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危机

公元1101年,宋徽宗即位那年,交子发行量是776万贯。 六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5388万贯——翻了将近7倍。 法定价值一千文的交子,在市面上只能换到十几文钱。 读郭建龙这本《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时,交子的崩溃让我看清了一个残酷的逻辑:当财政出现缺口时,任何制度都会被异化成敛财工具。 交子本来是个好东西。 四川用铁钱,十贯小铁钱重六十五斤,大额交易极不方便,商人扛不动,就把钱存在票号,拿张纸凭证交易。 后来官府接手,规定每界发行125万贯,准备金36万贯,准备金率28%。制度严谨,流通顺畅。 但只要纸币发行权在政府手里,只要财政出现缺口,印钞的诱惑就无法阻挡。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需要钱,对西夏打仗需要钱,就把交子流通期从两年延长到四年——旧的不收回,新的照发,发行量直接翻倍。 到了宋徽宗,军费开支巨大,交子更是疯狂超发。 最后交子贬值75%,朝廷宣布四张旧交子才能换一张新的。 这等于政府投放2430万贯纸换来民间的真金白银,回收时却只给四分之一,凭空抽走1800多万贯社会财富。 这就是书里揭示的核心:集权帝国的财政有三大支柱——土地税、官营经济、货币垄断。 而拖垮它的永远是两个黑洞:庞大的官僚系统,和战争军费。 当正常税收不够用时,帝国会动用一切手段从民间抽钱。 汉武帝的告缗更直接。 公元前114年,商人自己申报财产纳税,大家都瞒报。 汉武帝的办法? 鼓励全民互相告发,查实后告发者拿一半,国库拿一半。 不需要税务局,只需要利用人性。 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抵遍告",朝廷收获"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 但整个社会的信任崩塌了。 邻居、生意伙伴,人人自危。 王莽更荒诞。 七年内搞四次货币改革,最疯狂的一次发行28种货币,金银龟贝铜,各种复杂的换算关系。 老百姓去买个菜,得先算清楚手里的"幼泉二十"能换多少"中布六百"。 商业直接崩溃,"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 这三个案例指向同一个问题: 当财政吃紧时,朝廷会玩货币、搞官营、加税、鼓励告密,什么招都用得出来。 书里最让我震撼的,是看到这个循环两千年来不断重复。 开国时轻徭薄赋,国库充盈。然后慢慢膨胀——战争、大兴土木、官僚系统庞大。 财政吃紧,开始各种折腾。 民不聊生,起义,新王朝,重新来过。 明朝末年不是没钱,是江南士绅集团阻止对工商业征税,只能把农业税加到极限,陕西农民活不下去,李自成起义。 清朝多撑几十年,靠的是海关税这条新财路。 汉武帝晚年下《轮台罪己诏》,承认错了,但他建立的盐铁官营一直延续下去——因为朝廷已经离不开这笔收入了。 一旦朝廷尝到某种聚财手段的甜头,想废除就难了,因为官僚系统已经膨胀到需要这么多钱才能维持。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看问题要看本质。 不要只看政策口号,要看钱从哪来、花到哪去。 不要只看皇帝英明还是昏庸,要看财政能不能撑得住。 不要只看起义打的什么旗号,要看老百姓承受了多重的负担。 王莽的货币改革为什么失败? 不是理念不好,是太脱离实际,用行政权力强推违背市场规律的政策。 汉武帝的告缗为什么最后停了? 因为商业被摧毁,"商者少,物贵",经济崩溃了。 宋徽宗的交子为什么崩盘? 因为无节制超发,透支信用。 历史上每次财政危机的解决,要么找到新财源,要么削减开支(但很难,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意),要么崩溃,推倒重来。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你看清楚历史背后的财政逻辑。 两千年的王朝更替,表面看是权谋、战争、起义,往深处看,都是钱的问题。
海阔天空
5个月前
一个校友的心声:我为何不再相信哈佛。 ——Bill Ackman(比尔•阿克曼) 最近,哈佛校友,著名对冲基金经理、活跃投资人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在奥斯汀大学(University of Austin)的演讲引发热议。他曾是民主党的捐款人,却因“哈佛事件”倒戈支持川普,甚至发文列出33条理由说明为何支持川普连任。 一、觉醒时刻:从2023年10月8日开始的转变。Bill Ackman承认,直到2023年10月8日他才真正意识到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得了大病。 二,哈佛的财政真相:530亿只是“账面幻觉”:尽管哈佛声称拥有5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但Ackman指出,其中80-85%都投入了私募、不动产与风险投资等非流动性资产,估值严重虚高。他认为实际价值可能需打四折(40%折价),而哈佛还额外背负79亿美元债务,只能靠发债、动用海外学生学费和联邦拨款维持日常运营。若市场真实定价,将重创其资产负债表。 三,机构封闭:无法改革的“董事会自选机制”:Ackman批评哈佛的治理结构是“封闭循环”——董事会成员由自己指定,“监察委员会”也是走形式,外部人士几乎无法参选。 四,意识形态垄断:取消文化+反犹等激進狂热主义。哈佛的左倾文化已演变为“反思想自由”的堡垒。教职员工中98%自认为自由派,真正的言论多样性早已荡然无存。学生可因饮酒被处分,却对攻击犹太学生的教学助理网开一面——这暴露了双重标准。Ackman直言:哈佛多元化只停留在种族层面,但思想却高度单一。 五,川普政策来得正是时候:财政杠杆推动大学改革。川普政府对哈佛的财政施压(例如限制其国际生招生)是“完全合理的策略”,因为这是唯一能迫使这类机构变革的方式。政府的三大诉求——减少行政浪费、保护学生、恢复观点多样性——都是理性且必要的。 六,支持奥斯汀大学:从“激进投资人”到教育孵化者。正因对哈佛改革失望透顶,Ackman选择“从零开始”,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奥斯汀大学(UATX)——一所由保守派投资人、学者共同发起的新大学。他赞赏这所学校坚持思想自由、拒绝政治正确。他呼吁将这里的优秀课程拍摄成高质量视频,在YouTube广泛传播,借助互联网打造“教育新范式”。 七、哈佛正在被“市场做空”:Ackman指出,如今哈佛已在财政上失血,招生热度下降,提前录取人数显著下滑。越来越多优秀学生逃离哈佛大学转向如UATX、范德堡等学校。他认为,这种“人才流失 + 财政压力”的双重打击,将迫使哈佛和其他左倾大学最终不得不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