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Todd
1个月前
0xTodd
2个月前
0xTodd
2个月前
之前说过的 Buidlpad 马上要开第三次 IDO 了,继 Solayer、Sahara 连续大获成功之后,这次上的项目是 Lombard。 Buidlpad 这个平台本身也是BN 前高管 Erick Zhang 做的,虽然 Buidlpad 上了本身就代表不用细研究了,但是本着分享的态度,还是聊聊关于 Lombard 项目的一些分析。 Lombard 上一轮是Polychain 和 YZI 领投的。简单来说Lombard 是一个封装比特币的协议,它是把 BTC 变成$LBTC。 和其他协议不同的是,它更强调它是建立在 Babylon 之上,而不是 Babylon 的竞争对手。 PS:有意思的是,Lombard 这个单词本身是伦巴第人,虽然和巴比伦人不是一个朝代,但是也是“某某某人”格式的。其实 Lombard 脱离 Babylon 单干理论上也是可以的,尽管现在是上下游的关系。 PS2:Polychain 的 GP Luke Pearson 唯二当过顾问的项目,一个是 WLFI,另一个就是 Lombard。 Babylon 之前分析过,它有自己独立的一条 L1,地位有点类似于比特币侧链。具体来说,里面有两大角色: BABY 抵押者来跑 PoS 节点,负责出块; 而 BTC 抵押者来做最终性签名,负责验证。 而 Babylon 的比特币抵押者这个岗位,除了 Kraken 之外,剩下的几乎被 Lombard 垄断了。 Top 10 的比特币抵押者,Lombard 一家就占整整一半,因为不但有 Lombard,还有Lombard x Fig、x 银河、x P2P 和 x 麒麟四个小池子(应该是不同 LP 对于运营商不同的要求导致的)。 这五个池子总量加和,实际上是 Babylon 上体量最大的一家。 颇有一种某些央企故意把自己拆分成若干家,以显示自己没有垄断的感觉。 而人们之所以愿意把比特币存给 Lombard,而不是直接存 Babylon (虽然最后也是到 Babylon)也不难理解——就是 Lombard 本质上是个套娃,叠加一层收益自然也比 Babylon 本身要高。 另外,当 LP 选择不同的比特币抵押者时,这也是代表 LP 对于托管要求的不同偏好,毕竟说到底,比特币的私钥终归还是到了协议手里,那么LBTC 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LBTC 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精英联邦的思路,它有一条联盟链,然后一些机构、交易所、矿池和资本是其中的节点,例如 OKX、DCG、AntPool等。这就等于这些机构来作为铸币、毁币的联合阵线成员。 最后,说一下代币的情况。 Lombard 这轮 IDO 估值是 4.5 亿,如果和 Babylon 对比的话不算低。但是考虑到之前 Solayer 和 Sahara 开盘后的表现,也还是值得期待。 Buidlpad 开始时间是 8 月 26 号,需要 KYC,所以可以提前准备一下。
0xTodd
2个月前
0xTodd
2个月前
以前常说“上 Binance 是一条天梯”:Alpha → 合约 → 现货。 但其实现货并非终点,因为现货资产还有抵押系数之分。 就像小说里的“大境界”,每个“大境界”内又分若干“小境界”。 今天正好和朋友聊到 LTV,也顺便分享给大家。 在 Binance 体系里,抵押比例最高的 S 档 (95%–100%), 里面资产全部可以当真钱用。 其中 USDT/USDC 属于顶格:在 Binance 的抵押率都是 99.99%,最高允许 10x 杠杆;而 BFUSD 略低为 99.90%,允许 5x——这是“四个 9”和“三个 9”的差别。 而 95% 只有三大币:BTC / ETH / BNB(其中 BNB 可视为“自家破格录取”)。 95% 的意思是:1 美元的 BTC 可以按 0.95 美元的价值去开单和杠杆。 第二档 A 档(65%–90%)基本都是顶级山寨,例如 SOL、DOGE 等。 