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台湾“心战大队”18人悬赏公告】 在台湾承诺强化防务隔日,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周六悬赏1万元人民币,征求关于18名台湾军方心理作战人员的线索,称他们散播“分裂”信息。 🇨🇳厦门公安局表示,这18人是台湾军方“政治作战局心里作战大队”(简称“心战大队”)的核心成员,并公布了他们的照片、姓名及台湾身份证号码。声明指其“长期策划实施煽动分裂国家活动”,并补充指出,若提供有效线索,将提供最高1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新华社在报道中称其“ 架设反宣网站抹黑攻击,制作反动游戏煽动分裂,伪造影音内容混淆视听,运营反动电台反宣渗透,调度外部力量诱导舆论,迷惑两岸民众,真实目的就是宣扬‘台独’谬论和煽动分裂国家”。 🇹🇼台湾国防部发表声明称,相关指控反映出“以极权政体之霸道顢顸思维”,意图分化人民、矮化台湾政府,“实施认知作战之意图明显,手法粗糙拙劣”。 台湾国防部指出,中共一再透过官媒发布此类报道,利用台湾自由民主社会资讯流通之特性,拼凑、伪造个人资料,“意图分化台湾社会、打击民心士气”。声明还强调,“捍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安全福祉,是每位国军官兵责无旁贷的职志”。 由于台湾情报人员不会公开赴中国,且中国法律体系对台湾无管辖权,这份通缉公告主要具象征意义。 👉台湾总统赖清德周五在国庆演说中,誓言将更加努力强化台湾防务,并呼吁中国停止扭曲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并放弃以武力及胁迫方式改变台海现状。中国外交部则回应称,赖清德“老调重弹兜售‘台独’分裂谬论”,是“麻烦制造者”“危险制造者”与“战争制造者”。 今年6月,中国曾发布类似悬赏,寻求逮捕20名台湾“资通电军”,称其涉嫌对中国网络进行攻击。台湾国防部回应称,“中共此种老调重弹卑劣行径,不会动摇军心士气”。
【东南亚诈骗产业链与“民间救援”的灰色地带】(一) 在中国短视频平台上,多位以缅甸救援为主题的主播活跃。近日一位粉丝逾百万的主播表示,当地救援行动涉及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军政警界关系,费用按比例分配给园区、官员及救援成本,从数万元可至上百万元。其同时表示,这类案件在国内难以上访成功。 据BBC报道,跨国取证困难、中国境内立案困难、官方救援流程繁琐、外交介入有限,使民间救援成为必要补充渠道,且“你没有给赔付(赎金)是出不去的”。一些家属相信,救援是诈骗产业链的一环。 2025年的零星报道显示:台湾外交部两年内救出1533人;印度约2900人,其中部分通过空军接回;非洲国家(南非、乌干达、肯尼亚、加纳、埃塞等)亦遣返数百人。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亚洲和北非研究所博士李玲在BBC采访中指出,明确受害者身份对立案和营救至关重要,否则可能被误认诈骗参与者。泰国已有相关机制,如演员王星被确认属于人口贩运受害者。 全球反诈骗组织(GASO)记录则显示,部分被营救人员可能属于主动前往诈骗园区。 最新热点事件验证了这一点,21岁女孩赴埃及失联,后被发现加入诈骗团伙并被当地警方拘捕。 短期暴富心理可能推动了这一行为的产生,与此同时,中国就业压力持续上升。 2025年8月,16至24岁非在校生调查失业率达18.9%,创历史新高;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
《中国稀土管制和川普的反制:守卫自由贸易的行动如何加速自由贸易秩序的终结》 中国自认为手握全球90%稀土生产的"核武器",希望用来帮助自己保住自由贸易的红利, 却不知每一次稀土管制升级,都在为那些早已谋划脱离现有自由贸易体系束缚的新右翼权力精英们,铺设通往新秩序的台阶。 这不是一场中国能够赢得的战争。因为中国的每一次反击,都在让战争的更接近对手希望的结局。 一、中国稀土武器化,开启美国“新资源寡头”的黄金时代 当中国在4月宣布稀土管制时,欧美金融工业巨头们的反应即有恐慌,但更多的是喜悦。 对于由川普的铁杆支持者Chamath Palihapitiya投资的MP Materials而言,中国的稀土管制恰似天降甘霖——完美地验证了他们向五角大楼兜售的核心叙事:"供应链就是国家安全"。 稀土管制导致F-35战斗机关键部件交付延误,欧洲"下一代战斗机"成本预估上涨。这种"武器化"供应链的行为,为美国新右翼资本和资源复合体创造了一个价值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真空: 美国防部2025年新增稀土替代研发预算200亿美元,其中60%流向私营国防科技公司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投入3000亿欧元,推动"国防工业私有化2.0" 日本自卫队稀土本土化项目,由三菱重工与美国新军工联盟共享技术 这正是教科书级别的信任死亡螺旋的案例:中国管制→欧美恐慌→自主产业投资暴涨→新军工寡头获利→地缘紧张加剧→中国进一步管制。 每一次循环,各国在消耗外汇储备和财政预算,而提前掌握资源的私营巨头,则在悄然暴富。 二、稀土市场控制权的悄然换手 川普政府推行的"保护费经济学",在稀土危机中找到了除军事威胁以外的又一个完美载体。