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龙应台的投降主义 一、龙应台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台湾的时间不多了》,说“台湾不确保和平,就不会有民主”,而且她怀疑海峡有事美国会帮助,这显然是投降主义,是要台湾人民向中共跪求和平,结果一定是台湾既没有民主,也没有和平。 二、龙应台是台湾文化的标杆性人物,四十年来是台湾卓有影响的意见领袖,但是她不信基督,是胡适一样的公知。胡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鼓吹“非基运动”,排斥基督教,三十年多代主张对日妥协,看来不信神的人一贯喜欢投降。 三、国民党高层人物与中共拉拉扯扯,有的公然为鼓吹“武统台湾”的陆配站台,不避讳与中共统战官员频繁交往,甚至是在两岸情势特别紧张的时候,看起来他们就是台奸,就是卖台,但眼睛往往欺骗我们。 四、根据台湾最新民调,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包括“也是台湾人”)的已经不足20%。赖清德已经是民进党连续第三届总统,立法院之所以国民党占优势,完全是台湾人民为了约束民进党送给他们的,防止民进党激发两岸战争。 五、台湾蓝绿两党恶斗严重,党争已经压倒政争,尤其是媒体上,舆论生态相当恶劣,抹黑、攻奸、诋毁,各种手段几乎没有底线。双方不仅不可能坐下来和平地交流,几乎随时要捅刀子。作为民意弱势一方的国民党,他们除了“携陆自重”,似乎没有其他资源了。 六、因此,虽然国民党高层人物几乎赤裸裸地“卖台”,也未必是真台奸。两党的政治愿景大体上仍然是:民进党要独立,国民党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虽然他们不再直接公开这样讲,这应该仍然是他们的政治理想,不然这个党早灭亡了。 七、鉴于国民党在台湾的真实民意越来越少,且经常被民进党追杀到刀刀见肉,他们攀附中共,甚至最后真地依附中共,都不是不可能,但他们未必抛弃他们的政治信仰,正如国共二次合作时期中共奉国民政府为正统以图存,最后推翻国民党。 八、两党之所以恶斗如此激烈,甚至在中共海空绕台威逼的时候,就因为他们信仰基督的人非常少,信偶像或者没信仰的人非常多,如龙应台,一到危急时刻,身形就特别柔软。 九、假如两党有众多基督徒,他们在中共威胁之下,就会共同祷告上帝,求得在主里合一,“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箴言27:17),“一人抵挡千人,二人抵挡万人”(申命记32:30),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恶斗呢?怎么可能逼得国民党“卖台”呢? 十、胡适那代知识分子,因为抵挡基督逼迫基督徒,给中国带来百年左祸。他们的嫡传子弟今天在台湾仍然不信基督,大敌当前还斗得不可开交。他们庶出的子弟在大陆天天谩骂川普,却不肯顺服基督,遂让一人高居十四亿人民头上为所欲为。悖逆、顽梗的中国人啊,你们一天不顺服基督,你们的苦难就不会休止。
在川普宣布的新关税政策下,全球贸易体系的旧格局即将瓦解。 是的,你可以把这份长长的税率清单看成美国对全球的“漫天要价”,你可以期待美国自己的经济也因此遭受重挫,美国的商家和消费者也因此受到惩罚。 但此刻一切才刚刚开始,此刻受影响的各国只能“着地还钱”。 各国对全球贸易体系旧格局的依赖, 和在维系旧格局的尝试中的议价能力,即将无遮无掩地暴露在大众眼前。 人们会发现,最依赖美国的国家,本国民众消费力最弱的国家,就是最缺乏议价能力的国家。 在露出恶霸嘴脸的甲方面前,乙方只能伏低做小。 屈辱吗?悲愤吗? 但你为什么做不了甲方?你的国民为什么没有消费能力?是因为你的国民已经被你在精神上在能力上阉割了,在经济上被剥削压榨到除了债务一无所有了吗? 呵呵。 这份关税清单想必不会是全球贸易体系新格局的定稿。接下来,会有许多围绕着税率的游说、谈判,会有许多在美国与受影响各国之间的争论和妥协。 在这一切发生之后,全球贸易体系的新格局会再次成型。在最终的定稿里,税率会按各国议价能力,按美国经济对它们的依赖程度,重新排出顺序。 我相信美国经济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在这场冲击中,美国绝不会是损失最惨重的。 全球贸易体系不会因为被迫进行格局调整就在短时间内彻底瓦解。 它牵涉到太多人、太多利益,这些人不会坐以待毙。 但这些人逐利而生,逐利而动,他们的利益立场远非一成不变。和团结起来站到川普的对立面相比,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是他们纷纷调整自身的利益立场,在全球贸易的新格局里找到对自己有利的、可以去占据的位置。 对反川的网友来说最令人生气的事,就是吃了川普亏的这些人会跑去“捧川普的臭脚”,会积极促成新格局的形成和稳固。 可在商言商,谁也不能意气用事。 所以务实的人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在一轮轮的谈判过后,最有可能形成的新格局是什么样子,最值得自己去抢占的位置是哪个。 