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罗永浩访谈
关注
orange.ai
13小时前
刚看完罗永浩对影视飓风创始人 Tim 的3小时访谈。 最让我意外的是一点是,影视飓风粉丝这么多,一年的利润也只有1000万。 这个访谈非常精彩,信息量爆炸。 这是里面的15个故事。 一、六岁的结论 罗永浩的访谈每次都是从嘉宾的童年开始。 想象一个六岁的孩子站在幼儿园窗台上,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哭喊"爸爸妈妈"。他弄脏了裤子,没人理。 全托幼儿园,一周只能见父母一次。 "我自己好像也能过。" 这是Tim六岁时得出的结论。过早的独立,被迫的自给自足。 但真正的创伤还在后面。 二、五块钱买来的绝望 小学二年级,Tim想买一架模型飞机,5块钱。 家里没零花钱,只能劳动换:洗一次碗,5毛。 他洗了10次碗,攒够了钱,买了飞机。 因为家里管教严,他把飞机藏起来了。结果被长辈发现,认定是偷的,带他回小卖部对质。 小卖部老板看着Tim,看着那位长辈,说:"是的,他是偷的。" 所有同学看着他,开始叫他"小偷"。 家人后来意识到搞错了,但没有向他道歉,也没有澄清。 "原来有时候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 这句话在Tim心里埋了很多年。 三、《冒险岛》里的真实 到了初中,Tim找到了避难所:游戏《冒险岛》。 虚拟世界里,努力就有回报。打怪升级,你就会变强。没人冤枉你,没人忽视你的付出。 现实世界"好无聊"。 成绩从年级前几十,一路滑到两三百。初二基本没上课,整整一年都在逃学。13岁离家出走,去了武汉。 中考只考上职高水平。 父母做了个决定:送他去英国。 四、吉尔福德镇的白色 2014年,18岁的Tim到了英国小镇吉尔福德,进了一所全封闭的学校。 没有中国人。 语言不通,被霸凌。俄罗斯同学把他堵在厕所扇巴掌,用烟头烫,留下疤。 父母每月给430英镑,340要付房租,剩90过一个月。 为了省钱,他申请做代餐产品志愿者,靠吃免费的大豆粉充饥。 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上厕所拉出来的都是白色。 他停了代餐,开始打零工:夜店给客人拍照,做婚庆摄影,一小时50英镑。 目标是什么?攒1300英镑买一台BMPCC摄影机。 但就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转折发生了。 五、第一次掌声 高二那年,学校让Tim拍毕业典礼视频。 为什么选他?因为他看起来nerd,对着电脑,不怎么社交,游戏玩得好。学校觉得这意味着"懂技术"。 Tim完全不懂视频制作,现学现做,用Movie Maker和绘声绘影。他自己觉得"巨烂"。 但在毕业典礼上,视频播放时,所有人站了起来。 鼓掌,有人哭了。 这是Tim人生第一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世界认可。不是游戏里的经验值,是真实的、来自他人的、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可能是我最想做的事。" 从那一刻起,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更新。 这个习惯维持到今天,超过10年。 六、父亲的战略眼光 Tim的父亲潘水苗,浙大工业自动化毕业,托福满分,因为没钱寄信给哈佛错失留学。从鸿雁电器研究室主任一路做到总经理,后来在东方通信、万马集团、阿里云锋基金任高管。2019年任圆通速递总裁。 典型的职业经理人,靠能力一步步往上爬。 但Tim出生的1996年,潘水苗还只是鸿雁电器普通员工,拿着不高的薪水。Tim母亲做医药销售,是家里经济支柱。他们住在杭州大关小区附近60多平的房子里,位于楼顶,每逢发洪水就淹楼下。 这是Tim真正的童年:不是豪门,是努力向上爬的工薪家庭。 但父亲有一个特质: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2016年,Tim 20岁还在英国读书。暑假回国,父亲说:"你应该成立公司,让这件事正经一点。" 杭州星奥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了。"星"代表星辰大海,"奥"代表奥斯卡。父亲持股25.65%。 父亲给的不只是钱,是一系列关键战略建议: "从一开始就记录粉丝增长,每月写报告。" "如果发现不对了,尽早把钱分了。" "做内容公司很难上市,做平台才有上市价值。" 但最关键的建议,来自2019年。 七、一周涨25万粉丝 2019年,Tim创业第五年,有了20万粉丝。 父亲说:"拍一个'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的视频。没人做这个,但大家都想知道。" Tim不太信,但还是做了。 一周内,粉丝从20万涨到45万。 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 为什么? 因为父亲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需求:2019年自媒体刚兴起,所有人都好奇能赚多少钱,但没人愿意公开。 一个微小的改变,导致了巨大的结果。 八、账上只剩6万 2020年2月某个清晨,Tim坐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 银行账户余额:60,000元。 公司50名员工,下个月工资总额80万。疫情刚爆发,所有商业合作暂停,很多回款遥遥无期。更糟的是,他刚提前支付了工厂开模费用。 Tim 24岁,创业第四年。 他没给父亲打电话,也没四处借钱。 