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1个月前
进入1971年以后,毛泽东与他的“亲密战友”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隙,其貌合神离的迹象很快便被敏感的新闻记者的长镜头捕捉到了,这点令他们惊讶不已。杜修贤是老资格的新华社摄影记者,据他讲,庐山会议后他目睹了两件奇怪的事情: 其中一件事,发生在1971年“五一”节天安门观礼台上。这天晚上,天安门广 场火树银花,歌舞翩跹。城楼上摆放着许多圆桌,正中的圆桌是专门为毛泽东和林彪安排的。华灯初上,毛泽东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在台中央的圆桌东首坐下,西哈努克亲王和董必武依次坐下,毛泽东对面的位置始终空着。这是林彪的座位。按照当时的宣传规定,自九大以后报纸上出现毛泽东接见外宾的镜头,必须有林彪在场,以显示“接班人”的地位。 过去,林彪凡是与毛泽东共同出席晚会,总是提前5分钟在电梯边等候着,竭力表现他作为“学生”对导师的恭敬。这次却一反常态,迟迟不到。毛泽东与西哈努克谈话,不时朝对面的位置瞥上一眼。周恩来十分着急,不停地看表,还派秘书去打听林彪的下落。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上了城楼。已经是五月天了,他还披着一件军呢大衣,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烟味,一副萎靡不振的沮丧模样。他冷僻地落座,一句话没说,与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既没有握手,也不搭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脑袋。杜修贤十分为难,他的任务是拍摄毛泽东和林彪亲切交谈的照片,可是现在两人隔着桌子,互不搭腔,根本没法拍。 杜修贤在长期从事记者的工作中养成一个习惯,到场后先拍一张全景。这次,他随意地拍了一张全景照后,便放下相机,等待机会。过了一会,等他再回到圆桌时,禁不住目瞪口呆:林彪的位置空着,人不见了。周恩来也感到不妙,目光频频望着那个空荡荡的座位,喉结上下滚动,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下了,他招手将警卫员叫来,低声吩咐了两句,警卫员飞快地跑向城楼大厅,不一会,警卫员回来了,跟周恩来耳语几句,周恩来神色异常严峻。杜修贤跑过去一问,原来林彪早就回家了。毛泽东对林彪的不辞而别,表现出毫不介意的大度。西哈努克询问林副主席哪里去了。董必武解释道:“身体不好,先回去了。”幸亏杜修贤在林彪刚入座时已经拍下了一张照片,否则当天的报纸上将会缺少这位“副统帅”的形象,在当时可算是新闻部门重大的政治问题了。 此事过了一个月后,杜修贤又亲眼目睹了另一件怪事,此事是在中国领导人接见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赛斯库时发生的。他回忆说: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抵达118号房间不久,罗马尼亚客人也到了。我忙着拍摄宾主握手的镜头,待宾主落座后,又赶快拍摄会议的场景。我见会谈的气氛已进入正常的轨道,就退出来到门外的大厅里等会谈结束时再进去拍摄。我在外转一圈,找人把刚拍的胶卷送回社里冲洗。回到大厅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林彪坐在大厅的西北角,没有坐在沙发上而是坐在一张椅子上。我以为会谈结束了。再看看,主席、总理的警卫员都还在大厅里,他们也和我一样愣愣地瞅着莫名其妙的林彪。不知林彪什么时候从118房间里出来的。我们光着头还热得直冒汗,他却萎缩成一团,帽檐压得低低的,最叫人惊骇的是他那张没有一丝血色的脸,虽然看不见他整个脸庞,但露出的部分足以使人相信那是一张蜡人的脸。我回到118房间,毛泽东旁边的沙发空着,和“五一”晚上那个椅子几乎如出一辙。毛泽东泰然处之,兴致勃勃地舞动着手臂和客人热烈地交谈。周恩来平静地微笑着,时时插上一两句话。康生话不多,镜片后面的目光很深,不容易看清。会谈结束了,林彪还没有进来。待毛泽东他们都走了,我收拾完摄影箱,才离开118房间。到大厅里我看了一眼西北角。林彪不死不活地还坐在那儿。 林彪两次不告而辞,身体不适是托辞,其实是显露出他决心对抗的强硬态度。 ---摘自《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   作者:徐焰 图1:毛泽东与林彪的最后一张合影
朱韵和
1个月前
1970年3月2日傍晚,林彪到中南海主席書房交談近三個小時,第二天毛澤東告訴我:「昨天,我的親密戰友給我上了課,說文化大革命要告結束,現在各地形勢都不好,都在放空炮。我還抓不准這個親密戰友在想什麼?」 張玉鳳對毛澤東的評價是:「他就是怪,你說是黑的,他偏要說白,他總喜歡對立」。孟錦雲 說,「主席的看法,老和我們不一樣,這個人很怪」。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他喜歡看的電影:一是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二是傳記類影片,《林肯傳》、《拿破崙傳》他就特別喜歡;三是喜歡看園林風光影片,英國片最喜歡。 主席的保健醫生組提出,讓毛主席能調節一下文化生活,周總理建議由唐文生、王海蓉和張玉鳳做主席工作。後來,從德國、法國、英國進口電影放映給主席看。主席喜歡看愛情片子,看了後也會推薦給身邊工作人員觀看。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發生後,主席常失眠、飯量減少、常常在夢中呼叫,叫耀祠快來、東興人在哪裡。主席在林彪事件後變化較大,狂躁、發怒、猜疑、恐懼,常問我、問張玉鳳,要我們放開講、要講真話、講心裡話。我和張玉鳳還是千篇一律告訴主席,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都無限熱愛、無限忠於您老人家。主席聽了有時會哈哈大笑說:「我還不如小學生」;有時會擺擺手說:「又是一通屁話。走!走走!」 ---《張耀祠回憶毛澤東》
orange.ai
1个月前
最近听英文播客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嘉宾推荐了一本书叫《How to Get Rich》(如何变得富有)。 书名是直白了一些,不过作者Felix Dennis确实是亲身走完这条路的亿万富翁(财富峰值£5亿)。 作者的核心观点非常反传统: 致富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 他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核心公式: 财富 = 所有权 (Ownership) + 执行力 (Execution) 这个公式, 是他白手起家经验的浓缩。 公式拆解: 所有权:作者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事。薪水让你变富有是幻觉,只有股权才能让你在睡觉时也赚钱。他建议创业者要像饿狼护食一样守护自己的股份。 执行力:一个被完美执行的平庸想法,胜过1000个躺在脑子里的“伟大创意”。别再等那个灵光一闪了,行动才是王道。 但拥有策略还不够,心态才是最硬的“通关密码”: • 极度专注:要像“寻找松露的野猪”一样,屏蔽所有噪音和负面影响。 • 拥抱失败:作者直言,如果你不敢公开地、灾难性地失败,那你致富的机会微乎其微。 • 坚韧不拔:对财富的渴望必须上升到“强迫性的痴迷”,永不放弃。 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的坦诚。他毫不避讳财富的【代价】。 他把财富划分为从“舒适地贫穷”到“肮脏地富有”等多个等级,但也坦言,这条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难以想象的时间投入、社交家庭的牺牲、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杯酒,不是每个人都喝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