我想,要让低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是近乎不可能的,即使这是川普的执念。 但要让低端制造业回流到离美国最近、最友好的国家则不那么困难,例如让许多工厂搬迁到南美,搬迁到南美那些和美国关系最密切,最愿意表达对川普政府的顺服的国家。 作为一个试图让美国成为超强帝国的总统,川普不会拒绝这样的方案——在邻近美国的地区,一些国家成为“卫星国”式的存在,承接美国在本土较难满足的需求,和美国本土形成共生关系。美国可以象曾经的苏联那样,在政治上对这些“属国”的政权有极强的影响力,由此保证美国利益在泛美国势力圈中得到充分保障。 美国选民对低端产品的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可以由这些在政治上完全接受美国操控的国家满足。 从安全角度看,南美是美国的“后院”,若在南美至少一部分国家里完成了这样的改造,美国的“后院”将不再有起火之虞。 和低端制造不同,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是真的有可能“回流”或者说搬迁到美国的。只要这些行业能持续提供高薪岗位,只要美国政府愿意提供工作签证,不论工厂原本在地球的哪个角落,连人带设备搬到美国都绝非“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不愿搬迁,那么在南美国家的“投靠”示范下,在政治层面接受美国的控制,表示臣服以换取美国的信任,对日本、韩国、台湾这样一向身段柔软的国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付不起的代价”。 在全球贸易体系格局即将重塑的当下,我们需要明白,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们对全球产业链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他们想要的就是安全,就是整个产业链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他们想要的,是产业链不象现在这样,大部分被中共国掌控,被不受美国政府控制的政治力量掌控。 通过这一轮关税战和接下来还有可能发动的其他攻势,川普和他的支持者们会重夺美国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权。 在“漫天要价”的当下,川普嘴上说的当然是更夸张的目标,例如让全球产业链收缩并重新布局到美国本土。 但“着地还钱”的结果显然只会是全球产业链的受控,而不是回归。 我们需要务实地承认,即使川普团队有许多显得不够专业、令人侧目的骚操作,假如他们最终想达成的目标仅是通过促成重新布局让全球产业链“受控”,他们是办得到的。 而在搞清楚状况的国家和地区纷纷迎合其需求,表示臣服之后,不肯臣服的国家和地区就会被“放弃”,被排挤,在全球贸易体系的新格局中没有一席之地。 是的,这些被抛弃的国家可以“抱团取暖”,形成一个新的贸易小圈子。但他们会丧失因与美国建立贸易关系而获得的现代性。 如果他们没有凭自己的力量,在文化、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维持现代性的能力,这些国家将回到与美国建交前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那会是个无法与今日之美国相抗衡的样子,是个无法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样子。 如无意外,那就会是中共国及其亲密盟友的结局。
艾森 Essen
3个月前
特朗普和MAGA如何让中国再次伟大? 瞅瞅特朗普又是猛加关税又是吹嘘美国在亚洲的军事盟友多铁,你可能以为中国(美国眼里的头号“对手”)这会儿肯定紧张得不行。但实际上呢?我们在北京看到的景象完全是另一码事儿。 说白了,特朗普那套“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操作,反倒在给中国领导层施加压力,逼着他们去修正一些最要命的经济昏招。而且,这还给了中国一个机会,在亚洲地缘政治这盘棋上,重新划拉一下势力范围,让自己更有利。 特朗普在白宫草坪上那一通操作猛加关税,确实让中国挺被动的。算上这次新加的 34% 关税,再加上原来就有的,总税率一下子飙到 65% 了——要是再算上把小包裹免税额也给取消了带来的麻烦,那就更高了。 中国的出口占 GDP 的比重现在还跟 2017 年差不多,大概 20% 左右,所以这一下子肯定会让中国经济肉疼。以前中国公司搞的那套“曲线救国”,把生产线搬到越南这些国家绕开关税,现在也不好使了,因为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到处设卡了。 这贸易战打起来的时候,中国自己国内也正头疼呢:通货紧缩的阴影还在,房地产泡沫破了,人口结构也让人发愁。过去五年,上头一直没太重视老百姓消费疲软的问题,反而搞起了那套不太明智的“国进民退”,把私营企业搞得挺难受。结果就是产能过剩,东西拼命往国外卖,搞得全世界都是中国货,同时还助长了一种挺冲的民族主义情绪,让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盟友都觉得不太舒服。 