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很多年轻的朋友不知道,十几年前,不少小学生都在搞竞选呢。2008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一组电视节目《为什么要民主?》(Why Democracy?),其中有一部中国导演陈为军拍摄的短片《请投我一票》(Please Vote for Me),记录的是武汉市常青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次班长选举。 引人注目的是,常青小学的班长选举采取了竞选的方式。选一个班长,有三个候选人竞争,候选人一本正经地上台发表演说,陈述政见,甚至互相攻击;在下面,同学们有拉票的,有助选的,有质疑的,甚至有起哄的;热火朝天,煞有介事。据说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罕见。这表明,竞选的概念在今日中国已经相当深入人心。但凡搞选举,祇要上面不压制,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采取竞选的方式。这对于中共标榜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中共号称三个代表,按说是先进得不能再先进了,可是搞起选举来却连三年级小学生都不如。这也表明,所谓"中国特色"这套鬼话,连三年级小学生都骗不了。不难想见,这样一部无非是记录孩子们带有游戏性质的一场选举的电视短片在国内是不准公演的,因为它触及到当局的忌讳。 然而,这部电视短片也告诉了一些令人不安或引起争议的东西。才8岁的孩子,仅仅是选一个班长,选举过程竟然出现了造谣、谩骂、起哄以及一些差不多等于是贿选或买票的行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对此,导演陈为军的解释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下的生活养成了一种文化,官员的权力和权威很少被人审查。一朝权在手,一切全都有。所以整个国家,人人都想成为政府官员。""我认为,孩子们在整个选举中过程中表现出的乐与忧,他们的输与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步履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民主化进程。" 这种解释未免空泛。动不动把今天的问题都归罪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是缺少说服力的,且不说中国过去几千年也并不是什么封建制度。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些弊病要归罪于共产党,归罪于专制制度。"你怎么能指望在共产党专制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能真正地了解民主选举,能很好地实行民主选举呢?"乍一看去,这种解释很有力,其实不然。这种解释也未免失之空泛。 从逻辑上讲,如果成长在共产专制下的人民就不会了解民主实践民主,那么共产国家的民主转型又靠谁来实现呢?莫非要从民主国家进口一批民主人士不成? 从经验上讲,俄国东欧蒙古的民主转型都证明,那些成长于共产专制下的人民完全能够了解也完全能够胜任民主选举。他们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就进行得很顺利,没有或很少有暴力或作弊。有好几个国家在第一次大选中就把执政的共产党选下了台,尽管那里的共产党在组织上在资源上都占优势,可见在那里,连共产党方面都很守规矩,没乱来。 再以80年大学生竞选活动为例(在那年,全国各地许多高校都进行了这样的选举),那时的中国远不如今日开放,国人对民主的知识远不如今天丰富,同学们此前都没有任何竞选的经验,可是这并不妨碍那场选举搞得轰轰烈烈又规规矩矩。孩子们的活动总是对成人的模仿。如果常青小学的学生能够看到80年大学生的选举,他们的选举一定会更好得多。我敢说,如果在80年代就让小学生们搞选举,他们的表现,一定比今天更出色。换言之,常青小学班长选举中表现出来的某些问题,实际上是当今中国社会腐败、尤其是官场腐败的一种反映;而当今中国社会腐败、官场腐败则是六四后中共严厉打压自由民主,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结果。有的人看了这部纪录片悲观地说:中国人连选个小学班长都有这么多弊病,要是选总统选国会那还得了?我说不,一旦中国人可以选举总统选举国会了,也就是说,一旦中国结束了一党专政,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善,到那时,连小学生选班长也会选得比现在更好。 2008年9月16日
韩连潮
1个月前
