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政治高压
关注
中国人权-Human Rights in China
4天前
中国K签证:被牺牲的本国青年与被忽视的风险 。2025年10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K字签证”,面向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然而,在国内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社会情绪高压的背景下,这一政策并未获得掌声,反而引发了舆论反扑。网民批评政策“崇洋媚外”,担忧其加剧就业挤压,甚至质疑其背后的政治逻辑。 “K签证”源自国务院想要提升中国科研和创新能力,于7月16日通过条例修订,并在8月7日以国务院令第814号公布,8月14日正式对外发布。文件规定,自10月1日起,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可申请此类签证,以便利来华交流、科研与创业。 就业困局中的“逆风政策” 问题在于,政策出台的时间点极为敏感。此前三年的清零政策冲击令中国小微企业大量倒闭,导致就业市场严重萎缩。2023年青年失业率攀升至历史高位,当局一度暂停数据发布,但2025年9月的统计仍显示青年失业率高达18.9%。在清北和海外名校毕业生投身外卖配送的现实下,民众对就业的焦虑早已蔓延至社会各阶层。 在此情境下,引进外国青年人才无异于“火上浇油”。大量网民直言,K签证将加剧就业竞争,让本已困境重重的中国毕业生“雪上加霜”。 网络舆情的全面反对 自9月下旬以来,网络上不断涌现对K签证的批评与抵制。最初网民的反对情绪停留在就业层面,主要批评集中在就业挤压,担忧外籍青年占据本就有限的高校毕业生岗位,认为签证条件不够清晰或不够严格,指责政策“崇洋媚外”。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黑龙江双选会上11万硕博学生竞争,尚且难以就业,为什么还要引进外国人挤压生存空间?”评论区有人直言“职场如牛马相争,最终资本获利。” “本国硕博尚且难以谋生,凭什么还要让外国人分走机会?” ,一些爱国大V选择沉默,另一些则公开号召举报,提及中印边境冲突,强烈反对印度人入境。 在B站,官方宣传视频遭遇网友弹幕刷屏表达不满,全屏尽是以表情组成的“K”符号以示反对,不少人涌向国家信访局网站举报,导致该功能一度下线维护。 但随着随着政策临近生效,网民的反对情绪不仅停留在就业层面,还延伸到制度不公,将矛头直指领导人,批评政策背离民意,有人质疑“本国青年为未来付出三代努力,却换来外籍人才的便利。” B站网友们批评习近平“皇帝发疯真的无人能救”,“老头子活太久是这样,历代皇帝老了能不糊涂的几乎没有”。“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不是某个单一政府的中国”,网络上的反对声持续高涨下,有网友呼吁走上街头游行抗议。 不容忽视的代价:自由与安全 对外国申请者而言,K签证未必是“利好”。他们需要面对的是真实的中国职场:无偿加班、欠薪、劳动法名存实亡。在政治高压环境下,外籍人士被无故刑拘的案例屡见不鲜,他们可能仅仅因为工作内容、过往的海外言论,或者纯粹因为所在国与中国关系紧张,就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2018年孟晚舟案引发的外交对峙中,两名加拿大公民Kovrig与Spavor被中方以“危害国家安全”罪逮捕,直至2021年孟晚舟达成延缓起诉并离加当日才获释; 2018年,阿默斯特学院学生冯斯瑜在新疆大学民俗研究中心进行维吾尔族文化研究时被捕。此后,这位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彻底失去音讯。 201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本科生罗岱青因在Twitter发布“维尼熊”表情包回国探亲时被以“寻衅滋事罪”刑拘六个月; 2020年澳籍记者成蕾因提前数分钟发布官方信息被控“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而被捕,关押三年; 最新案例中,2025年7月30日,留法学生张雅笛因撰写促进汉藏交流的文章,在回国探亲时被捕,罪名为“煽动分裂国家”。 这些都揭示了一个外籍人士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缺乏司法独立和法治保障的国家,外籍人士随时可能因不可控的政治因素成为"人质外交"的工具。K签证所承诺的职业发展机会,必须与失去人身自由的风险放在天平上权衡。 K字签证从酝酿到实施,始终未经公开讨论,未征求民意,甚至在舆论普遍反对的情况下照常实施,这恰恰折射出中共的治国逻辑,漠视民意诉求,一切服从政策需要和政治目的。对于考虑申请K签证的外国人才而言,除了评估职业机会,更应认真权衡个人自由与人身安全的潜在代价。毕竟,在一个可以无视本国民意的体制下,外籍人士的权益保障能有多少指望?
