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中国问题
关注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周前
编者按:近日,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秦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反思的深度解析》在流传,书评编辑问秦晖先生这篇文章是否真实。本周书评正好刊发秦晖文章《从马克思到魏特夫:反对极权主义的左派思想资源》,也正是谈马克思,在征得秦晖先生同意后,将其回应刊发如下,并推荐其2013年出版的一本书《共同的底线》: 这篇文引我的话都没出处,基本都不是我的原话。但应当说我在1980年代的确有类似的想法。直到现在,我也不认为马克思的主张与“列宁主义”是一回事,更不认为马克思需要为列宁、斯大林的造孽负责。而且马、恩虽然不能说与今天的社民党一样,但却与当年的伯恩斯坦、考茨基和俄国的孟什维克确实差不多,而列宁则是后面这些人的死敌。所以马、恩如果活到1920年代后,即便没有变成典型社会党人,也绝对会在社会党与共产党的对立中支持前者,而绝不可能支持后者。当然,说马克思不该为列宁背黑锅,并不等于马克思自己的理论就能成立,更不等于说他一切都正确。如果说1980年代的我还确实曾经是一个以马克思的观点为主要资源来抨击列宁-斯大林体制的民主左派,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但现在早已改变。我现在的立场很明确: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在当代议题上站队西方“新左派”(中国的皇“左”就更别提了)。但我仍然不会“逢马必反”,仍然尊重作为独立学者和反抗专制的马克思。作为面对皇权-极权传统的中国人,我不拒绝任何反专制的思想资源,包括马、恩那一代欧洲老左派和中国“崇周仇秦”的“反法之儒”,当然也包括从拉斯基到哈耶克那些偏左、偏右的现代自由派。但我不会迷信他们中的任何人永远正确,即便正确的主张,我也要确定他们具体的问题意识,避免生搬硬套而导致“问题误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谈论马克思,我甚至认为:仇恨沙俄和德意志帝国的马克思们,面对的“问题意识”与当下的我们更为相似。对我们而言,他们的反专制思想资源比今天那些已不知专制为何物的西方新左派要丰富许多。后者其实已经严重地数典忘祖。所以我有时不仅用马克思的话来反对“保皇党”,也会用马克思的话来批评今天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西方“学院左派”人士。我今天并不认为自己是左派、右派或者是中间派,而愿意为“共同的底线”奋斗,我支持反专制的保守主义,也支持反专制的社会民主主义乃至民主社会主义,当然更支持经典的自由主义。但绝不认同那些以保守或“革命”甚或“中庸”的名义搞专制、极权的伪左伪右保皇主张——顺便说一句:我不想用“极左”“极右”来称呼他们,因为这两个概念极易导致混乱。比如很多人认为主张“小权力政府”或自由竞争就是“右”,像诺齐克那样的自由放任主义者、主张只要是清白的财产,哪怕富可敌国也不应当征税,这就是所谓“极右”,但这与希特勒式的、甚至川普式的“极右”能是一回事吗?反过来讲,在当代民主国家“左”通常意味着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上强调国家责任,那么像过去的瑞典(现在已经有所不同)那样“从摇篮到坟墓”国家都承担全方位责任的主张就应该算是“极左”,但是这与中国文革式的“极左”能是一回事吗?当代西方的左右派之争,我认为并非极权中国的真问题,甚至于,在中国严重影响全球化的今天也已经很难说是西方的真问题。比如今天西方的福利国家和工会这些传统左派喜欢的东西,如今都已难以为继,但那难道是他们整天指责的“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吗?反过来,今天传统右派(或“新自由主义”者)喜欢的自由贸易、全球市场早已烟消云散,但那难道是他们痛恨的社会民主党人造成的?如果他们还像以前那样延续老一套的“左右相争”,甚至还因为他们的主张都陷入危机而诿过于对方,因而“撕裂”得更厉害,那么我就要说,小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危险就在眼前!我目前就是致力于揭示中国、全球乃至西方当代面临的真问题。至于如果有一天,中国面临了现代文明国家的左右之争真问题,那么我的主张将视“路径”而定。比方说假如中国以权贵私有化方式进入真正的市场经济(逻辑上这是可能的),同时也通过政治改革实现了民主化,那么为了避免“推倒重来”的社会动荡导致转型失败,我宁可主张事后补偿式的福利国家,但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公正的民主私有化(当然现在已经几乎不可能),则我会更倾向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然而现在两者都还远谈不上,那么上述两种对策就是无的放矢。我只能主张左右兼施,即左手为福利而问责,右手为自由而限权,同时坚决反对保皇派的“左右兼施”:左手为皇上扩权,右手为皇上卸责。这就不是什么左右之争,而是以左右自由民主派的共同底线,去反对“左右”保皇派的无底线堕落了。 本周重磅文章还有艾晓明教授的《 沉积在柴达木的生命痛史》和王柯教授的《不可靠的历史记忆与中国民族主义:告别纪念式历史观和受害者心态》;两篇文字温和但观点犀利的短评来自旅美的青年学者郭锐和杜如许。 Newsletter 11/01 | 秦暉的共同底線、王柯的紀念式曆史觀與柴達木裡的生命痛史
#秦晖
#马克思主义反思
#反极权主义
#共同底线
#中国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4周前
劣质体制既培养劣质支持者,也培养劣质反对者;汉语拼音之父对中国问题的诊断;中国人急需一场认知的哥白尼革命: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中国在文明坐标中的位置和走向...
