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万枚WLFI代币被销毁?特朗普这波到底是救市还是割韭菜?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先说重点:这根本不是救市,是赤裸裸的表演。总供应量1000亿,销毁4700万之后还剩995.3亿,流通量就缩水了不到0.5%——就像你口袋里一千块钱丢了五毛,却大喊“我破产了”,滑稽不? 🗳️ 更离谱的是投票机制。特朗普家族手握超200亿代币,却限制普通用户一钱包最多投5%。表面民主,实则集权,去中心化?别自欺欺人了! 😤 最坑的是项目方最后关头才改口:流通量不是最初说的50亿,是250亿!市场直接崩盘,开盘跌25%,市值从400亿狂泻到54亿。论坛里骂声一片,投资者血本无归! 🔄 回购销毁?听着好听,但手续费才多少?根本填不了250亿流通的窟窿。短期拉盘可能有用,长期来看就是自我安慰。 🤝 还有更隐蔽的利益链:特朗普家族关联公司控制75%的代币销售净收益,Alt5 Sigma Corp还抽走7.5%。两家穿一条裤子,Alt5股价两天跌近50%,这哪是独立项目?根本是利益共同体! 💸 稳定币USD1市值27亿,在USDT、USDC面前就是小弟。更要命的是合规风险:特朗普的政治身份碰上严厉监管,国会已关注是否会影响SEC执法——雷可能还没爆完! 📉 现在$WLFI价格0.22美元左右,估值仍高达200亿。有人说高估,也有人幻想“长线拿住”。但我劝你冷静:这项目若不能摆脱特朗普光环、做出真正生态、平衡中心化控制,再多销毁也是演戏! ⚠️ 提醒大家: 小资金玩玩可以,一定设置止损! 已被套的?支撑位破了赶紧割,别硬扛! 真正值得看的是:热度退去、代币解锁、市值回归理性(比如低于50亿)+ 实际产品落地。 别忘了,特朗普那50亿“纸面财富”是锁仓的——能变现的价格才是真实价值! 💬 你咋看?留言区见!
更新/高铁上,写一点关于RWA的认知。 //市场 但是如果现在仍对其一无所知,可能会重拾当年老币圈错过DeFi的遗憾。 这个新浪潮尚没有到来。 不过快了。 如果到来,一定骗子满地,因为所谓真正世界资产中的骗子更多,放大了N倍。 //中介结构 贝莱德敢在市场最早组织Ondo Global Market这样的中介市场。完全可以理解,合规交易资产用户和锚定的加密和实体资产规在那里。 全球第一资管巨头给产品名加上了全球化,显然也是暗示过去的TradFi看似全球实则孤岛。 贝莱德只是开始。但是对于一般创业者&Builder,进入交易市场门槛摆在那里,不会低。 //技术中间层 作为连接Onchain和Offchain的数据交换器,ChainLink会成为最大的中间层。说实话,很多人会被预言机这个名字吓退,而失去对其应用价值甚至投资价值的判断。 区块链至少有两个玄学名字,智能合约和预言机,其实是自动处理任务合约和链下数据翻译器。Ondo能涨多少不知道,毕竟没有那么Native,但是link可能涨到飞。 Native的是协议,比如前文介绍的ERC-3643,把合规清单扩展到协议字段中。 //加密生态 RWA究竟是去中心化为基础的DeFi2.0还是走中心化TradFi的加密盘?可能更多是融合。还记得CiFi这个说法吧。 从资产协议、交易平台、媒体、数据行情、资产发行、托管、审计以及指数和衍生品,RWA必然会重构以上秩序。
0xTodd
4周前
云锋下注以太坊,确实令人兴奋,昨天公告云锋通过 HashKey 买入一万枚以太坊。 因为云锋作为为数不多的马云明确亲自创立的基金,0.44 亿美金的规模一定得到了马云的首肯。 马云的眼光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属于最顶级,他的大多数预言都得到了某种应验。 马云相关的资本其实非常少,除了以阿里开头的各种基金(包括公益)之外,马云明确深度参与的就是: (1)云锋资本(虞锋); (2)蓝池资本(蔡崇信); (3)Enbao(家办性质)。 其中,云锋资本更是直接冠以马云之“云”与虞锋之“锋”,属于头号。云锋另一位合伙人虞锋比较低调,但他之前其实是聚众传媒的老板,后面被分众传媒合并。 根据虞锋股东通函显示,云锋的股权结构是四六开:马云 40% ,虞锋 60%。其中,虽然虞锋负责管理,但是马云参与重大决策。 而云锋金融是云锋资本旗下的金融平台,虽然马云的股份在云锋金融有所稀释,但是依然占到11% 以上。 云锋金融,根据另一份 2024 年度报告,自持资产规模大概在 20 亿美金左右。所以,像 0.44 亿美金这么大规模的 case,极大概率得到马云的亲自首肯。 马云对于区块链技术其实是非常支持的,早在 2018 年,他就在世界智能大会时直接说过:“没有区块链是要死人的。” 只不过回首这些年,马云似乎是认为加密货币存在过热或者泡沫,至少他在公开被问及加密货币态度,会如此回答。 当然那时候加密市场也太小了,不值得马云出手一次。 