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影视飓风
关注
今日澳洲App
14小时前
在网上拥有1000多万粉丝,“影视飓风”的创办人潘天鸿(Tim)近日因一段在杭州相亲的视频而引发争议。Tim隐去了自己父亲为圆通快递总裁,曾在英国留学的经历,而遭到了相亲角众多家长的吐槽。 #Tim #影视飓风 #潘天鸿
#Tim
#影视飓风
#潘天鸿
#相亲
#争议
分享
评论 0
0
Yachen Liu
18小时前
这两天各种地方看到狂喷影视飓风相亲角片段的内容,我由于看过原视频,知道这就是几十秒的一个整活片段,全片也没有给拍摄者或者观看者带来不适的地方。 所以起初看到这些评论,我第一反应是,这都是有多玻璃心才会对这样个内容有这么大的恶意。 今天看了完整的前因后果,才发现大多数人看的根本不是原视频,而且被营销号切片重组后的另一种叙事,甚至台词都不是断章取义,直接是凭空编造了。
#影视飓风
#相亲角
#营销号
#断章取义
#舆论
分享
评论 0
0
大帅老猿
2天前
卧槽,现在这些 00 后是真的强,佩服👍。看了影视飓风的一期视频,采访 00 后视频博主阿宇,牛到天上去了。 真的牛逼
#00后
#阿宇
#视频博主
#影视飓风
#佩服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周前
计划看一下影视飓风 还是蛮搞笑的 从他火了到现在 我一期都没有看 应该不是他的受众,但是人家做得那么好,还是要看一看的 今天看有些人在骂他们,我要去看一下,到底是为什么被骂
#AI整活:笑点爆梗不停,流量变现惊现· 540 条信息
#影视飓风
#搞笑
#受众
#被骂
#观察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 AI
2周前
不要看不起卖T恤内裤的影视飓风 大家都是在卖消费品?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40 条信息
#影视飓风
#卖T恤
#卖内裤
#消费品
#商业
分享
评论 0
0
Kai
2周前
女友让我看影视飓风的一期视频,记录了他们去探访世界 Archive 项目,同时影视飓风也有一些视频存在里面 我:啊? 我也有项目在里面啊,github 当时把所有 active 的开源项目都放进去了,也有我的,甚至我还有一个勋章呢
#影视飓风
#世界 Archive 项目
#开源项目
#GitHub
#勋章
分享
评论 0
0
GanymedeNil
2周前
影视飓风最新一期讲电子垃圾依稀记得好像之前看到过类似的一个片子 刚好被我找到了
#影视飓风
#电子垃圾
#科技
#环保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3周前
影视飓风的秋冬新品发布会。。。 这是要做凡客啊
#影视飓风
#秋冬新品发布会
#凡客
#新品
#发布会
分享
评论 0
0
空空 🌟 狞猫世界第一可爱!
1个月前
这几天前我都不知道有那么多民斗反贼是看影视飓风长大的。
#影视飓风
#民斗
#反贼
分享
评论 0
0
郭宇 guoyu.eth
1个月前
本来我没看过影视飓风,也不知道 tim,最近的讨论里,我偶然看到他和对罗永浩说,最终的梦想是去火星,死在火星上。而这正是我与陌生朋友聊天时,判断对方是不是与我同样的人的关键问题「如果有一张去火星的单程票,你会去吗?」我觉得区分浪漫主义者与叶公好龙的人有两种角度,一是看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钱,二是看他们用何种态度面对死亡。
#影视飓风
#Tim
#罗永浩
#火星
#浪漫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吕立青_JimmyLv (🐣, 🐣) 2𐃏25 | building bibigpt.co
1个月前
考古影视飓风的老视频,那个时候还没有 AI。 这个视频的 ieda 来自 Tim 的老爹, 让影视飓风的粉丝量在一周内, 飙升到了 40 万+
#考古
#影视飓风
#Tim
#粉丝量飙升
#无AI
分享
评论 0
0
面包🍞
1个月前
在听影视飓风x罗永浩的播客,我不理解为什么一直在纠结对方是不是在拼爹……难道要求别人一穷二白努力打拼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吗?不过只是大多数人被戳破了宏大叙事梦后,对个体产生的情绪宣泄。 二十年前还有名人会发自己的生活,现在发现别人过得好都得要证明一定是靠爹才顺风顺水,才能心满意足的离开。 感觉互联网的伪人含量在不断上升
#影视飓风
#罗永浩
#拼爹
#情绪宣泄
#互联网伪人
分享
评论 0
0
GanymedeNil
1个月前
本来写了很多想想算了,总结就是影视飓风的成功离不开Tim对内容质量的把控以及其家庭在大方向上的指导,以及后续李四维在商业上的决策。 俗一些说就是踏实还愿意干点正事的浙商富二代成功的故事,普通人没有人家的人脉、资金、眼界大几率都成不了,比如同期的影视大拍档🤣。
#影视飓风
#Tim
#李四维
#浙商富二代
#内容质量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1个月前
刚看完罗永浩对影视飓风创始人 Tim 的3小时访谈。 最让我意外的是一点是,影视飓风粉丝这么多,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000万。 这个访谈非常精彩,信息量爆炸。 这是里面的15个故事。 一、六岁的结论 罗永浩的访谈每次都是从嘉宾的童年开始。 想象一个六岁的孩子站在幼儿园窗台上,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哭喊"爸爸妈妈"。他弄脏了裤子,没人理。 全托幼儿园,一周只能见父母一次。 "我自己好像也能过。" 这是Tim六岁时得出的结论。过早的独立,被迫的自给自足。 但真正的创伤还在后面。 二、五块钱买来的绝望 小学二年级,Tim想买一架模型飞机,5块钱。 家里没零花钱,只能劳动换:洗一次碗,5毛。 他洗了10次碗,攒够了钱,买了飞机。 因为家里管教严,他把飞机藏起来了。结果被长辈发现,认定是偷的,带他回小卖部对质。 小卖部老板看着Tim,看着那位长辈,说:"是的,他是偷的。" 所有同学看着他,开始叫他"小偷"。 家人后来意识到搞错了,但没有向他道歉,也没有澄清。 "原来有时候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 这句话在Tim心里埋了很多年。 三、《冒险岛》里的真实 到了初中,Tim找到了避难所:游戏《冒险岛》。 虚拟世界里,努力就有回报。打怪升级,你就会变强。