#劣质体制
#认知革命
#中国问题
#文明坐标
#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5个月前
🔥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调查哈佛大学,哈佛涉嫌与CCP合作“活摘器官”研究 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发现,哈佛的研究人员曾多次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与器官移植相关的研究。表格列出了七项近期的相关研究实例。‼️ 👇全文链接:
#美国众议院
#中国问题
#哈佛大学
#CCP
#活摘器官
#合作研究
#器官移植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6个月前
製造報復社會動因的根源。 破壞穩定的中國,畜生們首當其衝
#报复社会
#社会稳定
#中国问题
#动因根源
分享
评论 0
0
LT 視界
6个月前
習近平的另類自信,把“歷史性成果”談成“敏感問題”;馬克思被“考證”為中國人,反映學術造假風的真正保護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敦促中國解決四大問題,貿易戰還排不上。
#习近平
#历史性成果
#敏感问题
#马克思
#学术造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中国问题
#贸易战
分享
评论 0
0
清丝老师谈治国理政
7个月前
“或许这是你太爱你红色中国的原因?” 3月28日(上传),澳大利亚,一小红书博主“milly”上传视频昭告天下自己被歧视,原因就是自己被分进了学习“中国问题”的学习小组,面对自由世界的政治观点时感受到了来自共产国家的自卑,
#澳大利亚
#小红书
#歧视
#中国问题
#政治观点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7个月前
经济衰退并不必然造成政权崩溃,政治自有其溃败逻辑,这就是政治制度失灵。 中共已经意识到了制度失灵问题,他们把这叫做空转。但中共拒绝承认这是体制性缺陷。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文章和节目来探讨中国体制失灵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政权无法进行自我修复的问题。 YouTube地址:
#经济衰退
#政治制度
#中共体制
#制度失灵
#政权崩溃
#体制性缺陷
#中国问题
#自我修复
分享
评论 0
0
LJ 論見
8个月前
【20250227 RFA 胡平:】 近些年來,意識到『中國問題』嚴重性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但是,能認識到『中國問題』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什麼的人卻依然很少。 【20250227 RFA 何清漣:】 很多評論認為川普難以預期,但對中俄兩國來說,難以預期的不是川普的行動,而是美國國內政治(和政權的)輪替。
#中国问题
#中美关系
#特朗普
#美国国内政治
#俄罗斯
分享
评论 0
0
终结篇
8个月前
我认识一哥们,西安人,早年搞房地产赚了些,移民美国了,可能是年纪大了墙外信息量增大突然缕不明白了,他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中国人的基因。 有一次我问他谁是世界最大的魔头,他说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杀了几千万人。 我又问他,中国的问题怎么搞,他说全弄死就好了🤣🤣🤣
#海外华人
#房地产
#中国问题
#毛泽东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8个月前
《纽约时报》文章《美国削减支持维权组织资金,是中国的胜利》说,马斯克领导的DOGE切断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金,让关注中国问题的维权组织遭受重创。这些非营利组织追踪中国政治异见人士的监禁情况,揭露中共审查制度的扩张,为遭受迫害的少数族裔发声,帮助国际社会关注北京对香港自由的打压……
#美国削减资金
#维权组织
#中国胜利
#马斯克
#DOGE
#国家民主基金会
#中国问题
#政治异见人士
#中共审查制度
#少数族裔
#香港自由
分享
评论 0
0
Vivian Wu
9个月前
我真的可以用英文跟任何人讨论具体问题和态度异同。无论支持共和党还是反对民主党,支持川普还是不支持,具体支持川普的哪个政策,哪个说法,不支持他的哪个说法,哪个做法。我今天跟我的纽约犹太白律师老头聊了一个小时,他之前支持民主党,后来投票给共和党,也对川普和马斯克很有好感,对中国问题也非常感兴趣。我们经常聊,从来都开诚布公。今天又是互相交换了选举之后在各个具体问题上自己的想法,包括如何定义自己(liberal or conservative) ,在具体每个政策上同意哪个或者不同意哪个总统的做法。和而不同,很尊重对方的态度,也会问对方问题。但这样的交流,我在中文舆论场上,就发现非常难。 讨论问题分不清事实和观点,从不给出具体信息出处。永远都要定义对方,贴标签,同意就all in, 认爹,不许质疑,不许说一个字不好。不同意就破口大骂,逼着表态,否则就继续贴标签,再骂。 说句实话,中文舆论市场的媒体素养、价值认知、沟通的文明度之低,沟通能力之弱,让人筋疲力尽。 当然我也在做大声节目的过程中找到很多用户,很多可以沟通的观众和同道。我相信这个群体的绝对数量不会太少,几十万或者一两百万必须有。但这个人数,在十几亿中文使用者的基本大盘里,属于绝对少数。这就是想做体面内容,想改进内容水平和提升公众认知的内容创作者的苦楚。也因此,显示了做这件事的重要。
#美国政治
#共和党
#民主党
#川普
#马斯克
#中国问题
#选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