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交易员,估计你们也关注了不少,有没有发现震荡时候玩的飞起的趋势里就基本上多空都会出错。我以前还纳闷,怎么有人趋势来了,无论多空都判断错?为啥能每次都错?Why baby Why?后来学习了期权我发现,原来震荡玩的溜的人本质是做空波动率,既双卖期权,期权卖方,也就是合约中的网格,昨天我们科普期权的时候有讲过,卖方的本质是做回归,做空波动率,做逆趋势的逆转。而期权买方,趋势滚仓,追涨杀跌,才是做多波动率,做趋势延续。 说到这里,我必须得提一下这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不对称了。你在震荡里扛单扛不死,因为就在一个固定的小区间,你在这个小区间靠扛单止盈赚钱,养成这个思想,你在趋势中就会想要多空反手,而在趋势里这样做是几乎没有容错率的,一旦反手错误,面临的就是爆仓。而做趋势盈亏比的趋势策略,只要你能有效过滤震荡,震荡的磨损你是可控的,震荡杀不死趋势交易,但是趋势可以杀死震荡。这就是为啥网格策略在没有爆仓前都是赚的,期权卖方的敞口管理需要很好的原因了。 所以,推荐你在震荡末期选择双买策略,不要继续网格策略继续做空波动率了,波动率爆炸(gamma squeeze)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这也是为啥我有从数学原理讲解过趋势交易中反手的用处。 关于反手的数学原理的视频放在评论区
我本身是一个特别谨慎看待“融大钱”的创业者,当然也不是说我想融大钱就能随便像大佬一样搞千万刀出来。 但是也的确会看到早期融大钱会导致 项目固执过高后续down round难融到死,用钱效率不够后续即使收购退出创始人到手可能还不如如硅谷大厂打工,钱太多掩盖了方向和执行的错误早期缺少handson的信号搜集和低成本试错。 但是对AI创业者而言,融到大钱甚至要和做好产品一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AI创业者向上面临着大厂的场景挤压,作为本来就有更好的流量分发网络用户使用场景的企业,给已有的场景和用户配上AI,要比给AI找到场景和用户容易太多了。 更何况大厂的工程研发能力严重溢出,有时候大领导不想让大家吵,下面产品经理和员工都不得不抄。大机器上每一个螺丝钉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大厂项目组往往希望不断扩大团队规模、增加预算和权力,以提升自身地位和待遇。 向下面临着模型层能力的覆盖,辛苦筹备的agentic workflow / comfy UI / vertical agent 就被一个模型的迭代覆盖了大多数能力,所以必须要做很深很有粘性才行。LLM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同时也有很强的研发团队以及对模型能力的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有时候为了拉新和日活不得不自己去做生态里有流量有用户的业务。 两侧又有众多竞品冲入,能够避开大厂和大模型射程的每一个小场景仅仅在湾区就一定有至少几十家公司在竞争,大家不断左右借鉴学(chao)习(xi),很难说有什么绝对的硬技术壁垒,只要路被人走出来,大家都会去朝那个方向探一探的。 但是好在,最起码硅谷依旧是,资本市场对AI项目的融资宽容度很高。只要是好背景团队讲一讲agent故事,不说商业化怎么样就算场景没清晰,拿到钱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能持续多久,后续会不会随着市场成熟项目供给稳定,股指模式再靠近saas的arr multiple,也是不能确定的。因此能在这个阶段拿够钱,不管想冲一下还是狗住都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