没人冤枉你,没人忽视你的付出。 现实世界"好无聊"。 成绩从年级前几十,一路滑到两三百。初二基本没上课,整整一年都在逃学。13岁离家出走,去了武汉。 中考只考上职高水平。 父母做了个决定:送他去英国。 四、吉尔福德镇的白色 2014年,18岁的Tim到了英国小镇吉尔福德,进了一所全封闭的学校。 没有中国人。 语言不通,被霸凌。俄罗斯同学把他堵在厕所扇巴掌,用烟头烫,留下疤。 父母每月给430英镑,340要付房租,剩90过一个月。 为了省钱,他申请做代餐产品志愿者,靠吃免费的大豆粉充饥。 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上厕所拉出来的都是白色。 他停了代餐,开始打零工:夜店给客人拍照,做婚庆摄影,一小时50英镑。 目标是什么?攒1300英镑买一台BMPCC摄影机。 但就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转折发生了。 五、第一次掌声 高二那年,学校让Tim拍毕业典礼视频。 为什么选他?因为他看起来nerd,对着电脑,不怎么社交,游戏玩得好。学校觉得这意味着"懂技术"。 Tim完全不懂视频制作,现学现做,用Movie Maker和绘声绘影。他自己觉得"巨烂"。 但在毕业典礼上,视频播放时,所有人站了起来。 鼓掌,有人哭了。 这是Tim人生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世界认可。不是游戏里的经验值,是真实的、来自他人的、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可能是我最想做的事。" 从那一刻起,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更新。 这个习惯维持到今天,超过10年。 六、父亲的战略眼光 Tim的父亲潘水苗,浙大工业自动化毕业,托福满分,因为没钱寄信给哈佛错失留学。从鸿雁电器研究室主任一路做到总经理,后来在东方通信、万马集团、阿里云锋基金任高管。2019年任圆通速递总裁。 典型的职业经理人,靠能力一步步往上爬。 但Tim出生的1996年,潘水苗还只是鸿雁电器普通员工,拿着不高的薪水。Tim母亲做医药销售,是家里经济支柱。他们住在杭州大关小区附近60多平的房子里,位于楼顶,每逢发洪水就淹楼下。 这是Tim真正的童年:不是豪门,是努力向上爬的工薪家庭。 但父亲有一个特质: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2016年,Tim 20岁还在英国读书。暑假回国,父亲说:"你应该成立公司,让这件事正经一点。" 杭州星奥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了。"星"代表星辰大海,"奥"代表奥斯卡。父亲持股25.65%。 父亲给的不只是钱,是一系列关键战略建议: "从一开始就记录粉丝增长,每月写报告。" "如果发现不对了,尽早把钱分了。" "做内容公司很难上市,做平台才有上市价值。" 但最关键的建议,来自2019年。 七、一周涨25万粉丝 2019年,Tim创业第五年,有了20万粉丝。 父亲说:"拍一个'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的视频。没人做这个,但大家都想知道。" Tim不太信,但还是做了。 一周内,粉丝从20万涨到45万。 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 为什么? 因为父亲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需求:2019年自媒体刚兴起,所有人都好奇能赚多少钱,但没人愿意公开。 一个微小的改变,导致了巨大的结果。 八、账上只剩6万 2020年2月某个清晨,Tim坐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 银行账户余额:60,000元。 公司50名员工,下个月工资总额80万。疫情刚爆发,所有商业合作暂停,很多回款遥遥无期。更糟的是,他刚提前支付了工厂开模费用。 Tim 24岁,创业第四年。 他没给父亲打电话,也没四处借钱。 他做了个决定:开始直播带货。 这个决定救了影视飓风。到年底,实现了150万净利润。 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个商业决策的故事,那就错了。 要理解Tim为什么会在那个早晨做出那个决定,你需要回到1996年的那个窗台。 九、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真正的转折,是Tim意识到:内容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规模效应。 做一期是一期,每次都需要新创意。 影视飓风的答案:自有品牌服装。 逻辑很精妙:内容平台解决了最难的问题——获客。Tim透露,他们的投流获客能力是同类电商的15倍。有了流量,卖什么就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影视飓风保持了内容独立性。评测不收厂商的钱,最稳定的收入来自给大品牌拍样片。 "我们得罪人真的还挺多的,但我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所以不用受制于厂商。" 完美的商业闭环: 内容吸引流量 → 流量转化客户 → 客户购买产品 → 产品收入支持内容 Tim效仿的是野兽先生MrBeast,全球最成功的YouTuber。野兽先生的巧克力业务已做到百亿人民币规模。 十、荒岛上的放大镜 Tim随口立了个flag:视频上全站榜一,就去荒岛求生100小时。 视频两小时内就榜一了。 于是,完成连续48小时熬夜工作、只睡9小时后,Tim被扔到了岛上。 导演没收了他的防蚊剂和点火工具。 第一天晚上,被蚊子疯狂叮咬,全身起疹子、过敏、发烧。 第二天,他用带的放大镜生起了火。 "那是我当年最快乐的瞬间,因为我完成了一件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事。" 还记得那个小学二年级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孩子吗?那个得出"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结论的孩子? 