美国向盟友兜售的不再只是爱国者导弹,而是一整套"稀土安全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Mount Weld矿扩产——由美国资本控制,2030年供应全球20% 加拿大Nechalacho项目——五角大楼提供15亿美元贷款担保 格陵兰Kvanefjeld矿,全球中国以外最大的重稀土矿——美国公司控制 这是一种新型的资源保护费模式:你付钱,我帮你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三、对多国开战,让多国从囚徒困境到协调博弈的转变 在稀土管制之前,欧美日韩在对华政策上处于"囚徒困境":每个国家都想让别人制裁中国,自己继续赚钱。 中国的武器化稀土的行为,以一种粗暴但高效的方式,将博弈结构从"囚徒困境"转变为"协调博弈"——要么一起脱钩,要么一起被宰: G7国家对华政策协调度在稀土方面高度一致: 美欧日首次在WTO联合起诉中国稀土管制(2025年6月) Quad(美日印澳)关键矿产联盟计划将覆盖率从40%升至75% 跨国稀土企业(如Lynas)在澳洲开采、马来西亚加工、向全球销售 印度加入稀土欧美澳日同盟:启动“国家关键矿产使命”,2030年自给率目标30%,并与澳/美/日签署协议 未来可以预期,将会有更多的跨国协同。 四、稀土管制的有效期与新秩序的必然 博弈论真相:稀土武器的"保质期" 当前,中国稀土管制的效果达到峰值: 缺稀土的各国成本增加20-100%,甚至面临工业停产 中国控制90%全球供应 但市场的调节产生了一个致命悖论:中国每一次使用稀土武器,都在加速这个武器的失效。 因为每一次使用,都在让其他国家追加对稀土的投资。这让稀土的去中国化,从之前预计的10年,缩短到现在的7年,接下来随着资本的进一步投入,还很有可能进一步缩短: 2027-2028年,中国以外供应链比率达25%,关键供应基本保证 2030年,中国以外供应比率达50%,管制变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游戏 五、管得了稀土,失去了信任 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地缘政治和贸易战工具,长期来看,不仅冲击各国对华贸易信任,引发多国商界态度转变,加速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 印度商务部长称:全球需共同应对中国管制。 各国对中国供应链的态度,从“信任”转向“不信任”,推动各关键供应链多元化与本土化。 日本企业(如Toyota)缩短对华合同周期,韩国电子产业增加囤货和供应链多元化,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加速矿山开发。 欧澳印美日韩,各自就电池,光伏等有可能被中国威胁的产业链,都推出了各自的扶持补助政策。 更深远的影响是,在失去信任的贸易关系当中,关税也更容易成为常用的选项: 德国企业(如Siemens)已经开始呼吁对中国的“对等措施”。 印度新的PLI方案补贴下,计划2026年对华进口加征更高关税,以支持“国家关键使命”。 日本与韩国,计划对新能源征收联合关税 六、注定的结局 现实的两难之处在于,试图用稀土管制来捍卫的自由贸易秩序,恰恰因这种管制而加速崩塌。 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届时,管制者失去的不仅是稀土、光伏等多个产业的定价权,更是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最后的信任资本。 川普和他的新右翼盟友们早已看穿了这个结局。他们不需要"赢得"稀土战争,只需要让中国持续出牌。 川普打响了颠覆自由贸易体系的第一枪,稀土管制为这个体系的坟头添上最后一铲土
稀土不是稀缺的元素,而是稀缺的国家意志 美国想要追上中国稀土,不是靠某个“黑科技”或“商业奇迹”。而是要用 15 年时间、三代工程师、数百亿美元投入,重建一个被自己废弃了半个世纪的产业体系。 稀土的真正壁垒,不是“化学难”,而是产业恒心。只要美国能坚持连续执行产业计划,到2040年,它可能重新具备战略自给能力。 但若中途动摇或政策摇摆 - 一切将重演 2010 年的失败。 2010年的失败是怎么发生的? 2010 年,中国收紧稀土出口配额,让全球震动。那时世界上 90% 的稀土都来自中国。美国这才发现,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从 F-35 战机到电动车,竟都要靠中国的稀土。 于是,美国决定“重夺稀土主导权”。被遗忘多年的加州山口矿(Mountain Pass)重新开工,一家叫 Molycorp 的公司宣称要用 13 亿美元建成全球最先进的稀土工厂,实现从开采到提炼的全国产化。股价飙升,舆论热烈,美国似乎要在稀土领域“重返巅峰”。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快显现。Molycorp 使用的新型氯化浸出和溶剂萃取工艺从未经过大规模验证,结果纯度不够、成本过高,生产效率甚至只有中国的一半。更讽刺的是,美国挖出的矿石,最后还得送到中国提纯后再买回来。 环保法规进一步压垮了他们。美国每处理一吨矿石的成本,是中国的三倍。2015 年,Molycorp 宣布破产,欠债 17 亿美元。五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后来,这座象征美国稀土复兴的矿山,被一家中美合资公司买下,其中就有中国的盛和资源。美国试图“夺回话语权”的计划,最终又落回了中国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