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增长

Caroline
1个月前
有不少人在留言或者私信问我,本金多少,为啥赚这么多钱。我来简单唠唠。 我是一个绝对散户,和大家一样。 我对价格有着很高的敏感性,这是天赋使然。在早期的时候(17年以前),我酷爱短线。那时候资金量小,20天翻一倍对我来说是很正常的。那个阶段币圈不成熟,币价很不稳定。且周期快、短。对我这样的天赋型选手是很友好的。我在2013年12月入场,以几百元左右入场。注册了比特儿(现在的gate)。然后用一年时间,赚了大概几万元。15年熊市,我开始各种新币的打新,遇到无数次跑路。最惨的一次是15年10月,我刚裸婚(家境十分贫寒,纯裸婚,只给老婆买了个几千元戒指,钱是带家教赚的,连新衣服都是丈母娘买的。)我被骗了9000元,我一共就2万元,一下子被骗了一半,然后我又给老婆买了个苹果手机,身上还剩大概5000元。房租800元一个月,我那时候还在读博。必须赚钱! 幸运的是,元宝网终于迎来了爆发,我拿3000元,从15年12月,做到了16年5月,大概赚了100倍,30万。那时候通宵是很正常的事,心中始终紧绷着弦。心脏也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出现了问题,一直到现在都还是有些毛病。(身体为先,不要熬夜) 16年6月毕业,找了份教师工作。然后浑浑噩噩做了半年。由于元宝网的行情结束,这一年几乎没咋赚钱。那时候生活压力很大,孩子刚出生,无房无车,手里的钱也很少。和老婆也维持着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节奏。(贫穷是原罪,是吵架的根源)。 时间来到了2017年。在牛市到来之前,我向媳妇申请了3万元人民币,然后在当时的poloniex网上炒瑞波等山寨,一周时间变成了十几万。然后我拿出10万,去币久网(创始人刘晶超),认购了量子币(qtum),认购了10万个。我在盘前全部跑了,赚了70万。(正式开盘,价格涨了28倍)。然后我又在币久网认购了70万元的icocoin(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杨林科发型的币),上线直接涨了4倍,资产也来到了280万刀。后面又进行了各种交易,在7月份之前,资产来到了600万。那时候很不现实,真的太飘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一个普通人,成长到了小富人阶层。 由于本人天生谨慎,600万元,提现了大概400万,给已经退休的老丈人买了辆车(尽管我还没有车)。留了200万在币圈,然后就遇到了94时间,200万几乎归零。又充值了100万,认购了qash币。94之后,币圈终于迎来了令人恐惧的大牛市。我已经忘记当时多疯狂了,我只记得我的资产从100多万,在12月份的时候,变成了3000万。整个17年,我从3万元入手,涨幅1000倍。 我提现了1000万,银行卡里有1500万,币圈1500万。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银行卡再也没有向币圈充过钱。然后18年就是熊市,一直熊市了三年。我在熊市中,1500万也亏成了400万,我索性一咬牙,全部在中间商那里认购了dot。然后一等就等到了21年的牛市。 资产再次腾飞,从400万涨了30倍。 然后21年12月,继续出金。币圈留了4000万。 继续遭遇熊市,大概23年亏损翻到还剩800万,然后在接连压中了dydx,ldo等币的涨幅,后来又压中了ena。24年末的时候,币圈资产已经突破亿。经过25年的前半年熊市,资产再次跌到3000万(跌幅太大),后来继续压中ena,sbet,继续投中wlfi币。资产再一次突破前高。 这大概是我12年的投资缩影,不甚详细,只能凭借记忆记住一些重要的时间。 当然我也爆了好多雷,但我记住更多的是压中了令我不断翻身的资产。从投资开始,我的资产翻的倍数应该达到了百万倍(并没有计算包括各种止盈因素),我自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前期靠短线,后面靠眼界,做长线。路途漫漫,不断远行。这就是我的故事。 以上
向阳乔木
8个月前
投资主题阅读群第二本推荐的书是《会走路的钱》,今天断续读了几章,不少观点很有意思: 预测经济最准确的方式并不是研究复杂的经济指标,而是观察富人的投资行为。 这些人比普通人更敏锐地感知未来的走向,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利益驱动去深入思考。 当你想预测某个投资品未来的价值时,关键是要看未来的购买力在哪里。 你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必须购买这项资产的人群,评估他们未来的财富增长潜力。 不要和有钱人拼体力,要和未来的有钱人混在一起,比他们早一步看到他们的需求。 不要投资年轻人不感兴趣的标的。 核心是要盯着年轻人看未来的机会,这不禁让我想现在的年轻人的需求是什么? 除了虚拟货币,有朋友提到:纸片人、谷子、黄金、养猫/养狗? 感觉后续需要研究。 另外,书中提到:房地产市场通常滞后于股市6到12个月,最佳买入时机往往不是在底部,而是在确认上涨趋势后,大约在上涨5%左右的时候。 一定要投资,不要单纯的储蓄,单纯的储蓄策略往往会让财富缩水。 书中提到的中年职业危机,确实存在: 三到五年工作经验的人最受欢迎,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技能,但还没有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超过五年的经验往往会遇到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 书中关于幸福感的说法也比较认同:幸福感不在于当前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对未来的期待程度。自我实现是最高级别的快乐。 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企业管理,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愿景"来调动积极性。 这就像CEO需要给员工画出美好蓝图一样,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共同的期待。 --- 继续读这本书,感觉实操性很强,虽然作者的不少做法很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