去年蔡崇信的家办蓝池资本(马云亦有参与)投资 Animoca 时,大家还兴奋了好久,但是依然不够直接:一来蓝池的资金规模更小,马云的比例也更低;二来 Animoca 本身也是基金,一度热衷于投链游和 NFT。 所以那时候,只算是马云间接看好。 但是冠之以马云之“云”的云锋亲自下场,从 HashKey 买入一万枚以太坊,这就是旗帜鲜明的真正看好。 有人说,这有没有可能是左手倒右手? 确实,有一些公司做 DAT 时,就是走捷径直接找大户融以太,甚至有人怀疑是大户变相通过上市公司来套现以太。 但是既然 HashKey 参与了,那这个大概率就是真正买入,而非左右手互倒。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对于 HashKey 的印象是什么?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是 HashKey 的合规交易所以及 HashKey 资本。 尤其是资本,之前其实也聊过很多关于 HashKey 资本领投或者参投的项目。 但是此外,HashKey 还有一个很低调的 OTC 团队。主要是做大宗,他们有香港和新加坡的相关牌照和资质,合规程度很高。 这种合规 OTC 和 CEX 上那些各种商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甚至不是一个概念。 监管对于他们的要求极高,甚至有点变态,他们无法参与任何造假的 case,风控每次都要求顾客解释资金来源。之前在 HashKey OTC 开户,足足审了将近 1 个月,各种盘查和审问,可见合规要求之高。 如果云锋是左右手互倒,那么没必要用 HashKey 的 OTC,直接发公告更简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左手倒右手”不太可能。 这又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很多人曾经问 HashKey 只能面向合规市场,例如香港本土这七百万人以及一些其他合规市场,市场太小,HashKey 和 $HSK 有什么前途么? 其实这次云锋的买入就是 HashKey 前途的表现。 云锋金融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接受香港监管,它的选择本身就不是很多,它的属性就天然决定了不可能去离岸交易所交易,只能选择 HashKey 这种,或许也可以勉强 Coinbase。除了云锋之外,还有之前的港股華檢醫療也是通过 HashKey 买入 5190 枚以太坊。 所以,连马云才刚刚开始买以太坊,一方面利好 $ETH ,未来更多的公司会加入战略储备。另一方面,正所谓牛市买券商,那么对 $HSK 来说也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 回到正题,24 年还有人谣言说马云买加密货币后被辟谣。到了 25 年,看到马云真正公开买了以太坊,依然感到激动。 下一个是巴菲特,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老爷子,也开始尝试性地开始加密货币,哪怕只是同样的小规模配置。 【非财务建议】
很多人炒币最后亏光,其实不是输在行情,而是输在仓位管理。      这几年看下来,我发现大部分散户都有一个通病:      顺势的时候拿不住,逆势的时候死扛。      举个例子:      行情在涨,本来趋势很好,你的单子明明能赚一大段,但你怕回吐利润,赚了几个点就跑。结果呢?行情一路飞,你站在场外看热闹。      可一旦方向错了,就完全变样了——不但不止损,还一边扛一边加仓,最后越陷越深。      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赚钱只赚小钱,亏钱却能亏到爆仓。久而久之,账户资金曲线只有一条路:归零。      其实,正确的逻辑很简单:      先想清楚自己能亏多少,再决定下多少仓。比如一个币很强,但支撑位离现在很远,那你就只能轻仓进去,轻到即使它跌到支撑位,你也能淡定,不至于慌。      仓位管理的关键就是——让自己舒服。      别老想着满仓梭哈,那样涨了会心花怒放,跌了就彻夜难眠。      成熟的做法是:      轻仓先上车,跌了还能加,涨了虽然赚得不多,但起码在赚。      这样一来,无论涨跌,你都在“舒适区间”,心态不会被行情牵着走。      很多人以为仓位管理就是“止损点+仓位大小”那么机械,但真正的意义是:      控制仓位,其实就是在控制你的心态。      行情走错不可怕,真正要命的,是仓位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