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互动

Y11
1个月前
在社交媒体营销这个领域,我见过不少企业栽跟头,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非不懂“该做什么”,而是没避开那些“不该做的事”。 我发现这一点尤其关键。 很多企业主会花大量时间研究各种社交媒体指南,看别人怎么成功,怎么发内容、搞互动。但根据我的观察,真正决定营销效果的,往往是那些我们“不做什么”的选择。 首先,最常见的错误是“盲目跟风”。 看到别人做什么火,自己就马上模仿,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硬搬别人的模式,只会让自己变得不伦不类,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辨识度。 其次是“只发广告,不做互动”。有些企业把社交媒体当成了单向的广告投放渠道,只想着推销产品,却很少和用户交流。 用户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冰冷的消费机器,他们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只有真诚地和用户互动,才能建立起信任,而信任,才是营销的基石。 再者,“内容没有价值”也很要命。 很多企业发的内容,要么是空洞的口号,要么是和用户毫不相关的信息。 用户刷社交媒体是为了获取价值,无论是知识、娱乐还是情感共鸣。 如果我们提供的内容对他们没用,他们自然会划走,而且是再也不会回来的那种。 还有一个容易犯的错误是“忽视数据”。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很多数据,比如阅读量、互动率、用户画像等等。但有些企业从不看这些数据,凭感觉发内容,凭感觉调整策略。 数据就像航海的罗盘,能告诉我们方向对不对,哪里需要调整。不看数据,就好比在大海里没有罗盘,很容易迷失方向。 最后,“缺乏耐心和坚持”也会导致失败。 社交媒体营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时间积累,需要持续投入。有些企业一开始热情高涨,发了几天内容没效果就放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它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优化和坚持。 其实,社交媒体营销的核心很简单,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我们如何和用户建立连接?我们如何让用户记住我们?只要抓住了这几点,避开那些常见的“雷区”,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希望这些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营销之路没有捷径,但只要方向对了,方法得当,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成果。
Y11
1个月前
寻找一个有价值的小程序或APP创意,或许可以从日常观察和真实需求入手。 比如在小红书这类平台,搜索“小程序”“APP”相关的讨论帖,尤其是那些带有“需求很大却没人做”标签的内容,往往能发现很多值得关注的机会。 这些帖子下面通常有数百上千条评论,里面藏着用户真实的痛点和期待,花时间逐条阅读,能帮我们触摸到市场的“温度”。 如果熟悉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尝试更高效的方式。 比如用工具抓取飞书文档里的相关讨论,再通过AI进行聚类分析,把相似的需求归类,这样能更快速地定位高频问题。 接下来,要判断这些需求是否具备“价值基因”。 通常来说,和“钱”相关的需求(比如帮人赚钱或者节省时间)、和“健康”相关的需求(比如便捷的健康管理、心理疏导),以及和“社交关系”相关的需求(比如帮助用户在社交中展现独特性、提供情绪支持),这三类方向往往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实际价值。 找到这样的方向后,可以试着在评论区把有共同需求的用户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小讨论组。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困扰、使用习惯和付费意愿。比如可以问:“你在[具体场景]时,最希望这个工具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有一个功能能让你节省[具体时间],你会愿意为此付出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真实用户的声音出发,把模糊的需求变成具体的功能点,再逐步打磨,或许就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落地的创意。 关键不在于一开始就想出完美方案,而在于在和用户的互动中,不断靠近他们的真实需求,让创意从“想法”变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