在荒岛上,用放大镜生火的那一刻,Tim证明了:努力是有回报的,只要你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十一、每年给160名员工发iPhone 2024年,苹果秋季发布会后,Tim给每名员工送了最新款iPhone 16 Pro,外加Apple Watch Series 10,连个税都公司承担。 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了。 有人问为什么。 Tim说:"一方面是凝聚力,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人才意识到我们的文化。" 但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Tim从小就知道:被认可的感觉有多重要。 那个在窗台上哭喊父母却无人回应的六岁孩子,那个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小学生,那个在英国被霸凌的留学生,太清楚被忽视的感觉了。 所以他要确保,在他的公司里,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认可。 十二、向太空发射卫星 2023年初,Tim带领影视飓风耗资300多万,与影石Insta360合作,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卫星。 不是噱头,是对"星辰大海"的字面理解。 同年6月,27岁的Tim入选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2024年,影视飓风营收达亿级规模,利润千万级别,团队超160人。 十三、全网下架风波 2024年10月8日,影视飓风发布了《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 视频揭示了真相:视频平台为降低流量费用,通过降低码率和调整编码格式压缩画质。 次日,该视频全网下架。 影视飓风回应:"因为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了。" Tim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影视飓风的商业模式让他们有了说真话的底气。他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不用受制于厂商。 十四、AI时代的人生经历 2024年,当AI开始席卷内容行业,Tim陷入深思。 "AI时代打破了一个最核心的点,就是'努力有回报'。" 他预测,两年内AI就能全面替代剪辑师等执行性工作。甚至创意,也不再安全。 但Tim认为,人类还有最后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人生经历。 "AI目前还没有做到全知全能,它无法完全复制多感官的体验和情绪。闻、吃、苦涩感、流泪。人类个体拥有的独立的人生经历,仍是其最本质的基石。" 这个观点,让人想起Tim自己的人生:窗台上的孤独,被冤枉的屈辱,异国他乡的霸凌,荒岛上的求生,与鲸鱼共游的震撼。 这些经历,是任何AI都无法复制的。 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Tim,也塑造了影视飓风。 十五、2028年的三个目标 2024年11月9日,影视飓风B站粉丝达1000万。从0到1000万,Tim用了将近10年。 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2028年要实现三件事: 乘坐国产航天器上太空,从另一个视角拍摄世界 通过内部团队"手术刀小队"拿奥斯卡短片奖 在全球实现10亿粉丝订阅 还有更遥远的目标:购买一艘全球航行的帆船,收集全世界鲸鱼的高清影像。 以及终极人生目标:"去火星死在火星。"
#罗永浩访谈
#影视飓风
#Tim
#创业故事
#逆境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邀请了影视飓风的Tim(潘天鸿) 访谈接近3个小时,我用1.25倍速看完。 感慨Tim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 如果你没时间看原视频,读这篇故事就行。 窗台上的孤独与镜头后的帝国 账上只剩6万元 2020年2月的某个清晨,潘天鸿坐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银行账户余额。 60,000元。 他的公司有50名员工,下个月的工资总额是80万元。疫情刚刚爆发,所有的商业合作都暂停了,许多合作方的回款遥遥无期。更糟的是,他刚刚提前支付了工厂开模的费用。 那时候Tim 24岁,创业第四年。他没有打电话给父亲,圆通速递的总裁潘水苗。他也没有四处借钱。 他做了一个决定:开始直播带货。 这个决定救了影视飓风。到年底,公司实现了150万元的净利润。 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关于商业决策的故事,那你就错了。要理解Tim为什么会在那个早晨做出那个决定,我们需要回到更早的时候。回到1990年代末的杭州大关小区,回到那个六十多平米的、位于楼顶的、每逢发洪水就会淹掉楼下房子的公寓。 回到那个窗台上。 窗台上的孤独 让我先给你描述一个场景。 一个六岁的男孩站在幼儿园的窗台上,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哭喊"爸爸妈妈"。他弄脏了裤子,没有人理会。他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来,因为他在全托幼儿园,那种一周只能见父母一次的地方。 这个男孩就是Tim。 "我自己好像也能过。"多年后,当Tim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用这句话总结了那个六岁孩子得出的结论。这是一种过早的独立,一种被迫的自给自足。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五块钱的飞机模型 小学二年级那年,Tim想买一架模型飞机。家里没有零花钱的概念,他必须通过劳动换取:洗一次碗,五毛钱。 他洗了十次碗。攒了五块钱。买了那架需要自己组装的模型飞机。 因为家里管教很严,不鼓励他玩模型,他把飞机藏了起来。然而,一位长辈发现了这个东西,认定他是偷来的,并把他带回了学校门口的小卖部。 接下来发生的事,改变了Tim的一生。 小卖部老板看着Tim,看着那位长辈,然后说:"是的,他是偷的。" 所有同学都看着他。他们开始叫他"小偷"。 "原来有时候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这是Tim当时心中埋下的念头。更让他绝望的是,没有人,包括他的家人,站出来为他说句话。事后,家人意识到了他确实是购买的,但他们没有向他道歉,也没有澄清。 这个事件在Tim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现实世界是不公平的,是无趣的,是不值得信任的。 《冒险岛》里的避难所 到了初中,Tim找到了他的避难所:游戏《冒险岛》。 在那个虚拟世界里,努力是有回报的。你打怪升级,你就会变强。没有人会冤枉你,没有人会忽视你的付出。现实世界"好无聊",Tim这样形容。 他的成绩从初一的年级前几十名,一路下滑到两三百名。到了初二,他开始逃学,骗父母说去上课,骗老师说生病了。整整一年,他基本没怎么上学。他甚至拿着父亲的笔记本电脑躲到一个角落里,一玩就是三天。 13岁那年,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去了武汉。 中考成绩出来后,只达到了职高水平。父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当时家里还不多的积蓄,送Tim远赴英国。 ## **吉尔福德镇的烟疤** 2014年,18岁的Tim来到英国萨里郡的一个小镇吉尔福德,进入爱德华国王高中,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一所没有中国人的学校。 语言障碍、文化冲击、寄宿生活的孤独感,如潮水般涌来。更糟的是,他遭遇了校园霸凌。俄罗斯同学把他堵在厕所里扇巴掌,用烟头烫伤他,留下了疤痕。他不知道如何投诉,因为他不会说英文。 为了节省吃饭的开支,Tim申请了做代餐产品的志愿者,想着靠吃免费的大豆粉充饥。然而不久后他惊恐地发现,上厕所时的排泄物都变成了白色。他不得不停止吃代餐,开始打零工:去夜店给客人拍照,做婚庆摄影师。 每个月,父母只给他430英镑的生活费,其中340英镑要用来付房租。剩下的90英镑,要维持一个月的生活。 但Tim有一个梦想:他想买一台BMPCC摄影机和一个监视器。总价:1,300英镑。 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夜店拍照,一小时赚50英镑。他吃军队用的蛋白粉,直到拉出来的屎都是白色的。他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 但正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转折发生了。 第一次掌声 高二那年,学校指派Tim拍摄毕业典礼的视频。选择他的理由很简单:他看起来很nerd,经常对着电脑,不怎么与人交流,而且游戏玩得好。学校认为这意味着他"懂技术"。 Tim完全不懂影像制作。他现学现琢磨,用的是非常古老的软件:Movie Maker,后来又升级到绘声绘影。他觉得那个视频"巨烂"。 但在毕业典礼上,当视频播放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他们鼓掌,有些人哭了。 这是Tim人生中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世界认可。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正向反馈。不是游戏里的经验值,不是虚拟的成就,而是真实的、来自他人的、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可能是我最想做的事。"Tim这样想。 从那一刻起,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更新。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今天,超过十年。 父亲的战略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潘水苗,Tim的父亲。 潘水苗是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1991年毕业。他托福考了满分,却因为没钱寄信给哈佛而错失留学机会。他在杭州鸿雁电器工作多年,从研究室主任一路做到总经理,后来又在东方通信、浙江万马集团、阿里系云锋基金担任高管。2019年,他被任命为圆通速递总裁。 他是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靠能力和努力一步步往上爬。 但在Tim出生的1996年,潘水苗还只是鸿雁电器的一名普通员工,在那家制造插座和插头的公司里,拿着并不算高的薪水。Tim的母亲学医,做医药销售,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住在杭州大关小区附近一个六十多平米的房子里,位于楼顶,每逢发洪水就会淹掉楼下的住户。 这就是Tim真正的童年:不是豪门,而是一个努力向上爬的工薪阶层家庭。 但潘水苗有一个特质:他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后来成为影视飓风成功的关键。 2016年,Tim 20岁,还在英国读书。暑假回国时,父亲对他说:"你应该成立一家公司,让这件事正经一点。" 于是,杭州星奥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了。"星"代表星辰大海,"奥"代表奥斯卡。父亲持股25.65%。 但父亲给Tim的,远不止资金支持。他给出了一系列关键的战略建议: "从一开始就记录粉丝增长情况,每月写报告。" "如果发现不对了,尽早就把钱分了。" "做内容公司很难上市,做平台才有上市价值。" 但最关键的建议,来自2019年。 一周涨25万粉丝的秘密 2019年,Tim创业第五年,有了20万粉丝。 父亲对他说:"拍一个关于'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的视频。没有人做这个,但大家都想知道。" Tim不太相信。但他还是做了。 视频发布后,一周内,粉丝从20万涨到45万。这个增长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父亲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需求:在自媒体刚刚兴起的2019年,所有人都好奇自媒体能赚多少钱,但没有人愿意公开这个信息。 这就是一个微小的改变,导致了巨大的结果。 