【二战无名英雄引发的联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德国都先后开发近炸引信炮弹,但都未成功。因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给养军火供应运输队常常遭日本空军打击,损失惨重,美国急需寻求有效办法来保护运输线。英国和美国分享了其不成功的技术,美国则突破了数百个技术难点,最终在1943年完成了近炸引信炮弹的研发和部署工作,开始在太平洋海战中使用。 这种炮弹通过装载于弹头上的液体电池、微型电子元件组成的雷达,在接近目标时自动引爆,而不是依靠预设的时间或撞击,能有效打击敌人目标,从而重创日本空军,导致战机飞行员短缺。日军组成神风自杀队,以突破美军防空网,但近炸引信炮弹也是神风的杀手。在1945年的冲绳战役中,日军一次动用150架神风敢死队飞机对美两艘驱逐舰进行连番攻击,被尽数击落,无一漏网。而在整个战役中,日军出动了1900架神风自杀战机,绝大部分被近炸引信炮弹击落,日本丧失制空权,进而导致日海军最大战舰大和号和大和特攻舰队的覆灭,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在保卫伦敦的空战中,近炸引信炮弹击落德军V导弹成功率达80%,大幅减少了伤亡和破坏,后来在诺曼底和突出部战役中,美陆军开始使用。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给德军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这个创新列为仅次于原子弹和雷达的决定性创新,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德国法西斯事业中功莫大焉。 美国的创新能力在战时尤为突出,当前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匹敌或超越。这种能力根植于社会与民间,是一种独特的美国基因与文化,与国家主导下的指令式创新不可同日而语。每年,美国全国各地举办的少儿科技项目大赛生动展现了这种巨大的创新文化与潜力。每个项目吸引数万名儿童参与,他们凭借创新技能竞相争胜。每次目睹这一场景,我都深感震撼:这些孩子从小就敢于挑战权威、无惧失败、勇于另辟蹊径,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我的感慨还包括,若中共不自量力,误以为能如昔日日本军国主义般可以挑战美国,必败无疑。因为一旦美国社会的巨大潜力被激发,便能战胜一切敌人。若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相信“东升西降”,必将铸成历史大错。
曹長青
1个月前
跟全球很多国家悼念查理·柯克相比,台湾显得“寂静”,三大党没动静,主流媒体也很少报道。台湾越来越左。继续下去,台湾就可能自我沦陷,陷入左派的道德相对主义、变性变态的毁灭主义。台湾,就成了一个左派孤岛,孤立于美国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历史潮流之外。查理·柯克悼念事件的“台湾缺席”,是一记警钟。 曹长青:台湾成左派孤岛的危险 美国青年保守派组织“转折点”创办人查理·柯克被枪杀,不仅美国,全球很多国家都有悼念活动。对查理·柯克的地位和影响力,天主教纽约区的总主教多兰(Timothy Dolan)评价到这种高度:“柯克是现代版的圣保罗”。保罗是耶稣之后对基督教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对基督文明的传播具有“转折点”的重要作用。 对查理·柯克的遇难,欧洲的英、法、德、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捷克等,中东的以色列,澳洲的悉尼和新西兰,亚洲的日本和南韩等很多国家,都有相当规模的民间悼念活动。相比之下,台湾却显得“寂静”,反差很大。 虽然也有台联党、福和会、个别教会等举办了悼念查理·柯克的活动,但台湾的三大主要政党都没有任何行动,媒体也鲜少报道。显示台湾社会对这个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没有那么敏感,缺乏重视。 这可能不是一个偶然的疏忽或冷漠,而是折射出台湾社会“左倾”的信号,是台湾脱离并疏远西方保守主义阵营、越来越滑向左倾激进主义的体现。这不仅影响台湾与美国保守派川普政府的关系,更潜在可能割断与传统西方文明的内在连结。这对台湾的前途来说,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警讯。 两蒋政府没搞全盘改造、文化革命 台湾为什么会走到越来越左倾的地步?它跟民进党执政、尤其是蔡英文掌权八年来推行左倾政策有相当的关系。这从台湾近代历史的文化变迁中可以看出其轨迹。 近代台湾的重大变化是被中国清朝割让给了日本。虽然很多台湾人感到自己成了二等公民,但日本管理者没有在台湾实行血腥屠杀的暴力统治,而是把台湾视为自己的属地。 日本统治者更没有对台湾的乡土民情等进行文化改造,基本是顺其自然。那时的台湾,是在保持着中华文化的同时,接受了相当程度的日本文化。这两种文化不仅有血脉上的连结,也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所以相辅相成,从价值观上来说,几乎没有冲突,都是建立在两个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常识常理之上的。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退败到台湾后,虽然政治上威权统治,但并没有像对岸共产党那样进行文化和社会改造,没有文化大革命,而是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伦理道德等等。