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抗日缓兵之计 画外音:九一八事变之后,尽管日本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蒋介石并没有对日宣战,反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很多人认为,蒋介石的这个政策在日本入侵时继续围剿红军,置国家与民族利益于不顾,导致了东北的沦陷。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蒋介石日记也许可以解开 “攘外必先安内”之谜。 郭岱君:他不但没有立刻抗日,还反而提出一个“攘外必先安内”,日记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答案。所以很多学者,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学者来看(日记),他们觉得真是原来如此!因为蒋其实是了解日本的。他说:“倭三日可亡我矣”。他为什么没有立刻抗日呢,他是有他的考量。因为中国的军队装备跟日本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所以只要日本封锁长江和沿海一带,三天就完蛋了。所以他说:“不可贸然而战”。他在日记中考虑了很多。九一八之后他考虑了很多,他晓得是有问题,必须抵抗,但事实上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他这个时候写了很多很多的。他甚至在9月20日立下遗嘱,说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们也打不过人家,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一不测,当见危授命,特书此为遗嘱。”但他自己认为就是要争取时间抗日,争取时间备战。等到1932和1933年时,他跟德国的军事顾问和蒋百里先生有很多的讨论,慢慢地眉目就比较清楚了,就是要进行持久战,争取时间备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1931年到1937年在真正抗战爆发中间,国民党做了很多事情,但只能做不能说,因为他要掩饰。另外就是我们刚刚谈到的“攘外必先安内”。当时就考虑要迁都,因为他晓得上海很快就要失去,南京没有办法守,怎么办?所以考虑迁都洛阳,迁都西安,最后决定迁都四川。大家都晓得中国那个时候是个军阀割据的时代,蒋介石根本没有办法控制整个中国,他能控制的只是沿海几个省而已。所以他在日记中就说我怎么进入四川呢?特别是四川、云南和贵州都是军阀势力非常大。所以他一直在想,并跟德国的军事顾问商量。有一天就是“得一计”,要以剿匪为掩护,建立西南根据地,“借剿共以收复西南”,故意把红军留下一小股,把他们往西南赶。所以你可以看到红军的所谓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从江西往西南走,然后才到延安的,中央军就在后面追,因此才能够进入四川。这是他的一计。所以有一天他写道,“若为对倭计,以剿匪为掩护,抗日之原则。” 李肃:这就是说他当年要剿灭红军,实际上是要抗战的一个策略?是他有时故意把红军放过去,所谓的围追堵截,他是有控制的。当时说的“攘外必先安内”或者是不抵抗政策,大陆说法是蒋介石实际上是不顾外敌侵略的威胁要打内战,要剿灭共产党。也就是说他认为共产党红军对他政权的威胁要大于日本的侵略。 郭岱君:这个事情要看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因为国家不团结是不可能打仗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在当时红军只剩下不到两万五千人,蒋介石当时认为他只要收复西南,立刻就可以把红军剿灭。他还真没有把红军看在眼里。所以他更重要的希望能够收复这些军阀,让军阀团结起来抗战。所以这是他的一个考量。问题是他这么做但不能说。所以这个日记出来,就是借剿共以收复西南,借剿共以掩饰抗战之决心,这对所有的学者,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的学者,是个很大的颠覆,很大的震撼。他一方面是收复西南,准备要迁都重庆,另一方面又让蒋廷黼、宋子文、孔祥熙、陈仪到欧美各国去结交,希望能够得到军事上的支援。其中孔祥熙的成果最好,他在1934年跟德国签订了秘密协定,所以德国就派了军事顾问到中国来,还有很多的兵工厂和武器都给了中国,德国甚至于他的参谋总长塞克特将军都担任我们陆军的总顾问。他的副手法肯豪森上将亲自到中国来训练中国的军队。中国在此之前没有军队,因为军阀的军队各自为政,不团结,而且都没有什么训练,真正一点点训练就是黄埔的,但黄埔的人数非常有限,也仅仅是短期的训练。所以实际上1934年德国的顾问法肯豪森来了以后,才开始训练,这个时间才开始编定陆军宝典,步兵手册。蒋希望能够争取时间,希望有五年或六年甚至更久,他希望能训练60个师。蒋同时推行新生活运动。这看起来是个生活运动,是个教育,可以他说以教育掩护动员,实际上是要国人动员起来,精神上要准备抗日。他的日记里有很多这些话语,比如怎样以教育来掩护动员,以外交来掩护他的各种远交近攻,通过发展实业来备战。所以这几年有人说是国民党的黄金时期,实际上是备战。因为他在日记中说:“中日之战必不可免”。他心里非常清楚,但问题是他做的所有这些都不能讲。 ---日记中的蒋介石:剿共为名,抗日为实 来源: 美国之音 作者: 杜林 萧雨 昱杉
大宇
2周前