但Tim的故事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2020年2月,账上只剩6万元的那个早晨,Tim做出了开始直播带货的决定。 但这只是表面。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Tim意识到一个问题:内容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规模效应。做一期是一期,每次都需要新的创意。 影视飓风的答案是:自有品牌服装。 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的逻辑非常精妙。影视飓风的内容平台解决了最难的问题,获客。Tim透露,他们的投流获客能力是同类电商的15倍。有了流量,卖什么就不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影视飓风保持了内容的独立性。他们的评测不收厂商的钱,最稳定的收入来自给大品牌拍摄样片。 "我们得罪人真的还挺多的,"Tim说,"但我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所以不用受制于厂商。" 这是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内容吸引流量,流量转化为客户,客户购买产品,产品收入支持内容。 Tim效仿的是野兽先生MrBeast,全球最成功的YouTuber。野兽先生的巧克力业务已经做到了百亿人民币的规模。 荒岛上的放大镜 Tim随口立下一个flag:如果视频上全站榜一,就去荒岛求生100小时。 视频在两小时内就实现了榜一。 于是,在完成连续48小时熬夜工作、只睡了九小时后,Tim被扔到了一座岛上。 导演没收了他的防蚊剂和点火工具。 第一天晚上,他被蚊子疯狂叮咬,全身起疹子、过敏、发烧。 第二天,他用自己带的放大镜生起了火。 "那是我当年最快乐的瞬间,"Tim说,"因为我完成了一件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事。" 这个细节很重要。 还记得那个小学二年级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孩子吗?那个得出"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结论的孩子? 在荒岛上,用放大镜生火的那一刻,Tim证明了一件事:努力是有回报的,只要你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每年给160名员工发iPhone 2024年,苹果秋季发布会后,Tim给每名员工送出最新款的iPhone 16 Pro,还外加每人一个最新款的Apple Watch Series 10,同时宣布连员工获赠产品产生的个税都由公司承担。 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Tim说:"一方面是凝聚力的体现,另一方面,是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意识到我们的文化。" 但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Tim从小就知道的一件事:被认可的感觉有多重要。 那个在窗台上哭喊父母却无人回应的六岁孩子,那个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小学生,那个在英国被霸凌的留学生,太清楚被忽视的感觉了。 所以他要确保,在他的公司里,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认可。 向太空发射一颗卫星 2023年初,Tim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他带领影视飓风耗资300多万元,与影石Insta360公司合作,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卫星。 这不是噱头。这是Tim对"星辰大海"这个词的字面理解。 同年6月,27岁的Tim入选了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2024年,影视飓风的营收达到了亿级规模,利润达到了千万级别。团队规模超过160人。 全网下架风波 2024年10月8日,影视飓风发布了一条标题为《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的科普视频。 视频揭示了一个真相:视频平台为了降低流量费用支出,通过降低码率和调整编码格式压缩视频画质。Tim指出,这种做法已经影响了博主的内容表达。 次日,该视频在全网下架。 影视飓风通过社交平台回应:"因为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了,我们仍然希望互联网技术可以不断演进,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视频。" 后来,Tim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是出于对平台方的尊重而选择下架视频。" 这个事件引发了一个问题:Tim为什么敢说真话? 答案可能是:因为影视飓风的商业模式让他们有了说真话的底气。他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所以不用受制于厂商。 AI时代的人生经历 2024年,当AI开始席卷内容行业时,Tim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AI时代打破了一个最核心的点,"他说,"就是'努力有回报'。" 他预测,两年内,AI就能全面替代剪辑师等执行性工作。甚至创意,也不再安全。 但Tim认为,人类还有最后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人生经历。 "AI目前还没有做到全知全能,"他说,"它无法完全复制多感官的体验和情绪。闻、吃、苦涩感、流泪。人类个体拥有的独立的人生经历,仍是其最本质的基石。" 这个观点,让人想起Tim自己的人生:窗台上的孤独,被冤枉的屈辱,异国他乡的霸凌,荒岛上的求生,电击枪的痛苦,与鲸鱼共游的震撼。 这些经历,是任何AI都无法复制的。 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Tim,也塑造了影视飓风。 