台北的主要大街,分别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就是想让中华文化的精髓润物细无声地进入民众日常生活。 所以在两蒋时代,台湾既没被中共渗透占领,也没被西方左翼激进思潮俘虏,一直是一个坚定反共、维系中华传统文化的堡垒。 陈水扁的本土化是对抗中共 台湾社会发生重大变迁,是在2000年民进党执政之后。民进党以对抗国民党独裁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当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可惜的是,民进党是一个左派政党。首位台湾人总统陈水扁挑选一位女性做副总统,就开始有了西方左翼“政治正确”的味道。选副总统,应唯才是举,而不是用西方左派热衷的“性别比例、男女共治”等来无视和抵销人的能力差别。 陈水扁时代,绿营提出了“去中国化”,但主要是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抵抗对岸中国政权的“文攻武吓”和“全面渗透”。而在社会文化层面,并没有大幅颠覆传统的举动。台湾人知识精英提出的“本土文化”,也基本是想恢复和维系“日治时代”那种中华文化+日本文化的传统价值。 马英九时代,国民党已经比两蒋时代左倾了很多,但在社会文化层面还没让人有强烈感觉。台湾迅速滑向显著的左倾,发生在民进党的蔡英文做总统的八年期间。 民进党本来就是一个左倾政党,初期起码是像美国的卡特、克林顿时代的民主党。而蔡英文时代的民进党,则一步跨到类似奥巴马、哈里斯、拜登们的民主党。美国的民主党强调大政府、高税收、高福利,政府包揽人的生活,尤其热衷大鸣大放的街头民主;在社会议题上主张同性婚姻,变性,以自由的名义放纵等等。 蔡英文把台湾推入左倾陷阱 蔡英文曾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留学,虽然其博士学位被严重质疑,但她深受那所西方最左之一的政经学院的影响倒是一目了然。再加上蔡英文本人被广为流传是同性恋者,这种身分也是促人左倾的重大诱因之一。 她还没当上总统、只是民进党主席时,就跑到美国支持左派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公开给希拉里募款。政治领导人跑到美国为党派候选人募款是违反美国法律的。在当时募款会上,蔡英文还给希拉里写了助阵的条幅:“加油!当选!” 在左翼理念上,蔡英文和希拉里是同一阵营。所以蔡英文对保守派的川普总统自然抵触反感。川普在第一次当选总统后,破天荒地跟蔡英文通了电话、称她为“台湾总统”;通过全球媒体密集报导,空前提升了台湾的世界形象和地位,并扩大了蔡英文的全球知名度,但蔡英文并不感恩,继续“反川普”,甚至在川普第二次赢得大选之后,蔡英文还在加拿大演讲时批评川普要台湾增加军费。在蔡英文总统治下,台湾的公共电视在川普再次赢得大选后,还把川普指控为罪犯。 这种对川普本能的反感和抵制,很大程度来自蔡英文的左翼心结。因为川普反对同性婚姻,更反对变性,强调传统价值。川普所领衔的《重建伟大美国》的MAGA运动,目标就是恢复1776独立建国的传统价值:基督信仰,道德、法治、自由经济、程序正义(所以叫共和党)、规范等等。这些都跟蔡英文的想法有所相悖。 把变装皇后请到总统府表演 蔡英文自己说,她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晚上坐在家里沙发上,捧一碗泡面,看中国的宫廷电视连续剧,还说出剧名《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而那些宫廷剧,都是皇妃国戚们勾心斗角,相互残杀,阴险毒辣的演绎;剧中表现的人心之阴暗,价值之反动,跟美国保守主义强调的基督文明等完全背道而驰。 蔡英文本人当然有选择同性恋的自由,但她却推动整个台湾社会朝着制造更多同性恋的方向迈进,并利用总统权力,使台湾成为整个亚洲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 本来就是左倾的民进党,对蔡英文推动的“左倾”风潮,当然不仅没有警惕和抵制,反而一拍即合。居然有好几位民进党男性立法委员,还特意穿上女人的裙子跳舞,强调和展示,男人同时也可以是女人,混淆性别。蔡英文们视为的进步,跟美国左派希拉里们热衷的反人类的所谓进步主义异曲同工。 所以在蔡英文总统掌权的八年中,台湾社会急遽向左翼倾斜,尤其很多年轻人,把美国等西方的左翼激进主义视为“进步”和“时髦”。十月底,台湾要举办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同性恋游行。 蔡英文卸任总统之前,甚至把一些变装皇后、变性人请到总统府为她表演“彩虹”裸露舞,就在孙中山的铜像下面,像是故意要挑战那个中华民国的传统文化。即使在美国左派最滥权、嚣张的时期,奥巴马、拜登、哈里斯们也没敢把变装皇后和变性人请到白宫表演。蔡英文就左疯到如此程度! 左派大潮淹没台湾的可怕前景 两蒋时代,国民党还算是保守价值的守护者,但在当今西方左派大潮的冲击下,现在也是方寸不保。面对蔡英文推动的同性婚姻与跨性别等,不敢明确反对,模糊立场;甚至有国民党的台北市长等很多政客,争相参加同性恋游行,显摆政治正确;对川普与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议题,国民党更是选择沉默。 还有相当一批国民党人由于亲中国、认为美国支持台独,更是对川普总统口出恶言,媒体上攻击嘲讽川普的评论比比皆是。