不过,尽管有这么多麻烦事,跟特朗普上一次当总统那会儿比,现在的中国其实更“硬气”了。习近平一直有个论调,就是说美国自己内部撕裂太严重,摊子铺得太大,全球老大的地位早晚撑不住。他有个口号,叫什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前听着他那种有点被害妄想的民族主义调调,感觉像是危言耸听。可现在看看特朗普这么瞎折腾,又是自残(损害美国自己利益),又是到处搞破坏,反倒觉得习老哥当初看得挺“超前”啊。 从 2012 年上台开始,习近平其实就一直在为今天这种混乱局面做准备。他一直跟国内强调要搞经济和科技的“自力更生”。现在中国确实没那么怕美国的“卡脖子”手段了,比如制裁、出口管制什么的。虽然中国的银行还得靠美元系统,但大部分非银行的国际支付,现在都用人民币了。 中国经济内部其实也有不少被人忽略的强项。竞争激烈,加上舍得拥抱新技术,使得中国公司在好多领域,从电动车到所谓的“低空经济”(就是无人机、飞行出租车那些玩意儿),都把西方对手甩得老远。在中国人看来,特朗普加关税,只会让底特律汽车城重蹈 70 年代覆辙,变得越来越落伍;他那套打法,长远看只会拖累美国的创新。 举个例子,DeepSeek的人工智能公司,就说明即使美国搞芯片禁运,中国也能自己搞出点名堂来。中国官方对本土 AI 挺放心的,这可能让 AI 技术在中国推广得比西方更快,从而提高生产力。再加上有迹象表明,习近平对企业家可能比以前稍微宽容了一点,这些都解释了为啥 2025 年MSCI 中国股票指数涨了 15%,而美国股市反而在跌。 房地产泡沫破了四年了,现在总算没那么拖累经济增长了。有些城市,像上海、南京,房价甚至开始回暖了。官方也终于慢悠悠地开始想办法刺激消费了。地方政府未来三年可以新发 6 万亿人民币的债来周转,今年还有额外的 4.4 万亿“特别”国债。这里面有些钱会想办法流到老百姓口袋里。 要想抓住这些经济上的机会,关键是别再折腾私营企业了。就算是中国的领导层,估计也意识到 2021 年开始搞的那个“共同富裕”、打压企业家的运动有点儿过火了。虽然有些地方官员还没转过弯来,但习近平的副手李强在 3 月 23 号的讲话里,就专门表扬了杭州(中国的创新中心)那些“龙头”企业。 当然,经济还得继续“放水”刺激消费,房地产市场也得下更大力气稳住,不然老百姓没信心。消费提振起来,对中国的国际关系也有好处,能帮着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在美国到处“筑墙”的时候,中国正好可以换个玩法,跟其他国家重新谈贸易关系——不是光往人家那儿倾销商品,而是提出去人家国家投资建厂。 经济上有机会,地缘政治上也有。美国的对华政策现在乱七八糟,让人摸不着头脑。政府里的鹰派坚持说,美国从欧洲抽身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可特朗普本人呢,又挺欣赏习近平,还派了个亲信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跑到北京去“探口风”,看看能不能谈点啥。他第一任期就跟中国签了个贸易协议;现在呢,又琢磨着拿 TikTok 来说事儿。 中国这边估计觉得,特朗普团队里有人想搞什么“反向基辛格”(就是拉拢俄罗斯反过来对付中国)。而且,特朗普搞贸易保护、欺负盟友、对人权问题漠不关心,这简直是在砸美国的牌子。那个曾经的“自由世界灯塔”,现在看起来反复无常,甚至有点危险。习近平当然没打算去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但他确实有机会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那些发展中国家(所谓的“全球南方”)。如果中国不仅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在国内减排方面也步子迈得更大点,那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就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了。 特朗普瞧不上北约,对乌克兰也不怎么上心,这让亚洲的盟友们对美国的安全承诺、以及会不会真的出兵保卫台湾,心里都打鼓。要是美国以后能自己生产高端芯片了,那它保护台湾的动力就更小了。这对习近平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前面也不是一帆风顺。贸易战搞不好会拖累全球经济一起衰退。如果特朗普最后没跟北京谈拢,他可能会恼羞成怒,在汇率问题上找茬,或者搞更多制裁。中国自己也得小心,别因为拼命往外倾销商品,把跟全世界的关系都搞僵了。 最终能不能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关键还得看习近平怎么走。但有趣的是,这个机遇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还真是拜特朗普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