2028年的三个目标 2024年11月9日,影视飓风在B站的粉丝数量达到1000万。从0到1000万,Tim用了将近10年。 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他规划在2028年实现三件事: 第一,乘坐国产航天器上太空,从另一个视角拍摄世界。 第二,通过内部团队"手术刀小队"拿到奥斯卡短片奖。目前该团队已有11部短片进入奥斯卡选中的电影节预选赛。 第三,在全球实现10亿粉丝订阅。 还有一个更遥远的目标:购买一艘全球航行的帆船,收集全世界鲸鱼的高清影像。 以及终极人生目标:"去火星死在火星。" 那个窗台上的孩子 让我们回到2020年2月的那个早晨。 账上只剩6万元,50名员工等着发工资,所有的商业合作都暂停了。 Tim没有打电话给父亲。他也没有四处借钱。 为什么? 因为那个在窗台上哭喊父母却无人回应的六岁孩子,早就学会了一件事:"我自己好像也能过。" 因为那个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小学生,早就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有时候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所以他必须找到一种不依赖别人认可的努力方式。 因为那个在英国被霸凌、吃蛋白粉吃到拉出白色屎的留学生,早就证明了一件事:只要目标足够清晰,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因为那个在荒岛上用放大镜生火的创业者,早就体验了一件事:完成一件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事,是人生最快乐的瞬间。 所以,当账上只剩6万元的时候,Tim没有慌张。他只是做了一个决定:开始直播带货。 这个决定救了影视飓风。到年底,公司实现了150万元的净利润。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决定证明了一件事:努力是有回报的,只要你找对了方向。 关于"努力有回报"的悖论 Tim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努力是否有回报"的悖论。 小学二年级时,他努力攒钱买飞机模型,却被冤枉是小偷。这让他得出结论:"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 但高中时,他努力制作毕业视频,获得了全场起立鼓掌。这让他找到了人生方向。 在英国时,他努力打工攒钱买摄影机,吃蛋白粉吃到拉出白色的屎。但他最终买到了那台摄影机。 创业时,他努力做内容,五年只涨了20万粉丝。但一个视频让他一周涨了25万粉丝。 在荒岛上,他努力用放大镜生火,最终成功了。那是他"当年最快乐的瞬间"。 所以,努力到底有没有回报? Tim的答案是:努力有回报,但前提是你不依赖别人的认可,你找对了方向,你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 而在AI时代,当所有的技能都可能被替代的时候,人类最后的优势是什么? Tim的答案是:人生经历。 因为AI可以学会所有的技能,但它无法体验窗台上的孤独,无法感受被冤枉的屈辱,无法经历异国他乡的霸凌,无法品尝蛋白粉的苦涩,无法体会用放大镜生火的快乐。 这些经历,是任何AI都无法复制的。 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Tim,也将塑造未来的每一个人。 2028年的假想 如果你在2028年看到一个中国人乘坐国产航天器上太空,那可能就是Tim。 如果你在2028年看到一部中国短片获得奥斯卡奖,那可能就是Tim的团队。 如果你在2028年看到一个中文内容创作者在全球拥有10亿粉丝,那可能就是Tim。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2028年看到一个人证明了"努力有回报"这个命题在AI时代依然成立,那一定是Tim。 因为他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了一件事:童年的创伤不一定会毁掉一个人,有时候,它会成为一个人最强大的动力。 对于潘天鸿来说,那个改变一切的时刻不是2016年父亲让他成立公司,不是2019年那个爆款视频,也不是2020年账上只剩6万元的危机。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那个窗台上。 当那个六岁的孩子意识到"我自己好像也能过"的时候,影视飓风就已经诞生了。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2 条信息
#罗永浩
#潘天鸿
#影视飓风
#创业
#人生经历
分享
评论 0
0
清月已经不困了
1个月前
前天看了影视飓风的访谈视频,今天看见不少人喷tim。 有人说是因为他家庭的助力,家里在创业初期就能给他提供几十万的设备。 我真的不太能理解这个思路,这些人仿佛不知道影视飓风是什么规模的自媒体公司。 家里提供了几十万的设备支持,然后别人做了个年营业额破亿的企业,全都是因为别人家里提供了几十万的设备支持😅。 假设现在有个老板白给这些人五百万,让这些人复制一个影视飓风规模的公司出来,他们能做到吗? 这就好像一个人拿了f1冠军,全是因为家里人给他买了小米su7。
#影视飓风
#Tim
#家庭助力
#创业
#自媒体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1个月前
为什么 MrBeast 大部分收益来自卖巧克力? 为什么 影视飓风 最大收益品类是股装? 对于每个做个人品牌的人来讲, 这是需要高优先级搞清楚, 并用于调整自己内容策略的! 强烈推荐搭配这期播客展开想象 ⬇️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40 条信息
#MrBeast
#影视飓风
#个人品牌
#内容策略
#收益模式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1个月前
看了一下影视飓风的抗菌T恤 跟我厂的工服基本类似,都是棉+涤纶混纺抗菌布料,都是落肩款 这个衣服成本比纯棉高,印花也是最贵的工艺 自己做一百件的成本也在40左右 他们卖89 包邮也不贵啦
#影视飓风
#抗菌T恤
#工服
#成本
#性价比
分享
评论 0
0
生姜Iris
1个月前