什么保守主义,什么传统价值,在台湾的蓝绿政党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甚至被他们视为“反动落伍”。 台湾虽有不少基督教会,但面对这种左倾大潮,似乎回天无力,而且有些牧师,也是相当左倾,以支持同性婚姻等炫耀自己多么“先进”。 在这种大背景下,台湾怎么可能会有民间自发的大规模悼念查理·柯克的活动?怎么可能了解这位被美国红衣大主教称誉的“现代的保罗”?怎么可能明白查理·柯克之死对美国以至于世界的重大影响?台湾的寂静是蔡英文推动左倾思潮的一个必然结果。 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就不用共产党军事攻占,台湾就可能自我沦陷,陷入左派的历史虚无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变性的左倾毁灭主义。台湾,就真成了一个孤岛,孤立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保守主义回归的历史潮流之外。所以,查理·柯克悼念事件的“台湾缺席”,应该成为一记警钟。 2025年9月23日 ——原载台湾《锐传媒》【专栏】台湾成左派孤岛的危险/ 曹长青附记: 《锐传媒》发行人、社长刘志聪先生是台湾资深的媒体前辈,他曾担任中央社社长,台湾深绿媒体《台湾日报》总编辑、前副总统吕秀莲创办的《玉山周报》社长,《Taiwan News》副社长兼总编辑、《民报》总编辑。台派领袖之一的陈永兴医师与台湾人集资创办的《民报》为各种声音提供平台,成为台湾言论自由的标志之一。 在刘志聪先生主编《民报》时,刊登了多位绿营人士质疑蔡英文博士学位造假的文章,不惧当时蔡英文是总统、最高权力者,而坚持言论自由的原则。 我的这篇批评蔡英文和台湾在全球悼念查理·柯克中“缺席”的文章,被台湾的绿营媒体拒绝刊登(可见蔡英文的淫威和余威)。刘志聪总编不惧压力、捍卫言论自由,刊出我的这篇短文。他也是在共鸣查理·柯克所倡导的说真话精神。而没有真实,就没有台湾的前途。
很多兄弟有疑惑,美国是不是目前最被高估的国家? 在我看来,恰恰相反,美国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了 第一,漂亮国控制全球最大的储备货币 —— 美元。而目前所有的涉及美元的交易,都要从漂亮国的清算和银行系统走一遭,接受漂亮国的监管和控制。 也就是说,全地球所有的经济活动信息,几乎全在漂亮国银行系统的数据库之内。越南领导人给小孩发了多少压岁钱,漂亮国人都知道一清二楚。 第二,漂亮国控制全世界超过 70% 的金融资本。中国人投资中国企业,资金都要先去漂亮国资本市场走一圈,才回国投资,并且全球排名前列的头部企业都在美国。 第三,漂亮国控制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全球所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高端芯片,都在漂亮国的控制之下。 第四,漂亮国控制了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网络平台。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搜索引擎,都被漂亮国控制。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都靠漂亮国的社交媒体宣传政策和政见。 第五,漂亮国控制了全球重要海上交通。漂亮国数千个军事基地,还控制了大量的关键地域盟友,遍布全球所有海上交通要害。 第六,漂亮国控制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精英。全球所有主要国家的精英和统治阶层,资产和家属都在漂亮国或漂亮国控制的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之内。 第七,漂亮国生产了全世界 95% 的新知识,新模式。
《混乱是阶梯:川普联合国讲话是联合国的丧钟,也是新堡垒化国际秩序的阶梯》 安全被证券化,战场上的鲜血成了股票上涨的叙事。 每一次前线无人机的自杀攻击,都是资本市场的路演。 -- 题记 川普今天的联合国讲话的内容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非常丰富,且影响及其深远。 当然,联合国的很多人应该意识到了川普的想法(就算不能完全猜到讲话的内容),所以才会有川普上电梯的一刻电梯突然故障,和川普讲话时提词器的故障。 一、骑脸开大:川普联合国讲话 未来十年的地缘政治格局已经在特朗普的联合国讲话中显露无遗。川普的联合国讲话实际上是在终结自由贸易体系后,终结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 让我们明确一点:联合国从来就不是世界政府,而是美国霸权的多边主义包装。 现在,美国不再需要这个包装了。因为维护他的成本和获得的回报不成正比。就像自由贸易体系一样,美国付出成本维护,让自己的对手受益更多。 二、交易型外交的兴起 特朗普带来的是美国战略的根本性调整。"交易型外交"对于川普来说比任何理想主义原则都更接近国际关系的本质,而且更符合美国现阶段利益。 每个国家都变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每个联盟都有其价格标签。 