中国K签证政策实施,吸引全球青年科技人才· 5 条信息
#K签证争议
#中国就业困境
#外籍人才风险
#民意反弹
#政治高压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冯客谈“中国大饥荒”:三个发现 1、大跃进时频繁滥用酷刑 其中包括儿童与孕妇 大跃进时频繁滥用酷刑,而受刑对像不光有成年人,也有儿童、妇女、更有孕妇。他说:“档案局有非常详细的报告,谁为什么原因被打死,使用哪些酷刑。开始时我以为这只是一个个例,但当我在其它档案馆 (调查时),暴力 (的记载)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异常程度的酷刑和政治高压。” 2、很多在饥荒中死去的人不是饿死 而是因被禁止给予食物 冯客表示,因为人们的财产被没收、不能自己烧饭,所以人人都需要被公社“喂养”,不能劳动的病、弱者被视为负担,而为了满足党组织不断下达的更高上交指标,许多地方对病者、弱者、反对者、开会睡觉着、所谓的坏因素和右派,采取了禁食的惩罚,这样的例子在档案中并不少见。例如,四川许多县,80% 的人死于无食惩罚。 3、一切灾难是由一个可怕的执政系统发动并导致人民的道德堕落 在对民众的采访档案中,冯客发现,“偷”是一个最决定性的生活策略,能否偷成为了能否存活的问题?“销售员在店里偷东西、协助人员开假发票、在账本上做花样……” 在强大的政治高压下,人们失去了一切后开始堕落,社会也开始崩溃。冯客表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只好被迫互相摧残?邻居之间互相盗窃,家庭中的弱者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有的为了孩子的未来,将孩子卖掉?被丈夫抛弃的女子,不知如何面对孩子的哭泣,在保全自己还是孩子的生命选择中痛苦挣扎,被逼将孩子邦在背上跳河自杀。此时中国的自杀率急剧升高。 冯客表示,“真正的不幸是普通的人民、尤其是农村的贫民,为了生存必须在道德上做出多种妥协,所以大破坏与堕落同步进行”。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可怕的执政系统中执行着。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314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352 条信息
#大跃进
#酷刑
#饥荒
#道德堕落
#政治高压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1个月前
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时年28岁的哈维尔,这时候已经上了秘密警察系统性监控黑名单——当局专门给这些涉嫌“意识形态分化”的青年知识分子制定了一系列打压措施,目的是遏制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比起中共当局,捷共当局文明多了,没有用嫖娼、吸毒、强奸等污名化手段把知识分子批倒批臭。当然,捷共一样打包逮捕政治犯,但判刑不如中共重,显然中共是汲取了历史教训,一嗅到自由苗头就滥用重典。 当然,至今有些人还在幻想等习近平下台继续重温胡锦涛时代美梦(尽管当时他们也对胡锦涛政府不满)。群氓政治想象就像间歇性精神疾病发作。每一次中共领导人换届,民间总会有人幻想来一个戈尔巴乔夫接班,连习近平当初也一样被吹捧成戈尔巴乔夫。 这种集体幻想是一种典型的思想惰性:自己不愿意主动去改变现状,成天干坐着等别人来拯救自己。 习近平时代开启的政治高压模式会成为一种新传统(当然其有效性是有问题的),不要幻想峰回路转来一个态度软化突然开明起来。 思想惰性造成了很多严重问题,一边是不断拧紧的绞索,另一边是生活在恐惧中的人们忘了去探索可以坚持抵抗的灰色地带,以至于大多数人都误以为什么都做不了。 事实上,思想惰性让人对现实产生了严重的钝感,在日常生活中的抵抗比比皆是,从评论区冲塔到评论区翻车,再到电线杆上刷标语、天桥上挂横幅、楼顶上撒传单……已经有人尝试过了,探索过了,发现了许多灰色地带。 每一种具体的微弱抵抗都不是没有价值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普通人如果自己都突破不了恐惧防线,那就始终生活在思想惰性和无穷无尽的奴役中,并且幻想中共当局自取灭亡。
#布拉格之春
#哈维尔
#思想惰性
#政治高压
#微弱抵抗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8个月前
经历过言论禁锢和政治高压,我对美国大学中一些高智商低心智的useful idiots充满厌恶。没有这些蠢货主动献身被天朝利用,在美国为红朝涂脂抹粉,中国的自由空间可能会比现在大一些。
#言论禁锢
#政治高压
#美国大学
#高智商低心智
#useful idiots
#中国自由
#红朝涂脂抹粉
分享
评论 0
0
纽约时报-艾莎
1年前
外企出走、中资涌入:政治高压下的香港将走向何方
香港的各个方面都在向内地靠拢,模糊了这里曾基本不受中国政治影响的特殊地位。随着北京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座城市曾经活跃的经济已被蒙上了阴影。
#外企出走
#中资涌入
#政治高压
#香港未来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