今天偶然看到了影视飓风在频道20W粉丝量时的收入总结(视频发布日期是2019年1月22日),太适合拿来复盘激励刚刚踏上创业道路的朋友们了:(核心大思路依然是:脚踏实地 & 扎扎实实 & 长期主义) (本期视频本人看完总结名为「影视飓风是如何找到自己的PMF的」) Tim是在2016年开始正式做频道,5年的时间完成了: 280期节目,B站播放总量613W 评论总量31845,弹幕总量55000 从2018年开始到2019年年初,影视飓风的毛利大约65W元(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具体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1)6个商业单 (2)淘宝店自己销售的产品 (3)平台播放收益分成约1万8 其中:较多毛利用于制作内容,余下的用于发放工资:当时的平均工资是6000-8000RMB(创业之初果然都吃过很多的苦) 以下是历程拆解 & 总结,基本是一个典型startup会走的PMF前的经典积累期+踩坑路: Tim是从2014年开始做视频,2014-2016年在认真学习如何做出更好的视频(从特效学到拍摄,再从调色学到剧本) 2016年说服爸妈入手第一台BMPCC(配齐的成本大概2W块) 第一阶段粉丝一万不到,做的内容还都是特效相关的教程,后来团队陆续到了5个人,所有人都还是大一 & 大二时期,Tim如是总结: 「学生时代是做自媒体最好的时间,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生活的压力,也有很多同龄有激情的伙伴来和你一起做事」 「当时把每一个视频都当做一个作品来对待,所以基本上把所有的钱 & 资源都扔在了这个频道上,希望能有最好的画质和最好的体验」 「当时的投入产出比高吗?」 「当然不高。买几十万的设备拍视频,哪有那么容易回本」 「更多的是情怀/追求】(充分说明创业的核心本质还是要足够热爱!!) 大三的时候意识到没有收入这件事极大的限制了团队的发展,于是在2017年6月,开始正式讨论『团队如何进行一些商业上的变现』 第一个商业化的尝试:卖桃子🍑 当时团队参考了TESTV的商业模式:团队成员家乡无锡有水蜜桃,因为别无选择,所以决定从桃子做起 起步时只有1W块的本金,而定做了一批很好的装桃子的口袋就花了4000RMB(像极了刚开始创业一定会乱花一笔钱的曾经的很多founder们) 然后驱车前往无锡,跑了各种桃子市场 & 散户,品尝各种桃子 但是因为当时频道粉丝较少,且不会还价,导致无法 压价 最终:6个桃子定价168RMB,算上包装 & 物流,单件利润仅20-30RMB,再加上用了最好最贵的顺丰冷链运输,水蜜桃依然容易坏 & 腐烂,导致加上货物折损率 & 赔偿金,最终还是亏本(但是亏的不太多) (这说明商业模式的探索总会踩坑!不要害怕!) 事实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每次尝试都可以收获很多的经验—— 第一次商业化探索失败的收获是: 团队学会了如何开网店,发货流程,如何谈价格,如何进行管理 「正是这次失败,为第二次的飓风灯变现打下了基础」 在卖完桃子亏了钱几个月之后: 恩人腾豪,介绍给团队一个OEM灯的机会 「OEM的本质就是贴牌」 「当时囿于资源和钱的有限程度,虽然给厂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但是依然只做了一些非常有限的改动」 「哪怕是OEM,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单从包装来说,从内衬到外盒再到快递盒,都需要订购。」 「再到灯本身,还有赠品」 「如果没有经验,很容易被坑」 「我们遇到过好多次做盒子的卖家偷工减料 & 质量问题,往往是我们很想做好一切,然后又觉得力不从心」 「但是毕竟已经对电商有了一些经验,在花了几个月准备飓风灯之后,我们就选择把灯给上架」 「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我们把灯上架的那个晚上,我在阿盛的家里的凉席上面和他讨论到底能卖多少个灯」 「然后我们估计能卖几十个,后来想着想着不知道怎么样就睡着了」 「然后第二天醒来一看,就发现所有灯都已经卖完了」 「最后的反馈也非常不错,这其实给了我们很大很大的激励,让我们找到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提供收入,同时又不影响我们创作的路」(一定要重视微小的正反馈!要及时鼓励过程中的自己!要及时庆祝 & 鼓舞团队阶段性的胜利!) 2017年10月开始,频道的粉丝增长开始进入一个高速期: 这里是一个Tim的父亲在三年前给他们的建议: 他让团队每个月都做一张频道粉丝观看量,还有粉丝量的报表,所以团队从2016年9月开始,每个月都会有个统计粉丝数 & 观看量的报表(早期数据不用多,关键在于持续追踪!!) 后续就可以有一张很清晰的图表,去看粉丝的增量,还可以进行环比,从而有效帮助你总结自己内容的表现 2017年10月是Tim大学的最后一年,决定先不读研,直接回国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全职创业 一开始很多「支出项」被提上了日程,那时候飓风灯一个月的毛利润虽然有,但是只能勉强给团队提供一点收入来维持生活:当时201 7年的年终奖是一个200-300RMB的红包 2017年12月,团队开始帮助其他品牌制作视频: 第一个视频拍摄的机会是「英雄联盟的春季赛宣传片」 之前只做过小的宣传片,但是这种大型商单其实一点经验都没有:做的时候几乎3天没睡觉——把这个商业单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Tim自己在跨国飞机上看了几百遍,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以把这个视频改到最好的一个状态(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遍又一遍的打磨!!) 后续果然第一个商业单反响很不错,也拿到了不错的报酬 于是第二条收益线从2017年底开始,慢慢明确起来:拍摄商业单 这两条收益线构成了收入:无论做商业单还是产品,其实都有难处: (1)商业单总有甲方,总有修改,遇到纠纷也十分正常 (2)修改片子会耗费巨大的精力——会导致主频道的内容更新缓慢,甚至停更 新的问题:怎样有一个更好的模式来稳定更新?(关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 答案: 「实话实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但是在过去的模式上,团队做了一些改进:选择会接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商业单,虽然总数不会很高,但是总数不会很高,但是会更注重影响力,而不是单纯的商业单的价格」(对于如何更好的做2B很有参考价值!!) 