这种转变的逻辑清晰而残酷: 军事保护变成了可计价的服务 主权成为可交易的商品 国际法让位于双边协议 在这个新体系中,中等国家面临着1945年以来最严峻的选择:要么支付保护费,要么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不结盟运动即将终结,这是因为在交易型世界中,在丛林法则重回世界舞台的时候,中立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三、乌克兰:地缘政治实验室,军工的新硅谷 乌克兰战争的真正意义远超过领土争端。最新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已经快速完成了战时军工体系的经济转型。 已经实现月产15万架军用无人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各种最新的战场技术都在乌克兰进行现场试验,硅谷的新军工巨头,在乌克兰几乎都有分公司。 特朗普对乌克兰立场的转变——从"24小时内结束战争"到"支持完全收复领土"——并非政策混乱,而是交易逻辑的完美体现: 第一阶段(已完成):以和平名义将责任转嫁给欧洲 第二阶段(进行中):用欧洲的资金重建美国主导的军工体系 第三阶段(待续):将乌克兰打造成欧亚大陆的以色列 这个"新以色列"将成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永久军事支点。基辅将像特拉维夫一样,成为高科技军工的创新中心,只是这一次,地缘目标不是中东,而是俄罗斯和最终的中国。 这里面,最可怜的是乌克兰人,最值得敬佩的也是乌克兰人民。 他们是真正的“用实力,换援助” 四、欧洲的战略困境 欧洲正在为自己的地缘政治幼稚付出代价。预计未来五年,在战云密布中,欧洲将不得不: 将防务开支提高到GDP的4-5% 承担乌克兰重建的主要成本 接受永久性的能源风险溢价 将面临新的贸易撕裂(这可能不完全是坏事,欧洲工业将由于贸易保护而复兴) 更重要的是,持久的俄乌对抗将彻底切断中欧陆路贸易通道。新亚欧铁路的梦想已经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新铁幕。 这不是偶然,而是川普战略设计的核心部分。 五、堡垒经济的形成 去联合国化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经济政治的巴尔干化。我们正在见证三个独立经济圈的形成: 美洲堡垒:以美国为中心,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部分拉美国家 欧洲堡垒:一个经济开始下行但高度军事化的联盟 亚欧堡垒: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网络 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贸易将主要在堡垒内部进行,跨堡垒贸易将受到安全考虑的严格限制。这不是贸易战,而是贸易体系的根本重构。 这样的堡垒经济体系下,任何堡垒如果不能实现供需平衡,就会面临盟友流失,堡垒瓦解的风险。 中国将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要么完成分配改革,让供需平衡,要么面临越来越高的外部贸易壁垒和越来越少的堡垒内盟友,因为没有多少国家,愿意放开市场让中国商品冲击自己的工业体系。 六、军工复合体的新黄金时代 投资者应该注意,我们正在进入自1950年代以来最大的军工投资周期: 全球军费开支将在可见的未来快速增长 无人智能系统将取代传统平台成为主要投资方向 军民融合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太空军事化不可避免 美国军工复合体不仅将从美国的重新武装中获益,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整个西方联盟军事现代化的最重要的供应商。这是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而特朗普正在确保美国垄断这个市场。 七、中国因素:最终的博弈 所有这些安排都指向一个最终目标:对抗中国。通过制造欧俄永久对抗,美国实现了几个战略目标: 切断中国通往欧洲的陆路通道 迫使欧洲在经济上依赖美国 建立针对中国的尽可能广泛军事联盟和贸易壁垒 控制关键技术和供应链 这是一个比上次冷战更加复杂的博弈,其中每个参与者都在计算自己的利益,而美国正在利用这种复杂性来维持其主导地位。 八、还没结束:真实但危险的新世界 特朗普的世界观可能令人不安,但它对美国来说比任何多边主义幻想都更接近现实。在川普的这个新世界中: 俄罗斯将被永久削弱但不会崩溃 欧洲将变得贫困但高度军事化 乌克兰将成为永久的冲突地带和军工基地 中国将面临日益收紧的包围圈 美国将通过操纵这一切来延续其霸权 这个体系比联合国体系更加赤裸,但也可能更加稳定——因为它基于利益而非理想,基于交易而非规则。问题不是这个体系是否道德,而是它能否让美国及其盟友赢得大国冲突。 历史告诉我们,当既定秩序崩溃时,新秩序的诞生总是伴随着血与火。特朗普正在试图管理这个转型,但他能否成功控制自己释放的力量,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联合国的基于规则的全球时代已经结束,交易时代已经开始。 我们要准备好迎接一个更加真实、但也更加危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