之所以说它是一条“天梯”,是因为还存在晋升通道——比如这次刚刚晋升的 ENA、TON 以及 A(原 EOS)。 尤其是 A,从 35% 直接提升到 65%,跨越两个小境界,属于很高规格的越级擢升。想要位列 A 档山寨币流动性、口碑、筹码结构缺一不可。 接下来是 B 档(35%–60%),也都是比较硬的山寨、各小赛道龙头,或者强劲次新山寨。例如 TRUMP、Worldcoin 这些也就 50% 而已。 要知道,抵押比例提得过高,理论上项目方可以把一屁股筹码抵押给Binance 实现套现,不是闹着玩儿的。 很多山寨穷尽一生也就卡在这一档,甚至有的表现不佳还会跌回到这个挡位。 然后是 C 档(10%–35%),一般是特别新的、要么拉得很猛、要么“关系硬”的山寨,以及老牌山寨(已躺平);可能它们在 Binance 流动性部门眼里,属于“未经市场充分检验”或者鉴定为“纯养老”。 最近新上的不少币基本都在此列,如 Huma、LA、SAHARA、SPK 等;老牌躺平如 YFI 和 ZRX。 但是 C 档也不错了,因为还有 D 档。 最后还有一些确实不太行的山寨币,没有抵押资格、无法作为抵押物,也就是 D 档(此处不点名了)。 当然,即便是 D 档,也已经是“Binance 天梯”的胜者——是许多合约项目、甚至 Alpha 项目梦寐以求的现货终点 😂。 难怪最近都在说:“大家终于发现上纳斯达克可能比上 Binance 更容易。” 这条“天梯之路” 太真实了。
0xTodd
2个月前
以太坊目前技术更新的主旋律之一就是还【技术债】。 之前我在分享以太坊技术时,很多人问过我到底什么是技术债。 上周这个 EIP-7999,也是 V 神亲自参与推动的提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是希望解决以太坊现在有多种收费模式并存的技术债。 大家都知道,以太坊正常的 gas 市场,是 EIP-1559 之后形成的,一个基础费燃烧+小费给矿工的模型。 然而,在 EIP-4844 之后,以太坊为了让 L2 更便宜更快,所以创造了 Blob 这个东西,里面全是便宜的交易空间(毕竟几个月后就删除了),所以它又有面向 L2 的另一套费率模型。 就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债,当时上 L2 的时候,没选择优雅,选择简单粗暴,以打补丁的方式加入了 Blob 机制。 等于现在 gas 费是双轨制在并行运行。 现在归还技术债务的方式,就是把这两个 gas 费市场统一了,直接推出一个最大费(max-fee),即用户直接填最多愿意给多少钱。 这个最大费会委托给节点的算法,由节点会根据实际请求和实时区块条件在各个技术组成部分之间分配成本。 这样就两大费用市场统一,还能进一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不过这个需要通过硬分叉完成,应该会在下次升级或者下下次升级中包括进去。 其实传统开发技术债也挺多的,一般都是在权衡到底是【推导重做】还是【加个补丁】之间摇摆,而考虑到工作量,最后往往选择加个补丁。 结果就是,代码和功能越来越臃肿,最后变成谁都不敢轻易动,只能继续一味加补丁的局面。 所以技术债该还还是得及时还啊😂。
0xTodd
2个月前
8 月 1 日其实也是比特币伟大的一天,它是比特币的 UASF 日,也可以叫做比特币的独立日。 从谁手里独立出来?从矿霸手里独立出来。 时间追溯到 2017 年,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比特币命里注定有一劫,2017 年夏天就是那一劫,比特币差点分裂,BCH 最高达到了 BTC 价格的 30%。 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不一样,它的升级格外谨慎,而且由于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因此,它的升级都是软分叉,也就是向后兼容。 