕。 关押七年之后,中央于1962年决定对潘汉年案进行审判,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曾汉周、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组组长丁汾、助理审判员彭树华三人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 丁汾和彭树华到关押潘汉年的秦城监狱,用一个月时间查阅了全部案卷,发现对潘汉年的主要指控,如在国共谈判中投降国民党,投靠日本特务机关,与汪伪勾结,包庇反革命分子,向台湾提供情报……都站不住脚,于是提出了八点质疑,向曾汉周汇报。 丁、彭、曾三人达成共识后,向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汇报。最后汇报到了谢觉哉院长那里。 谢觉哉听完汇报后说:“你们辛苦了。你们对潘汉年案卷材料看得很仔细,提出了你们的看法,很好。不过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最高人民法院是搞不清楚的。德峰同志跟你们说过了吧,潘汉年案是中央交办的案子,我们只是办理法律手续。” 谢见几位神情茫然,就问彭树华:你读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吗?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贾谊这样有本事的人,又处于圣主汉文帝时代,也遭遇这样不公的待遇,这说明什么?无非是说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好人也常受冤屈。 谢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梁鸿博学多才,路过洛阳时,见宫室侈丽,作了一首《五噫歌》,被奸臣诋毁,只好改名换姓,逃到边陲,为人舂米为生。在东汉初期这个所谓政治清明的时代,梁鸿这样有才华的人却遭遇这等不平之事,失志如此,又可奈何? 谢接着谈到宋代的岳飞,说他积极主张抗金,但却被诬蓄意谋反,被宋高宗杀害了。谢自问自答:难道当时没有人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吗?当然有人知道。但在当时,宋高宗一意要与金人议和的情况下,试想谁人救得了岳飞? 谢进一步向三位下属解释:明朝书画家文征明很有见识,他为秦桧翻案。岳飞冤死风波亭后,当时及后人都一致痛骂秦桧奸贼,指斥他是谋害忠良的罪魁祸首。而他说秦桧的能耐,只是善于迎合宋高宗一己私欲而已。岳飞被害,秦桧罪在不赦,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宋高宗赵构。 谢继续启发下属:岳飞的功过,后人已有评说,也无须再议宋高宗和秦桧谁是罪魁祸首。我只想说明一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特殊原因,不是无缘无故的。 最后,谢觉哉明示三位下属:“潘汉年案是很复杂的,涉及中央许多重大机密,直接领导潘汉年的是周总理和康生,许多事情毛主席也是知道的,对潘汉年的处理,是党中央定的。毛主席早有指示不判死刑。人不杀,就好办了,是非功过,总有一天会弄清白的。” 司法不独立,首席大法官面对钦定的冤案也无可奈何。这就是谢觉哉内心深处的痛苦。 1963年1月9日,潘汉年被判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含冤去世,终年71岁。1979年2月24日,董慧病逝,终年61岁。 图1:谢觉哉 1941年拍摄于延安 图2:潘汉年
#潘汉年
#谢觉哉
#毛泽东
#中共历史
#高饶问题
#高级干部
#历史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