特别讨厌推特很多反智谣言污染信息流,左搞右搞都是为了证明别人是腐败,最后变成一个傻子造谣和一群傻子传谣。 比如最近说的什么“澳洲杨兰兰”事件,让ai随便核实一下 结论:网传的“7000/8000万澳元保释金”“1.24万亿人民币存款”“逛奢侈品店动辄几十万包场”等内容,没有任何可信来源;保释金巨额“秒到帐”的说法与 NSW(新南威尔士州)的保释制度也不符。 可信的信息只有:7月26日悉尼玫瑰湾(Rose Bay)发生撞车事故、受害司机重伤、杨某被控多项罪名并获“有条件保释”,将于8月15日出庭。(9News, ) 已被权威媒体证实的事实 事故与指控:7月26日凌晨,悉尼东区玫瑰湾,一辆蒂芙尼蓝色劳斯莱斯与一辆奔驰厢式车迎头相撞。警方称杨某在路边酒测呈阳性,随后在警局拒绝进行呼气酒精分析,被控“因不当行为致人身伤害”“在车辆掌控下受影响”“拒不接受酒精分析”等罪名。(9News) 受害者伤情:受害司机(Kyle Sandilands 的专职司机 George Plassaras)伤势严重,包括脊柱、肋骨、髋部与股骨骨折,以及内脏损伤等。() 保释状态与庭期:杨某已获有条件保释,将于 8 月 15 日在 Downing Centre 地方法院出庭。多家媒体报道其保释条件包括:上交护照、夜间居所宵禁、不得驾车等。未见任何官方或主流媒体披露现金数额。 (9News, Greek City Times, NEOS KOSMOS) 明确为误传/不符常识或制度的点 “保释金 7000/8000 万澳元,秒到帐”——不实。 NSW 的保释制度以非金钱条件为主(如宵禁、报到、交护照等),只有在担心被告“不到庭”时才会加设保证金/担保金(security),且须由裁判官/法官判断是否必要并记载于保释决定中。目前公开报道均只写“有条件保释”,没有任何金额。 (NSW Legislation, District Court of New South Wales, 9News) 作为对比,律师与法院公开资料也说明:在澳洲常见案件中,如设金钱担保,金额通常是几千到数万澳元,重点仍在行为性条件;“上千万元级别”的担保在本地司法实践中极其罕见。(Criminal Defence Lawyers Australia, Armstrong Legal) “有 1.24 万亿人民币存款”——无任何可信来源,亦不可能出现在警方或法院信息中。媒体报道也未提及其资产来源,更无“存款余额”之类细节。(9News, ) 目前无法证实或仅见于八卦/自媒体的说法 “两辆定制劳斯莱斯”:个别八卦媒体声称她在住处还有一辆白色劳斯莱斯,但这一点并未见警方通报或主流媒体的独立证实,只能归为传闻。(Facebook) “大学生/无业、奢侈品店包场、某央企背景”等:公开报道没有提到其职业/学籍或家族背景,更没有“包场购物”的细节;流传的朋友圈长文、帖文属个人爆料,不具公信力。(9News) 时间线(已确认) 7 月 26 日:事故发生,杨某被带至 Waverley 警局并被起诉,当日傍晚获有条件保释。(9News) 7 月 30 日起:受害司机多次向媒体披露伤情与手术安排。() 8 月 15 日:拟出庭时间。(9News) 怎么自己判断后续信息真假? 看来源:以 9News、、The Australian/ABC、法院或警方文件为准;自媒体/短视频没有法律文书或官方引证时,谨慎对待。(9News, ) 看措辞:“有条件保释(conditional bail)”≠“已交巨额保释金”。若真有巨额现金担保,通常会在庭审报道或法院记录中出现金额与保证方式。(NSW Legislation)
悉尼豪车车祸,揭露了真正“华裔官/富二代”的奢靡生活,这个群体被澳洲媒体称为“神秘华裔官/富二代”,低调到查无此人,没有任何社交账号,也不参与公开的活动,消费都去最高端的场所,图的就是隐私性,买东西更是大手一挥,全部拿下。 如此豪横且低调的做派,如果不是7月27日凌晨的发生的车祸,根本不可能爆出来,担有主责的Lanlan Yang(23岁)开着700多万的劳斯莱斯,夜场醉酒后逆行撞车,交警赶到后,闻着酒味,对其进行了现场酒精测试(只能区分喝没喝,不能进行准确的酒精含量测试),可能当时有点懵,当警局要求血液检测时,清醒了过来,直接拒绝。 被撞的司机,多处骨折,而Lanlan Yang毫发无伤。 接下来就是见证“钞能力”奇迹的时刻。 Lanlan Yang请来了澳洲最顶级的律师团介入,自己不回答任何问题,很快律师发力,在支付了大笔的保释金后,Lanlan Yang回家了。 当然,事还没完,她需要8月15日出庭,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是“平事”的空窗期。 澳媒以往对这个群体也有只言片语的报道,但很快钞能力发动,就撤下了报道。 这一次,也是撞到了硬茬子,受伤的这位,是澳洲知名媒体人的司机,人家要为司机讨回公道。 圈子里的同行也帮忙,很快挖出了猛料,Lanlan Yang居住地址是千万级别的豪宅,是全款拿下,车库里还有一辆700多万的劳斯莱斯定制版,同发生车祸的那辆一样,都是全款拿下。 为什么平时看不到这群人,因为人家白天出行都带着司机、保镖,去也只去高端场所,是和普通人隔离的。 澳洲媒体越挖越兴奋,这是绝对的大瓜,根据她的生活轨迹,她这样身份的,居然有一群人,都是生活奢靡,但“查无此人”的状态,透露着诡异。 他们的财富哪来的?正常的富二代,参考思聪哥,最起码也要开个公司嘚瑟,出出风头。 但这一批人,一点财富都不敢漏,说明他们的财富是见光死的。 所以,一定不是正常经商的孩子,而是有实力、有能力、有权力的那一批的孩子(二代),父辈们通过“台下的手段”把隐形的资源兑换了,孩子们在外国逍遥快活。 总有人说钱难挣,那是你难挣;总有人问钱去哪儿了?买了劳斯莱斯,买了大house了,只不过和你没关系❗️ ——网络热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