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酱
3周前
川普用美国反对美国 2025年6月,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当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 147,000。数据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仍然稳定。三周后,BLS公布了“技术性修正”后的统计数据,大幅下调至14,000人,相当于原数据的不到十分之一。这一巨幅调整,立即引爆了市场和政坛的双重地震。 为何修正如此之大? 我去查了一下,BLS事后解释,这次误差来源于两个方面: 1.样本收集时间窗口的问题:6月初的初步数据基于企业调查的快速回报样本,回收率为59%,远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随着时间推进,收到的补充数据大幅降低了整体就业增长判断。 2.季节性因素误判:BLS在季调模型中高估了夏季临时岗位的增幅,尤其在教育和零售业领域。而实际数据显示,这两个行业在该月并未如往年一样大量招聘。 这次5-6月整体超过25万人的就业修正,是自1979年系统规范以来罕见的巨大调整,而非传统波动。尽管统计机构对修正原因作出了解释,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下,立刻让川普在他的平台上发文指责劳工统计局局长Erika McEntarfer,随后她被解职。也许川普的不满并非单纯来自误差本身,更多的是由此带来的“信心打击”效应。就业数据是金融市场的重要风向标,而此次下调导致了股市大幅震荡,并且川普的支持者说这是“统计系统犯下的经济破坏行为”。于是,这场在‘统计学上可解释的误差’,让文官系统中的官员付出了政治履责的代价。 这不仅是一场统计失误的风波,更是一个信号:哪怕程序没有改变,制度的运行逻辑已经变了。技术官僚失去了“犯错的缓冲区”:一旦数据不利,哪怕技术上合理,也可能成为政治替罪羊。 突然我想到了,中国2023年青年失业率一度突破21%,随即被国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而后采用新定义“剔除学生”再度发布较低数字。若美国制度容许通过解职技术官僚以维护“信心”,中国则通过停发原始数据维护国家的宏大叙事也不应被嘲讽。因为在本质上,两者都指向同一制度心态:事实服从叙事,数据不再自主,而是被用于维护既定权力架构。 民主制度的一个美德,在于它的“低效”:分权制衡、程序正义、多元意见、舆论监督——这些都意味着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一切。事实与权力分离,是民主的基石。 在这种制度下,统计局的职责不是“发布有利于政府的数据”,而是提供真实、独立、专业的社会运行图景。它不服务总统,而服务公众。 但当总统希望每一条数据都“有利于市场反应”、每一个数字都“配合国家战略”、每一次统计都“传递乐观情绪”,民主的低效就成了他的敌人。于是,清洗就开始了:从 CDC 到 EPA,从 FBI 到 BLS,凡是“踩到叙事红线”的技术官僚,不是被边缘,就是被换人。 川普并未直接废除这些机构,他只是改变了它们的输出逻辑。但这其实这比解散更危险因为它让人误以为“制度还在运转”,而其实它已成为权力的传声筒。 美国的联邦政府长期以来维持着一套庞大的技术官僚体系,这些职业文官不因总统更迭而换岗,理论上保持政治中立,仅为制度服务。上学的时候,教授提到过过两个法案,我到今天还记得,《彭德尔顿法案》与《赫奇法案》,它本意是要打破“分赃制”,保障政府运行的专业性与连续性。 但是很遗憾,现实中,中立从来不是天然的,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权力博弈。在极化政治环境下,“中立”会被贴上党派标签;专业判断会被看作意识形态立场;连统计误差也会变成攻击的弹药。当数据触及政治利益时,“讲实话”就会成为“政治行为”。所谓“深层政府”的攻击,否认专业,也拒绝制衡。 这半年里,特朗普与他的好朋友习主席在治理理念上趋同越来越明显,他们都更愿意依靠集中的行政手段来压制不确定性,更强调政策的一致性与叙事的统一性,而不是多元对话或制度弹性。 当中国的数字治理、即时调控、全景监控被描绘成“现代治理典范”;当美国一组就业数据引发总统震怒、机构人事调整;当国家机器开始鼓励“叙事一致性”而非“事实完整性”时,民主制度那套冗长、纠结、低效的结构,就变得令人“不耐烦”。 川普正是这种不耐烦情绪的提炼体。他将民主制度中的专业机构、文官体系、程序原则,转化为服务行政权的工具,这和地球那边的大国如出一辙。只有高下之分,没有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自从川普再次执政之后,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社会不在对弱势群体提供福利保护的安全网,“贫穷处罚机制”逐步升级,整个社会向丛林化发展,这种感觉你熟悉不熟悉?只有服从、只有竞争、只有产出,才配被社会承认,难道我们不喜欢的那种制度居然是先行者? 今天这里没有推翻,而是被悄悄替代,也许我们终将明白,民主制度并不会以一次政变告终,而是在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术调整中慢慢失效。 川普不是直接打破了美国的制度,而是激活了制度中那部分最危险的潜能。他证明了一件事:民主制度不是历史的终点,它仍可以退化成权力的舞台。 最后,我想起了一句玩笑话,质疑王沪宁,理解王沪宁,成为王沪宁。
