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增值

我大部分赚的钱,都是“捡”来的, 越是这样工作越显得虚无: 2019年,我大四,开始把所有RMB收入定投纳指。几年间纳指涨幅200+%(图中密密麻麻的红点就是买入) 在微软时,我拉满员工购股计划,每月工资的15%自动扣除,按折扣价购买微软股票。入职还送4万刀股票,当时价格 130+。离职价格 ~330,涨幅 ~150%。 都比工资赚得多。 工作第一年,本金少,所以 all in,日常生活刷信用卡。甚至向家人借款100万,想用来买纳指。理由是:在我口袋里只有20万时借我还有意义,等再过一两年,借我就没意义了。 但惨遭拒绝,他们表示借我钱只能用于买房。于是2021年买房,血亏!为买房还大量卖出纳指,亏上加亏。 2023年开始赚U,是在微软时收入的数倍,但我并没有开始定投BTC,因为觉得没有任何鸟价值。当时价格$2.8万。 半年后,开始学画线,买各种山寨币,亏了大概150万。因痴迷学画线,自媒体副业停更了两月。废了时间,还亏了钱。 2024,回归笨办法,所有RMB定投纳指,所有U定投BTC。当时BTC价格$6万左右,现在$11万。 大道至简。不在选股选币上投入时间,时间都投入在 coding 和自媒体中,赚取更多子弹。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工作,但大部分资产却不是付出时间赚来的,而是捡来的。累计资产越多的时候,这个比例越离谱,工作就越虚无😂 如今这个时间点,BTC的价格很难说还能不能定投。但我对纳指的信仰从未改变。在我长年累月的游说中,家里一些人也开始定投纳指
Morris
1个月前
村里的首富印钱了,结果全村的人都变穷了,只有三个人变得富有了。有一个村子有100个人,每个人手上有100块,全村总共有1万块钱。村长开了一个包子铺,一块钱一个包子,突然有一天村长偷偷印了1万块钱,但他很聪明,他没有直接花,而是先找到他的小舅子和表弟,借给他们每人3000块,拿钱去做生意,利息很低。小舅子拿了钱买了村里所有的面粉,表弟拿了钱买了村里所有好的土地。一个月之后,村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包子涨到了两块,面粉涨到了三块,地价翻了五倍。 大家都在骂万恶的通货膨胀,但你仔细看,谁在这场通胀里赚了钱?村长印了1万块钱,先花先受益。小舅子屯面粉,垄断涨价。表弟买土地,资产升值了,其他的97个人工资没有涨,购买力减半,这就是通胀的第一个秘密。通胀是一场财富的再分配,从穷人流向富人,从后知后觉流向了先知先觉。但故事还没有完,村民们很生气,要求村长加工资。村长说好,所有人的工资全部翻倍,村民高兴了一天,发现包子涨到了四块。 为什么?因为人工成本上升了,包子必须涨价,这就叫做工资推动型的通胀。这个时候,二狗子很聪明,他借了1000块钱利息,年化10%,买了一头牛。一年之后牛涨到了2000块钱,他还了1100块,净赚了900块。二狗子发现了通胀的第二个秘密,债务在通胀中会缩水,借钱买资产的是最大的赢家。 但隔壁的张大爷就惨了,他攒了一辈子的1000块钱的养老钱存在床底下,通胀后只能买250个包子,以前能够买1000个,他的资产购买力被偷走了75%。张大爷的教训是通胀的第三个秘密,现金是通胀最大的受害者,存钱等于慢性自杀。 这个时候,村里面来了一个经济学家,他说适度的通胀是好事儿,村里面的人很想打他。经济学家解释说,你们想一下,如果没有通胀,甚至是通缩,就是东西越来越便宜了会怎么样?大家都不买东西了,等明天更便宜,村长也不做包子了,反正明天更不值钱。二狗子也不养牛了,放着也不会升值,整个村子的经济不就停止了吗?这就叫做通缩螺旋,这就是通胀的第四个秘密。 2%到3%的温和通胀是经济的润滑剂,鼓励消费和投资。零通胀是停滞,负通胀那就是灾难。但村民会问,那恶性的通胀呢?经济学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23年的德国印钞机硬疯了,早上买一个面包要100马克,下午就要1000马克。工人发工资,让老婆在工厂门口等着,拿到钱立刻跑路去买东西,晚1个小时钱就不值钱了。最疯狂的时候,人们烧钞票来取暖,因为钞票比木材还要便宜,这就是恶性通胀。 怎么判断通胀的程度?村里面有一个老中医说了一个土方法,看三样东西,理发、房租和猪肉。理发涨价说明人工成本上升,是真的通胀。房租涨价是资产价格上涨,是真的通胀。猪肉涨价可能是猪瘟,但不一定是通胀。但如果三样都涨了,确定是通胀。如果只涨一两样,可能是结构性的通胀。 故事的最后,村民们都学聪明了。王富贵借钱买了十亩土地,五年之后他成了地主。李老板把现金换成了设备,扩大生产赚了钱。赵寡妇买了村里唯一的水井收租金,赵大妈还在存钱,五年之后,购买力只剩下30%了。这就是通胀教会我们的终极智慧,在通胀的时代,要做王富贵借钱买资产,不要做钱大妈存钱等贬值,要做生产者涨价的受益者,不做纯消费者涨价的受害者。 记住,通胀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规则。政府是认知战利品,是财富。你是掠夺者还是被掠夺者,取决于你是否理解游戏的规则。政府为什么喜欢通胀?因为可以稀释国债,欠100万亿的债,通胀50%,实际只用还50万亿就够了。富人为什么不怕通胀?因为他们有定价权,成本涨10%,售价就涨15%,利润更高。只有工薪阶层才是受伤的人,工资涨幅永远跑不赢通胀,这就是为什么你感觉钱越来越不够花。 最后一个秘密,通胀是不可逆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升值,都是长期的贬值。100年前的一美元,现在的购买力也只剩下三美分了。所以学会与通胀共舞,而不是对抗通胀,利用通胀的人成了富人,对抗通胀的人成了穷人,这就是残酷世界的游戏规则。
Y11
1个月前
关于收入多元化,或许我们可以从更贴近生活的视角来聊聊。 现实中,很多人收入来源单一,就像一棵大树只有一条主根,一旦遇到风雨,整棵树都可能摇晃。 而那些能持续稳健发展的人,往往像一片根系发达的森林,不同的“根”扎向不同的土壤,既能吸收阳光雨露,也能抵御旱涝灾害。 以大家熟悉的一些企业家为例,他们的收入结构也并非只有一种。 比如,薪资可能是基础保障,而投资收益、业务分红、资产增值等,会像养分一样不断滋养事业和生活。 这种多元化,不是简单地“增加收入渠道”,更像是为自己构建了一张“安全网”和“增长网”——当某一块收入暂时承压时,其他部分能提供支撑;而不同领域的探索,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机会。 当然,多元化并非盲目“跟风”。 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有人擅长经营,便深耕实业;有人擅长分析,便专注投资;有人有闲置资源,便盘活资产。重要的是让收入来源形成互补,而不是相互消耗。 所以,与其纠结“有多少个收入来源”,不如思考自己当前的“收入结构”是否能抵御风险、抓住机遇。 哪怕从现在开始,尝试培养一个新的技能、学习一项投资知识,或者利用现有资源开发一个小项目,都是在为自己的“收入森林”添砖加瓦。 毕竟,财富的本质是“持续创造价值”,而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正是这种能力的一种体现——它让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既能稳健航行,也能驶向更远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