「我们会更专心的更新频道的内容,因为这是团队更喜欢做的事」 「同时开发还会寻找更多好的产品到淘宝店铺中,去提升频道的收益」 1年不到的时间:团队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 RED & 和各自的生活 但是新的问题浮现:「惰性开始慢慢变强,总是有焦虑的感觉;明明有很多事要去做,但是又不想去做」(个人心态的相关问题) 「做一个公司和我想的不一样,有许多我没想到的事情需要处理,也需要很强的管理能力 我也尝试规划过发展路线、要做的内容、定下年度计划 有时候看到粉丝几十万的营销号,心理也会有不平衡,觉得他们的内容都不一定是自己做的 以前我面对负面评论总是很淡定的。但是在缺乏自信的这段时间里面,我就开始慢慢很在意这些评论。尤其是看到那些说我们做视频就是为了收钱还有骗钱的——看到了总是会觉得,难以释怀 我会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自媒体,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做这些事? 在内容上我也会不自主的,明明我没有去想避嫌,但是看到这些东西之后,总是会对我产生影响。我会开始避嫌,开始越来越少做这些评测——因为激情受到了影响」(这说明有各种情绪非常正常!请温柔的接纳自己) 「我们几年前就 意识到——免费的东西其实永远只是看起来美好」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在有人要给你免费东西的时候,我一定会建议你看一下对方本身是不是一个值得合作的人,而不是这些免费的东西 这些设备一年以后就会变成废铜烂铁,被下一代给替代。而你却在用自己的激情,还有整一个频道,信任你的粉丝——在交换这些东西 学会拒绝——是我想给刚做自媒体的朋友的一个建议」 「我慢慢意识到让我流失掉兴趣的其实就是两个字:『标签』 每个人其实都有标签,有的标签是你给自己贴上的;有的是别人给你贴上的 对我来说,有许多事别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画质/摄影评测/升格/RED舔狗,等等 反正绝大多数人都只会从你过去做的事情里面来定义你 然后给你贴上标签,有的好,有的坏 当我做一件需要创意的事情很久,并且面对越来越多的观众,我身上的标签也会越来越多: 我以前很在意,觉得假如撕掉了这些标签的话,大家都会离开,所有东西都会分崩离析,我们的团队也会出现问题 渐渐地我发现,我在内容上面明明没有开始做,就开始先限制自己,告诉自己应该走这条路,而不应该去尝试别的东西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你从几千首音乐里听到一首音乐的时候,所有的画面都会一下子从你的脑子里面蹦出来,你就会有那种难以想象、难以遏制的创作激情,想把它在现实中拍出来,分享给你身边的人,想要做出一个和音乐完美契合的作品 或者是当你看到某个视频,你整个人一下子就被点燃,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就这种激情,至少在前半年里面,我的这种能力就消失了 我以前具有这个能力,我有非常强的创作激情,但就不见了」 「所以在这半年的时间里面,我进行了很多调整: 到前一段时间,一个月以前,在我看了两个人的视频之后,我又开始感觉自己的精神开始复苏 我会推荐这两个频道给各位——他们是我们的新偶像: 「Dan Mace」& 「Yes Theory」 我关注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只有一点点的粉丝 但是我是看着他们做着各种跳脱出限制的视频,影响真的是超级超级大」 「我们自己喜爱的事情,才能做得好,才会影响到别人」 「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平衡,好的收益模式」 「千万不要被你身上的标签所困,想想你真的想做什么」 「当你焦虑还有迷茫的时候,试试直接扯掉这些标签」 「毕竟影视飓风的一切,都源于那天凭着兴趣传上去的视频。那天我怎么会知道我的一切,甚至大家的一切,都会因此产 生改变」 「梦想可以大,但是第一步总归是小的」 看完这个视频我再次感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成功,都没「捷径」可走 都需要扎扎实实,稳扎稳打。 还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在不同的节点,总是会有相似的困境:会焦虑,会懒惰,会恐惧。 但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人生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 你看到很多成功的背后都有相似痛苦的历程,就会觉得创业路上,其实也没那么孤独。 愿我们都脚踏实地,去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 并且在这个路上,去找到商业化的平衡。 共勉。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2 条信息
#影视飓风
#创业复盘
#PMF
#自媒体
#商业化探索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1个月前
老罗:我是懂荤素搭配的 下一期,影视飓风 Tim
#老罗
#影视飓风
#Tim
#荤素搭配
分享
评论 0
0
花果山大圣
1个月前
看了几个 iphone17 的测评,影视飓风何同学钟文泽极客湾,每个风格都不一样挺有意思 心动了
#iPhone17
#测评
#影视飓风
#何同学
#心动
分享
评论 0
0
辣辣 (Arlene Xu)
2个月前
本来还有拖延症的,但是朋友借了一个高级的剪辑键盘之后,立刻有动力了。影视飓风几年前的教程视频现在看也依然不过时
#剪辑键盘
#影视飓风
#教程视频
#朋友
#动力
分享
评论 0
0
Yachen Liu
3个月前
DJI 新品官方号——影视飓风,现在甚至连评都不评一下,直接改 Tim 念稿了…
#DJI
#影视飓风
#新品
#差评
#Tim念稿
分享
评论 0
0
桃子队长
5个月前
影视飓风发文吐槽视频号,
#影视飓风
#吐槽
#视频号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