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

昨晚市场调整来自区域中小银行的信贷暴雷,但究其根源其实是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政府停摆有关。过去两天美股财报季金融股和科技股阿斯麦和台积电财报都很强劲,但是昨晚开盘后美股稳住没多久就在盘中一路下行,美股下行带动币市也继续下探。昨晚美股盘中交易时段内两家美国地区银行:Zions Bancorp(Zions)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Western Alliance)相继披露了与涉嫌欺诈相关的不良贷款问题,此举引发市场对信贷风险的担忧,导致地区银行股集体下挫,蔓延开来引发了市场的担忧。23年初“硅谷银行”暴雷当时也引发了一场小型的地区中心银行危机,市场死去的记忆又回来了。 1)Zions Bancorp宣布对其全资子公司California Bank & Trust(位于圣迭戈)承销的两笔商业贷款计提5000万美元的减值损失(charge-off),并指控借款人涉嫌欺诈。这笔损失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表现。 2)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已对借款人Cantor Group V提起诉讼,指控其在贷款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Western这个诉讼贷款欺诈直至就是近期美国市场讨论很多的私募信贷问题。 关于Cantor Group V 看到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对借款人Cantor Group V提起诉讼,应该不少人看到Cantor Group V这家公司很眼熟。Cantor Group V是一家位于加州的做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融资和资产管理的公司,也是位于纽约的 Cantor Fitzgerald 集团(Cantor Group)下的子公司。相信这个Cantor Fitzgerald很多人就熟悉了,华尔街的债券管理机构,财政部的一级交易商,也是帮助Tether打理USDT持有的美债储备的资管机构,现在的董事长是现任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儿子,卢特尼克被川普提名为商务部长之后辞职他的儿子接任来管理Cantor Fitzgerald。 Cantor Fitzgerald也是美国私募债领域非常活跃的投资机构,同时也是二三季度美股微策略财库浪潮里最主要的三四家投行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因为两家地区中小银行信贷问题调整,卢特尼克的Cantor Fitzgerald也是是导火索之一。 为何有跟美国政府停摆相关? 本周二晚上鲍威尔的讲话明确提到在未来几个月停止缩表,当时有聊到为什么鲍威尔也这个时间点提出未来停止缩表。一方面是缩表已经达到了美联储最初设定的目标,另一方面维持隔夜融资市场的流动性至关重要,他提到“一些迹象显示,流动性状况正逐步趋紧,包括回购利率普遍上升,以及在特定日期出现更明显但暂时性的市场压力”。9月下旬美联储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已经跌破3万亿美金大关,这一关口被多位美联储官员视为“充裕准备金”与“紧张准备金”的分水岭,流动性的压力开始起来。流动性压力起来,抗风险能力弱的地区型中小银行自然首当其冲。 美国商业银行准备金跌破三万大关,最主要是因为隔夜逆回购onrrp用量已经消耗殆尽(从22年最高2.5万亿美金到最近几天每天只有几十亿美金),隔夜逆回购是美联储是美联储调节流动性的重要工具,消耗殆尽意味着这一部分短期资金已经财政部持续短债发行的情况全部被吸到短债上去了,市场流动性的安全垫用完了,再发债就要消耗银行准备金,造成了银行准备金规模的下跌。其实我们看到现在财政部TGA账户余额接近8500亿美金,账上资金充溢(9月中旬回补完成)但是因为10月1号开始的美国政府停摆,导致财政TGA账户成了堰塞湖,就是有钱花不出去,作为美元流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TGA的资金出不去在隔夜逆回购消耗殆尽的背景下,流动性自然是雪上加霜。如果美国政府恢复正常,财政部账户余额开始消耗,其实我们应该很快能看到银行准备金规模的回升。 美元净流动性=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隔夜逆回购-财政部TGA账户余额,如果再深究,美元流动性是由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这两部分构成,大家应该能理解了隔夜逆回购、财政部账户余额跟银行准备金此消彼长的关系。这里有两篇之前聊美元流动性的推文:和可以参考。 所以可以这么说,之前超额发债回补TGA消耗完了隔夜逆回购的用量,进入十月政府停摆财政部TGA账户资金花不掉导致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持续走低,流动性开始紧张。然后卢特尼克的Cantor Group V信贷欺诈纠纷引发市场对于地区型中小银行信贷问题的担忧。这些就造成了这两天美股的调整,也是明明金融和芯片巨头的财报都是强劲,但是市场还是下跌的根源所在,然后中美博弈还未见明朗(但不是昨晚调整的主因)。