他做了个决定:开始直播带货。 这个决定救了影视飓风。到年底,实现了150万净利润。 但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个商业决策的故事,那就错了。 要理解Tim为什么会在那个早晨做出那个决定,你需要回到1996年的那个窗台。 九、羊毛不出在羊身上 真正的转折,是Tim意识到:内容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规模效应。 做一期是一期,每次都需要新创意。 影视飓风的答案:自有品牌服装。 逻辑很精妙:内容平台解决了最难的问题——获客。Tim透露,他们的投流获客能力是同类电商的15倍。有了流量,卖什么就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影视飓风保持了内容独立性。评测不收厂商的钱,最稳定的收入来自给大品牌拍样片。 "我们得罪人真的还挺多的,但我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所以不用受制于厂商。" 完美的商业闭环: 内容吸引流量 → 流量转化客户 → 客户购买产品 → 产品收入支持内容 Tim效仿的是野兽先生MrBeast,全球最成功的YouTuber。野兽先生的巧克力业务已做到百亿人民币规模。 十、荒岛上的放大镜 Tim随口立了个flag:视频上全站榜一,就去荒岛求生100小时。 视频两小时内就榜一了。 于是,完成连续48小时熬夜工作、只睡9小时后,Tim被扔到了岛上。 导演没收了他的防蚊剂和点火工具。 第一天晚上,被蚊子疯狂叮咬,全身起疹子、过敏、发烧。 第二天,他用带的放大镜生起了火。 "那是我当年最快乐的瞬间,因为我完成了一件原本以为做不到的事。" 还记得那个小学二年级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孩子吗?那个得出"努力不会有好的回报"结论的孩子? 在荒岛上,用放大镜生火的那一刻,Tim证明了:努力是有回报的,只要你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十一、每年给160名员工发iPhone 2024年,苹果秋季发布会后,Tim给每名员工送了最新款iPhone 16 Pro,外加Apple Watch Series 10,连个税都公司承担。 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了。 有人问为什么。 Tim说:"一方面是凝聚力,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人才意识到我们的文化。" 但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Tim从小就知道:被认可的感觉有多重要。 那个在窗台上哭喊父母却无人回应的六岁孩子,那个被冤枉偷飞机模型的小学生,那个在英国被霸凌的留学生,太清楚被忽视的感觉了。 所以他要确保,在他的公司里,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认可。 十二、向太空发射卫星 2023年初,Tim带领影视飓风耗资300多万,与影石Insta360合作,向太空发射了一颗卫星。 不是噱头,是对"星辰大海"的字面理解。 同年6月,27岁的Tim入选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2024年,影视飓风营收达亿级规模,利润千万级别,团队超160人。 十三、全网下架风波 2024年10月8日,影视飓风发布了《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 视频揭示了真相:视频平台为降低流量费用,通过降低码率和调整编码格式压缩画质。 次日,该视频全网下架。 影视飓风回应:"因为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了。" Tim为什么敢说真话? 因为影视飓风的商业模式让他们有了说真话的底气。他们的钱不从评测那儿来,不用受制于厂商。 十四、AI时代的人生经历 2024年,当AI开始席卷内容行业,Tim陷入深思。 "AI时代打破了一个最核心的点,就是'努力有回报'。" 他预测,两年内AI就能全面替代剪辑师等执行性工作。甚至创意,也不再安全。 但Tim认为,人类还有最后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人生经历。 "AI目前还没有做到全知全能,它无法完全复制多感官的体验和情绪。闻、吃、苦涩感、流泪。人类个体拥有的独立的人生经历,仍是其最本质的基石。" 这个观点,让人想起Tim自己的人生:窗台上的孤独,被冤枉的屈辱,异国他乡的霸凌,荒岛上的求生,与鲸鱼共游的震撼。 这些经历,是任何AI都无法复制的。 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Tim,也塑造了影视飓风。 十五、2028年的三个目标 2024年11月9日,影视飓风B站粉丝达1000万。从0到1000万,Tim用了将近10年。 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2028年要实现三件事: 乘坐国产航天器上太空,从另一个视角拍摄世界 通过内部团队"手术刀小队"拿奥斯卡短片奖 在全球实现10亿粉丝订阅 还有更遥远的目标:购买一艘全球航行的帆船,收集全世界鲸鱼的高清影像。 以及终极人生目标:"去火星死在火星。"
#罗永浩访谈
#影视飓风
#Tim
#创业故事
#逆境成长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