什么是软分叉,理论上,如果中本聪复活了,使用他 2010 年最后一次露面时的上古软件,他依然可以无缝接入比特币网络,而不会出现:“您的软件版本过低,请立即升级。” 事实上,比特币网络的升级模式是: 1. 社区开发者(不一定是 Core)讨论 BIP 2. 钱包开发者发布新的客户端版本 3. 矿工达到 95% 支持率以上,开始运行软分叉 4. 用户自觉更新软件,并接受这个结果 在开发者、矿工和用户里,显然矿工的权力是最大的,他们有否决权的权重很大。 但是在 2016-2017 年,比特币日渐拥堵,为了扩容,社区出现了两种思路: 1. 开发者主导的 SegWit 软分叉升级,向后兼容,这是一种巧妙思路,只把交易信息留在区块里,而把见证信息放到区块外,这样虽然属于卡 Bug,但是让比特币区块变相达到最高 4MB,且不会有分裂。 2. 矿霸们主导的 SegWit2x 硬分叉升级,向后不兼容,这是一种暴力思路,简单粗暴让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提高到 2MB。 2.1另一群矿霸们主导的 BCH 硬分叉分裂,向后不兼容,甚至产生了新的分叉币。这是一个更加暴力的思路,他们认为 2MB 不够大,想一步到位拉高到 8MB。 现在回头看,开发者胜利了,SegWit 已经成为了比特币的一部分,并且安全地提高了比特币的实际性能(且没有创造出新的比特币分叉币)。 而 Segwit2x 失败了,BCH 又经历多次分叉,如今区块虽大,但里面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交易。 但是,有否决权在手,矿霸为什么能善罢甘休转而支持 SegWit 呢? 原因就是开头提到的 UASF,全称是 User-Activated Soft Fork,即用户激活的软分叉。既然强调了用户激活,意味着它和矿工激活完全不同。 这要感谢 BIP-148 提案,用户(例如你我、交易所、钱包公司等等)通过在他们的钱包和节点上激活 UASF,可以以用户身份向矿工发出了最后通牒:支持 SegWit,否则我们将拒绝你的区块。 这招很有用,它激励了矿工开启 SegWit 开关(不管是否情愿),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矿工不遵守 UASF 规则,他们将失去利润,损害其收入来源。 它的博弈论基础源自【不容忍少数派】概念——即经济少数派可以通过鼓励多数派按照自身理性的经济利益行事,从而使多数派屈服于其意愿。 UASF 规则下,任何多数矿工都可以触发它——不必达到 95%,多数即可。甚至仅仅51% 的哈希算力从 8 月 1 日开始拒绝非 SegWit 区块,他们也将始终拥有最长链。 当多数支持后,为了利益,其余所有矿工都不得不发出支持信号并激活 SegWit——否则他们的所有区块都会被网络孤立,毕竟没人和钱过不去。 毕竟是个去中心化网络,矿霸虽多,但是没有达到 51% 的程度。而且矿霸们自己还有 2x 和 8x 两个方案。 这一点我们从 Bitcoin 杂志对于UASF 开发者 Shaolinfry 的采访中也能找到佐证。 所以,这是一次用户对于矿工的逼宫,很难想象在 PoW 主导的世界里,能够发生这样的事,它把比特币的升级模式的第 3 步和第 4 步做了一个对调: 1. 社区开发者(不一定是 Core)讨论 BIP 2. 钱包开发者发布新的客户端版本 3. 大量用户自觉更新软件,并接受这个结果 4. 矿工达到 51% 支持率以上,其他反对矿工为了眼前利益不得不支持,软分叉开始被执行 我个人评价,这也是比特币政治开始的重要起点,要知道 PoW 规则的世界里,天生就是算力为尊,而手无寸铁的用户居然有挑战矿霸的机会并且最终获胜,这种荣誉感确实让人沉迷(包括我)。 所以我们才说,2017 年 8 月 1 日的 UASF 是比特币的独立日,矿工从阴谋集团变成了高级打工仔,而用户首次成为比特币真正的主人,让比特币的三权分立(开发-立法权、矿工-行政权、用户-司法权)彻底奠定,最终走到今天,成为 2.2 万亿市值的庞然大物。 最后让我们祝贺比特币的独立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