美股调整,那么币市也很难有起色。 后续怎么看? 1、弄明白了试产调整的根源,那就是看什么时间美国政府能走出停摆,月初这里有聊过,短期内政府停摆对市场影响不大,但拖得时间越长越不好。昨晚参议院关于共和党提出的短期政府开支法案第十次投票又是没通过,现在美国政府停摆已经第17天了,市场的耐心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城府停摆持续的时间越长,很多财政支出无法进行,大美丽法案的很多内容也都是要到十月份美国政府新财年开始才落地,现在也悬在空中。 当然最终停摆问题会解决,只是这中间可能也是市场的煎熬。 2、关于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 个人看法只是风险远没有到危机的地步,之前个人有对风险与危机的定义。这种级别的风险会造成市场恐慌,引发小冲击。但是也需要清楚关键时候,联储也会出手。当下美联储工具箱里的工具又比23年3与硅谷银行暴雷时要多得多了。例如可以立即停止缩表,或者再度拿出BTFP银行便利融资工具等来支持出问题的银行。 只是当下还只是两家银行一部分贷款出问题,还没有大面积蔓延。那么也就没有到美联储出手的时候。 3、财报季业绩强劲,经济没出问题,市场是有底的。只是美国政府停摆已经超过两周了,那么之后停摆拖得时间越长就需要越谨慎。耐心等待什么时间能走出停摆。
近期市场的疯狂想必让很多人都有些上头了吧?犹记得仅仅在一周前,大饼还在108,000美元附近徘徊,市场情绪一片悲观——有人看空至105,000,有人喊到102,000,甚至有人看到98,000。当时即便提出大饼将跟随美股与黄金补涨的观点,也鲜有人信。 短短一周过去,在大饼创出新高与BSC土狗遍地FOMO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喊出15万美元的目标。连我自己也不免心潮澎湃,但冷静下来思考:行情真的会如此疯狂吗?大概率不会。 截至目前,比特币的上涨仍属于原有框架内的补涨。涨得晚,本身就说明其他资产类别已先行上涨,而币市仍处于相对低估状态;或者说,其他市场的风险已偏高,资金只能暂时流入这个相对低风险的领域进行避险。换句话说,这波行情更多是被动轮动而非主动突破。(起码目前是) 一旦美国政府停摆时间超预期,引发市场恐慌,或是美股、黄金阶段性见顶回调,大饼乃至整个币圈的走势恐怕不会太好看。 黄金的逻辑无须多言,它本质上反映的是对美元信用体系的战略性对冲。纽约期金首次突破4,000美元大关,象征着一种“货币危机预期”的全面溢出。从年初的2,700美元到如今的4,000美元,涨幅超过50%,这已不仅是避险情绪驱动,而是市场对美元信用持续侵蚀的定价。今年以来,亚洲多国央行(包括中国、印度、沙特、新加坡金管局)普遍加大黄金与非美元资产的配置力度,形成了“东升金潮”的结构性力量。在国际货币体系完成换庄之前,黄金仍将阶段性扮演“货币之王”的角色。因此,价格本身并非重点,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取决于换庄进程——而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日本作为可能的搅局者,在高市早苗胜选后危机解除,美元兑日元汇率一度突破151。作为安倍经济学的坚定继承人,高市早苗支持减税、财政刺激与超宽松货币政策。这对依赖日元套利交易的风险市场无疑是利好,也为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坚定背书。 欧洲方面同样不平静。21个月内,法国第五位总理勒科尔尼递交辞呈,成为法国现代史上任期最短的总理。欧盟内部的混乱对美国而言实为利好——欧美资本本为一体,盟友的动荡会促使资金流向美国避险。若欧元走弱,美元指数即使在降息周期中也能保持相对坚挺。 与此同时,美股市场的AI题材持续发酵,科技巨头们轮番守护估值。OpenAI与AMD达成算力AI芯片战略合作,预计带来约1,000亿美元的营收增量。此外,AMD授予OpenAI一份1.6亿股认股权证,行权价仅为0.01美元/股,相当于OpenAI在达标后可几乎零成本持有AMD约10%的股权。 在外围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比特币长期无疑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不论是13万、15万、18万,甚至20万美元,都不是梦。但这种上涨不会一蹴而就。目前大饼本身仍是众多资产中相对弱势的一个,其走势受ETF资金流入直接影响,自身叙事与逻辑并未发生本质突破。一旦外围市场出现回调,大饼的下跌幅度或许也将是最猛烈的。 美国政府停摆,是本轮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投资者正主动从美元与法币体系中撤出资金,转向黄金、比特币、大宗商品与非美资产,以对冲不断攀升的赤字与通胀。比特币正在从“投机资产”转向“主权风险对冲工具”,这也是本轮上涨的核心逻辑所在。 这波行情的本质不是恐慌,而是对体系性信任的再定价。当政府停摆、赤字失控、财政与货币政策界限模糊,黄金与比特币就不再只是避险资产,而是新的价值共识。美元贬值交易的爆发,代表着市场正在重新评估“主权信用”与“法币锚定”之间的关系。从美债到实物资产,从美元到市场共识,从央行到普通投资者——这是一场资产定价权的迁移。 政府停摆只是导火索,真正燃烧的是对美元的信任。黄金是国家的比特币,比特币是个人的黄金。“贬值交易”不是一时的投机狂潮,而是全球金融秩序正在经历的再平衡。 一场新的资产体系,正在这场信任的裂缝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