🚨重磅消息:最高法院以6:3的投票结果,赋予川普清洗深层政府的权力🔥 最高法院刚刚将“核钥匙”交给了川普总统,现在他拥有解雇那些潜伏在联邦机构中的深层政府顽固分子的权力了。这是九十年来的首次,总统可以拆除这个劫持美国多年的官僚独裁体制。大法官们变的越来越正常了😂👍 九十年来,美国总统的职位变成了囚笼 自1935年以来,一群未经选举产生的官僚藏身于诸如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和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这样的“独立”机构中。这些意识形态的战士像立法者一样制定法规,像暴君一样执行法规。而总统却连解雇他们的权力都没有,直到今天。 最高法院重锤出击 —— 川普拔出斩妖利剑 在一项6:3的裁决中,最高法院确认了川普总统有权罢免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玛丽·博伊尔、理查德·特鲁姆卡二世和亚历山大·霍恩-萨里克——这一裁决打破了罗斯福新政时期制造的法律保护伞。 这不仅仅是一个裁决。这是对深层政府堡垒的精准打击。它动摇了“亨弗里执行案” (Humphrey’s Executor) 确立的根基——这个判例曾让联邦委员会成员无需对任何人负责地掌权。川普现在可以: 🔹清除联邦机构内的左翼忠诚分子 🔹解雇妨碍施政的委员 🔹掌控能源、劳工、商业与金融领域 🔹夺回那些被偷走的人民执行权力 CPSC只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后可能还有700个深层政府席位将陆续垮塌。 无声的政变正在被逆转 美国几十年来的选举毫无意义。是那群永远不换的官僚在真正掌权。议程不变,背后势力不变,只换了个总统傀儡。 而如今,这个循环正被打破。政权的防火墙正在燃烧。他们心知肚明。 川普的战时权力已被恢复 2016年的川普被重重包围。到处都是破破者。他无法开除他们,也无法绕过他们。这正是他们的陷阱。如今,这个陷阱消失了。这项裁决将使他得以实施: 🔹大清洗 🔹彻底焚毁影子政府 🔹重建一个忠于人民的行政部门 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的技术细节。这是一次联邦驱魔行动的开端。 深层政府已被逼入死角 —— 川普利器在手 不再有所谓的“独立性”。不再有无法触碰的人。不再有那些掌握不劳而获权力的隐形统治者。 伟大的“还政于民”的行动已然开始,这一次——他们再也阻止不了川普了。
🔥川普这次不会退缩!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赌上他作为强硬谈判者与精明交易人的声誉,对各国实施逼人且极具保护主义色彩的对等关税政策。专家指出,除了台湾或印度等少数国家可以在缓冲其内与美方达成协议之外,川普这次不会退缩,摆脱先前TACO的评价。 根据法新社报道,白宫在隔日、8月1日时公布了一张照片,可以看见川普将手机贴在耳边,并且配文:“打电话、谈判、让美国再度伟大!” 川普坚信关税既是工具也是展现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每当他宣布一项贸易协议时,支持者总会将其视为他高超谈判能力的展现。这一周的关税调整也不例外。 川普在7月31日一口气公布了68个国家及欧盟的新关税税率,其中台湾面临20%关税。但原订在8月1日生效的关税,如今将延后至8月7日实施。 不过川普经常更改立场、设定贸易期限后又撤回或延长,最近一次的案例是给墨西哥90天的暂缓期。这也让他被人取笑,更戏称为“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总是退缩)。 这些暗示川普只会嘴上说说、对贸易没实际行动的笑话,过去曾令川普感到不快。但分析人士认为,川普这次不会再TACO了。 据大西洋理事会智库的国际经济专家利普斯基(Josh Lipsky)表示,川普这次并没有退缩。利普斯基告诉法新社,川普正在实现甚至超越他竞选期间在关税议题上的承诺。 艾维克顾问公司(Evercore ISI)公共政策分析师阿克斯(Matthew Aks)则表示,他不认为这项命令会有“重大转变”,除了台湾或印度等少数国家可能在这七天缓冲期内与美方达成协议。 川普的《交易的艺术》 在川普于1987年出版的自传《交易的艺术》中,他写道:“交易是我的艺术形式。别人可能擅长在画布上作画或写出优美诗句,我喜欢谈交易,最好是大交易。那才让我感到刺激。” 川普在书中解释,他总是透过保持弹性来“保护”自己,“我从不会对一笔交易或一种方法太过执着。” 来源:今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